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穗槐又称鼬获、棉槐,是一种多年生的豆科灌木,高的可达9尺,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耐涝在轻度盐碱滩地也能生长,只是耐寒性能稍差,是在荒山和沙荒上。造林良好树种。在我国种紫穗槐较早的地方有东北的东南部、华北和山东一带,解放以后,青海省民和、乐昌、循化、贵德等县和陕西延安专区等比较高寒地区都作了引种驯化试验,初步效果良好,南方湖南、江西等地也都在大量进行了繁殖。紫穗槐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也很高,其主要用途有:1.它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它的根系发达,生长4年后主根长达3尺,侧根分布范围最长达1丈2尺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固土蓄水效能,根部又长有很多根瘤,可以制造氮肥,在农田隙地、地埂边坡  相似文献   

2.
草灌根系抗拉是草灌群落护坡的基础。本文采用室内抗拉试验与数学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常见的护坡草灌植物多花木兰、紫穗槐、狗牙根与高羊茅的根系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与直径存负相关,且是直径的幂函数关系;其排序为多花木兰(62.9 N/mm~2)紫穗槐(58.7 N/mm~2)狗牙根(49.5 N/mm~2)高羊茅(49.4 N/mm~2);四种植物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约为HPB235钢筋的1/5~1/4。  相似文献   

3.
树木的叶、枝、皮以及锯木屑、刨花等经过加工处理后,都是饲养家禽的好饲料,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树叶的开发利用柳树叶、洋槐叶、榆树叶、白杨叶、桑树叶、松树叶等都可作畜禽饲料,这些树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且易于消化,营养价值高。树枝、树皮的开发利用紫穗槐、棘  相似文献   

4.
豆芫菁又叫斑蝥,是神池县农业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害虫,以成虫取食马铃薯、蚕豆、大豆、红芸豆、番茄、黄芥和苜蓿、紫穗槐、柠条等的叶片为主。危害严重时,能把作物和牧草咬成光秆,甚至造成绝收。1997年以来,豆芫菁在全县发生普遍,偏重发生、大发生的频率增加,已成为制约农业高产高效、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豆芫菁在全县发生危害的时间提早,虫口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的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侧柏〉油松,均大于天然草地的总碳密度;吴起县退耕还林12年后植被的总碳储量为152.53万t,是退耕还林前1998年总碳储量的3.2倍,且其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吴起县退耕还林地的平均碳密度值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各类林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树木的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盆栽苗木称重法对华北土石山区13种灌木树种耗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或双峰型,峰值出现在9∶00-11∶00或13∶00-15∶00。树种蒸腾速率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强度和叶片气孔阻力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在7∶00、17∶00时较高,WUE日均值依次为花木蓝(7.20μmol CO_2/mmol H_2O)、紫穗槐(4.95μmol CO_2/mmol H_2O)、蚂蚱腿子(4.40μmol CO_2/mmol H_2O)、孩儿拳头(4.10μmol CO_2/mmol H_2O)、三裂绣线菊(3.95μmol CO_2/mmol H_2O)、丁香(3. 92μmol CO_2/mmol H_2O)、黄栌(3. 85μmol CO_2/mmol H_2O)、胡枝子(3. 70μmol CO_2/mmol H_2O)、鼠李(3. 64μmol CO_2/mmol H_2O)、荆条(3. 32μmol CO_2/mmol H_2O)、平榛(3. 31μmol CO_2/mmol H_2O)、雀儿舌头(3. 09μmol CO_2/mmol H_2O)、溲疏(2.63μmol CO_2/mmol H_2O)。溲疏、荆条、孩儿拳头、雀儿舌头、鼠李、黄栌为高耗水植物,平榛为中耗水植物,蚂蚱腿子、三裂绣线菊、胡枝子、紫穗槐、丁香、花木蓝为低耗水植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柠条、沙棘、沙柳、紫穗槐等灌木植物机械化收获需求,研发设计了9L-200型灌木收获机。采用适合于沙地、沙坡、丘陵地、泥泞地的履带底盘,驱动采用定量液压泵+比例阀+变量行走马达;采用锯切原理,设计双圆锯盘向内旋转对灌木实施无支撑切割的切割拨送割台;开发组合式切碎滚筒装置;通过增减动刀和动刀刀架数量,实现切段长度的有级调整技术;设置了反转齿箱装置,达到堵塞快速排除的效果;经国家农机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现场检测及田间试验检测,该机型生产率为6-10亩/小时,物料切割长度20-40mm可调,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大规模灌木平茬收获的和工业化资源利用的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8.
共振,是指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策动力变化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便发生共振现象,此时物体的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当机动车或零部件达到一定的转速(或共振频率)时,将产生共振现象并使零件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15日~10月6日,受加拿大农业与食品部的邀请和农业部的委派,由农业部农机化司、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和新疆、内蒙  相似文献   

10.
<正>1958年至1978年作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运处、兵团农机化所和农七师五五农机厂采棉机研制组工作时,在1958年曾根据当时苏联乌兹别克推广新型无毒高效脱叶催熟剂氯酸镁的信息,在原八一农学院化学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研制成功氯酸镁,并在塔里木一场棉田中试验其对棉株的脱叶催熟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4月16日至4月18日,2007第四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产品及技术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为展会发来贺信,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宣布展会开幕,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和江苏省政府副省长黄莉新分别致辞,江苏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介绍了展会情况。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李佩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26日下午,北京市农业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农业机械行业垂直门户网站——中国农机互联网(www.nongji.com.cn)正式改版上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为网站题字祝贺。农业部农机化司  相似文献   

13.
一、保护性耕作的新课题的提出近年来,吉林省犁树县农机部门研究发现,在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中存在3大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于农民过度依赖和使用化肥,农家肥施用数量逐年减  相似文献   

14.
微型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联合收割机结构小巧、操纵灵活、转移方便,既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水稻收获,也适合于北方麦棉套种和麦果套种地中的小麦收获,在联合收割机市场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此,介绍了微型联合收割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型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微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是江苏省无锡市"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对插秧机技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在服务机制、措施、手段、方式、方法等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纽带和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基础教育事业坚实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兴衰和素质教育成败.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迅速发展和普遍使用,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噪声、振动、废气和废弃物等各种污染也相应产生.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势必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笔者就农机污染的产生和防治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30台联合收割机组成"支援灾区机收服务队",赶赴绵竹市收割小麦,此后又有4台新都籍联合收割机陆续从都江堰赶到绵竹抢收.目前服务队集中在绵竹市拱星镇收割,拱星镇距离重灾区汉旺6公里,损失惨重.5月25日,笔者与区农机局人员驱车前往拱星镇,见到偌大一个场镇几乎夷为平地,到处是残桓断壁.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是针对液体菌种的发展和制种要求而设计的液体菌种培养设备.本培养器采用了气升式原理对培养液进行搅拌,培养液的进出以及无菌空气的进出均为全密封管道式,减少了培养液与外界接触的空间,增大了密封程度,从而降低了菌种培养液的杂菌感染率.同时,在培养液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pH值控制、加热与冷却系统等都采用了自动控制,并且实现了在位灭菌,提高了菌种生产率和质量,为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三平移并联机器人视觉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超绿色(Extra Green)特征分割方法对植物秧苗在钵盘中的彩色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出图像中绿色成分,并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对二值图运用质心法、形态学运算法和中点法3种方法确定图像中心位置,并综合比较3种运算方法,得出确定秧苗根茎位置的最佳方法为形态学运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