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猪的唇部,鼻及口腔等处发生水疱,并从口中不断向外流涎,有时常常还发生在蹄冠和趾间皮肤上,其症状主要以水疱为主。该病在全球许多地区造成广泛流行。近年来,由于产品贸易量的增加,猪水疱性口炎病毒也陆续的传入我国。由于该病与猪水疱病、猪口蹄疫和猪水疱性疹等病毒性疾病容易混淆,因此对该病做出准确地诊断与防制显得尤为重要。在VSV疫苗的研究方面,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而在新型疫苗的研究方面很少。本文主要综述了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的基因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和预防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水疱病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是由猪水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口鼻腔粘膜、蹄部等出现水疱或溃烂为特征。本病于1966年10月首先发现于意大利Lombardy的猪群,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猪水疱病的流行蔓延,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导致世界肉食市场的混乱。1973年1月国际兽疫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措施并制定条例。现就本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病毒概述1.1 理化特性 猪水疱病病毒(Swine vesiculardisease virus,SVD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22~  相似文献   

3.
塞内卡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引发猪自发性水疱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似,但感染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2015年以来,塞内卡病毒相关猪自发性水疱病的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包括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泰国和哥伦比亚都相继暴发疫情。另外还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新生猪病死率升高等新变化,这些变化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恐慌,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塞内卡病毒的最新信息,认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论文对病毒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猪水疱病也称猪传染性水疱病,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病毒,猪感染之后会表现出急性、热性、接触性的传染病症状。有资料报道,目前水疱病主要的发病地区是欧洲和亚洲的猪饲养区域。1流行情况目前在自然感染水疱病的动物群体只有猪,而牛、羊等大家畜并不会感染发病,而生猪不分年龄和性别以及品种都会发生感染。如果是高密度的猪饲养地区或猪群调运相对比较频繁的地区都容易出现本病的流行,特别是猪集中饲养的仓库,通常是集中猪的数量和密度愈大,发病率愈高。而以分散方式饲养的猪群很少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基层的农村养殖场给猪饲喂泔水的情况比较多见,尤其是清洗猪头和蹄部的污水很容易传播疾病。水疱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潜伏期的猪\病愈带毒猪及其排出的粪、尿、水疱液、奶等。健康猪如果接触或采食了含有病毒而未作消毒处理的泔水和屠宰下脚料以及运输工具等就会感染发病。如果供给猪的饲料、垫草、运动场和用具以及饲养员被病毒污染之后很容易造成本病的扩散和传播。病毒会通过猪受伤的蹄部、鼻端皮肤、消化道黏膜等途径而侵入猪机体。  相似文献   

5.
猪水疱病也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肠道病毒属的猪水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根据相关的资料报道可知,目前该病主要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养猪区域。1流行情况该病只感染猪,而牛、羊等大家畜不会感染发病,而且所有年龄和性别以及品种都易感。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和猪群调运频繁的地区发生频次较多,其发病率与猪的饲养密度呈正相关基层的农村养殖场给猪饲喂泔水的情况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6.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地区流行性特点。在患此病以后,猪的蹄部、口腔黏膜等部位会出现水疱。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猪场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控制此病的发生。本文将对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猪水疱病(SVD)是一种需要报告的猪病毒性疾病,被列入国际兽疫局(OIE)规定的A类疾病之中.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见到本病的爆发.以后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报告有本病发生.本病的病原体为SVD病毒(SVDV),该病毒通常分类为人柯萨奇病毒B5的猪变异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病毒属的一个成员.从临床角度看,SVD并不太重要,很少引起死亡,一般只对肥育计划产生轻微的影响.但是,由于SVD的临床症状不能与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相区分,从而妨碍了猪和猪产品的流通和国际贸易.本文对SVD和SVDV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按照猪水疱病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猪水疱病病毒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TaqManRT-PCR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拷贝病毒RNA;与FMDV、VSV等其他水疱性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3;与常规的RT-PCR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口炎和猪水疱性疹等疫病,均是以蹄部、口部、鼻端等皮肤和黏膜发生水疱为特征,且不同程度的伴有体温升高现象,临诊中容易混淆,尤其是单纯性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和临诊症状几乎完全相同,更是难于区别。本文就4种疫病在病原特点、流行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异同点作一介绍,以期对该类疫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猪水疱病是一种由猪水疱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该病的临床特征是在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类似于口蹄疫。该病只发生于猪,对其他畜禽没有致病性。所以加强对该病的诊断与防制,是确保养猪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 is a notifiable viral disease of pigs included on the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List A. The first outbreak of the disease was recognized in Italy in 1966. Subsequently, the disease has been reported in many European and Asian countrie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he disease is SVD virus which is currently classified as a porcine variant of human coxsackievirus B5 and a member of the genus enterovirus in the family picornaviridae. From a clinical point of view, SVD i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rarely causing deaths and usually only a minor setback to finishing schedules. However, the clinical signs which it produces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its presence prevent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igs and pig products.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findings on all aspects of the virus and the disease which it causes.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疱病病毒(SVD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各基因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和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89bp,125bp和300bp。用这3对引物对病毒样品cDNA模板进行多次扩增,均能稳定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特异、敏感、快速地鉴定FMDV,SVDV和VSV。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病毒(FMDV)3C蛋白酶是FMDV基因组编码中具有酶学活性的病毒产物之一,在FMDV编码蛋白的成熟和子代病毒在宿主细胞体内大量扩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C蛋白酶能剪切多聚蛋白,降解特定的蛋白质,是宿主细胞中重要的毒力因子。3C蛋白酶能调控蛋白的转录和翻译,使宿主细胞内的干扰素等多种抗病毒基因低水平表达,使FMDV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论文主要综述了FMDV 3C蛋白酶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并介绍了其在研制新型疫苗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FMDV 3C蛋白酶的研究、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隐性携带口蹄疫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隐性带毒的检测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为了有效地检测出动物隐性携带的口蹄疫病毒,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采集食管-咽喉分泌液进行病毒分离和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抗体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管是检测抗原还是检测抗体,对于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和研究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应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和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抗非结构蛋白抗体,这些新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使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更加可靠。文章对一些口蹄疫隐性带毒的检测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免疫接种是我国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研制出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以其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可有效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原位点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特点,旨在为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后,以纯化的VSV作为免疫原免疫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制备出的抗VSV单抗的特异性、抗体亚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筛选出2株能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2、4C3。ELISA鉴定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与VSV结合,而与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泡病病毒(SV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诱生小鼠腹水产生的抗体效价可达1∶25 600~1∶51 200。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核型鉴定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95~105,均高于2个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说明这2株细胞是两者的杂交产物。抗体亚类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2株单抗1A2、4C3均为IgG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1A2可识别VSV G蛋白。2株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VSV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检测试剂的研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发展,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成为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在综述了新城疫病毒的安全性评价、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以新城疫病毒作为病毒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应用于基础研究、疫苗研究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等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猪水疱病自杀性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用保真酶扩增获得猪水疱病病毒外壳蛋白1BCD基因,克隆于DNA复制子载体pSCAl中,获得重组质粒pSCA/1BCD。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猪水疱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表达。豚鼠免疫试验表明,自杀性DNA疫苗pSCA/1BCD可诱导SVDV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陈新诺  张斌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137-314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导致牛腹泻的重要致病病毒之一,BVDV感染不仅能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且可导致患畜的免疫力降低从而感染其他病原,致使患病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对于BVDV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了解,作者主要从BVDV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和BVDV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情况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BVD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