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测定羔羊对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中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为选择滩羊羔羊代乳料蛋白来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12只4日龄的滩羊公羔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其分为3组,对预饲后13~16日龄滩羊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对照组饲喂脱脂牛奶粉,试验组分别饲喂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结果]羔羊对牛奶粉、玉米蛋白粉及膨化大豆粉中各养分的消化率均较高,以牛奶粉最高;羔羊对玉米蛋白粉各养分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膨化大豆粉各养分的消化率(p<0.05)。[结论]从营养的消化性分析,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粉可作为羔羊代乳料的主要蛋白来源,以降低饲养成本。两者相比,玉米蛋白粉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常用饲料蛋白质在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为实验动物,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饼粕,常用能量饲料和副产品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加工方法不同的饼粕,蛋白质降解率不同,热榨可以降低饼粕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所测饲料中以麸皮和棉籽饼的蛋白质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5.28%和61.29%;玉米蛋白粉和芝麻饼最低,分别为30.19%和29.04%,其它饲料的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豆饼45.9%,豆粕55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大豆进行浸油前预处理,在获得较优的粕残油率基础上,为提高其生产率降低能耗,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找出系统参数(模孔直径、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对机械生产性能(生产率、度电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孔直径26mm、物料水分18%、螺杆转速160r·min-1、套筒温度120℃的组合时,生产率最优;模孔直径26mm、物料水分18%、螺杆转速160r·min-1、套筒温度60℃的组合时,度电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测定国内10种不同质量的豆饼、粕的PS和UA值,选择4种不同PS值的豆饼、粕进行试养试验,并就评定豆饼、粕质量的方法──PS和U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S在66%~85%的饼、粕为加热适度,PS>85%为加热不足,PS<66%为加热过度。由不同PS值的豆饼、粕配制的无鱼粉日粮饲喂效果差异显著。饲喂加热适度、过生与两种过熟豆饼,肉仔鸡7周体重分别为2552g、2289g、2338g、2203g。以PS和UA为指标评定加热不足的豆饼、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对评定加热适度或过度的豆饼、粕PS比UA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豆脂肪含量与根瘤的关系,以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延11、长农16、长农21、吉育2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结瘤特性、植株高度、根部长度、根瘤新鲜重、根部干燥重、结荚数以及粒数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高油大豆和超高油大豆的根部比较发达,根瘤数、根瘤鲜重及根部干燥重都比对照增加。超高油大豆和高油大豆的产量比对照无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6.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对杂交鲟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化大豆分别替代0(G1组)、35%(G2组)、65.8%(G3组)、93.2%(G4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体重为(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 ♀×Acipenser baeri ♂。6周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后,各处理组杂交鲟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中SOD和溶菌酶活力分别提高13.6%和59.4%(P〈0.05);G3组和C4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增加(P〈0.05),其中总蛋白分别提高9.9%和11.5%,球蛋白分别提高12.0%和14.7%。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  Soybean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rotein in animal diets.However,raw beans or in-completely processed soybean products contained a variety of constituents that contribute topoor nutritional quality.These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 and their negative nutritional-effects have been widely reviewed( Jeffe,1 980 ;Liener,1 980 ;Pusztai,1 989a;Grant,1 980 ;Huisman,1 990 ;1 991 ;Grant,1 993;Lalles,1 993;Le Guen,1 993) .There are no precise figures re-lating to safe levels…  相似文献   

8.
豆浆生产中提高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豆浆在加工中的可变因素,从而了解影响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可变因素是如何变化的。热是豆浆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因素之一,它会影响大豆蛋白质提取和消除由于脂肪氧化酶而引起的不愉快风味。从研究的结果看出影响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大豆磨碎前的预处理,灭酶与豆的软化工艺是一关键条件;磨浆水温75~8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微观变化,评价了不同来源蛋白及不同蛋白供给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大豆可以取代常规的豆粕,并能够减轻饲粮蛋白对肠道的过敏损伤,同样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也可降低肠道损伤和抑制腹泻。  相似文献   

10.
Soybean is a global principal source of edible plant oil. As more soybean oil-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have been located in the collective genom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se distributed QTLs. A collinear platform may be useful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relationships among QTLs as well as aid in novel gene discovery. In this study, the collinearity MCScanX algorithm and collective soybean genomic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construct collinearity blocks, to which soybean oil-related QTLs were mapp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666 collinearity blocks were detected in the soybean genome across 20 chromosomes, and 521 collinearity relationships existed in 231 of the 242 effective soybean oil-related QTLs. This included 214 inclusion relationships and 307 intersec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the collinearity among QTLs that are related to soybean oil content was shown on a maximum of seven chromosomes and minimum of one chromosome, with the majority of QTLs having collinearity on two chromosomes. Using overlapping hotspot regions in the soybean oil QTLs with collinearity, we mined for novel oil content-related genes. Overall, we identified 23 putatively functional genes associated with oil content in soybean and annotated them using a number of annotation databases. Our findings provide a valuable framework for elucidating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ybean oil-related QTL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nctional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relating to soybean oil content.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2.
大豆品质调控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人类生活提供所需的食用油和植物蛋白。大豆油脂、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决定了大豆的经济价值,大豆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大豆油脂脂肪酸组成对油的营养价值、耐储性及加工工艺等都有很大影响。油脂的组成和积累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活性的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还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有许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目前大豆油脂的转录调控研究较多。研究表明,GmDOF4和GmDOF11类转录因子可以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从而提高了种子油分含量。转录因子GmMYB73可以通过抑制GL2进而促进磷脂酶D的活性,增加了转基因种子的油含量。转录因子GmbZIP123主要通过诱导蔗糖转运蛋白基因(AtSUC1、AtSUC5)和细胞壁转化酶基因(AtcwINV1、AtcwINV3和AtcwINV6)的表达,促进蔗糖从叶片到种子的运输,为油脂合成提供更多原料和能量,从而提高种子油脂含量。转录因子GmNFYA通过激活WRI及油脂合成相关基因,从而提高了种子油含量。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质,占籽粒干物质的40%左右(31%—55%)。大豆蛋白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在膳食中可以代替部分动物性蛋白质。植物中油分和蛋白质往往是负相关的,GmDOF4和GmDOF11类转录因子可以提高植物油份含量,但其直接结合CRA1启动子,从而下调储藏蛋白的表达。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动植物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类黄酮类物质可能通过调节结节的产生从而调控植物的根瘤发育、生长繁殖和固氮作用。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表现出其他一些有益的效应。目前研究表明,GmMYB176可以调控CHS8的表达,而干扰GmMYB176的表达降低了大豆根毛中异黄酮的水平,这表明GmMYB176对于异黄酮的生物合成是必需的。本文综述了大豆种子油分、蛋白以及异黄酮含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大豆种子油分、蛋白及异黄酮在转录水平和/或其他方面所受到的调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积累动态差异及生理机制,为不同用途大豆的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百粒重分别为7.13、20.21和30.54 g左右的小粒大豆、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为材料,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分析3种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重、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大豆进行预处理,提高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从而提升酱油氨基酸得率。[方法]以完整颗粒的大豆做为对照样,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程度,再在不同时机对大豆进行破碎,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时机。[结果]试验得出,对照样的大豆做出的大曲酶活达1 762 U/g,对应天然油氨基酸为9.0 g/L,出油量为2 400 g/kg,随着大豆的破碎程度越严重,出油量越少。而将大豆打碎程度为1颗大豆破碎成1~2瓣,虽出油量减少,但天然油氨基酸提升至10.1 g/L,提升幅度为12.0%,氨基酸得率有一定的提升;再将大豆在不同时机破碎成1~2瓣,在冷却后将大豆打碎,其天然油氨基酸最高,且出油量也不受影响,酱油氨基酸得率最高,较对照组提升13.3%。[结论]大豆制作酱油时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破碎程度为将1颗大豆破碎成1~2瓣;破碎时机为在冷却后进行破碎。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富含蛋白与脂肪,是人类植物蛋白与食用油重要来源;然而,蛋白、脂肪含量属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尽管已有相关QTLs报道,但多是针对单个QTL进行分析,而很少有关于上位性QTLs的报道。鉴于此,利用大豆RIL群体,在4种环境条件下评价其籽粒蛋白与脂肪含量,结合SNP基因型进行上位性QTLs分析发现,定位到48对控制籽粒蛋白、55对控制籽粒脂肪含量上位性QTLs,涉及大豆所有染色体;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9对上位性QTLs同时与籽粒蛋白和脂肪含量相关,具体包括12对定位区间完全相同的QTLs、2对定位区间含共同标记的QTLs以及5对定位区间距离不超过5 c M的QTLs;同时发现,19对上位性QTLs分布在除11号染色体以外的19条染色体,其中以13号染色体分布数量最多,其次为1号染色体。上述结果不仅增添了控制大豆蛋白与脂肪含量上位性QTLs,而且为揭示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提供了QTL间/基因间互作方面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剂量(0、0.83、1.56、2.30、4.93、7.84 kGy)的电子束辐照饲用豆粕样品,研究其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0.83 kGy以上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 CFU/g,辐照剂量为2.30 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 CFU/g;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明显;电子束辐照能影响豆粕的尿素酶活性(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尿素酶活性降低.结果表明,2.30~7.84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豆粕中的微生物,且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豆粕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酸和蛋白质两个角度对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原料进行了检测方法上的研究。设计并合成引物对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因lectin、CaMV35S启动子基因、NOS终止子和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应用ELISA的方法对不同含量的转基因蛋白及转基因豆粕进行检测,其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25%,但ELISA不适用于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Western杂交检测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其检测极限达到0.5%。对于豆粕这样的加工产品,检测蛋白质及核酸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豆饼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但在许多地区其来源有限,作者采用罗曼肉用仔鸡320只分为4个组,在营养水平相似的基础上,比较豆饼和几种饼类搭配,及用其它饼类代替豆饼的饲喂效果。经过56天的试验,4个组的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及屠宰测定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在缺乏豆饼的地区,用其它饼类代替豆饼饲喂肉用鸡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豆和膨化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低聚糖(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并与在膨化加工企业采集的2批次大豆原料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备的8批次膨化大豆中相应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示差检测器检测。同时通过提取方式、活性炭用量、提取液浓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对苏糖和棉籽糖两种低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以料液比1﹕25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微波辅助提取,离心浓缩,定容至25 mL,涡旋混匀,取2 mL离心检测。膨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的含量及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大豆原料,而大豆和膨化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基本为0,比大豆的脲酶活性低99%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比大豆约降低66%,大豆球蛋白的含量约降低67%,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90%以上,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推断市场上大豆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范围为32.5-89.6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1.0-143.1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范围为161.1-268.7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3.3-8.78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在21.4-34.16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3.6-9.42 U·g-1;膨化大豆样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范围为10.7-31.1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17.7-64.5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3-57.5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4.25-10.21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为17.68-34.15 mg·g-1 ,脲酶活性范围为0.00-0.02 U·g-1。【结论】挤压膨化过程能显著降低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这些因子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大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用于膨化──浸油的大豆挤压膨化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用于膨化——浸油的大豆挤压膨化系统参数——挤压套筒温度、模孔孔径、物料水份、螺杆转速,对考察指标——膨化后、浸前的膨化物的粗脂肪和浸后的残油率、氮可溶解指数、脲酶活性的影响。指出:1)膨化后的大豆应将其温度降至50℃~60℃时,即可进入浸出器。否则,存放时间长,使柏的残油率增加。2)只要大豆挤压膨化系统参数选择合适,有可能使原设备的浸出能力提高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