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找到与水牛和黄牛温度适应性差异相关的信号通路,本研究对3头成年水牛和3头成年黄牛的皮肤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后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分别得到59 369 167和69 837 009条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唯一比对率分别为70.76%和75.55%。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共有1 6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01个在水牛皮肤中上调,810个在水牛皮肤中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16、263和278个。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33条信号通路上,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氧化磷酸化、胆碱能突触、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GABA能突触、钙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可能与水牛和黄牛在温度适应性上的差异相关。综上所述,突触与氧化磷酸化可能与水牛和黄牛之间的温度适应性差异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水牛和黄牛对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类型脂肪细胞在水牛和黄牛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差异,本研究检测了成年槟榔江水牛和夏南牛(黄牛)背最长肌、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中3类脂肪细胞标志基因(ZICI、UCP1、LE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棕色脂肪标志基因ZIC1在育肥水牛皮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育肥黄牛和未育肥水牛;米色脂肪标志基因UCP1在育肥水牛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育肥黄牛和未育肥水牛;白色脂肪标志基因LEP主要在脂肪中表达,黄牛肌肉和皮脂中LEP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牛。结果提示,育肥可促进水牛白色脂肪棕色化,育肥水牛白色脂肪棕色化水平高于育肥黄牛,育肥水牛皮脂中可能存在棕色脂肪细胞;与黄牛相比,水牛可能具有更强的抗寒潜力,黄牛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沉积能力可能高于水牛。  相似文献   

3.
解耦联蛋白3(UCP3)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质子转运体,其在适应性产热、体重调节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鲁西牛、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4个品种151头牛的UCP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研究牛的能量代谢及耐热、耐寒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牛UCP3基因的第3外显子存在限制性内切酶BglⅠ多态.4个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B型,在尼里水牛和摩拉水牛中AA基因型略占优势.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该多态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遗传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鲁西牛的β球蛋白含量AA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B型(P<0.05),尼里水牛的血清钾和α2球蛋白含量AA型个体显著高于AB型(P<0.05),水牛品种白蛋白含量和α2球蛋白含量与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水牛与黄牛的差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讨了水牛和黄牛同种及种间显微授精的可行性。体外成熟22~24 h的水牛和黄牛卵母细胞分别注入冷冻/解冻的尼里-拉菲水牛和利木赞黄牛精子,进行同种或种间的显微授精操作,构建的ICSI胚胎一部分培养到16~18 h固定染色检查原核形成情况,另外一部分胚胎培养2~9 d分别记录胚胎的分裂情况及囊胚发育情况。结果发现,水牛同种(水牛+水牛)和水牛异种(水牛+黄牛)显微授精胚胎的双原核率(47.73%和36.67%)、分裂率(68.00%和72.64%)和囊胚发育率(16.44%和22.39%)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同种(黄牛+黄牛)和黄牛异种(黄牛+水牛)显微授精胚胎的双原核率(60.00%和45.28%)、分裂率(73.33%和71.31%)和囊胚发育率(28.57%和33.70%)亦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①水牛精子注射到黄牛卵子和黄牛精子注射到水牛卵子的种间授精胚胎均可以体外发育到囊胚阶段;②黄牛卵子无论同种和种间显微授精的效果均优于水牛卵子。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牛GPR54基因启动子的变异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揭示牛GPR54基因多态性与牛早熟性之间的关联性。提取荷斯坦牛、皖东黄牛及江淮水牛3种牛血液白细胞总RNA,通过PCR、测序、RT-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不同牛GPR54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启动子效率以及GPR54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启动子变异在牛品种、年龄和性别间对GPR54基因表达的效应。结果表明,GPR54基因启动子存在多个SNP位点,3种牛的启动子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荷斯坦牛GPR54基因启动子效率是江淮水牛的4.44倍,是皖东黄牛的1.99倍,而皖东黄牛启动子效率是江淮水牛的2.24倍。RT-PCR显示,青年牛GPR54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成年牛;荷斯坦牛高于皖东黄牛和水牛,水牛的GPR54表达水平最低;母牛的GPR54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综上表明,不同牛的早熟性与GPR54启动子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染色固定,用显微镜、目尺测定不同种、品种牛精子的总长、头长及头宽,比较黄牛、肉牛、奶牛及水牛精子的长度差异。测定结果精子的总长黄牛为74.62μm,肉牛为72.37μm.奶牛为72.48μm,而水牛为64.84μm。黄牛、肉牛、奶牛精子的总长与水牛精子总长相比差异都极显著,而黄牛、肉牛、奶牛之间没有多少差异。  相似文献   

7.
解耦联蛋白3(UCP3)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质子转运体,其在适应性产热、体重调节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鲁西牛、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4个品种151头牛的UCP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研究牛的能量代谢及耐热、耐寒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牛UCP3基因的第3外显子存在限制性内切酶BglⅠ多态。4个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B型,在尼里水牛和摩拉水牛中AA基因型略占优势。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该多态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遗传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鲁西牛的β球蛋白含量AA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B型(P<0.05),尼里水牛的血清钾和α2球蛋白含量AA型个体显著高于AB型(P<0.05),水牛品种白蛋白含量和α2球蛋白含量与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水牛与黄牛的差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对奶牛、黄牛、绵羊、山羊、猪、兔、鼠等动物均有较深的研究,而水牛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但是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及其它国家水牛业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生物技术在水牛繁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了解生物技术在水牛繁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4头7日龄奶牛和4头4~5月龄水牛,用水牛源孢子囊感染黄牛及黄牛源孢子囊感染水牛,同时设感染对照和不感染对照,对交叉感染后黄牛与水牛体内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无结构区别,所有包囊的超微结构均与前人对黄牛和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描述一致,证实水牛与黄牛同是枯氏住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作者还首次在枯民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母细胞和缓殖子发现晶状体。  相似文献   

10.
水牛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过去主要用于使役,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牛作为畜力的价值越来越低.但是,水牛在恶劣生活环境下的高产肉率、高瘦肉率,高产奶量下的高乳脂肪率,在高热环境下的良好生活力等特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挥水牛的这些优点,发展水牛产业对发展经济,特别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水牛的繁殖方面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与黄牛相比繁殖率更低,这主要是由于水牛性成熟晚、季节性发情和发情表现不明显、受精率低等.所以,研究水牛的繁殖技术、快速提高水牛群体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目前国内外畜牧业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1.
水牛与黄牛卵母细胞的回收及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本文中 ,平均从每头水牛的卵巢上获得了 4 .5 8个卵母细胞 ,其中可用卵为 2 .98个 ,占 6 5 % ,卵母细胞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低于黄牛 ,差异显著 (P <0 .0 1)。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率显著高于水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江西地方品种黄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18~24月龄广丰黄牛、吉安黄牛、锦江黄牛3个江西地方品种黄牛各3头,进行肉用性能和牛肉主要营养养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丰黄牛的骨率显著高于吉安黄牛(P<0.05);锦江黄牛与广丰黄牛、吉安黄牛相比屠宰率、净肉率较高,眼肌面积较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锦江黄牛氨基酸总量低于其它品种,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高于其它品种,苦味氨基酸低于其它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种氨基酸中,锦江黄牛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低于其它品种,但甘氨酸含量高于广丰黄牛,差异显著(P<0.05)。牛肉各种脂肪酸含量、硬脂肪酸总含量和不饱和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从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评定方面,3个地方品种黄牛中,广丰黄牛、吉安黄牛优于锦江黄牛。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对水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探讨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水牛卵巢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FGF10基因CDS区全长642 bp,编码213个氨基酸。多重序列分析显示,水牛FGF10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牛、羊、猪、人、小鼠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99%、93%、91%和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水牛和黄牛亲缘性最近,并且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QRT-PCR结果表明,FGF10在睾丸中的表达量最高,卵巢和脾脏次之,肝脏和心脏中最低。本研究成功克隆水牛FGF10基因,并检测其在水牛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研究FGF10基因在水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查从南宁市肉联厂收集的918个水牛胆囊、229个黄牛胆囊的病变和其中的虫卵与虫体,证明广西水牛片形吸虫的阳性率为57.24%,黄牛阳性率为52.8%,感染非常严重。调查发现黄牛和水牛在片形吸虫感染后肝脏和胆囊的病理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黄牛病理损伤轻,肝脏和胆囊中虫体少;水牛则肝脏和胆囊的病理损伤严重,肝脏和胆囊中虫体多。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六个地区25个牛群的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513头牛进行了暂时热中和抗体检测,阳性反应为299头(占58.3%).各牛群均有阳性例,小牛阳性率为33.9%,成年牛为61.6%,本地黄牛、引进黄牛和奶牛阳性率为61.7~79.3%,本地水牛和引进水牛为36.7~48.7%。对阳性反应牛中的135头血清作了中和抗体滴度测定.其抗体滴度最高达1:64。可见,广西牛群中有牛暂时热存在.  相似文献   

16.
鲁西黄牛,是我国中原黄牛四大品种之一.目前鲁西黄牛的饲养量逐渐下降,因此有必要对鲁西黄牛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本文分别从加强领导及依法保护、强化基础及组建核心群、加强基础研究及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强品种资源收集等方面提出鲁西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湖区水牛、黄牛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对水牛的危害极大,不仅构成机体上的机械性损伤,而且严重影响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如血液的变化、肝功能变化等.但有关血吸虫病对水牛血、尿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人工感染血吸虫病水牛的血、尿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对患牛进行了剖检,旨在了解和掌握血吸虫病对水牛胰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黄牛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品种,为了保障其繁殖,采用冻精授配得分方法来实现其数量的增长。但是在黄牛细管冻精授配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黄牛冻配的成功率降低,本文从3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变态反应检测水牛结核病标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水牛与黄牛、黑白花牛的皮厚,探索出水牛皮厚与结核菌素(PPD)敏感性的关系,进而说明应用现行牛结核检测标准检疫水牛阳性率过高,需建立水牛PPD检测标准。本试验对广西不同地区牛场不同年龄段的水牛、相同年龄段的水牛与黄牛、黑白花奶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前后皮厚差进行比较,水牛PPD不同用量单位的对比,并将PPD检测判为可疑或阳性的水牛样品应用γ-干扰素方法及PCR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对1~2岁、3~4岁和5~7岁组的水牛共1 240头、黄牛487头、黑白花牛1 284头进行测试比较,水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远远大于黄牛和黑白花牛的皮厚差,差异显著(P0.05);对不同年龄段的水牛共1 467头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进行测试,不同年龄段的水牛的皮厚及注射结核菌素后的皮厚差差异不显著(P0.05);对注射不同用量的PPD进行比较检测,水牛最佳PPD用量为2 000 U;对经PPD变态反应检测判为可疑或阳性的水牛共148头,采用γ-干扰素ELISA和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只有1份皮厚差超过11.0 mm的样品应用γ-干扰素ELISA检测为阳性,其余应用这两种方法检测都为阴性,进一步证明现行牛结核检测标准不适用于水牛,急需针对水牛的结核检测标准的出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宁郊区水牛、奶牛及黄牛的肾功能状况,试验随机选取了南宁郊区水牛66头、奶牛25头、黄牛11头,对血清尿素、尿酸和肌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水牛、奶牛、黄牛的尿素平均含量及标准差分别为 6.34±2.93、7.20±0.71和6.47±2.11mmol/L;尿酸分别为62.65±35.74、41.92±37.33和97.65±63.19μmol/L;肌酐分别为136.56±27.79、123.12±37.04和141.78±47.92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