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腺胃型IBV分离株血凝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同发病地区患鸡传染性腺胃病的鸡中分离出4株病毒,选择H95和S96两株流行株,采用胰蛋白酶和卵磷脂酶C处理,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其血凝性,试验表明:用2%胰蛋白酶37℃处理0.5小时后的病毒株对鸡的红细胞凝集价高达2^14,这种血凝性不能被抗H95毒株的单克隆抗体、鼠、鸡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经4单位/ml卵磷脂酶C37℃处理3小时后血凝价可达2^9,而能被相应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鼠、鸡抗血清所抑制  相似文献   

2.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H95提纯样品经SDS-PAGE和Westernbloting,证明H95株单抗DE7和M41株单抗6DH8均能识别H95株54000蛋白多肽。采用单抗、多抗介导间接ELISA试验表明,H95毒株能与抗IBVM41N蛋白单抗6DH8和IBVM蛋白单抗MC发生反应,也能与抗M41、Gray、Holte、T、H52、N115和分离株C9001、DLZ9111的多抗血清反应,同时抗H95株的4株单抗、多抗血清也能与上述毒株反应。卵磷脂酶C处理的H95株的血凝活性能被相应的H95株的单克隆抗体和高免血清所抑制,也能被M41单抗和高免血清所抑制。通过RT-PCR获得了H95毒株的免疫原基因S1,经Southernbloting和IBV的S探针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3.
将NDVHB92株分别置4℃,20℃,37℃条件下保存,每隔一周测定血凝价(HA)和对鸡胚的感染力(EID50)结果为毒株为37℃保存7d,在20℃至少保存3d,其HA价和EID50保持不变,4℃保存60d效价不变,同时说明了HB92疫苗株血凝特性和感染力存在不一致性,该毒株经56℃水浴处理6h,血凝性和对鸡胚的感染力不变,用HB92株对17日龄雏鸡进行滴鼻,拌料及同居感染免疫,3周后NDHI抗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毒株血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澳大利亚T株和分离的四株肾型毒株(BJ_(9301)、BJ_(9302)、TJ_(9301)、HN_(9301)株)的血凝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IBV供试毒株经1~2%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和小鼠红细胞,同一毒株对两种红细胞的凝集价相近,且均能被IBV澳大利亚T株血清所抑制。处理后的IBV对鸡红细胞的血凝以缓冲液浓度0.01~0.05MpH6.0~8.4为宜,对反应温度及稀释液种类无严格要求。IBV的血凝活性能耐受37℃23天、56℃12小时、80℃1.5小时,但在-30℃、4℃和室温下保存2个月后,绝大部分丧失血凝活性。IBV经0.2%甲醛、0.2%脱氧胆酸钠、2%硼氢化钠、0.01M高碘酸钠37℃灭活24小时,仍能保持其血凝活性。从IBV的血凝活性可被过量胰蛋白酶破坏和氯仿灭活,推断该血凝素可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毒株H52、M41、T、N115、IBV62株及国内华中(HZ)、华东(HD)、华南(HN)、华北(HB)、东北(DB)及西北(XB)等地方性分离株试验,研究IBV血凝特性。结果表明,IBV不直接凝集鸡、牛、兔、小白鼠、仓鼠、猪、鹅、马、绵羊及人的“O”型红细胞;1%胰蛋白酶37℃作用IBV4h后,可凝集鸡、兔、小白鼠、仓鼠、鹅等动物红细胞;10%乙醚37℃作用IBV2h后,可凝集鸡、牛、小白鼠、仓鼠、鹅、绵羊及人的“O”型红细胞;1%卵磷脂酶C37℃作用IBV4h后,可凝集鸡、兔、小白鼠、仓鼠、鹅等动物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影响鸡IBV血凝因素及HI试验抗原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没有自然血凝性的三个标准IBV毒株(M41、Gray、T株)和四个由西北农大禽病研究室分离的陕西省地方株[X、Fu、W和H株(有自然血凝性)],在非免疫鸡胚上增殖后,用蔗糖透析法浓缩10倍,再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处理,制备IBV-HA抗原:1)用浓缩4倍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滤液(R.W.F.C4)处理IBV;2)用2.5U/mlI型磷酸酯酶C(PLC1)处理IBV;3)用1%胰酶处理IBV。结果显示,除T株仍不具有血凝性外,其余毒株都有了较高的血凝价。IBVM41株、X株HA效价株高达2^8,Fu、Gray、W、H株的HA效价也达2^7—2^9。但是,用方法3)来制备HA抗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因为1%胰酶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非特异性HA价高达8log2。而采用R.W.F.C4和2.5U/ml PLC1处理IBV浓缩毒制得的IBV—HA抗原,除T株外,均能凝集鸡红细胞,且该凝集作用可被特异的IBV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ND、EDS—76、IBD等其它鸡病阳性血清所抑制,说明该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本试验还对影响IBV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用R.W.F.C4和用2.5U/ml PLC1处理IBV制备HA抗原血凝价,结果显示二者的血凝价是一致的,所以完全可以用廉价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代替昂贵的PLC1作为抗原处理液。本试验还采用IBV—M41株和陕西省地方肾型株X株制备IBV—HA双价抗原,结果表明,用上述IBV—HA二价抗原所测出的各毒株抗血清的HA效价和用各毒株所制得的IBV—HA单价抗原所测出的相应毒株抗血清的HI效价差异不显著,说明IBV二价HA抗原的抗原交叉性广泛,可用于IB的免疫监测和诊断。本试验还将在同一条件下获得的免疫鸡血清分别采用HI和CEKC—SN二种方法所测得的抗体效价进行了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HI效价与CEKC—SN效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5,且HI法比ECKC—SN法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发病地区患鸡传染性腺胃病的鸡中分离出2株病毒,采用胰蛋白酶和水解蛋白酶处理后测定其血凝性。试验表明:对鸡的红细胞凝集价高达211。分离毒株,通过鸡胚盲传6代后,可出现矮小胚。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腺胃病病原T95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某疫区的鸡腺胃病鸡群中分离到T95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代至8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T95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提纯的病毒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80 ̄160nm,有囊膜,表面具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对热和氯仿敏感,耐酸,能抵抗1%胰酶,无直接血凝性,但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结鸡红细胞。经单抗介导的ELISA检测,T95株与IBV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主要从红细胞凝集谱、凝集解脱情况以及血凝性的影响因素几方面对本室分离的EDS-BH91毒株和EDS-76AV127毒株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毒株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而且24小时内无解脱现象;对兔红细胞呈可疑;对人、奶牛、绵羊、猪、小鼠、驴的红细胞不能凝集。血凝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红细胞浓度为1%;分别以pH7.4.浓度为0.o1、0.04、0.1、0.2M以及浓度为0.o1M,pH为5.8、6.8、7.4和8.0的PBS作为稀释液进行血凝试验.其血凝滴度无显著差异;0.05~0.3%的甲醛溶液4℃下处理病毒72小时以及反复冻融病毒5次,其处理前后的血凝性均无显著差异。80℃10分钟就可以破坏病毒血凝性,而56℃作用1小时对病毒血凝性无影响。0.125~0.500%的胰酶对血凝性的影响不明显;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属于无囊膜病毒。  相似文献   

10.
高岭土处理被检血清,4单位抗原及0.6%豚鼠红细胞做血凝抑制(HI)试验诊断猪细小病毒病是比较适宜的条件。用此法对七种猪传染病抗血清进行检查,均不产生非和划1性血清学反应。用滤纸吸附被检猪血液(简称血纸)与分离血清做HI比较试验,两者的HI价无大差异。与日本PPV毒株90HS抗原进行比较,两者的HI价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DEV)的血凝特性,进而为建立PEDVHA和HI试验,评估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奠定基础,将CV777、DR13、YN13和YN144共4株PEDV毒株,在37℃下,分别用0、5、10、50、100μg/mL胰蛋白酶处理30min,然后用鸡、兔和猪红细胞进行血凝(HA)试验;用已经鉴定为PEDV抗体阳性的血清和乳清分别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显示:4株PEDV毒株只与兔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CV777、DR13毒株的HA现象需要用5μg/mL的胰蛋白酶进行预处理,但是YN13和YN144毒株的HA现象不需要胰蛋白酶作用;该凝集现象能够被PEDV抗体特异性抑制。结果表明,PEDV能够凝集兔的红细胞,不能凝集鸡和猪的红细胞,因而可以用兔红细胞建立PEDV的HA和HI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西藏分离株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株进行血凝性、特异性、致病性及毒力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说明此分离株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症病毒西藏野毒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农牧学院分离的一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野毒进行血凝性、特异性和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野毒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西藏株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No.1和No.2两株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新菌毛抗原(暂定名F1987),并有性菌毛形成;菌毛直径3.636nm,性菌毛直径4.2nm。抗D-甘露糖血凝试验(MRHA)表明:本菌毛抗原具有独特的血凝谱,能稳定地凝集人(A、B、AB、O)及貂的红血球,不凝集豚鼠、绵羊、山羊、马、牛、家兔、犬、貉子、小白鼠、鸡、鸽、鹌鹑等动物的红血球,对猪红血球凝集不稳定;血凝作用仅能被相应菌毛因子血清所抑制,不被K_88、K_99、F_41,及CFA/Ⅰ、CFA/Ⅱ等菌毛因子血清所抑制。血凝作用存在4℃-37℃-4℃的凝集-解脱-复凝集现象。用Minca培养基做37℃培养18~24h,可使菌毛抗原良好表达。在玻片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及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中,本菌毛抗原与动物中常见的K_88、K_99、987P、F_41,及人源CFA/Ⅰ、CFA/Ⅱ等菌毛抗原不存在类属反应。  相似文献   

15.
鸡肾型传染性气管炎病毒分离及其血凝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4个不同的发病鸡场分离出4株肾传支病毒,命名为X、B1、B2、B2株,并成功地感染鸡,复制出肾传支病例。选B2株与以前本室保存的肾传支病毒A株经鸡胚培养、浓缩、胰酶处理制成HA抗原,对该抗原的稳定性与肾传支阴性血清,新城疫阳性血清、肾传支高免血清进行HI试验。结果表明,由B2毒株制备的HA抗原稳定性很好,新城疫阴性血清和肾传支阴性血清均不能抑制其血凝活性,肾传支高兔血清能充分地抑制其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4个不同的发病鸡场分离出4株肾传支病毒,命名为X、B1、B2、B3株,并成功地感染鸡,复制出肾传支病例。选B2株与以前本室保存的肾传支病毒A株经鸡胚培养、浓缩、胰酶处理制成HA抗原,对该抗原的稳定性与肾传支阴性血清、新城疫(ND)阳性血清、肾传支高免血清进行HI试验。结果表明,由B2毒株制备的HA抗原稳定性很好,新城疫阳性血清和肾传支阴性血清均不能抑制其血凝活性,肾传支高免血清能充分地抑制其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M41,H52,Q1-76,J,F,TK6等6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的血凝性进行了研究。处理后的M41及Q1-76株,呈现较强的血凝性,而其他4种霉株峨无或血凝性很低。MP1与Q1-76株之间无交叉反应性。本地毒株TK6诱导地抗体,能够抑制MP1的血凝性,但与Q1-76无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将传染性支气管郯病毒IBV-NH、T、H52、M41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获得毒价稳定细胞适应毒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观察了IBV致CEF细胞病变效应的特征,测定TCID50滴度为106.0~106.0。细胞培养病毒提纯后负染置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见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病毒经胰酶处理显示出血凝特性,该血凝性能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表明CEF细胞病变(CPE)确为IBV所致。通过对4株IBV在CEF细胞中最佳培养时间及繁殖量关系的摸索,证实了36~72h释放到培养液中有活性的病毒粒子达高峰,TCID50最高可达107.0/ml。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从红细胞凝集谱、凝集解脱情况以及血凝性的影响因素几方面对本室分离的EDS-BH91毒株和EDS-76AV127毒株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毒株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而且24小时内无解脱现象;对兔红细胞呈可疑;对人、奶牛、绵辜、猪、小鼠、驴的红细胞不能凝集。血凝反应的最适温度产37℃;最适红细胞浓度为1%;分别以pH7.4,浓度为0.01、0.04、.0.1、0.2M以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