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鸡场蛋鸡群产蛋大幅下降,采集病鸡不同脏器研磨,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发现输卵管研磨液接种的鸡胚死亡,收集死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证实为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该病毒的F基因,克隆测序,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裂解位点序列显示该毒株属强毒.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春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鸡群中分离到2株新城疫病毒,该二毒株经鸡胚传代培养,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试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6周龄非免疫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测定及空斑试验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5,(21)
试验目的:验证5种常用抗生素对新城疫疫苗Lasota毒株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新城疫活疫苗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2羽份疫苗/0.1毫升,然后与等量抗生素混合均匀,置25℃环境,分别在30、60、90、120及150分钟后,经尿囊腔途径接种SPF鸡胚,每胚0.2毫升,于接种后36、48、72、96及120小时,各组分别取3个鸡胚测HA效价。结果:5种常用抗生素对新城疫疫苗Lasota毒株无影响。结论:临床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Lasota毒株时,可用抗生素减缓其副反应,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B95(NDVB95)是从国外引进的一株稳定性的天弱毒株。本项研究证明:本毒株对鸡 鸡无毒副作用,ICPI和IVPI值分别为0;该病毒可凝集鸡、鸭、牛、绵羊、鹅、猪、小白鼠和人的红血球,血凝价与I系、HB1和Lasota相似将病毒置56℃2h,置37℃保存10d,仍见有血凝性和对鸡胚感染性;经点眼、饮水、非免疫鸡与免疫鸡同居,均能获得好的免疫效果,并能耐受新城疫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到的SG、Chas、Jid三株鸽新城疫病毒进行了回归鸽试验、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测得三毒株的鸡胚致死时间为40~56h,死胚尿囊液及胚体的HA效价分别为5log2和6log2。分离毒株与LaSota毒株接种鸡胚后,在致死时间、尿囊液及胚体HA效价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毒株制备成灭活苗免疫接种健康鸽后都能产生高滴度的鸽高免血清(HI效价达9log2)。用分离到的三毒株回归接种健康鸽后第4天即发病,随后出现了典型的鸽新城疫临床症状,于7~8天死亡并出现典型的剖检病变。通过用鸡、鸽等10种动物的红细胞对分离毒株进行HA、HI试验,测得鸡、鸽的红细胞对分离毒株有良好的凝集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三株病毒为鸽新城疫病毒,在抗原性上三毒株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一定差异;用三毒株制成的灭活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赛鸽群中新城疫流行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变异情况,从河北省疑似赛鸽新城疫病例中采集病料,常规处理后接种SPF鸡胚,经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毒力测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F基因,并与其他不同种属新城疫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发育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B株),致病性试验产生与发病鸽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2.8 h、1.78和2.59,表明HB株新城疫病毒为强毒株;HB株F基因碱基序列包含1个大小为1 66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HB株属于基因型Ⅵ型。根据遗传进化发育关系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HB株与pi/CH/LGD/110208、dove/Italy/2736/00、Q-GB 506/97等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尤其与pigeon/Qinghai/1344/2017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分别达98.45%和99.5%;与目前使用的传统新城疫疫苗毒株LaSota、B1、V4、Mukteswar株等遗传关系较远;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特征。以上结果表明,HB株为强毒株且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城疫疫苗毒株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从河南豫北某蛋鸡场病死鸡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HA试验、HI试验、回归试验确认所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经对分离株的MDT、ICPI的测定表明该分离株为新城疫强毒。用新城疫Lasota株和分离株制备成新城疫二价油乳剂灭活苗.在河南一些种鸡场和蛋鸡场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严重下降蛋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GN9901)。该病毒株可在鸡胚中传代.可以凝集鸡、鸭和人的红细胞.不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经血清学鉴定为A型禽流感病毒(HA、NA亚型未测定),该病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新型鸡新城疫疫苗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科学家在防治鸡新城疫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研制成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新型鸡新城疫疫苗。据报道,这是一种名为V_4的活毒苗,用一种由澳大利亚研究者花了多年时间筛选出来的非致病新城疫毒株制成。这种毒株能使鸡对新城疫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而且十分安全可靠。由于该毒株对高温等外界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很强,因此  相似文献   

10.
以La Sota毒株和分离到的4株分别来源于信鸽、肉鸽和鸡的新城疫毒株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对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它们的融合蛋白基因(F)进行分段扩增,并且采用SDS-PAGE进行结构蛋白分析。两者的综合结果显示毒株之间存在着差异关系,具有显著的多态性;来源于肉鸽的毒株与La Sota株最为接近,而来源于鸡的强毒株与La Sota株差异最显著;来源不同的2株信鸽之间有程度较轻的差异,肉鸽和信鸽的毒株之间差异较为明显,鸽新城疫和鸡新城疫之间的差异关系较为复杂。表明新城疫病毒存在高度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选择6株(鹅DC01、鸡WJ10001、鸽DZ01、鸽DZ02、鸭NJ10、鸭SD09)分离自鸡、番鸭、鹅、鸽的新城疫病毒,接种于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中,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6个分离毒株均为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株鸭源NDV强毒株(鸭NJ10、鸭SD09)与1株鸭源NDV山东流行毒株(鸭SDWF2005)高度同源;2株鸽源NDV强毒株(鸽DZ01、鸽DZ02)与1株鸽源DNA强毒株(鸽JS2000)高度同源.6株不同宿主源毒株的基因型分别为Ⅵ型和Ⅶ型,是中国目前流行的NDV毒株型.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疫苗对近年流行毒株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现有新城疫疫苗对近年流行新城疫病毒(NDV)毒株的保护效果,从而为新城疫疫苗的合理应用和新城疫的防制提供指导。[方法]用1个或0.01个使用剂量的鸡新城疫弱毒活疫苗A、B、C、D、E经滴鼻、点眼、口服途径分别免疫6周龄SPF鸡。免疫14 d后,测定血清中HI抗体效价,同时分别用NDVF48E9标准强毒株和野外分离强毒株NDV-2007-HB、NDV-2008-YB攻毒。连续观察攻毒鸡的表现并统计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5种疫苗免疫14 d后,均可诱导鸡只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1个剂量或0.01个剂量的现有疫苗对NDVF48E9株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对NDV-2007-HB的攻毒保护率均大于90%;0.01个剂量的疫苗A、B、C可提供对NDV-2008-YB的攻毒保护率均大于90%。[结论]实验室条件下,现有新城疫疫苗对分离到的2株NDV毒株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能预防鸡新城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在鸡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禽产品携带新城疫病毒的情况,给一日龄雏鸡脑内接种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无菌采取心、肝、脾、肺、肾、脑、骨髓、气管、肌胃和腺胃、肠道、爪、腿部肌肉、翅膀、皮肤、粪便,进行新城疫病毒的分离。结果表明,不同毒力的新城疫毒株在鸡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即从新城疫参考强毒株、中毒株接种雏鸡的组织器官中回收到的病毒比参考弱毒株接种雏鸡回收到的病毒多。对禽产品、粪拭子进行病原分离是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对ND实施监控的二个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从某一疑似新城疫病例的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最终确认所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经对分离株的MDT、ICPI和IVPI等致病指数的测定,表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5.
一株分离的鹅副粘病毒的毒力、致病性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从一群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鹅副粘病毒(GPMV)。血清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禽副粘病毒-I型(PMV-I);毒力测定显示分离病毒GPMV毒力与鸡F48E9毒株的毒力相似;F基因裂解位点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GPMV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分离病毒GP-MV攻击不同新城疫(ND)抗体水平的雏鸡、蛋鸡和鹅,结果显示分离病毒GPMV与鸡ND强毒株的致病性相似,既可引起鸡、鹅典型的ND,也可引起非典型的ND,其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鹅本身的免疫状况有关。经不同途经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病毒GPMV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给鸡。  相似文献   

16.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新城疫毒株GM0511株进行增殖培养和蚀斑法纯化,通过对最适细胞密度、病毒最佳接种浓度、覆盖琼脂糖浓度、蚀斑形成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摸索,最终获得产斑时间一致,蚀斑大小一致、出斑整齐的纯化新城疫毒株,并使原病毒血凝效价提高2个滴度,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毒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原因。【方法】用非免疫鸡胚从病鸡肺脏中分离新城疫病毒;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F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6株NDV,分离毒株间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9.6%~99.9%和99.1%~99.8%;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3.2%~87.3%和90.2%~93.8%;分离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分子特征;6个分离株均属NDV基因Ⅶ型。【结论】NDV分离株的F基因已经发生明显变异,与La Sota、Clone-30、V4等常用疫苗株在遗传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这可能是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致麻鸡发病的病毒毒株的分离,经电镜观察、血液凝集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等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呈球形,表面有囊膜,直径100~450 nm,能凝集鸡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能致4周龄鸡发病死亡,MDT为38.2 h,ICPI为1.68,IVPI为2.33。病毒对氯仿、胰酶及酸敏感,能被二价镁离子保护,在4℃放置30 min,其感染力无影响,但对热敏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弱毒株是制苗预防新城疫的常用毒株,其效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疫苗的效果,在不同的保存条件下,效价滴度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为此,我们选择新城疫Lasota株,经鸡胚传代接种,收集尿囊液在不同的保存条件下,观察效价滴度的变化,为新城疫弱毒疫苗的保存及生物制品的制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合剂对新城疫病毒抑制作用的体内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病毒合剂由具有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的中药组方经水煎、浓缩而成。通过鸡胚法和人工感染雏鸡测定其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抗病毒合剂在鸡胚内对新城疫病毒 F4 8E9毒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的雏鸡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并可延长雏鸡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