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确定重庆地区1株患病梅花鹿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集病死梅花鹿肺脏,通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对其致病性、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特性进行分析。致病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皮下和腹腔均能感染并产生典型症状,病死小鼠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产生坏死、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80×1010 CFU/mL,将其命名为YC-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YC-1菌株具有2个神经氨酸酶(NanH、NanP)、2个菌毛蛋白(FimA、FimE)和1个溶血素(PLO)共5个毒力基因,其中PLO全长1 605 bp(GenBank编号OK513198),氨基酸进化树与霍加狓源化脓隐秘杆菌最为接近;药敏试验显示,YC-1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耐药特征不明显;细菌的生长曲线显示在37℃,含有5%胎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培养6~10 h为该菌的对数生长期。本试验解析我国梅花鹿源化脓隐秘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深入研究该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与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对初步分离疑似的化脓隐秘杆菌采用API Coryne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溶血素plo基因。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分离率为23.5%;通过扩增化脓隐秘杆菌的特异性plo基因进一步鉴定分离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检测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A.pyogenes)特异、灵敏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pyolysin,PLO)基因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体系,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快速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该方法最低检测DNA浓度为77.6 fg,最低检测细菌浓度为63 CFU/mL。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3份林麝临床病例样品,共鉴定出16株化脓隐秘杆菌,与API Coryne生化鉴定方法的结果相同。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其可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青海省某奶牛场顽固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本试验采用细菌分离、16SrDNA序列分析、细菌基因分型等方法对病牛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试验从15份乳样中分离到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和2株化脓隐秘杆菌,其中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荚膜多糖5型分离株;所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氨苄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100%、90%、10%和1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耐药,而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敏感;化脓隐秘杆菌对四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对强力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敏感。该牛场顽固性乳房炎是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但以荚膜多糖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故而治疗困难,建议使用恩诺沙星治疗病牛并加强隐性乳房炎的筛查与防治,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并探究黔中金荞麦对该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本试验对采集于贵州省凯里市某养殖场疑似患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死牛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并运用打孔法探究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分离菌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结合生理生化和PCR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分离菌株与化脓隐秘杆菌的模式菌株处于同一分支;该分离菌株可致10只小鼠于24 h内全部死亡;其对头孢他啶、利福平、青霉素等7种抗菌药敏感,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8种抗菌药耐药;黔中金荞麦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处理方法的提取物对该分离菌株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地下部分70%乙醇超声30 min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13±0.25) mm,与头孢喹肟的抑菌效果相当。本试验首次从贵州地区分离到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黔中金荞麦对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该肉牛养殖场疫病防控以及牛化脓隐秘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黑龙江省某养殖场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分离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该菌对8类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软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利用VFanalyzer软件、BLASTN比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在10%脱纤维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光滑具有β-溶血环的单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呈蓝紫色短棒状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生化特性与化脓隐秘杆菌符合。16S r RNA基因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1 397 bp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已报道的化脓隐秘杆菌同源性高达99%。16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与辽宁沈阳的牛源化脓隐秘杆株TZQ 01株处于同一分支,与日本的猪源分离株NIAH13531处于较近分支,以上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分离鉴定牛源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并建立其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从某规模化奶牛场患牛肺组织中分离出两株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分析确定分离茵为A.pyogenes.对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纯培养物对小鼠致死率较高,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茵仅对少数种类抗生素如头孢唑啉、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敏感.本研究同时建立了快速检测A.pyogenes溶血素(PLO)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显示最低检出菌数为9.2×103 cfu/mL,特异性试验表明与其他细菌如布鲁氏茵、大肠杆菌等无交叉反应,通过对已知临床样本检测评估显示该方法适用于临床感染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生化实验鉴定的化脓隐秘杆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得到1.5 kb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定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率为93%~100%.本试验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黑龙江省某农场肉牛爆发传染病,以犊牛化脓性肺炎为特征,平均发病率达58%,死亡及淘汰率达9.3%。从病死牛内脏器官分离到一种具有多形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把分离的菌株接种小白鼠证明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物学特性鉴定,以及应用PCR方法获得16S rRNA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证明分离的细菌是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应用敏感药物通过气管内注射的方式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引起雏鹅死亡病原,无菌采集肝、心、肺等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 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16 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在98%~100%之间,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致病性,且致病较强,对雏鹅的LD_(50)为3.16×10~6cfu/mL;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型A型,同时携带18个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高敏,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对3个猪场的4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猪肺脏(猪场分别编号A、B、C,其中猪场A 1头、猪场B 2头、猪场C 1头)进行猪肺炎支原体(Mhp)、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PCR检测,进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份病料中App和Mhp均为阴性,Hps在猪场A和C的病料中为阴性,猪场B病料中为阳性;在猪场A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和猪链球菌各1株;猪场B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猪场C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敏感,猪链球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奇异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均能使小鼠出现一过性精神萎靡;猪链球菌引起试验小鼠全部死亡,具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产后3周内健康和子宫炎奶牛子宫中细菌分离情况,尤其是化脓隐秘杆菌及其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集了产后3周内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子宫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化脓隐秘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芽孢杆菌是产后3周内子宫分泌物最常分离培养的细菌;从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病奶牛的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17株化脓隐秘杆菌,所有菌株均携带plo基因和fimA基因;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的化脓隐秘杆菌在健康和子宫炎奶牛中均可以分离到。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化脓隐秘杆菌对子宫内膜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麝化脓病细菌性病原诊断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麝化脓病细菌性主要病原,为防治麝化脓病以及麝化脓病病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病料组织触片镜检,兰氏染色后镜检,用LB培养基、鲜血培养基对56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兰氏染色镜检,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对细菌进行生化试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分离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可以证实分离的3种菌分别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spp)或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耶尔森菌(Yersinia spp)、化脓隐秘杆菌(Actinomyces pyogene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结论: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对死亡麝病变组织的剖解检查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的结果,可以证实引起麝发生化脓病病变的病原菌为巴斯德菌或绿脓杆菌或耶尔森菌、化脓隐秘杆菌和葡萄球菌。临床治疗首选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磺胺、先锋霉素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的病原情况,本研究通过RT-PCR/PCR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送检的117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料进行病原诊断,并对主要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RT-PCR/PCR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28.2%(33/117)、20.5%(24/117)、15.4%(18/117)、12.8%(15/117)、5.1%(6/117),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33.3%(39/117)、17.1%(20/117)、7.7%(9/117)、2.6%(3/117)、2.6%(3/117),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未检出,且PCR方法更敏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株牛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多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9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敏感(耐药率为在10.0%~25.0%);30株大肠杆菌和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除了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敏感外(耐药率分别为13.3%~20.0%、10.0%~30.0%),对其他15种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0.0%~100.0%、40.0%~100.0%)。综上所述,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主要以牛支原体、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发的混合感染为主,且分离菌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山东地区貂源肺炎克雷伯菌(KPN)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和免疫原性,本研究从临床患有肺炎症状的水貂肺脏组织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16S rRNA PCR方法和分型PCR方法,分离鉴定出10株K2型KPN(QD/Kp1~QD/Kp10),采用10~9cfu/mL的QD/Kp8腹腔注射健康易感水貂,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与现地患貂症状等相似的肺炎病例,表明该克雷伯菌分离株为水貂肺炎的病原。进一步选用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三大类药物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仅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ac(3')-II、TEM、SHV、CTXM-8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为QnrS为70%,aac(6')-Ib与aac(2)为60%。将10株分离菌液调至浓度为10~9cfu/mL后0.2 mL/只腹腔注射小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均呈急性发病,死亡率为80%以上。12种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均携带不同数量的毒力基因,uge、ureA、wabG和iucB基因检出率为100%。选取致病力最强的分离菌株QD/Kp8测定其对小鼠的LD_(50)为10~(-8.375)/0.1 mL。将分离菌株QD/Kp8制备成灭活疫苗免疫5只8周龄水貂,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其免疫保护率达100%(5/5)。上述结果表明10株貂源KPN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且毒力较强;用该菌制备成的灭活疫苗,对水貂免疫保护力良好,可作为候选疫苗株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山东地区水貂KPN病临床用药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