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非典”和“禽流感”的爆发,使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跨物种传播更加引起了重视,研究证实,戊型肝炎病毒(HEV)可以感染人和猪、牛、羊、鸡等动物.日本已证实2000年的戊型肝炎爆发与食用受污染的猪肝有关.为此我们对采自不同地区的14个猪场血液样品进行HEV抗体的检测.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戍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无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约7.2kb。HEV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主要分为4个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感染。基因Ⅰ和Ⅱ型只感染人,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爆发和流行的主型;基因Ⅲ和Ⅳ型可以感染人、猪及其他多种动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都存在散发的情况。禽HEV是引起鸡肝脾肿大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其遗传性和抗原性与哺乳动物HEV相关联,独立划为一个新的基因型。最近从猪和禽中分离和报道的HEV动物毒株证实了HEV可以跨物种传播,引起了人们对HEV人兽传播带来的潜在公共卫生影响的关注。已经证实基因Ⅲ和Ⅳ型可以引起人和猪相互感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E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而猪和其他动物是HEV的宿主。防制HEV尚无疫苗可用。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3年Balagan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新型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1].1989年Reyes[2]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该病毒的基因克隆,同年东京国际会议正式将这一类型的肝炎及其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发生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可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是导致发病和病死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孕妇可造成有20%以上的病死率[3].1986~1988年在我国新疆的爆发流行,造成了20多万人的发病,孕妇的平均死亡率为13.46%.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经粪便-口传播,在人群中可以通过饮用HEV污染的水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对戊肝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加强了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同时对戊型肝炎的疫苗也进行了探索,随着不同地区HEV基因的成功克隆,全世界对戊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病毒性疾病,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呈暴发流行或散发传播,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疾病。随着对戊型肝炎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HEV动物宿主被证实,这促进了更多动物模型的建立。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动物、猪、兔、啮齿类动物等。HEV动物模型在研究HEV传播、致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E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与家畜HEV感染的流行病学关联性,揭示戊型肝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以134例戊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收集与家畜相关的卫生行为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戊型肝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采集研究现场的家养猪、鸡粪便、猪胆囊、猪肝、环境水样等进行HEV核酸检测,并对病例和猪肝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猪类接触史(OR=7.21,95%CI:1.65~31.45)、生食瓜果蔬菜史(OR=2.95,95%CI:1.19~7.36)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现场的猪粪、猪胆囊、猪肝HE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2%、23.5%、30.8%,其余样本均为阴性。人和猪感染的HEV以基因4型为主,核苷酸同源性89.9%~99.3%。结果表明生猪接触史、生食瓜果蔬菜史是戊型肝炎的危险因素,猪胆囊、猪肝的HEV含量高,猪能通过猪粪排出HEV,本地区人源和猪源HEV同源性高,猪是本地人群HEV的重要宿主动物;应结合戊型肝炎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加强戊型肝炎防控的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戊型肝炎感染情况,同时掌握该地区猪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对来自河南新乡、平顶山、南阳等地区不同商品猪场血清、肝脏、粪样品,采用ELISA技术检测猪血清中抗HEV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使用套式RT-PCR检测肝脏和粪便中猪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结果显示530份样品中HEV抗体阳性率0.6%,HEV RNA均为阴性,推测目前河南省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是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报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戊型肝炎在亚洲、非洲及美洲的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常呈爆发流行,我国1986-1988年在新疆曾经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1],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地呈散在传  相似文献   

8.
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戊型肝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无囊膜的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2 kb~7.4 kb。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猪群中普遍存在较高的HEV抗体,也检测到猪戊型肝炎病毒,与猪接触的职业人群的血清抗HEV抗体均高于非职业人群,有些国家从猪群中分离到的HEV核苷酸序列与当地居民感染的HEV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据此认为猪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可能作为戊型肝炎的贮存宿主,在人类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公共卫生、异种器官移植和食品安全等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猪戊型肝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戊型肝炎(HEV)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人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HEV的危害逐渐凸显,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最近研究显示,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已发现HEV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猪、牛、羊、鸡中广泛分布和传播,表明HE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又一新型肝炎病毒,近年来对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基因结构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HEV的形态、基因分型、分子生物学特性、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流行病学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肠道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关洲的发展中国家.急性肝损坏和散发急性肝炎病例中50%以上由戊型肝炎引起.这使戊型肝炎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猪HEV的发现,禽HEV于2001年由美国的Meng博士领导的研究室发现和鉴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Meng博士研究室合作对禽HEV结构蛋白(ORF2)的B细胞抗原表位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鉴定出两个中和抗原表位,证明了禽HEV ORF2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后能够产生中和抗体并可以防止禽HEV的感染.我们同时阐明了在禽HEV ORF2抗原内至少有一个禽HEV特异的抗原表位,一个人、猪和禽HEV三种病毒共有的抗原表位,至少有一个禽、人HEV共有的抗原表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禽HEV ORF2蛋白的抗原表位可以作为有效的免疫诊断抗原,用来鉴别人和禽HEV感染.我们最近对健康人群HE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1%,其中约4.5%的人群血清中含抗人HEV抗体.在对鸭群的血清学检测证明健康鸭群的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20%.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人可能被禽HEV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戊型肝炎病毒及其感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HE)是由肝炎病毒科(Hepe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evirus)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从患病猪分离得到的HEV与当地患HE病人分离出的HEV有着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对食源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国家,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传播途径还是未知的,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HEV可能是一种由猪引起的动物传染病。本试验旨在研究HEV在野猪中的患病率及野猪和家猪、人的HEV序列间的遗传关系。试验选取法国东南部的285头野猪,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到有7头野猪(占2.5%)存在HEV RNA表达,其中5头野猪的HEV序列属于3f型,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100%,与从法国南部HEV患者身上提取的HEV同源性较近。因此,法国东南部野猪可能是人戊型肝炎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该可导致人戊型肝炎的发生.目前,我国有报道HEV在猪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为从核酸水平证实我国鸡群中禽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存在,本实验从山东省某鸡场患有肝脾肿大综合征的病鸡中采集10份粪便和8份胆汁样品,利用RT-PCR方法检测其中禽HEV ORF2基因片段,并将阳性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显示:18份粪便和胆汁样品中,13份为禽HEV RNA阳性;其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7%~99%,与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序列同源性为76.6%~98.1%;进化树显示与欧洲地区的禽HEV在同一分支,属于禽HEV基因3型。禽HEV ORF2基因的检出为进一步了解禽HEV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危害以及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各工业国,人类地方性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几经证实是猪。猪可能作为人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中间宿主,就象病毒库一样不断向外排毒。已具传染性的猪数量总是多于新感染的,该特性可用病毒基本增殖率(RO)描述。RO大于1说明HEV可持续地在猪群中传染。该研究设立了两个猪群,各有5条传播链,并通过一批接一批的链式传播试验测定RO。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展     
王蕾  编译 《中国猪业》2012,7(9):67-68
<正>猪戊型肝炎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猪是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储存器,最近研究表明该病毒从猪到人跨物种传染。HEV大多通过未煮熟的肉或者内脏传播,本研究建立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新技术》2009,(3):47-47
在各工业国,人类地方性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几经证实是猪。猪可能作为人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中间宿主,就象病毒库一样不断向外排毒。已具传染性的猪数量总是多于新感染的,该特性可用病毒基本增殖率(RO)描述。RO大于1说明HEV可持续地在猪群中传染。该研究设立了两个猪群,各有5条传播链,并通过一批接一批的链式传播试验测定RO。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0):10-13
为了解云南省猪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从云南省8个猪场采集166份新鲜猪粪便样品,用套式RT-PCR技术对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21份样品阳性,阳性率为12.7%,感染率较高。通过PCR产物片段的测序分析,去除重复序列后得到11株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1株毒株序列与选定的Gen Bank中基因1型、2型、3型和4型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6%~87.8%,85.6%~87.8%,85.6%~95.6%和92.8%~98.9%,说明这些株毒株属于基因4型,与中国其他地区分离的毒株同源性最高,证实HEV的流行具有地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自1997年在美国首次从家猪体内发现HEV以来,已确定该病毒能够感染人类以及猪、鹿、兔、骆驼、大鼠等多种动物.HEV通常会导致肝衰竭、慢性肝炎以及肝外神经和肾脏疾病.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