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1):80-83
为了解山东省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肉鸡场鸡毒支原体的感染情况,2013年至2014年从山东地区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商品肉鸡场采集发病鸡,记录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进行鸡毒支原体分离鉴定。对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的分离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加以鉴定,共分离鉴定出36株鸡毒支原体。3~20日龄肉鸡采集23场,分离出3株鸡毒支原体,分离阳性的样品疑来自鸡毒支原体单纯感染的病例;21~40日龄肉鸡采集78场,分离出33株鸡毒支原体,分离阳性的样品均来自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2.
混合感染中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冀南地区某养鸡场患呼吸道疾病的病鸡群采集5份样品(气管和眶下窦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两种病原体。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细菌L型检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鉴定,证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与国际标准株S6的血清型一致,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A型,动物试验表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说明该病鸡群同时混合感染了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不同地区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疑似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中分离并利用种特异性基因(fMG-2)PCR方法鉴定了51株鸡毒支原体,并测定了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仍然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三个地区的鸡毒支原体对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显著下降,广东、四川两地分离株对强力霉素也有明显耐受性,部分广东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鸡毒支原体NB72株或和R株对鸡先行人工感染,然后,与无支原体感染的对照鸡同样接种NDV La Sota株,观察NDV免疫应答动态。结果,支原体感染鸡群血清和气管中的NDV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虽然比未接种支原体的鸡群低.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随后,通过攻击NDV强毒,不论先前经过或未经过支原体人工感染,ND免疫鸡全部被保护,且血清中NDV HI抗体效价均大幅度升高;未经ND免疫接种的对照鸡全部发病死亡,因此,鸡毒支原体NB72株或R株感染的鸡对NDV La Sota株的免疫应答无明显改变。最后就体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会引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本研究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鸡场采集的疑似支原体感染病料中分离、培养获得一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菌落红细胞吸附试验、生化特性测定及血清学鉴定等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鸡毒支原体(MG),并命名为JL株。  相似文献   

8.
鸡毒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四川及北京地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鸡场采集194份样本,接种FM-4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培养物采用PCR加以鉴定,结果培养鉴定出69株鸡毒支原体,其分离率为35.57%(69株/194株)。  相似文献   

9.
旨在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进行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分离,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本研究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的带菌死胚卵黄组织中分离禽支原体,通过菌落观察、血清学试验、16S rRNA支原体通用引物序列鉴定等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将分离的毒株对鸡胚和SPF鸡进行攻毒试验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显微镜下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平板凝集试验显示其与MG阳性血清有凝集反应,与MS阳性血清不反应;16S rRNA序列测序发现各分离株与MG相似性达99.9%,因此确定分离株为MG。将各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胚,结果显示感染鸡胚大多于临近出壳时死亡;感染3周龄的SPF鸡,3周后解剖发现鸡气囊发生显著病理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对盐酸沃尼妙林、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及泰妙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呈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综上,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成功分离到5株MG分离株,各分离株均可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鸡胚死亡,对SPF...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区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快速平板凝集方法,对广东地区12个非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及3个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种鸡场及不同品种的种鸡的MG抗体阳性率高峰期均在11周龄左右,即鸡群的MG感染高峰期均在6周龄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抗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包被酶标板作为捉抗体,以4株鸡毒支原体特异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和酶标羊抗鼠IgG作为指示体建立了一种检测鸡蛋卵黄中鸡毒支原体的双夹心AC-ELISA。该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等优点,从采样到获得结果6小时内完成,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且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鸡群毒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和净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某鸡场鸡群表现关节、爪垫肿胀、行走困难等症状,经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鸡毒支原体呈阴性,鸡滑液囊支原体呈阳性。在此基础上,对关节囊内容物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分离菌落呈典型支原体菌落,能通过450nm滤膜,发酵葡萄糖,还原四氮唑,不利用精氨酸和尿素,菌落能吸附鸡红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被鸡滑液囊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分离物在抑菌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未见返祖L型细菌。用分离物对鸡做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故认为分离物为鸡滑液囊支原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北京某鸡场气囊炎病进行了支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并将此分离株与北京另两个分离株BG44T、NB72的结构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命名为C株)可发酵葡萄糖,不水解尿素和利用精氨酸,是一具有毒力较强的鸡毒支原体株。SDS-PAGE结果表明,此分离株与NB72株相当一致,与BG44G株有相对较大的区别。我们认为,C株和NB72株具有同源性,鸡胚液制造的活疫苗中支原体的污染可能源于鸡胚培养时采用了MG感染病鸡所产蛋,另外,还可看出北京地区的支原体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鸡中取病料,进行了霉形体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到2株支原体,一株为鸡毒支原体,命名为GX1;另一株为滑液囊支原体,命名为GX2。为今后支原体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百呼清”对自然发病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试验方法:将7542只自然发生的病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鉴别、病理学变化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鸡毒支原体感染,其中64.56%合并感染大肠杆菌;随机分组后在其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百呼清”进行治疗,并以泰乐菌素进行对照,观察试验鸡的病死率、临床症状、治愈率及体重增长情况。试验结果:证明“百呼清”可有效治疗鸡毒支原体感染,低剂量(0.33‰)组治愈率为94.00%(合并感染92.90%),中剂量(0.67‰)组治愈率达到99.09%(合并感染98.20%)、高剂量(1.33‰)组治愈率为98.91%(合并感染97.80%);以“百呼清”治愈的鸡群出栏时平均体重与健康群相当。推荐0.67‰“百呼清”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复杂,血清型众多,又具有高度传染性,鸡群同时感染不同毒株或使用弱毒疫苗发生基因重组而不断变异,使IBV侵害鸡体的靶器官也发生了变化。IgnjatovicJ等用澳大利亚分离的25株IBV人工感染SPF鸡,比较了其致病性,发现12株肾致病型IBV,10株呼吸型IBV,3株混合致病型IBV,侵害肺、肾。为有效防制本病,我们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支原体血清学、分离培养、形态学、生物化学试验对藏鸡支原体进行抗体检测与分离、鉴定,以确定藏鸡支原体病的感染程度及病原种属.试验结果表明藏鸡支原体病原为鸡毒支原体.  相似文献   

18.
2019年4月,某父母代鸡群啄壳死亡毛蛋气囊浑浊比例从40周龄开始异常升高。为了评估该父母代鸡群后代鸡毒支原体(MG)感染状态,采集该鸡群啄壳死亡毛蛋气囊拭子进行MG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父母代鸡群啄壳死亡毛蛋气囊浑浊主要原因是MG感染。结果对于父母代鸡场MG感染的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禽类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和火鸡传染性窦炎。目前预防鸡毒支原体感染仍主要依靠抗菌药物,但长期广泛应用抗菌药物造成鸡毒支原体耐药性不断发展。有调查表明,鸡毒支原体临床株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造成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由于支原体分离培养困难,国内外对动物源支原体耐药性研究十分有限,至今未见有鸡毒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鸡毒支原体S6株为模式菌,研究红霉素和替米考星在体外诱导鸡毒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V域的耐药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成都、重庆等10个市、地、县,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场采集108份样品,分离的27个菌株,经L型细菌检验,理化特性鉴定,符合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血清学鉴定(生长抑制试验),证实分离的支原体与鸡毒支原体国际代表株S6为同一血清型。人工复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SMG-1和SMG-2具有高致病性,感染鸡出现典型的慢性呼吸道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