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E蛋白结构域Ⅰ-Ⅱ(EDⅠ-Ⅱ)与结构域Ⅲ(ED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将重组质粒pET-EDⅠ-Ⅱ[EDⅠ-Ⅱ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和pET-EDⅢ[EDⅢ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通过Dot-blot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比较二者的反应原性;将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通过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病毒中和(VN)抗体和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将DTMUV分离株感染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中DTMUV 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对免疫小鼠的保护力。结果表明:含重组质粒pET-EDⅠ-Ⅱ和pET-EDⅢ诱导4 h的菌体蛋...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AgB)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候选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猪囊尾蚴AgB基因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X1-AgB;将pVAX1-AgB与ISA206佐剂按1:1体积比乳化,以每只100μg的剂量,肌肉注免疫5周龄左右的BALB/c小鼠,3周后加强免疫。同时,通过原核表达制备重组AgB蛋白作为ELISA检测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小鼠免疫后2周即可检测到抗AgB抗体,6周达到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持续达8个月;实验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为pVAX1-AgB作为候选DNA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筛选和评价治疗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的中和抗体,本试验克隆DTMUV E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鉴定重组质粒pET30-E,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E蛋白表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E蛋白,将E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后,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将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分泌抗E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TMUV,病毒中和试验评价单克隆抗体中和DTMUV感染的能力,并评价单克隆抗体治疗DTMUV感染小鼠的能力。结果显示,含质粒pET30-E的E.coli BL21经诱导后可在裂解的沉淀物中表达E蛋白;制备的E蛋白单克隆抗体4A1可以与E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不与鸭A型肝炎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奉贤株(FX2010)的结构蛋白E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将其转化受体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结果表明,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且可与抗DTMUV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基因的成功表达为DTMUV的诊断试剂盒、疫苗等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含有猪瘟病毒(CSFV)Shimen株E2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E2上扩增得到带有BamHⅠ酶切位点的E2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9-T-E2.用BamH Ⅰ酶切pMD19-T-E2和"自杀性"DNA疫苗表达载体pSCA1,构建"自杀性"DNA疫苗重组质粒pSCA1-E2.对目的基因E2的大小、插入位置、方向和读码框经PCR、酶切和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用纯化的阳性质粒pSCA1-E2转染PK-15细胞,转染后48 h荧光抗体法检测E2蛋白的表达;纯化的pSCA1-E2质粒分别免疫小鼠(10 μg/只)和试验猪(600μg/头),二免后分别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猪血清抗猪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中E2基因的大小、插入位置、方向和读码框均正确,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pSCA1-E2;转染后48 h可检测到转染的PK-15细胞中E2蛋白的表达.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免疫猪可检测到抗CSFV特异性血清抗体;表明构建的pSCA1-E2重组质粒能激发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量和采食量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应用RT-PCR方法扩增DTMUV GDHD2014-3毒株的囊膜(E)蛋白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E-pMAL。将其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在30℃条件下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重组的全长E蛋白(rf E),大小约110 ku。用Amylose Resin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将纯化的rf 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血清抗体。经Nu-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成功实现rf E蛋白可溶性表达,并能与DTMUV灭活疫苗免疫鸭血清多抗产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rf E蛋白免疫小鼠获取的多克隆血清抗体能与DTMUV反应。实现了rf E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并验证rf 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DTMUV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相关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表达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基因DNA疫苗的死疫效应,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将GP5基因的密码子改造为猪体嗜好的密码子,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基因,连同野生型GP5基因,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IRES1neo中,构建重组质粒pIR-optiGP5和pIR-GP5.将这两种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48 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P5基因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显示重组质粒pIR-optiGP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多于pIR-GP5。为了评价DNA免疫质粒pIR-optiGP5的免疫效果,选取3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将pIRES1neo、pIR-GP5、pIR-optiGP5分别以100μg/只剂量,进行肌肉多点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同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试验等方法检测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显示:DNA免疫质粒pIR-optiGP5在二免后即可检测到荧光抗体,而pIR-GP5在三免后才能检测到;且发现用pIR-optiGP5质粒免疫小鼠,其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特异性刺激指数均高于pIR-GP5免疫小鼠,推测经过密码子优化的GP5基因其蛋白在小鼠体内得到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并诱导了较强的免疫应答,这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有效的PRRSV DNA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复制型重组人腺病毒4型(HAdV-4)及评价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RT-PCR扩增得到PEDV中国变异株纤突(S)基因的N-末端区域(1 bp~1 140 bp),构建重组质粒p Ad4FAST-Shuttle-S,重组质粒经线性化和同源重组,得到含有PEDV S基因的重组HAdV-4感染性克隆,纯化的感染性克隆DNA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拯救得到表达PEDV变异株S蛋白的重组病毒rAd4△E3-S。将该重组病毒免疫小鼠,间接ELISA测定其血清中抗S蛋白抗体水平,利用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表达PEDV S蛋白,并且能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组病毒在猪体上的免疫反应奠定基础,也为PEDV活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所构建羊口疮病毒(OrfV)B2L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效果,本研究对pMD18T-B2L质粒进行PCR扩增,克隆B2L片段至pVAX1载体中构建pVAX1-B2L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法将pVAX1-B2L真核表达质粒转染MDBK细胞,RT-PCR和IFA法检测B2L基因在MDBK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构建的DNA疫苗免疫KM系小鼠,采用间接ELISA、MTT和FACS法对其诱导的免疫应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VAX1-B2L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DBK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抗体;脾淋巴细胞增殖、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IL-2、IFN-γ、IL-4细胞因子均高于pVAX1组和PBS组。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流感病毒rPan09(HA和NA来自A/California/04/09,其余6个片段来自PR8的重组病毒)的HA基因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将其密码子优化为哺乳动物体内偏嗜性密码子opti-HA,同未优化的rPan09的HA基因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CA-optiHA和pCA-HA转染293T细胞,48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HA基因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A-optiH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CA-HA。为评价这两种重组质粒的免疫及保护效力,选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将质粒pCA-HA、pCA-optiHA以100μg/只的剂量,进行后腿肌肉多点注射,同时设立空载体pCAGGS对照,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结果表明DNA疫苗pCA-optiHA可显著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三免2周后用107.45EID50的rPan09采用滴鼻方式进行攻毒,用Real-time PCR及制作肺组织石蜡切片检测DNA疫苗的保护效力。结果表明,pCA-optiHA免疫组的保护效力明显高于pCA-HA免疫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有效的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was newly emerged which caused severe egg-drop syndrome in duck.Here,we constructed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by 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 (Mels) which expressed E protein of DTMUV JSXZ strain,and its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were investigated in duck infection model.Western blotting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showed E protein was effectively secretory expressed in supernatant of Sf9 insect cells.Indirect ELISA result showed E protein could induce high levels of anti-E IgG in the sera.MTT result showed that E protein could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 lymphocytes.Moreover,the protection rates were 80% in 0.3 mL group and 100% in both 0.6 mL and 0.8 mL groups,respectively,whereas,all ducks in PBS control group showed the typical clinical signs with 3 died post challenge.Thes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DTMUV subunit vaccine.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产蛋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利用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Mels)构建分泌表达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其感染Sf9昆虫细胞,从而分泌表达DTMUV E蛋白,并对该表达E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经Western blotting、IFA试验证明E蛋白可以在Sf9昆虫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通过免疫雏鸭试验、间接ELISA结果证明E蛋白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显示E蛋白能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6 mL组和0.8 m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PBS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3只死亡。上述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杭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 DTMUV)奉贤株(FX2010)免疫BALB/c小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3株能够稳定分泌杭DTMUV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J1-E5-E4, 7B5和1E5-B6,3株杂交瘤细胞诱导同品系刁、鼠的杭体效价为1:12 800,1:6 400和1:25 600。间接ELISA和IFA结果显示,3株单杭均可以与DTMUV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J1-E5-E4可以与DTMUV-E蛋白结合,使得表达E蛋白的293T细胞显现出特异性的绿色荧光;在病毒中和试验中,J1-E5-E4可以中和DTMUV,使其失去致死鸡胚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J1-E5-E4是一株针对DTMUV-E蛋白中和表位的单杭,该单杭将在DTMUV诊断和杭原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利用悬浮培养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E2蛋白,并鉴定纯化E2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以BVDV-1 NADL株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BVDV E2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VDV-E2,转染经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分泌表达,收集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亲和层析法纯化,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鉴定与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反应性,利用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鉴定E2蛋白的反应活性。纯化E2蛋白经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后表达量高达1.228 mg·mL-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条带;新西兰大白兔一免后第7天利用间接ELISA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并持续至免疫后第28天,血清抗体效价水平达到1∶1 024 000;IFA试验结果显示,该血清抗体可检测到BVDV感染MDBK细胞中E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纯化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利用CHO悬浮培养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纯化的BVDV E2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BVDV的诊断方法及其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抗原基因的表达量及表达抗原的免疫原性有直接关系。为了提高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HA基因DNA疫苗的表达量,增强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将H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1/01(H1N1)的HA基因密码子优化为猪体内偏嗜性密码子optiHA,同野生型A/Swine/Guangdong/1/01(H1N1)的HA基因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CAGGS—optiHA和PCAGGS—HA,然后分别转染293T细胞,48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Ⅲ基因的瞬时表达蛋白情况。将质粒PCAGGS—HA、PCAGGS—optiHA以100μg/只的剂量,采用后腿肌肉多点注射的方式,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立空载体PCAGGS对照。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三免2周后对每组以10^3.87 EID50的A/Swine/Guangdong/1/01(H1N1)进行攻毒。采用ELISA、血凝抑制试验、细胞因子检测和肺组织病毒含量测定等实验评价这两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HA基因密码子优化的DNA疫苗可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水平,攻毒后免疫组PCAGGS—optiHA的保护效力明显高于免疫组PCAGGS—HA。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有效的SIV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构建分泌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 并评估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 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防控提供新的候选亚单位疫苗。【方法】 利用PCR方法扩增E2-GM-CSF基因并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 将得到的重组慢病毒质粒pCDH-E2-GM-CSF包装成E2-GM-CSF慢病毒颗粒, 转导HEK293T细胞, 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分泌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 纯化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经小鼠免疫试验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 pCDH-E2-GM-CSF质粒经酶切鉴定, 得到大小分别为8 172 bp的载体片段和1 521 bp的E2-GM-CSF基因片段, 表明E2-GM-CSF基因成功克隆入pCDH载体; 细胞基因组DNA PCR扩增结果为一条大小为1 686 bp的条带, 表明E2-GM-CSF基因成功整合至HEK293T细胞基因组; Western blotting分析获得约70 ku的条带, 证明E2-GM-CSF融合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分泌表达; SDS-PAGE验证显示, 纯化后的E2-GM-CSF融合蛋白为单一条带, 纯度较高, 大小约70 ku; 小鼠免疫血清ELISA检测结果表明, 表达的E2-GM-CSF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免疫后第14天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效价为1∶300的E2特异性抗体, 免疫后第21天E2特异性抗体效价达1∶900, 免疫后第28天小鼠血清中的E2特异性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8 100, 远高于E2蛋白的1∶1 800。【结论】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的表达E2-GM-CSF融合蛋白的HEK293T重组细胞可正确分泌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E2-GM-CSF融合蛋白, 为CSFV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候选亚单位疫苗, 同时其构建、开发与评估过程也可为其他亚单位疫苗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快速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以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仍没有疫苗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将鸭坦布苏病毒强毒(FX2010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 broblasts,CEFs)上连续传代培养180代,获得1株致弱毒株(FX2010-180P株),利用该弱毒株研制了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本研究为了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的保存期,将-80℃条件下保存了16个月的原始种子批和基础种子批各取3支,进行纯净性检验、鉴别检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次毒种在保存16个月后,病毒纯净无污染,病毒滴度没有明显下降。把基础种子在CEFs上增殖后,低剂量接种鸭子,检验毒种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用毒种增殖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101.5和102.5 TCID50的剂量可以为接种鸭提供90%和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鉴定,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测定病毒毒力并对其进行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毒可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致死鸡胚;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30~60 nm的病毒粒子;RT-PCR结果显示,在约270 bp处可见单一条带,与DTMUV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60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与E蛋白大小一致;IFA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DF-1细胞胞质中可见明亮的特异性荧光,以上结果均表明分离的病毒为DTMUV。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AX2020株,AX2020株经肌内注射感染北京鸭后感染率高达100%,发病鸭产生神经症状及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序列比对发现AX2020株和GA株(MK907880.1)相似性最高,与SD14毒株(MH748542.1)亲缘关系较远。与商品灭活疫苗毒株HB2010株(MN649262.1)和活疫苗毒株FX2010株(MH414568.1)相比,AX2020株第93、277和487位氨基酸发生了的突变。【结论】 成功分离得到1株DTMUV AX2020株,分离毒株对北京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X2020株的囊膜蛋白与国内疫苗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后续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理想的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灭活的坦布苏病毒液和禽流感病毒(H9亚型)尿囊液分别与白油佐剂、卡波姆佐剂、铝胶佐剂、蜂胶佐剂制成抗原含量相同的TMUV-AIV二联灭活疫苗。应用阻断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方法测定免疫鸭血清中坦布苏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抗体,比较不同佐剂疫苗对试验鸭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以白油作为佐剂的灭活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优于其他各组,免疫2周后60%(6/10)血清样品HI抗体可达1∶8以上,80%血清样品呈TMUV抗体阳性,是制备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的理想佐剂。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60-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ε毒素基因。该基因产物大小为906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ε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大于99%。将扩增的ε毒素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ETX,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54 ku的特异条带;经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ε毒素能与抗天然ε毒素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ε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的ε毒素蛋白用0.4%的甲醛溶液制成类毒素疫苗,免疫小鼠后,具有一定的保护力,这表明该重组菌株有望成为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类毒素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