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腐酸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腐酸(fulvic acid,FA)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30.0±2.5)kg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216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CT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6、8 g/kg FA(即FA1、FA2、FA3、FA4、FA5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8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FA各组平均日增重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其中FA4和FA5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8.86%和8.25%;FA2、FA3、FA4和FA5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FA各组屠宰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FA各组平均背膘厚和板油率均有所下降,其中FA2、FA3和FA4组的平均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板油率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FA各组肉色亮度和黄度值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FA4和FA5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各组p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基础饲粮中添加FA能够有效地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背膘厚,改善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生长育肥猪饲粮中FA的最适宜添加剂量为6 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52.31±2.28) kg的生长猪7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的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50~80 kg和81~110 kg),每个阶段结束时对猪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每栏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猪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50~80 kg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50~110 kg阶段料重比(P<0.05),并且10%添加量还显著提高了50~8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2)饲粮添加亚麻籽能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但对胴体长、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能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值(P<0.05),显著提高α-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含量及PUFA总含量(P<0.05),且当添加量达到10%时,还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P<0.05)。结果提示,亚麻籽能一定程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背最长肌中n-3PUFA含量,降低n-6/n-3 PUFA值,且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55.85±1.37)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肥育猪63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含10%桑叶饲粮、含20%桑叶饲粮,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1)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10%桑叶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P>0.05),板油率和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眼肌面积、料重比和胴体率差异不显著(P<0.05);2)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10%桑叶可减缓肌肉pH下降速度,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和脂肪含量(P<0.05);3)和基础饲粮相比,饲粮中添加20%桑叶显著抑制血清脂肪酶、小肠蔗糖酶活性和降低育肥猪血脂含量(P<0.05),显著提高胰腺、板油脂肪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10%桑叶显著激活育肥猪肝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脏丙酮酸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10%桑叶,不影响育肥猪生长速度,可降低猪板油率和背膘厚度,提高肌肉肌苷酸、脂肪含量,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控育肥猪蔗糖酶、脂肪酶及肝脏糖代谢酶活性达到对脂肪代谢和沉积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60头初始体重为(88.16±8.0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分为4个处理组,采用2×2因子设计。试验日粮包括2个消化能水平(正常能量组:14.22 MJ/kg;高能组:16.21 MJ/kg,以10%椰子油替代10%玉米淀粉)和2个精氨酸添加水平(0%和1%)。结果表明:高能组可显著降低猪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饲料增重比(P<0.01);精氨酸的添加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和精氨酸水平对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高能组可极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剪切力(P<0.01),降低肌内脂肪含量(32.39%,P>0.05);在高能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可提高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P<0.01),而在正常能量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和精氨酸水平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趋势(P=0.061)。由此可见,育肥后期饲粮添加椰子油可提高消化能浓度,能显著改善饲料利用率,但不利于猪肌内脂肪的沉积,提高了肌肉剪切力,而在高能量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则有助于提高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剪切力,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寡糖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结肠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将96头体重约为20 kg的"杜×长×大"生长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和0.3%纤维寡糖的试验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纤维寡糖使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7.51%(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了5.93%(P<0.05),并显著增加了结肠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结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P<0.05),显著降低了肠上皮对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的通透性(P<0.05);饲粮中添加0.3%纤维寡糖对上述各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与添加0.2%纤维寡糖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中添加0.1%纤维寡糖对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纤维寡糖可以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刺激结肠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改善结肠黏膜屏障。本试验条件下,纤维寡糖在生长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2%。  相似文献   

6.
敖翔  周建川  张立泰  何健 《养猪》2019,(3):54-56
为研究大豆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粪便有害气体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4.6±2.0)kg的2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5%大豆皮的饲粮,10%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10%大豆皮的饲粮,15%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15%大豆皮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生长猪末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15%大豆皮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12(P<0.05);3)10%和15%大豆皮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10%和15%大豆皮组均显著降低了粪便中氨气排放(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猪饲粮中添加5%大豆皮在不影响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情况下,降低了粪便中氨气的排放,但添加15%大豆皮则会增加料重比,降低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因此,生长猪饲粮中大豆皮的适宜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2头体重(77±1.86)kg健康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猪,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3%、0.6%的甘草粉,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试验Ⅱ组的末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Ⅰ组血清GLU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0.1%甘草粉对血清ALB、TC、TG、UREA和AST的含量均没有产生显著(P>0.05)影响.饲粮中添加0.1%甘草粉对血清中IgA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的甘草粉显著(P<0.05)降低了血清MDA的含量;试验Ⅰ组血清CAT、SOD和GSH-PX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血清SOD和GSH-PX含量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血清IgG含量显著(P<0.05)高于甘草处理组;饲粮中添加0.1%甘草粉对血清中IgA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0.1%甘草粉显著提高了生长育肥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与其他试验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的甘草粉效果最佳,因此推荐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甘草粉的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主要通过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参数和免疫功能的研究,确定黄腐酸(FA)是否能促进生长猪的健康和生长,以及其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健康的平均体重为(30.0±2.5)kg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18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和0.8%FA。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8%FA显著提高了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0.2%和0.6%FA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FA没有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FA可以显著提高生长猪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对于生长猪来说,FA是一种安全的促生长添加剂;依据回归分析结果,建议生长猪饲粮中FA的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加工粉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取平均体重为(30.32±1.4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8头,按性别、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6%苜蓿加工粉尘的饲粮。试验期82 d,分为育肥前期(1~41 d)和育肥后期(42~82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苜蓿加工粉尘组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前期ADFI显著降低了10.13%(P<0.05),育肥前期ADG和F/G分别降低了6.85%和3.53%(P>0.05);4%、6%苜蓿加工粉尘组育肥前期、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ADG、ADFI和F/G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2%、4%、6%苜蓿加工粉尘组瘦肉率分别增加了0.60%、1.50%和2.45%(P>0.05);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合硅铝酸钠钙(HSCA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48.0±10.0)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4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和2.50%HSCAS的饲粮。试验期为70d,分为48~80kg(前期)和81~110kg(后期)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HSCAS对猪生长性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后期粗蛋白质(CP)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HSCAS显著提高了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U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后期生长育肥猪CP、粗灰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0.25%HSCAS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健康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量达到2.50%可显著降低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色氨酸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感染损伤SD大鼠肠道的防御作用。本试验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将40只28日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68.41±0.29)g,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组(B);ETEC攻毒组(E,1.0×10^8 ETEC K88);色氨酸缺乏组(I,0.1 mL/d、10 g/L依那普利)。色氨酸缺乏+ETEC攻毒组(E+I,1.0×10^8 ETEC K88+0.1 mL/d、10 g/L依那普利),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三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蛋白印迹、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分别对SD大鼠肠道细胞因子水平、抗菌肽表达和蛋白水平、粪便中ETEC数量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淋巴细胞数量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ETEC攻毒显著降低大鼠空肠淋巴细胞数量、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和回肠绒毛高度和淋巴细胞数量(P<0.05)。ETEC攻毒使SD大鼠粪便中ETEC数量显著增高(P<0.05)。依那普利抑制剂对SD大鼠粪便中ETEC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增加空肠和回肠IL-6(P<0.05)和空肠TNF-α质量浓度(P=0.059),降低空肠TGF-β质量浓度(P=0.056);ETEC攻毒使空肠IL-6和回肠IL-6、IL-8和TNF-α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降低空肠TGF-β质量浓度(P=0.059)。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和回肠Defa-5、BD-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ETEC攻毒使空肠Defa-5、IDO基因和回肠IDO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使空肠、回肠mTOR、BD-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使空肠TLR-4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色氨酸缺乏、ETEC攻毒降低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拟杆菌门微生物数量,色氨酸不缺乏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优于缺乏组。结果显示色氨酸通过维持肠道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稳定、促进肠道黏膜发育和提高肠道抗菌肽基因表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ETEC感染SD大鼠肠道具有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鸭补体调节因子H(CFH)的多克隆抗体,从健康雏鸭的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及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补体调节因子H基因的2个片段H1和H2,插入到载体pMD19-T,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old-TF-H1和pCold-TF-H2,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TF-H1和TF-H2多克隆抗体效价均超过1∶10000。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鸭CFH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加米霉素注射液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猪目标适应症的临床效果,将符合试验要求的120头病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0头),一组为受试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华北制药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华北制药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安全有效。说明此制剂治疗效果与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相当,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限制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评估NRC (2007)提出的脂溶性维生素推荐量是否适用于我国肉羊养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0.11) kg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按需要量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制剂;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 PV-7.5组的眼肌面积有高于PC组的趋势(P=0.06),各组肉羊的宰前活重(LWBS)、胴体重和屠宰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羊内脏器官重量及其占LWBS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羊各胃室重量及其占复胃总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PC-7.5组的肉色亮度值显著低于除P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10∶0含量有低于PC组的趋势(P=0.07),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20∶0含量有低于PC-7.5组的趋势(P=0.09);PC组的背最长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PC组的背最长肌丝氨酸(Ser)含量显著低于PC-VA组和PC-7.5组(P<0.05)。结果提示,扣除30%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了肌肉氨基酸含量,从而对肉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9.
由于哺乳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淀粉酶不能作用于纤维β-1,4-糖苷键,因此其本身不能直接利用纤维,加之细胞壁结构独特性,这是限制纤维消化的根本原因。真菌和细菌能分泌纤维素分解酶,故在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中有许多纤维素酶可以起作用。在保障反刍动物体质和生产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运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增加反刍动物饲料日粮中纤维消化率是有效降低畜牧养殖业生产成本,充分利用粗饲料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中草药对感染球虫病的1~42 d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1日龄Cobb肉仔鸡5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处理1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处理3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4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65 mg/kg盐霉素,处理5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试验进行42 d。球虫感染显著降低了1~21 d肉鸡日增重、料肉比和死亡率(P <0.05)。处理3组较处理1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了40%(P <0.05)。日粮添加中草药后对球虫感染有缓解效果,处理5组比处理3组1~21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25%(P <0.05),料比降低了19.5%(P <0.05);处理5组较处理3组显著降低了22~42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料肉比(P <0.05)。球虫感染添加中草药组(处理5)的胴体腹部脂肪含量最低(P <0.05)。处理3组鸡粪球虫卵数量在第5天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球虫感染组(P <0.05)。处理3组较处理4和5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的病变评分(P <0.05)。综上所述,1~42 d肉鸡日粮添加1 g/kg复合中草药添加剂混合物能适当缓解雏鸡球虫病感染的负面影响,混合中药添加剂对感染球虫肉鸡生长性能的改善及降低粪中球虫卵数量的作用与盐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