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哺乳动物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10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FASN基因第2、4、26、34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并对多态性与泌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第34外显子(g.16009)存在A/G多态性,其余3个外显子均未发现多态性;第34外显子有2个等位基因为A(突变点为G)/B(突变点为A),基因频率0.8802/0.1198;最小二乘分析表明,第3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对乳脂率、体细胞评分(SCS)效应显著(P0.05)。为进一步探索牛奶中乳脂率调控机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BB、AB三种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890 8和0.109 2,基因型AA、BB和AB的频率分别为0.908 0、0.011 5和0.195 4。A为优势等位基因,AA为优势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荷斯坦奶牛FASN基因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杂合度(He)、遗传纯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84 5、0.195 7、0.804 3和0.175 6。卡方检验表明,该群体已经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说明中国荷斯坦奶牛FASN基因exon34区存在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绵羊KIF26B基因多态性对绵羊肉质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本实验选择49只6月龄、体重约45 kg的双乾肉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KIF26B基因外显子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背部最长肌中肉脂肪酸含量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来探究SNP与双乾肉羊脂肪酸含量和肉质性状进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KIF26B基因第10外显子第120碱基存在T>C突变。该位点遗传纯合度(Ho)为0.403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75 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21 9,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属于中度多态SNP。在脂肪酸含量方面,该位点TT和CC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与棕榈油酸均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5),而TC基因型个体肉质则具有更高的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CC和TC基因型个体的蛋白质含量更高(P<0.05)。综上,绵羊KIF26B的第10外显子T120C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双乾肉羊肌肉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相关,该位点可能成为双乾肉羊选种养殖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生产高质量且肉质口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 挑选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DK4基因第1~1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参数等。利用SPSS 21.0软件对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熟肉率、肉嫩度、失水率、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外显子8和外显子11上共检测到3个SNPs;PDK4基因第8外显子57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57C),且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PDK4基因第11外显子在330和389 bp处存在2个SNPs位点(G330T和C389T),在G330T位点上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在C389T位点上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第8外显子G57C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第11外显子的G330T和C398T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第8外显子G57C突变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等位基因数为1.1429,表明其在中国草原红牛中的变异较小;第11外显子G330T和C398T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431和1.6447,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第8外显子中G57C位点GG和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第11外显子G330T位点GG基因型滴水损失和初水分量显著高于GT基因型(P<0.05);GG基因型肉嫩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389T处C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PD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相关,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中国南方荷斯坦牛κ-酪蛋白(κ-casein,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均存在遗传多态性,第4外显子上存在突变位点g.10943A〉C,第5外显子上存在突变位点g.15153T〉C。第4外显子有两种基因型(AA,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79和0.0621,第5外显子有三种基因型(AA,BB,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512和0.3488。κ-CN两个外显子PCR-RFL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097和0.3511,第4外显子呈现低度多态,第5外显子呈现中度多态;其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165、1.1318和0.4543、1.8324。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T-102C,产生AA、AB两种基因型;新罗曼鸡未检测到多态,只表现AA一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2个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说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新罗曼鸡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3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FASN基因3'-UTR区和外显子部分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片段中,检测到3'-UTR区存在一个C→T碱基的置换突变(g.51403203CT);该突变位点为Bam H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CC、TC、TT三种基因型,TT基因型的乳脂率和脂蛋白比显著高于TC基因型、CC基因型(P0.05),而三种基因型间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白鹅为材料、运用POE—SSCP技术检测催乳素(PRL)基因外显子5上可能存在的SNP位点。结果表明,四川白鹤PEL基因外显子5存在1个SNP(TI55C)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为0.8585,B频率为0.1615。x2分析表明,两种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安卡鸡、文昌鸡和如皋鸡△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不同基因型与胸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6没有检测到SNP突变,在外显子2检测到T101C和C197T 2+SNP突变,共3种基因型,其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在3个鸡种中均大于0.81,该位点在各品种中均处于Haray-Weinberg平衡(P>0.05).脂肪酸含量的最小二乘检验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含量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提示AB型可能对脂肪酸含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肌间脂肪含量可显著影响肉品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动物体内FASN多寡、活性高低对动物脂肪酸的合成及体脂的沉积都有影响,对肉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FASN基因的结构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脂肪酸谱的影响、营养激素调控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影响哺乳动物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但有关水牛FASN基因的群体遗传组成特征还不清楚。[方法]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PCR-SSCP方法对88头河流型和122头沼泽型水牛、54头牦牛和40头大额牛FASN基因外显子37进行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已发表的牛科物种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仅在水牛中发现2个SNP位点,为c.6363CT和c.6372CT,均为同义替换。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共享这2个SNP位点,但它们在两类水牛中的群体遗传组成不同。确定水牛特有的核苷酸位点3个,即c.6183A,c.6255T和c.6394A,其中c.6394A导致水牛FASN蛋白第2132位氨基酸与其它牛科物种不同,在水牛中为M而其它牛科物种中为V;山羊特有的位点2个,为c.6189A和c.6267T。普通牛、山羊和绵羊中具有异义替换SNP位点,分别为1个、3个和7个。普通牛的异义替换SNP位点c.6365GA对蛋白质功能影响不显著(subPSEC-3);山羊的这些异义替换SNP位点c.6296TC、c.6301CT和c.6341TC对其蛋白质功能影响均有显著影响(subPSEC-3);绵羊7个异义替换SNP位点中的2个,即c.6286AC和c.6406AG对FASN功能有显著影响(subPSEC-3)。[结论]这些核苷酸差异引起的氨基酸差异可能引起不同牛科物种间FASN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牛Mx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含有14个外显子,编码648个氨基酸。研究以346头陕西地区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所提供的牛Mx1基因序列,设计15对引物,采用混合DNA池扩增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对牛Mx1基因的14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分别位于外显子3(g.843330T〉C,g.843411A〉G)、外显子4(g.844048C〉T)和外显子7(g.851325T〉C)。其中,外显子4(g.844048C〉T)为同义突变;外显子3(g.843330T〉C,g.843411A〉G)两个位点的突变分别导致了异亮氨酸(Ile)向苏氨酸(Thr)、谷氨酸(Glu)向精氨酸(Arg)的突变;外显子7(g.851325T〉C)位点的突变导致亮氨酸(Leu)变为脯氨酸(Pro)。4个SNPs位点都存在三种基因型,但纯合子的突变频率较低。4个SNPs位点共构建了11种单倍型,其中以H6为最主要的单倍型。结果显示,陕西地区荷斯坦牛Mx1基因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这将为Mx1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将来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IL8基因-233(G>A)位点不同基因的表达差异水平,为探讨该位点在抗奶牛乳房炎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运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GG基因型个体mRNA的表达量显示高于GA和AA基因型个体的表达量.[结论]IL8基因-233(G>A)位点对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有一定影响,可用于中国荷斯坦牛的抗乳房炎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GnRH基因外显子2和LHR基因内含子9在144头中国荷斯坦牛和79头河南地方肉牛品种中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3岁荷斯坦牛的鲜精活力显著高于4岁以上的牛,而畸形率显著低于7岁以上的牛。对2~4岁荷斯坦牛不同精液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畸形率与顶体完整率和冻精活力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6和-0.500)。不同基因型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44头中国荷斯坦牛所研究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精液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而河南地方肉牛GnRH基因外显子2的A883G位点GG基因型的精子密度显著低于AA和AG基因型.LHR基因G51656T位点的TT基因型精子密度显著高于GT基因型,未检测到GG基因型。并且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公牛的精液品质逐渐变差。GnRH和LHR基因可作为影u向肉牛精液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差异。[方法] 选取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各6头,每头奶牛收集200 mL生鲜乳样品,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品种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比较。[结果] 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脂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钙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锌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荷斯坦奶牛,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西门塔尔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结论] 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部分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接近或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与荷斯坦奶牛相近,脂肪酸组成优于西门塔尔牛。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549只西农萨能和关中奶山羊群的AGPAT6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PAT6基因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P1、P2、P4与P10位点分别位于5′UTR (g.152G>C)、内含子2(g.8124G>A)、外显子4(g.9263C>G)和3′UTR(g.16436G>A).经关联分析,P2、P4和P10三位点在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品种中都属于中度多态,4个SNPs的不同基因型对两个奶山羊品种的生长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以94头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应用PCR-SSCP技术研究Leptin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繁殖力的相关性。在Leptin基因外显子2的E2FB区上,经分析存在影响奶牛繁殖的多态位点,测序首次发现102nt处T突变为C。在平均产犊间隔上,AA与AT差异极显著(P〈0.01);AT与TT差异极显著(P〈0.01);A为优势等位基因,可作为荷斯坦牛育种中繁殖力的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18.
过瘤胃脂肪对泌乳早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高产荷斯坦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头。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200g、300g和400g过瘤胃脂肪;Ⅳ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0d。在饲喂前、饲喂后10d和20d检测试验奶牛血浆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Ⅲ组血糖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变化均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过瘤胃脂肪能提高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650kg左右、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反-C18:1含量和C18:2含量显著高于胡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后两组反-C18:1含量、C18: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和胡麻油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胡麻油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S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的CLA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但与胡麻油组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和胡麻油组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