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方法。[方法]通过载体蛋白BSA合成桔青霉素人工抗原,用SDS-PAGE电泳法、紫外吸收法、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过3种方法的鉴定,桔青霉素人工抗原偶联成功,紫外吸收法测得其偶联比为8.4,质谱法测得其偶联比为6。[结论]对3种供试方法比较发现,质谱法能够快速鉴定人工抗原而且能够准确测定人工抗原的偶联比。该研究为桔青霉素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建立桔青霉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曾磊  周常义  苏国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961-962,1022
[目的]合成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并测定该半抗原偶联比。[方法]通过混合酸酐法将羧基化改造的小分子抗原AOZ与HSA偶联后,运用紫外光谱分析判断合成的结果,并计算小分子抗原与蛋白的偶联比率。[结果]该试验成功合成了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对其进行羧基化改造后与载体蛋白HSA成功偶联,偶联比经测定为4∶1。[结论]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测定小分子抗原偶联比率的方法简便,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动物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制备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用活泼酯法将氟苯尼考人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紫外光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对氟苯尼考人工抗原FFCHS-BSA进行鉴定。[结果]与BSA和FFC相比,FFC-HS-BSA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变化,曲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FFC-HS与BSA的偶联比为18.9∶1。[结论]FFC-HS-BSA人工抗原的合成是成功的,其偶联比在最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黄魁英  雷红涛  孙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3-19844
[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结论]为制备单抗及开发快速、简便的三唑磷ELISA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LR(MC-LR)分子量小于1 000 u,为半抗原,需要与载体蛋白偶联后才能刺激免疫应答用于抗体制备。本研究利用碳二亚胺法将MC-LR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获得免疫抗原(MC-KLH)和包被抗原(MC-BSA)。采用紫外扫描光谱、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等3种方法对2种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并对小鼠进行免疫。用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竞争ELISA测定了抗血清效价和敏感度。结果表明,紫外扫描光谱法可观察到2种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谱与载体蛋白相比发生改变。通过SDS-PAGE法可以观察到MC-BSA分子量比BSA增大。另外质谱法测定的MC-BSA的相对分子量为76 515.84,计算得到的MC-LR与BSA的偶联比为10∶1。MC-KLH免疫小鼠后,抗血清效价最高达到1∶32 000倍,MC-LR对鼠多抗血清的抑制中浓度(I_(50))为0.53μg/mL。成功合成了MC-LR的免疫原和包被原为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还比较了3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为其他人工抗原的鉴定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并用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9:1.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M1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醋酸甲羟孕酮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醋酸甲羟孕酮(MPA)快速准确的免疫学分析技术,对MPA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进行研究。【方法】将MPA肟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制得MPA半琥珀酸(MPA-HS),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MPA-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MPA-BSA,并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法、SDS-PAGE法、ELISA检测法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MPA与BSA的偶联比为8∶1时,合成的人工抗原MPA-BSA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结论】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MPA-BSA,为进一步的MPA免疫学分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左氧氟沙星(LV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 LVL,并用作免疫抗原,经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6∶1。用BSA LVL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获得高效价的pAb,为进一步制备左氧氟沙星单克隆抗体提供良好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并鉴定重金属镉螯合物抗原。[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为双功能螯合剂,合成了半抗原,并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KLH)或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对其进行浓度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SDS-PAGE电泳定性鉴定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果]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检测分离纯化后的的Cd-DTPA-OVA、Cd-EDTA-KLH、DTPA-OVA和EDTA-KLH中蛋白的实际浓度依次为1.862±0.038、5.121±0.024、25.155±0.014和8.459±0.018mg/m l,紫外扫描和电泳鉴定证明,抗原合成成功;用吸收光谱法检测的上述抗原中的镉离子含量依次为34.6±0.3、96.5±0.5、0和0μg/m l,表明半抗原确实偶联到蛋白质上,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结论]该研究为重金属螯合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酶联免疫方法以检测食品中恩拉霉素的残留,采用戊二醛法,偶联半抗原恩拉霉素(Er)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制备人工免疫抗原和人工包被抗原,分别为Er-BSA和Er-OVA。经紫外光谱鉴定,在紫外270~280 nm波长处得到Er-BSA和Er-OVA特征性偶联吸收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2个人工抗原均偶联成功。人工免疫抗原和人工包被抗原的偶联比均达到26∶1,为进一步制备抗血清和酶联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蛋白质胶内酶解效率,减少萃取过程中肽段的损失,增加质谱鉴定的成功率。【方法】在常规胶内酶解方法的基础上,优化脱色、酶解、萃取等步骤,包括:用铁氰化钾和硫代硫酸钠对银染胶块脱色,酶解温度提高至55%,以40mmol/L碳酸氢铵作为酶切缓冲液,使用50%乙腈(ACN)水溶液3步萃取;并使用一步法胶内酶解探索快速胶内酶解方法。【结果】使用铁氰化钾和硫代硫酸钠可在短时间内将银染胶块完全脱色,55℃温浴可使酶切时问由20h减少为2h,以40mmol/I碳酸氢铵作为酶切缓冲液,可省去ZipTip脱盐步骤。优化后,质谱鉴定率提高30.0%(绝对值),且能明显高酶切效率,使目标肽段更高丰度地呈现出来。【结论】优化后的胶内酶解法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胶内酶解的质谱鉴定成功率和肽段覆盖率,其中一步法胶内酶解法有效减少了胶内酶解时间和步骤,可用于高丰度蛋白质的快速质谱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选取水稻SDG711蛋白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11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再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试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抗原的表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DG71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x104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2.55±1.52)×104 L/mol;通过热力学参数测定,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范德华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常超  张怡  伍金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29-4031
[目的]合成并鉴定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方法]采用水解的方法制备了氟苯尼考胺,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氟苯尼考胺水解成功.采用戊二醛法合成了氟苯尼考人工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进行鉴定.免疫大白兔制备了氟苯尼考胺高特异性抗体.[结果]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氟苯尼考胺水解成功,抗体效价达6.4×104.[结论]氟苯尼考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为建立FFA免疫化学方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药用植物北沙参在华东地区栽培应用。[方法]以北沙参幼苗为试材,正交设置北沙参营养生长期光、肥、水三因素的不同水平处理,检测其生物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多项指标。[结果]北沙参人工栽培的最适条件与其野外生存环境并不完全一致。轻度遮荫、高肥(21.38~32.08 g)和适当灌水(500~750 ml)条件下北沙参生物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逆境条件栽培的北沙参生物量较小,叶绿素与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 a含量对光、肥、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且逆境栽培的北沙参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轻度遮荫、高肥和适当灌水是北沙参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萝卜中硒的方法。[方法]比较了Cu、Ni、Pd及Cu-Pd、Ni-Pd协同作用对硒的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基改剂;通过优化灯电流、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等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硒的最佳方法,并测定萝卜中的硒。[结果]1mg/ml Cu(NO3)2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800℃,原子化温度2 500℃为测定不同萝卜中硒的含量的适宜条件。在该条件下测定Se的加标回收率在99.6%~106.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19%,检出限为0.79μg/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准确,适用于萝卜中硒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绵山羊双羔素在提高辽宁绒山羊繁殖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在辽宁省盖州市、凤城市、瓦房店市、山西省岢岚县和河北省涞水县的绒山羊场和农户家,对1 327只2~6岁的辽宁绒山羊母羊进行免疫注射试验。[结果]试验组产羔率132.93%,对照组产羔率115.77%,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羔率和双羔率均提高17.1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辽宁绒山羊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