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种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影响品种熟期和产量。为了确定狮山菜薹适宜播种期,以红菜薹改良十月红为对照,在武汉地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播种期影响狮山菜薹抽薹始期的试验,各设置4、7、7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比改良十月红早熟,是早熟品种;狮山菜薹播期弹性大,育苗移栽时,狮山菜薹在播期8月16日、8月26日和9月10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为51~55 d;直播时,在播期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和9月24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31~34 d。9月底及以后播种,会延长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且降低菜薹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油菜薹新品种油苔92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苔929的采薹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8月31曰播种的油菜薹采摘产量最高,并且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油菜薹采摘产量相应降低;9月20日播种的油菜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9月30日播种的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温度对Vc含量的影响有不少报道,结果很不一致[4][5][6]。筱原温等(1981)曾得出结论:莴苣叶片中的糖和Vc含量呈正相关[8]。可以认为菜薹组织中Vc含量之所以在低温下增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可溶性糖增加的缘故,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呼吸强度降低,相应的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降低,减少了Vc的损失。 4.各种游离氨基酸及相应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 由表7可知,从8月15日至9月14日,各播期之间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9月24日播种的含…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双低甘蓝型油菜狮山菜薹作为菜用品种的品质特性,以常规白菜薹栽培种雪娇作对照,在不同播期、定植方式下进行评比试验,分析狮山菜薹的产薹特性,测定其薹、叶2个食用部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及Ca、Mg、Fe、Zn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成熟周期较短,播种后最快43 d可摘薹,摘薹周期可达86~108 d,每隔3~5 d可摘薹1次;早播时,667 m2产量可达到1 917.51 kg,且抗冷冻害性较强,播期弹性较大;狮山菜薹薹、叶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能较好地满足人体需求,特别是对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需求,狮山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薹;矿物质元素Ca、Fe含量叶薹,Mg、Zn含量在薹、叶中差异不大。综合评价,同与雪娇相比,狮山菜薹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而且叶的营养价值较薹高,建议将薹、叶同时食用。  相似文献   

5.
三个特菜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菜薹冬菜薹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由地方品种中选出的适合长江以北地区秋冬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紫菜薹品种。特征特性浅根系,再生力强。基生叶椭圆至卵圆形,绿色,叶脉叶柄均为紫色。花薹近圆形,紫色,长30~40cm,横径1~1.5cm。腋芽萌发力强,每株有侧薹7~8条,薹色鲜艳,无腊粉;管理得当时,还可以产生许多孙薹。花薹叶少,叶细小,倒卵形或披针形,绕薹而生。花薹品质好,植株抗病,较耐寒。667m2产2000kg左右。栽培要点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阳畦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定植,每667m2苗床播…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珠三角地区冬种油菜的菜薹采摘效益,以油菜“希望669”为材料,在广东江门新会区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分析比较不同播期(稻收后15 d和稻收前3 d)下油菜薹宜采期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均略优于菜心。其中,在油菜初花期之前(春节期间)的宜采期,油菜薹单位面积生物量与油菜薹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片SPAD值均表现出稻收前播种优于稻收后,而纤维素含量则相反。在油菜初花期后,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稻收前播种优于稻收后。2个播期下冬种油菜的菜用可采期均与珠三角蔬菜市场短缺期重合;因此,冬种油菜可以调节春节市场油菜薹的有效供给,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摘要: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是宜春市科学院选育的富硒早熟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均具有成熟早、抗病性好、风味佳、商品性好、硒含量高等特点;其中,宜油薹1号播种50 d左右即可采摘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7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4 mg/kg以上;宜油薹2号播种65 d左右可以采摘油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8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8 mg/kg以上。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均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特青迟心4号为迟熟种,株型矮壮,叶色深绿,薹色青绿,有光泽,菜薹匀条实心,主薹高25.4cm,薹粗2.10cm,单薹重62.58,商品率高,较耐霜霉病,品质脆嫩,风味好,适播期10月—翌牟2月,播种至初收50—55天,可连续采收20-25天,667m^2产量1000—1400kg。  相似文献   

9.
秋薹1号是苏州市蔬菜研究所筛选培育的适合秋季栽培的菜薹,其特点是生长时间短、品质好;除了采收主薹外,还可采收一、二级侧薹,因此产量较高。经试验,在苏州地区8月中旬~10月上旬均可播种,以9月10~20日之间播种为最好,菜薹品质最佳。本文主要从品种特性、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5方面对秋薹1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便于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红油菜薹,是我国特产蔬菜。在湖南长沙和湘潭、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它以花薹为食用部分,营养丰富、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红菜薹作为高品质蔬菜,生产面积愈来愈大。 合理施肥是红菜基高产、高效益栽培的重要措施。1991年笔者应用放射性32P标记,研究了红菜薹植株对基施磷和叶面施磷的吸收利用特点,旨在为红菜薹栽培中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和土壤 试材为‘十月红2号’红菜薹,于1991年9月3日播种,29日移栽,试验在湖南省原子能农用研究所同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从1997年起开始白菜薹育种研究,从1997年下半年起开始收集白菜薹品种资源,1998年进行田间观察、株选、品种间配组,对组合力强、性状突出者进行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再以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配组,从中选出优良的组合,于2002年育成极早熟的白菜薹新品种湘薹一号和湘薹二号。它们与一般的白菜薹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其一,熟性大幅提早,上市期提早到9月(一般在12月)。其二,主侧薹粗细等商品品质基本一致,改变了目前许多市售白菜薹品种主薹肥大,薹叶大而多,而侧薹又很细小的问题。1特征特性湘薹…  相似文献   

12.
《南方园艺》2021,32(2)
采用早熟菜心品种"新西兰868油青甜菜心王",在桂林分12个播期,观察不同播期对菜心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早熟菜心的生长及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其中4月、5月、8月、9月播种菜心生长良好,植株开展度、株高、最大叶等农艺性状和薹长、薹粗、薹重等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性状指标与其它他播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为桂林地区适宜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3.
芥蓝菜薹发育与品种,花芽分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芥蓝4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了不同品种、花芽分化期和植株生长与菜薹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早、中、晚三个品种在广州地区7-12月播种都能形成菜薹,以10月以前播种的植株生长良好,菜薹产量较高。7-8月播种,植株和菜薹都较发达,菜薹质量不是越早播越好。11月以后播种,生长和菜薹发育都不很理想。 4个品种分期播种的花芽分化和菜薹发育的变化表明,适时的花芽分化,才能使菜薹发育良好,否则对菜薹的发育不利。 植株重量,叶面积大小与菜薹重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67和0.3598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花芽分化后,特别是过早或过迟花芽分化后,菜薹的发育因菜薹形成过程的生长程度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施钾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通过对高钾含量品种(玉油7号)、较高钾含量品种(中双8号)和低钾含量品种(保油10号)进行不同施钾处理,摘取菜薹进行产量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能提高菜薹产量,玉油7号产量有所增加,但其产量远低于其他2个油菜品种,中双8号在T3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0.66 kg·小区-1),保油10号在T8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3.30 kg·小区-1);中双8号在T1处理下菜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T3处理下钾含量最高,T4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保油10号在T2处理下综合营养品质最高。高钾含量油菜品种玉油7号不适合作为摘薹品种,中双8号提高施钾量有利于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保油10号在抽薹期追施钾肥有利于菜薹产量的增加,一定范围内提高施钾量也有利于其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甜脆可口的洪山菜薹两大名品之一的“胭脂红”有望复出,2001年将大面积推广。洪山菜薹原产武汉洪山乡洪山村。红菜薹在唐代已是著名蔬菜,历来是湖北向皇帝进贡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御菜”,“胭脂红”、“喇叭头”为其两大名品。据介绍,“胭脂红”菜薹薹身较匀称,80%春节前就已成熟,种植区域相对较宽,美中不足是产量稍低。“喇叭头”菜薹产量虽高,但上市期较晚,口感脆嫩不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高产风影响下,“胭脂红”菜薹逐渐被淘汰,到70年代基本失传。现在,洪山乡正宗的“喇叭头”也只有6.7hm2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棚延秋无土栽培,探讨不同播期对辣椒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遵义县生态条件及相似生态条件下,不同播期辣椒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间差异明显;辣椒播种以6月上旬最好,6月中旬次之,7月上旬是大棚延秋无土栽培的生育拐点,产量随播期推迟而大幅度下降:经试验建立的播期与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145.5625—20.2018x,该方程表明,最佳播期为6月5日,每晚播1d,鲜辣椒产量将降低20.2018kg/667m2,每推迟15d播种,将减产1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赖建文 《长江蔬菜》2001,(10):23-23
长江流域的广大水稻棉花生产基地若能在收完晚稻后,有效利用冬闲时间及时种上一季白菜薹(或在棉花田中套种),在菜价好时卖白菜薹,在菜价跌时停止采薹留籽榨油,榨油后的菜饼又是上等的有机肥,且白菜薹秆也能肥田,可谓一举四得,是一条农民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早白菜薹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简介如下。①稀播育苗一般每667m2大田用种量为50g。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最好是收晚稻前30~45天),按每m2苗床播种子1~2g,秧龄期控制在40~45天。秧龄期内要严格控制肥水供应,并及时防治病虫害。②掐顶移栽移栽前每…  相似文献   

18.
田霞  田红  孙世清 《长江蔬菜》2021,(24):34-35
为发挥油菜的菜用功效[1],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辟新的产业链[2],助力乡村振兴, 2020-2021 年开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对适宜江汉平原的最佳播种密度、播期、产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菜用油菜大地95 的生长、油菜薹产量及效益有极显著影响.江汉平原菜用油菜大地95 于9 月下旬(9 月20~25 日)播种,播量0.35 kg/667 m2可获得最大油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从周边各地广大食客反馈信息来看, 大地95 油菜薹口碑良好,既可清炒,也可凉拌,还可制咸菜,口感脆甜、爽滑、适口.表明其品质优良, 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为此,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菜用油菜大地95 相应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3,4],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播期与地膜甜菜生长发育的关系,指导生产适期播种,开展播期对地膜甜菜个体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地膜甜菜出苗时间缩短,4月1日至5月1日,每晚播10d地膜甜菜出苗所需时间平均缩短1.7d.叶片数、叶丛高度、块根最大直径、根体长度和单根重量等指标均随着播期的延后呈现下降趋势.含糖率随播期延后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每早播10d新甜14号决根产量和产糖量平均提高13.4%和14.0%;Beta218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平均提高20.6%和21.8%.因此,应通过适期早播提高甜菜产量和产糖量.  相似文献   

20.
生姜地膜覆盖与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坤  康立美 《中国蔬菜》2002,1(5):36-37
我国北方地区无霜期短 ,限制了生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因此可采用保护地栽培生姜 ,提早播种 ,延迟收获 ,从而延长生姜的生长期 ,提高产量。生姜保护地栽培可采用地膜、拱棚、日光温室等多种形式 ,但考虑投入产出问题 ,除高寒地区应用日光温室栽培外 ,多采用地膜覆盖及塑料大棚栽培。地膜覆盖仅可提高地温 ,只能用于提早播期 ,且最多可提早播期30d(天) ,而塑料大棚既可提高地温 ,又可提高气温 ,因而既可用于提早播种 ,又可用于延迟收获。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据试验 ,华北地区生姜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期在4月上中旬为宜 ,产量一般较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