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斜带石斑鱼亲鱼周年产卵的观察及仔鱼活力判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5~7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周年产卵、产卵量、卵质以及初孵仔鱼活力的判别进行了观察研究.亲鱼共231尾,雌、雄、性别不明鱼样的数量比例为88:84:59;养殖于面积为4 000 m2,平均水深为2.0 m的土池中;冬季使用温泉加温管控制水温在18~26℃,夏季通过遮阳网控制水温在26~32℃.结果显示:(1)斜带石斑鱼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全年产卵天数共为141 d,总产卵量为184 999.6万粒,平均每尾雌鱼的年产卵量为2 102.3万粒,其中,1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亲鱼的产卵盛期,共产卵108 d,占全年产卵时间的76.6%;产卵166 133.5万粒,占全年产卵量的89.8%.(2)斜带石斑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在初夏的产卵盛期可达80%~90%,其他季节一般在30%~60%.(3)测定了15批受精卵所孵化出仔鱼的存活力指数SAI值为3.98~18.30,SAI值与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性;只有SAI值高于6.19的仔鱼才有可能被成功培育成苗.因此,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水温24~28℃时,选用受精率、孵化率和SAI值较高的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亲鱼成功地进行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 cm苗种2.5万尾,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水温 8~ 12℃淡水中饲养 10g银大麻哈鱼鱼种 2年 ,获得性成熟亲鱼 ,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人工调控生态因子 ,共诱导 6 9尾雌鱼产卵 ,产卵量为 9.75万粒 ,受精率平均为 84 .2 % ,获得发眼卵 5 .5万粒 ,发眼率平均为 5 7.3% ,孵化率达 80 % ,共孵出仔鱼 4 0 0 0 0尾。  相似文献   

4.
日本长崎县水产试验场,为了保证红鳍东方鲀养殖用卵,今年3月,研究试验,脊背肌肉注入白鲑脑下垂体激素,促进性腺早熟,提前产卵。从试验鱼9尾雌亲鱼,其中3尾产卵成功。受精率高达70%,孵化仔鱼约80万尾。现在,苗体长达4mm。  相似文献   

5.
凌跃进 《鲑鳟渔业》1991,4(2):66-71
在阿村水库坝下冷水区内网箱培育虹鳟亲鱼,13尾三龄雌鱼共产卵28350粒,获发眼卵14638粒,卵出仔鱼12000尾,上浮稚鱼9546尾。试验证明了在该水域用网箱培育虹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相似文献   

7.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8.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4龄雌雄亲鱼各160尾,采用1:1比例进行组群,每池20组,共8池,设置人工产床,自然产卵,适时取卵,室内静水孵化,及时开口培育,适时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共获卵50837粒,受精率43.4%,孵出仔鱼12481尾,孵化率56.6%,培育出鱼种6061尾,苗种培育成活率48.6%.  相似文献   

10.
将野生型和红色斑马鱼经过产前培育待性腺发育成熟后,雌雄配对自然产卵,平均每尾雌鱼产卵150~250粒,在水温(28±0.5)℃时经过38.5 h孵化出无色透明仔鱼,以草履虫、轮虫、甲鱼饵料投喂仔鱼,经过三个月后培育出体长1.5~2.5 cm的两种幼鱼176尾。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凌锡跃 《中国水产》2016,(8):101-102
正台湾泥鳅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养殖周期短,养殖3个月左右可达到上市规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实验选择体重在50g/尾以上的台湾泥鳅亲本221尾(♀86尾、♂135尾)进行人工繁殖实验,结果♀81尾采到鱼卵,共获得卵近46万粒,平均产卵量为5679粒/尾,繁殖水花35万尾,受精率为90.2%、孵化率为84.4%。养至3.5cm以上后获得鱼苗21万尾,成活率为60.0%。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欧洲鳇鱼种在生态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试验.2012年11月从中挑选亲本4组,在16.3℃的水温条件下,模拟自然产卵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注射催产药物地欧酮(DOM)和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诱导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催产成功,获得受精卵67.6万粒,孵出优质仔鱼38.3万尾,其催产率、孵化率、受精率、亲鱼成活率分别为75%、70%、81%、100%.  相似文献   

14.
岱衢族大黄鱼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美芬 《河北渔业》2006,(10):40-42
介绍了大黄鱼亲鱼室内常温越冬、提温培育促熟、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获得受精卵320万粒。优质受精卵在控温、增氧、控光照等条件下,孵出仔鱼288万尾,孵化率90%。仔鱼在室内水泥池培育,通过投喂强化的轮虫、卤虫幼体等活生物饵料;控制水温、水质等人工育苗条件,培育出体长2.1~2.6cm大黄鱼苗77.7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7.5%。并对大黄鱼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鱼类远缘杂交如何获得可育的后代和加快选育出养殖新种类,从71尾6龄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亚科间杂种F1的二倍体群体中挑选雌雄亲鱼各9尾进行人工催产,发现它们能在产卵池中自行产卵,获得吸水膨胀后的卵子约30万粒。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杂种F1自交,杂种F1(♀)与赤眼鳟(♂)和鳙(♂)的回交,杂种F1(♀)与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杂交试验。试验结果:9尾杂种F1共获得成熟卵粒258.6万粒,各组合的受精率为23.60%~66.41%,孵化率为5.0%~35.30%,畸形率为38.55%~87.00%,并且获得了自交、回交和杂交子代。结果表明,该亚科间杂种可育。  相似文献   

16.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 mL,包括浮卵4635 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 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 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入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 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 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尾/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金头鲷亲鱼202尾,获受精卵39900万粒,选取产卵盛期受精卵583万粒,孵化初孵仔鱼462万尾,平均孵化率78.2%,培育出3—4cm的幼鱼34.2万尾,平均成活率7.4%,最高达18.4%。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月鳢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比较、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19.
林东年 《水利渔业》2005,25(3):34-35
人工繁殖的月鳢茁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规格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20.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