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瘟热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犬瘟热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回归试验、包涵体检查、病毒电镜形态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查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核酸杂交诊断法、RT-PCR诊断法和real-time PCR诊断法、这些方法比传统诊断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犬瘟热的发病早期,机体尚未产生免疫应答时RT-PCR诊断法便能够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等,而感染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由于猪细小病毒常与其他病毒如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临诊上本病与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和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极为相似,故仅靠临诊确诊较为困难。目前对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人们所重视。主要针对该病近年来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而为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小的脊椎动物病毒,可引起断奶仔猪进行性消瘦、淋巴组织等组织病变的一种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坏死性间质性肺炎(PNP)及母猪繁殖障碍等疾病有关。根据病毒致病性的差异,以及核苷酸序列和抗原性的不同,将猪圆环病毒分成无致病性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具有致病性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本文从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PCV2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为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的确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和预防鸭病毒性肝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包括常规的病毒分离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着重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如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技术等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鹅细小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料的采集和处理、病毒分离、病毒鉴定、血清学诊断等方面,以便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检查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情况对建立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诊断并无多大帮助,但对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病毒分离、病毒鉴定、血清学诊断等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禽流感的临诊症状和眼观病变蛮化很大.且没有典型性,所以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只能做出可疑诊断。确切诊断有赖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或用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90例细小病毒患犬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总结了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的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及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病犬进行诊断和治疗,诊断率和治愈率都达到了90%以上。结果表明,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及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年来在环病毒2型诊断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笔者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环病毒2型诊断技术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并对技术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当前对环病毒2型的诊断可以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技术或者是病毒抗体检测技术的方式实现,前者技术分支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聚合酶连反应法在内,后者技术分支包括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以及间接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内。在对环病毒2型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病毒抗原检测以及病毒抗体检测均具有确切诊断效果,相关技术有待通过实验室以及实践分析的方式,验证其可行性与操作优势。  相似文献   

11.
猪圆环病毒(PCV)可引起断奶仔猪进行性消瘦、淋巴组织等组织病变的一种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重要传染病。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猪圆环病毒有2种不同的血清型,一种为猪圆环病毒I型(PCVl);另一种为猪圆环病毒ll型(PCV2)。经实验证明,一般认为PCVl血清型无致病性,而PCV2血清型有致病性,并认为它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综述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等,探讨猪圆环病毒病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的确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0月,某规模养殖场发生了一起肉鸡的传染性、快速死亡病例,发病鸡表现出呼吸困难、下痢、病死率和死亡率较高、浆膜和黏膜出血等临床特征,从临床诊断疑似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无菌取病料送实验室进行PCR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等进行确诊,结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确诊该养殖场发生了新城疫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确诊还要靠实验室诊断,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粒子的检查、细胞培养及细胞病变观察、病毒相关抗原的检查以及病毒相关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如动物试验、病毒分离、电镜检查、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等。各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有所不同。免疫学诊断是一有效的诊断方法,国内外学者在传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多种新的免疫学方法,为CPV的准确、快速诊断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本文就近年来免疫诊断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性出血、梗塞和坏死变化为特征。从猪瘟病料的采集和处理、病毒分离、猪体回归感染试验、家兔交叉免疫试验、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猪瘟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免疫荧光技术快速检测鸡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的轮状病毒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球蛋白,用荧光素标记,建立荧光抗体快速诊断鸡轮状病毒技术。阴性试验、阳性试验、类症试验表明,建立的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0日龄SPF鸡感染轮状病毒后12h,肠粘膜深层涂片可出现较强荧光。自然感染检测结果表明,荧光抗体诊断结果与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性出血、梗塞和坏死变化为特征.从猪瘟病料的采集和处理、病毒分离、猪体回归感染试验、家兔交叉免疫试验、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猪瘟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诊断猪高致病蓝耳病(HPRRS),为猪场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细菌诊断没有发现可疑细菌感染,抗体检测猪瘟抗体能达到有效保护,没有发现猪伪狂犬野毒抗体;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没有感染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的经典病毒(PRRSV),诊断发现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病毒的培养也进一步证实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结论本案例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  相似文献   

19.
李娇  王艳  唐娜  沈志强 《养猪》2011,(6):93-96
猪瘟单克隆抗体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识别病毒抗原结构的微小差异,同时单抗特有的理化同质性使抗原抗体反应结果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等优点,在猪瘟病毒的诊断以及强弱毒鉴别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猪瘟单克隆抗体及其在猪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包括病原PRRSV病毒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六方面。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和血清诊断方法及病毒分离技术,同时提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