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以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等。传统的评判热应激的标准是温湿度指数(THI),当THI大于72即可认为奶牛处于热应激。2013年的美国西部奶牛管理会议上将奶牛热应激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热应激门槛降低为68,因为在THI达到68时即可观察到奶牛呼吸频率达到60次/分钟,产量开始降低,对繁殖影响明显,直肠温度超过38.5℃。在湿度50%的情况下,22℃的外界温度即可以使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并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影响的机理。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以上指标均与TH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奶牛热应激时,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显著升高,且处于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0℃~15℃,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目前,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和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牧场依据温湿度指数表(THI)来判断热应激的程度,当THI为65~68时,奶牛已经开始热应激了。在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大部分地区每年从5月下旬到9月下旬,近4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牛舍温湿指数(THI)变化情况,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增加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THI与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的影响趋于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热应激对泌乳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2016年7月中旬在津冀地区选取自由卧床式牧场(Free Stall)和垫料通栏牧场(Bedding Pack)各一个,连续6d收集每个牧场高产群40头奶牛的躺卧时间、躺卧次数及牛舍温湿度数据,对热应激下不同圈养模式奶牛的躺卧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温湿度指数(THI)升高,两个牧场奶牛的躺卧时间均出现下降,两个牧场日均躺卧时间与THI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垫料通栏牧场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一些;两个牧场的躺卧次数和THI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自然热应激条件下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THI)的相关性,试验选择胎次相近、体重为(610.00±22.13) kg、泌乳天数为(157.00±1.27) d、产奶量为(33.39±4.61) kg/d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产奶量的不同,分为高产组[(42.47±3.73) kg/d]、中产组[(34.10±3.20) kg/d]及低产组[(28.28±4.19) kg/d],每组20头。试验于2019-06-20—2019-09-30在北京市延庆某奶牛养殖场进行。2019-06-23—2019-07-22、2019-07-23—2019-07-29和2019-07-30—2019-09-09的THI均值都在72以上,即为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和热应激后期。运用Origin 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析产奶量、乳成分与THI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高、中、低产组除乳糖率之外,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高、中产组产奶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热应激中期,高、中产组乳脂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前期(P0.01),乳蛋白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热应激后期,与热应激前期相比,各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产组乳脂率/乳蛋白率极显著升高(P0.01),低产组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与泌乳天数、乳脂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HI、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热应激期间,THI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与TH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著下降;与中、低产组奶牛相比,高产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对热应激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北方夏季奶牛处于热应激的程度及热应激导致奶损失的情况,试验采用实测2013年7月中旬山西省三个规模化牛场各一栋代表性牛舍的四个位置早、中、晚的温度、湿度和收集牛场2013年DHI数据与牛场所在或周边城市气象信息,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指数(THI)的差异,并粗略估计牛群夏季热应激奶损失的情况。结果表明:牛舍THI在中午(11:00—13:00)和晚上(18:00—20:00)时间段显著高于早晨(06:00—07:00),且多数时间段THI超过72,部分时间段THI超过76;在多数时间内,牛舍中间位置THI高于两边位置,且在中午时间段THI大多超过72;当地7,8月份THI接近或超过72时,群体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开始降低,即THI每升高1个单位,群体平均日产奶量约下降0.39 kg以上,且产奶量降低趋势有延迟到9月份的现象。说明夏季山西奶牛确实受到轻度热应激影响,养殖中尤其应针对牛舍重点位置在重点时间段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因热应激带来的奶损失。  相似文献   

8.
以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生理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数(THI)的升高,奶牛的采食时间和伏卧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比例降低;反刍持续时间延长和每次反刍咀嚼次数增加;奶牛夏季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与THI呈高度的正相关(r=0.964),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升高。热应激能够显著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且对高产奶牛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中低产奶牛。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根据环境温湿度智能调控喷淋时长以保证奶牛降温效果的同时控制用水量,试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的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5月13日—8月12日采集奶牛自愿喷淋时长(表征奶牛降温需求的喷淋时长)和牛场环境温湿度数据,共采集92 d,前87 d的数据用于奶牛热应激-喷淋时长控制模型构建,后15 d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2022年5月20日—7月4日,每天早中晚采集3次奶牛呼吸频率(表征奶牛热应激严重程度)数据,共采集46 d;利用采集的牛场环境温湿度数据,通过6种公式计算出环境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数据(THI1~THI6);分析THI1~THI6与奶牛平均呼吸频率相关性以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的THI;以筛选THI的不同历史时长的平均THI[包括当前喷淋时刻THI(THIcur)和当前喷淋时刻前1,2,3,4,5天平均THI(THI1d-avg、THI2d-avg、THI3d-avg、THI4d-av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根据胎次、平均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泌乳前期(产后15~100 d)组、泌乳中期(产后112~175 d)组、泌乳后期(产后200~230 d)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实测的牛场温湿指数(THI)变化,采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组奶牛瘤胃液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中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泌乳中、后期组的总细菌数量、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后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整个热应激期THI与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总细菌数量(P<0.01)、厌氧真菌数量(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P<0.01)和黄化瘤胃球菌数量(P<0.05)有较强的相关性,而THI与泌乳中、后期组奶牛的这些指标相关性较差。综上所述:1)泌乳前期组奶牛热应激期的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但对泌乳中、后期组的各类微生物数量影响无规律性。2)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对热应激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面向奶牛养殖生产一线,在承继同行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简单、实用、易学、易懂、易用为宗旨,依THI、温度及湿度指标,研究设计出了适合奶牛生产一线使用的奶牛热应激量化监测手段,解决了奶牛生产一线缺少热应激程度量化监测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成年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为5℃~25℃,当环境温度高于25℃或温湿指数(THI)超过72时,则可引起奶牛的热应激反应。奶牛呼吸加快是热应激的第一反映,呼吸的变化比体温更快,采食  相似文献   

17.
四川奶牛热应激程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成都市和洪雅县两地的奶牛热应激程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奶牛热应激大多属于温和应激,中等程度的热应激仅在6、7、8三个月出现(THI最高值为86.5),没有严重和致死程度的热应激。热应激从4月份开始出现,至少到9月底才结束,不同月份出现的热应激有程度、连续与否等差异,总体来看4、5、9三个月份的热应激不具有连续性,而6、7、8三个月热应激有连续性。两地相比,成都市出现热应激的时间比较早,结束的时间比较迟,应激程度也相对较大,共同点是两地热应激程度均以7月和8月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夏季开放式牛舍因无法实施有效的环境调控,容易造成热应激,对奶牛生产力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以太网奶牛场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对天津某牛场成乳牛舍的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NH3及H2S等进行了实时跟踪监测与数据采集。结果表明,7~9月份天津地区的奶牛热应激较为严重,已有的喷淋-扰流风机系统尚不足有效克服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尤以8月份的影响最为严重,其8月份的产奶量仅为同年7月份、9月份的90%和77.4%;牛舍内的温湿指数始终处于较高水平,7~9月份的日均THI值达到76.2、80.6和73.3,与奶牛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THI值每增加1,产奶量下降约0.72kg。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重庆地区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不同胎次高产泌乳牛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选择第1胎次(体重559.6 kg,体况2.8,产犊天数189 d)、第2胎次(体重646.2 kg,体况2.7,产犊天数164 d)和第3胎次(体重664.4 kg,体况2.95,产犊天数129.8 d)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各5头,于2015年7—8月采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及奶牛呼吸率、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乳房温度等生理指标,利用固定模型分析胎次和温湿指数(THI)对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牛舍日均THI均超过72;试验中高产泌乳牛的呼吸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随THI增加而增加(P<0.01),最高值出现在14:00(THI=84);在不同THI下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奶牛呼吸率变化范围在50~90次/min,第3胎次>第1胎次>第2胎次;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在38.5~39.5℃,3个胎次间差异不显著;皮肤温度第3胎次奶牛>第1、2胎次牛;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随THI升高,奶牛生理反应加剧,第3胎次奶牛生理指标值最高但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2胎次奶牛生理反应缓和且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1胎次奶牛生理反应剧烈且随THI升高波动剧烈。综上,不同胎次高产泌乳奶牛受热应激生理反应剧烈程度为第1胎次<第3胎次<第2胎次。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酵母铬组[基础饲粮中添加酵母铬80 mg/(头·d)]、二氢吡啶组[基础饲粮中添加二氢吡啶3.0 g/(头·d)],每组8头奶牛。预试期6 d,正试期48 d,整个试验期间温湿指数(THI)高于72。在试验第23~27天进行消化试验,用于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在不同THI(76.7、77.5、78.0、81.0、88.1、85.7、78.9)下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血液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的表达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碱性磷酸酶(ALP)与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与电解质平衡值。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均能显著提高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而且酵母铬还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P 0. 05)。2)与对照组相比,酵母铬有上调不同THI下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平均值的趋势(P=0.06),并在THI为81.0和88.1时显著提高HSP70 mRNA表达量(P0.05);二氢吡啶也有上调不同THI下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平均值的趋势(P=0.09),并在THI为81.0和85.7时显著提高HSP70mRNA表达量(P0.05)。3)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血清中T3、T4含量和AL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THI为77.5和88.1时,二氢吡啶和酵母铬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K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在THI为81.0时,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K+浓度(P0.05);在THI为78.0时,酵母铬能显著提高血清中Na+浓度(P0.05);二氢吡啶对血清中N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血清中Cl-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THI为78.0时,酵母铬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电解质平衡值(P0.05);二氢吡啶对血清中电解质平衡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酵母铬和二氢吡啶能提高热应激奶牛的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血清中CK活性,维持电解质平衡,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