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为了解夏季热应激期间不同牛舍环境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取同一牛场中开放式牛舍和全封闭牛舍的奶牛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10月,每天监测牛舍内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并以周为单位计算温湿度指数.每日15:00在2栋牛舍的泌乳牛中随机挑选12头测量直肠温度,并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监测每月所有泌乳牛产奶数据...  相似文献   

2.
夏季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的危害极大。我们采用石灰浆喷涂牛舍舍顶及外壁的方法以减缓热应激,对泌乳牛进行对比饲喂试验,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石灰浆的配制:将新鲜的生石灰放入缸内,加水溶解成稀糊状后,加入0.5%的氯化钠和3%的土面粉(防止石灰浆遇雨水脱落),搅拌均匀。1.2 建筑用喷雾器。1.3 试验动物及场所:本次试验选用本市高官寨镇养牛专业户饲养的5-6岁的德系荷斯坦泌乳牛。  相似文献   

3.
用石灰浆喷涂舍顶及外壁可减缓热应激对泌乳奶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夏季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的危害极大 ,当舍内相对湿度较高时 ,若舍内温度超过 2 8℃以上时 ,不仅导致泌乳奶牛采食量减少 ,而且使产乳量出现明显下降和饲养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 ,在夏季搞好牛舍的的防暑降温工作 ,是保证泌乳奶牛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从目前国内养牛专业户采取的常规防暑降温措施来看 ,一般大都采用舍内安装吊扇或经常向地面用水冲洗 ,这样一旦遇到停水、停电 ,舍温就难以控制。为此 ,我们根据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吸收光的强弱存有差异的特性 ,我们采取了用石灰浆喷涂牛舍舍顶及外壁的方法以减缓热应激对泌乳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场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的差异,选取188个存栏规模在110~23000头不等的奶牛场,对泌乳牛舍建筑结构、环境控制设备、其他配套设施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冷应激严重区域的泌乳牛舍以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为主,热应激严重区域多为棚舍和半开放舍。河北省泌乳牛舍屋顶类型以普通双坡形式为主,约95%泌乳牛舍屋顶建材为复合保温板,约30%泌乳牛舍屋顶安装有透明采光带。全省90%以上泌乳牛舍内装有通风降温设施。清粪方式以铲车清粪为主,约45%奶牛场建有粪污处理设施。近几年随着奶牛舍改造升级,约90%牛舍内设置卧栏、颈枷。卧床垫料主要为沙子和牛粪。电加热保温饮水槽、照明设备、TMR已在全省普遍应用。本调研可为全省新建泌乳牛舍的设计及旧舍的改造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择内蒙古、宁夏、山西和美国宾州的五个牧场,在2015年7月10日~8月10日的12:00~16:00期间,采用手持式温湿度仪记录牛舍内外、待挤厅和挤奶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同时记录奶牛在牧场不同区域的分布,并逐头记录奶牛类型、热应激评分、奶产量和泌乳天数。结果表明:(1)挤奶厅和待挤厅是奶牛热应激反应最强烈的区域,分别安装风扇均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2)运动场遮阴可显著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反应;(3)泌乳牛比育成牛的热应激程度更强,并且对太阳辐射的热应激反应更大;(4)随泌乳天数的增长,泌乳牛热应激程度加剧。因此,运动场搭建凉棚、待挤厅和挤奶厅安装风扇是缓解奶牛热应激有效的方法;泌乳后期牛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1预防牛舍温度过高 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20℃,夏季舍温常常高于30℃,所以牛舍要注意空气流通,把牛舍门窗打开,有条件的可安装吊扇,以利通风和散热,也可在奶牛舍粪沟或牛床上方设喷头或钻孔水管,酌情定时或不定时给奶牛淋浴,或用晒过的水给奶牛洗澡,这都有利于牛体的散热和降低舍内温度,防止中暑及其他热应激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牛舍建筑和设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个存栏规模在400~15000头的奶牛场,对牛舍建筑形式、屋顶形式、屋面材料、环境调控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冷应激区域泌乳牛舍主要采用密闭或半开放建筑形式,屋面材料以保温性能较好的复合彩钢板为主;而热应激区域则多以开放式、屋顶采用钟楼或双坡形式为主。以单层彩钢板为屋面材料的牛舍,其热阻远远低于夏季低限热阻要求,十分不利于奶牛夏季生产。用于牛场缓解热应激的降温通风设备类别丰富,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调控效果差别较大。为提高牛舍夏季抗热应激水平,湿热地区应选用钟楼式屋顶,以有助于舍内通风,而干热地区则应选择双坡式屋顶,同时需要加强屋顶隔热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析探讨了三种热应激程度对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热应激、重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泌乳牛体温(直肠温度)变化的差异性相对于呼吸频率、心率更为显著;THI与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直肠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夏季热应激是影响奶牛场养殖效益和牛奶周年均衡生产的关键问题。以前通过改造牛舍,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改善防暑降温设施,对缓解奶牛夏季热应激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牛舍温度仍然在30℃以上。近年推广的卷帘封闭牛舍结合湿帘正压通风技术可使牛舍温度控制到30℃以内,取得了更好的防暑降温效果,并有望实现牛奶周年均衡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中国西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来自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个省/直辖市的47家存栏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数据,分析了调研牛场的冷热应激程度与防暑防寒情况。结果表明,夏季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受到影响的牛场分别占70.2%和66.0%;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率最高的季节在夏季的牛场占76.6%。采用喷淋、风扇、冷风机的牛场,相比没有采用这3种措施的牛场泌乳牛年平均产奶量高16.5%、18.5%和12.6%。奶牛冬季受到的冷应激相比夏季受到的热应激程度小,仅有5家牛场冬季有轻度冷应激,采食量和产奶量受冬季冷应激影响的牛场分别占51.1%和17.0%。泌乳牛乳头冻伤的牛场占比为6.4%。冬季牛舍采取防风措施,给犊牛加铺垫草、犊牛舍加热和给犊牛提供暖棚的牛场比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的牛场产奶量分别高6.5%、18.8%、7.4%和9.7%。综上,西南地区夏季热应激相比冬季冷应激更加普遍,以牛场年产奶量衡量,喷淋和风扇防暑、给犊牛加铺垫料防寒效果最佳,冷风机防暑、为犊牛舍提供热源的防寒效果较佳且在牛场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营养调控改善泌乳牛的热应激性能B.S.OLDICK等著史占全摘译刘建新校热应激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因此,通过改变环境和营养来降低热应激,可以提高采食量,进而改善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当环境温度在奶牛的适温区时,奶牛不经受热应激或冷应激。...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奶牛饲养业在全国各地城郊农村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时至夏日,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特别是一些高产奶牛,对其生产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0℃~20℃,高产奶牛为8℃~16℃,最适泌乳温度12℃~15℃,气温超过23℃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使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而夏季牛舍的平均气温可达到28.1℃,使得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产生严重的热应激。一、奶牛热应激反应的原因奶牛体型大,而单位体重的散热面积小,被毛和体组织的保温性…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并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影响的机理。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以上指标均与TH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奶牛热应激时,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显著升高,且处于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牛舍温湿指数(THI)变化情况,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增加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THI与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的影响趋于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夏季奶牛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夏季产奶量及乳脂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1 .1 原因引起产奶量和乳脂率下降的原因很多 ,除了奶牛本身随泌乳周期的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外 ,更重要的是因为夏天高温闷热易引起奶牛热应激 ,奶牛必须通过体表和加强呼吸来进行散热 ,这就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约占精料的 1 0 %左右 )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如果饲喂与原来相等的饲料必然就会减少了奶和乳脂的转化 ,引起产奶量和乳脂率的下降。1 .2 控制措施牛舍内注意通风降温 ,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扇或挂水帘 ,中午向牛舍顶洒水 ,也可以在牛舍附近栽瓜秧或种树用来遮阳。每天早晚将牛牵出牛舍进行…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降温处理工艺对北京地区泌乳牛夏季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头,采取不同降温工艺处理,A为对照组,B为风机降温组,C为智能喷淋降温组。试验期为14d,期间提供相同日粮,自由饮水,对夏季牛舍环境指标、奶牛生理指标、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进行持续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开放牛舍中,相比于风扇降温模式,智能喷淋降温模式能有效降低处理过程中温湿指数(P<0.05)、奶牛体表温度(P<0.05)、呼吸频率(P<0.05);增加高温环境下奶牛躺卧时间(P<0.05),缩短站立时间(P<0.05);有效缓解高温导致的日采食量下降和产奶损失,提升夏季牛奶乳脂率(P<0.05);降低牛乳中血清蛋白含量(P<0.05)和体细胞数(P<0.05)。说明在北京地区半开放式养殖模式下,智能喷淋降温能更有效缓解夏季热应激,调节奶牛生理状况和行为活动,提升奶牛夏季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