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cm×0.5cm~0.8cm×1.0cm,1例溃疡大小为0.5cm×0.6cm~1.0cm×2.0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7岁.因"间断腹泻3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自幼喜高脂饮食、受凉后易出现腹泻,稀糊状或水样,偶伴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便秘.近1月来腹泻加重,约6~8次/d,在我院附属医院做钡剂灌肠示:"回肠乙状结肠瘘"(图1).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远端、距回盲部约120cm处,回肠与乙状结肠中段有一瘘管,瘘管长约3cm、直径约2cm、壁厚约0.3cm,表面光滑,食物既可通过正常通道亦可通过瘘管直接进入乙状结肠(图2、图3).切除瘘管、两断端分别缝合,重建下消化道.术后无腹泻,1wk出院;3月后随诊:每日大便约1~2次,高脂进食时大便成形、无腹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通过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研究日粮中添加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肉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方法]选用192只1日龄AA雄性肉鸡,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主因素为免疫刺激因素(注射生理盐水或LPS溶液)和日粮因素(饲喂基础日粮或添加0.2%BA的试验日粮),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试验期为21 d。分别在16、18和20日龄给LPS组腹腔注射500μg·kg~(-1)的LPS溶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LPS刺激导致肉鸡1~21 d平均日增体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隐窝深度显著增加,空肠黏膜TLR4、IL~(-1)β、IL~(-1)0以及回肠黏膜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日粮添加BA显著降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空肠黏膜TLR4、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回肠黏膜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日粮添加BA有效阻止LPS造成的平均日增体质量降低、饲料转化率升高以及回肠隐窝深度增加,并降低了LPS导致的血浆MPO活性和回肠黏膜TLR4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日粮添加BA可缓解LPS对肉鸡生长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与LPS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及肠道损伤,并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BLE)对哺乳仔猪回肠肠道形态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日龄体重相近哺乳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哺乳仔猪。对照组每日灌喂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组分别灌喂100、200和300 mg·kg~(-1)的BLE-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期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喂300 mg·kg~(-1) BLE显著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P0.05),但对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灌喂200和300 mg·kg~(-1) BLE均显著降低仔猪血清和回肠黏膜丙二醛含量(P0.05);灌喂300 mg·kg~(-1) BLE显著提高血清和回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上调回肠黏膜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_2)和GSH-Px mRNA的表达(P0.05);灌喂300 mg·kg~(-1) BLE还可显著提高回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上调SOD_2和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此外,灌喂200和300 mg·kg~(-1) BLE均显著上调回肠黏膜Nrf_2和SOD_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竹叶提取物可以改善哺乳仔猪回肠肠道形态结构,促进哺乳仔猪肠道发育,并通过激活Nrf_2通路提高回肠黏膜抗氧化功能,且灌喂剂量为300 mg·kg~(-1)时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饲粮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是否可以缓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对断奶仔猪回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LGG处理(添加或不添加109 CFU/kg LGG饲粮)和RV攻毒(灌服轮状病毒或无菌培养液),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RV攻毒。试验期为19 d。【结果】RV攻毒诱导了断奶仔猪腹泻,显著提高了仔猪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抗体和非结构蛋白4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的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的表达(P0.05)。饲粮中添加LGG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有降低回肠黏膜隐窝深度的趋势(P=0.08),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中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的表达(P0.05);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和回肠黏膜中非结构蛋白4含量(P0.05),显著缓解了RV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及ZO-1、occludin、mucin 1和mucin 2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饲粮添加LG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RV诱导的断奶仔猪腹泻,而这一作用与其可改善仔猪回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教槽料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90头21日龄体质量[(6.85±0.25)kg)]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优质蛋白源组(HP)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优质蛋白原料(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蛋白原料用发酵酶解豆粕、酵母提取物和小麦水解蛋白粉代替),优质蛋白源+肠道保护包组(HPP)在基础原料中添加优质蛋白原料和肠道保护包(主要成分为复合酸化剂、植物精油、复合益生菌组合)。试验期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仔猪饲喂不同教槽料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黏膜TNF-α、IL-1β、TGF-β、IL-10的基因表达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仔猪断奶3 d时,HPP组十二指肠IL-1β及回肠IL-1β、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仔猪断奶7 d时,HP组和HPP组空肠、回肠TNF-α、IL-10的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并且回肠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仔猪断奶14 d时,HPP组空肠TNF-α、IL-1β、TGF-β、IL-10和回肠TGF-β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可见,断奶仔猪饲喂新型教槽料能够上调肠道黏膜免疫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早期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降低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对哺乳仔猪回肠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相关基因及回肠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窝(每窝10头)新生仔猪,每窝分2组,即每窝5头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仔猪平均体质量相同。出生后1~7 d,试验组仔猪每天分2次灌喂低聚半乳糖水溶液,低聚半乳糖的有效灌喂量为1 g·kg-1·d-1,对照组仔猪灌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至21日龄断奶。[结果]在8日龄时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显著提高8日龄回肠黏膜中IGF-1R、VEGFA、Muc2和β-defen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显著提高回肠食糜中总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在21日龄,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显著提高IGF-1和β-defen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屏障蛋白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了试验组仔猪回肠的绒毛隐窝比、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回肠食糜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并显著降低隐窝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结论]早期低聚半乳糖干预可改善回肠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回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促进回肠肠道发育,调节回肠肠道菌群组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回肠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探究人工感染条件下,鸭源小鹅瘟病毒QH-L01株对樱桃谷雏鸭各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期阐明QH-L01的病理发生规律及特征。实验组以每只0.2 mL(106.54 ELD50)的剂量肌肉接种30只2日龄樱桃谷肉鸭鸭源小鹅瘟病毒,对照组的鸭接种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1、3、6、9 d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后1 d,先出现肺点状出血,部分肺小叶扩张,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感染后3 d,脑、肾、胸腺、法氏囊出现病理变化,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和黏膜层轻度坏死、脱落。感染后6 d,脾脏淋巴细胞增多,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和黏膜层中度坏死、脱落。感染后9 d,各组织病变减轻或者恢复正常。整个感染期死亡率为20%。  相似文献   

9.
研究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獭兔肠粘蛋白基因MUC1与MUC2表达的影响,用以粘蛋白反映的肠黏膜免疫状况来确定最佳的日粮NDF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6只体质量相近的35日龄断奶幼兔,随机均分4组,分别饲喂含NDF 29%、33%、37%、41%的日粮,饲喂28d后,分别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样品,-80℃保存,对MUC1及MUC2进行RT-PCR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盲肠中的MUC1各自表达受NDF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回肠中NDF 37%组MUC1表达量较NDF 29%组表达量上调4.95倍(P0.05),其余组无差异(P0.05);空肠、回肠、盲肠中的MUC2各自表达受NDF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中NDF 33%组、NDF 37%组MUC2表达量较NDF 29%组依次上调2.65倍(P0.05)、3.13倍(P0.05),其余组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与回肠有较高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空肠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较低,盲肠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均为0.00;NDF 37%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在4组中最高,分别为0.30、0.23;NDF 33%组MUC1及MUC2异常表达概率在4组中最低分别为0.10、0.08。该研究显示,MUC1与MUC2肠表达量可反映肠道健康状态,獭兔十二指肠与回肠是病变感染易发区;日粮纤维可以影响十二指肠及回肠MUC1与MUC2表达,日粮添加33%的NDF有助于塑造较好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乳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3 g·kg-1乳酸酸化剂、基础+6 g·kg-1乳酸酸化剂,测定仔猪生产性能,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酸化剂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4 d后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乳酸酸化剂能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的繁殖,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竹鼠消化管的特征,通过解剖、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中华竹鼠进行消化管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竹鼠的胃为单室胃,呈U形;肠道较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较细小,盲肠较粗大;消化管壁为4层结构,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大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黏膜肌层较厚,胃、小肠、盲肠、结肠的黏膜肌层较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体内试验,根据仔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肠黏膜sIgA水平及肠道免疫球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研究DON对断奶仔猪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30头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DON低剂量组和DON高剂量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1和2 mg·kg-1DON的基础饲粮。试验期60 d。在试验开始后的0、14、28、42和60 d,所有仔猪经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6水平;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5头仔猪剖杀,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检测肠道黏膜sIgA水平及肠组织IgA、IgM、IgG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DON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P0.05,P0.01);显著降低血清IFN-γ、IL-2、IL-4、IL-6水平和小肠黏膜sIgA水平及小肠组织IgA、IgM、IgG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其中DON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比低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DON可以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细胞因子及肠道免疫水平,对断奶仔猪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瘘管技术研究黄体素 (lutein)和 β 胡萝卜素 (βc)在肉鸡消化道吸收、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实验分为两大组 :Ⅰ组为研究 βc对肉鸡肠道吸收、代谢lutein的影响 ,lutein与 βc的质量比分别为 4 0 0∶0 (对照组 )、4 0 0∶2 0 0、4 0 0∶4 0 0 ;Ⅱ组为研究lutein对肉鸡肠道吸收、代谢 βc的影响 ,lutein与 βc的质量比分别为 0∶4 0 0 (对照组 )、 2 0 0∶4 0 0、 4 0 0∶4 0 0。结果发现在肠道吸收过程中lutein和 βc没有相互影响 ;lutein在黏膜细胞中的滞留量随灌注液中 β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并在 βc添加量为 4 0 0 μg时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添加lutein后 ,黏膜细胞中 βc的含量极显著提高 (P <0 0 1) ,维生素A的水平极显著下降 (P <0 0 1) ;βc的添加使血浆中lutein的水平极显著降低 (P <0 0 1) ;同样血浆中 βc和维生素A的含量因lutein的添加而极显著下降 (P <0 0 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麒麟鸡小肠黏膜的免疫状态,揭示其与生长速度缓慢的关系,剖取10只健康成年贵州麒麟鸡小肠,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对其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麒麟鸡小肠各段均有肥大细胞分布,其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少量分布于黏膜下结缔组织中,多为圆形、卵圆形或长梭形;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为(11.63±2.67)个/mm2,空肠为(37.88±8.17)个/mm2,回肠为(8.75±1.98)个/mm2,十二指肠、回肠与空肠中肥大细胞数量差异均极显著(P <0.01),十二指肠与回肠间差异不显著(P >0.05)。贵州麒麟鸡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可能与其十二指肠段的肥大细胞数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该病虽为良性病变 ,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种植生长能力。当子宫内膜在直肠出现时 ,易误诊为直肠肿瘤 ,笔者曾遇 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4 0岁 ,因便秘 ,腹泻交替数年 ,大便带血伴黏液就诊。左侧卧位 ,肛门指诊呈可疑阳性 ,似在直肠前壁扪及一柔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肿物。经肠镜检查发现 :距肛门约 10cm处前壁可见一肿物突出肠壁 ,大小约为 3.5 cm× 2 .5 cm×2 .5 cm,形状不规则、柔软、表面光滑、充血水肿明显、中央凹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热应激环境下蛋鸡肠道菌群结构、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量的变化机理。【方法】试验选择16周龄济宁百日鸡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4±1)℃;Ⅰ)和热应激((38±1)℃)组,各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持续14 d。采用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手段,分析热应激2(Ⅱ)、7(Ⅲ)、14 d(Ⅳ)时,对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和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y+LAT1、CATl mRNA基因表达的相对丰度变化规律。【结果】热应激7 d开始各肠段菌群多样性较为丰富,热应激7、14 d时空肠和回肠部位敏感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回肠部位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不可培养的拟杆菌属(uncultured Bacteroidales bacterium)均末检测到;而热应激不同时间段空肠和回肠部位可检测到不可培养细菌、溃疡拟杆菌(Bacteroides helcogenes)、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 ovatus)、索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空肠和回肠部位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Ⅰ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空肠和回肠Ⅲ组的rBAT、y+LAT1 mRNA表达丰度均最低,空肠在各热应激时段表达丰度变化幅度最大(P<0.05),回肠的CAT1 mRNA表达丰度在Ⅲ、Ⅳ组与Ⅰ组比较影响更明显(P<0.01)。【结论】热应激对空肠和回肠部位微生物菌群影响较为明显,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可导致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注射和浸浴2种方式,使体长约3.5 cm的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测定7 d内各组对虾死亡率;通过组织切片探究肠道组织结构变化,并对肠道内容物中弧菌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高浓度(107CFU·m L~(-1))浸浴组的对虾死亡率最高,约68%;高浓度(107CFU·m L~(-1))注射组对虾死亡率约62%.被感染的对虾肠道中弧菌数量明显增多,浸浴组比注射组弧菌数量增加时间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着时间延长对虾肠道中的弧菌数量发生回落,且趋于稳定.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对虾肠道组织受到损伤,2种感染方式均呈现高浓度处理下短时间内受损加重,上皮细胞溃散,黏膜褶皱处发生不同程度的脱落,肌层发生损伤,且试验期间未能修复.  相似文献   

18.
类癌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1~ 3 ] 。现将我院内镜室近期肠镜检出 3例报道如下 :例 1 :女 ,33岁 ,便后带有鲜血半年 ,无腹痛、腹泻 ,无咳嗽、气喘。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为明确诊断而行肠镜检查。镜下所见 :左侧卧位 ,距肛门 7~ 1 0 cm,1 2点至 6点钟处见一肿物向腔内隆起 ,呈菜花样半阻塞肠腔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诊断为直肠类癌。例 2 :女 ,38岁 ,便前下腹痛 3个月 ,无黑便、血便史。肠镜检查所见 :进镜 2 0 cm见肠腔狭窄 ,仅见 0 .5 cm小孔 ,环周粘膜隆起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  相似文献   

19.
断奶与仔猪肠道和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日粮中添加酵母产品能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和刺激断奶仔猪免疫系统。研究旨在验证日粮补充酵母产品可以通过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功能和营养水平以达到调节免疫球蛋白产生的目的。选取21日龄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两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产品1.2 g·kg-1或添加硫酸粘杆菌素(抗生素)20 mg·kg-1,试验期为14 d。日粮补充酵母产品或抗生素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中分泌型Ig A(SIg A)以及血清总蛋白、Ig G和Ig M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酵母产品日粮的仔猪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且回肠黏膜中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随着氨基酸(AA)含量的增加,仔猪回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和AA转运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酵母产品通过改善肠道功能和营养物质水平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说明酵母菌产品可能成为断奶仔猪日粮中抗生素的一种替代品。  相似文献   

20.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合并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据相关报道显示在美国大约每6万~30万人有1例PJS患者。目前我国对该病的发病率的报道仍较低,作者收集了近30余年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PJS,现将病例综合报道如下。图1 PJS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图2 PJS的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1临床资料2例病例中,1男1女,年龄分别为10岁、16岁。患者皆是无明显诱因发生口唇周围出现黑斑,逐渐增多,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到手和足的掌面(如图1)。伴有间断腹痛、腹泻。不伴里急后重、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行肠镜检查见直结肠距肛门5~15 cm有多处的息肉样病变,息肉无特征性表现,有蒂、无蒂、分叶状均可见到(如图2)。息肉主要分布于结肠、直肠。息肉的大小及数量不等,直径可以从1 cm至5 cm以上,以多发为主,多数表面黏膜光滑。经肠镜下经高频电加圈套器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诊断为胃肠多发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息肉后,腹痛腹泻都能有所缓解,色素沉着无缓解。经随访发现,症状缓解后易复发,时间短,仅为4月余。2讨论PJS是一种极少见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