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仔猪所吮乳汁中IgA抗体水平与乳汁中PEDV感染情况,探讨母猪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后乳汁与血清中IgA、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临床采集多家规模化猪场母猪群乳汁、血清样品以及发病仔猪所吮母猪乳汁样品。采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IgA、IgG抗体ELISA方法,检测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后IgA抗体与IgG抗体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发病仔猪所吮乳汁中PED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后母猪乳汁中IgA抗体水平与血清中IgA、IgG抗体水平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当发病仔猪所吮母猪乳汁IgA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其PEDV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乳汁IgA抗体检测结果趋于阳性样品临界值时,其PEDV抗原检测结果亦为阳性。结论:乳汁中低水平的IgA抗体很难有效地保护仔猪抵御PEDV感染;乳汁中IgA抗体与血清IgA、IgG抗体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且乳汁中IgA抗体水平远远高于血清;通过IgG抗体水平可以间接反映乳汁中的IgA抗体水平,在初乳样品采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用于间接评估猪流行性腹泻免疫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原、抗体双阴的怀孕母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25头,分别给予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和疫苗稀释液(对照组)免疫。母猪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PEDV的IgA抗体,筛出优秀免疫组,同时进行母源抗体持续时间检测。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抗体整齐度最好,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7.5%,IgA抗体持续时间达12d以上;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3.75%,效果优于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8.13%,抗体水平最差。结果表明,猪腹泻二联活苗单独2次免疫或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组合使用效果优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沂蒙黑猪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最佳免疫程序。试验选取3个猪场的母猪各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10头,分别进行疫苗接种,于母猪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检测猪流行性腹泻IgA抗体。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免疫程序组的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平均OD值最高,1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程序组次之,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程序组最低。因此,沂蒙黑猪养殖场可采用在妊娠母猪产前40和20d各免疫一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的程序预防猪流行性腹泻。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评价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免疫效力的方法,本研究利用纯化的PEDV免疫BALB/c小鼠,按照常规方法制备PEDV全病毒单克隆抗体(MAb)作为捕获抗体,PEDV细胞培养上清为夹心抗原,HRP标记的羊抗猪IgA为二抗,采用棋盘滴定法对各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了用于猪初乳中PEDV IgA检测的捕获ELISA方法,并确定其临界值为0.25。采用该捕获ELISA对PEDV、PCV2b、PRRSV、PRV、JEV、PPV、FMDV与CSFV IgA抗体阳性猪初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PEDV IgA抗体阳性猪初乳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其他病毒抗体阳性猪初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采用该方法和BIONOTE PEDV IgA试剂盒对从1∶10开始2倍倍比稀释的16个稀释度的阳性猪初乳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样品检测的最大稀释度为1∶40 960,是BIONOTE PEDV IgA试剂盒敏感性的16倍(1∶2 560),表明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敏感性高。分别采用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制备的MAb包被的ELISA板分别检测5份PEDV IgA抗体阳性和1份PEDV IgA抗体阴性...  相似文献   

5.
猪流行性腹泻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为了查明不同免疫程序对防控本病的效果,对山西各地市10个规模化种猪场母猪疫苗免疫情况、免疫程序及防控效果等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未免疫疫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61.70%,而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肌肉注射胃流二联灭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10.26%;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3日龄乳猪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9.63%;应用PCR检测病原,PEDV、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64.1%和2.56%;ELISA检测母猪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5%;检测母猪、乳猪、断奶仔猪血样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0%。通过本次调研与检测,筛选出两种较好的免疫程序,为猪场防控该类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分析PED灭活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血清母源特异抗体动态,笔者应用重组PEDV部分纤突(spike,S)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基于PEDV S1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产前4周用PED灭活疫苗免疫母猪的初乳、分娩当天血清及其仔猪1、7、14、21、28和35日龄(d)时血清中的PEDV抗体。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PEDV抗体,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于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与IPM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4%;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10%。免疫母猪初乳、分娩当天血清中的PEDV抗体阳性率为100%,初乳比血清中的平均抗体水平低;1d仔猪血清PEDV抗体阳性率为50%,平均抗体水平低,与初乳中的抗体水平接近,7d以后所有仔猪血清全部转为PEDV抗体阴性。建立了检测PE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产前用PEDV灭活疫苗给怀孕母猪免疫1次时,其所产仔猪血清中的母源特异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低,且维持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7.
不同免疫程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免疫程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河南省8个猪场,每个猪场受试猪随机分为2组,采用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1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等4种免疫程序进行试验,母猪于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样本942份,采用ELISA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PED) IgA抗体。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相对较高,其次是2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和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1次猪腹泻三联活疫苗,最后是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结果表明,猪腹泻三联活疫苗单独或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组合使用效果优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地评价猪血清和乳汁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IgA抗体水平,本研究从4株PEDV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得到1株可高效捕获PEDV全病毒粒子(灭活的病毒细胞培养原液)的特异性IgG单克隆抗体8A3,将其用作检测孔内的包被抗体以捕获病毒粒子制备抗原板,从而建立了用于检测母猪血清和乳汁中PEDV特异性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中,单克隆抗体8A3的最适包被浓度为6.0μg/mL,阴性判定临界值(D_(450 nm))为0.34,且在检测中不与常见的猪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与传统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检测(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相比,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阳性和阴性血清的符合率分别为98.7%(152/154)和98.0%(145/148);检测初乳和乳汁样品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60/60)和95.8%(23/24);检测初乳和泌乳期样品中的IgA水平与中和效价的趋势高度相关(kappa=0.835)。本研究建立的检测PEDV IgA的间接ELISA方法灵敏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方法高度一致,可简化检测步骤,适用于大规模评价临床样本乳汁和血清中PEDV IgA抗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筛选可靠的免疫方式,研究采用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于产前30、15 d分别免疫妊娠母猪,并检测免疫前后母猪的血清和初乳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中和抗体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母猪的血清和初乳均产生高水平且...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2):94-97
2016年春季山西部分种猪场乳猪暴发腹泻,通过在山西太原、祁县、介休、昔阳、临汾、翼城、离石、朔州8个地市的10个临床表现腹泻症状的规模化种猪场进行调研,对乳猪病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集39份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同时采集109份血清和85份乳汁进行PEDV Ig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3月份10个猪场共有8 326头乳猪发生腹泻,死亡6 266头,死亡率为75.26%;病原检测PEDV阳性率为64.1%,TGEV阳性率为2.56%;血清中PEDV IgA抗体的阳性率为32.11%,乳汁中PEDV IgA抗体的阳性率为96.47%。病原检测结果表明,2016年春季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乳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乳汁中PEDV IgA抗体水平与PEDV疫苗免疫效果或野毒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猪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试验选取86头杜长大猪的背最长肌进行部分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大理石纹与肉色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肌内脂肪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拿破率与失水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pH24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研究发现测定的猪肉品质的指标间相互存在着重要联系,为更好地提升猪肉的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夏季热应激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选择120羽28日龄淮南麻黄母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和150mg/kgGABA。预试期7d,正试期30d。每日记录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及各组鸡耗料量。第10、20和30天,每组随机抽取5羽鸡,称重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GABA含量;Ⅰ、Ⅲ组鸡断头取脑,检测脑组织中GABA含量。结果表明:1)第10、20、30天时,Ⅲ组的直肠温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2)第21~30天,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1~10天、第11~20天和第21~30天,Ⅲ、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第1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30天时,Ⅲ、Ⅳ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10天时,Ⅲ组血清中Cor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第3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Cor含量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4)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5)第1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30天时,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6)第10、30天时,Ⅲ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GABA降低了夏季热应激鸡的直肠温度及血清中CRH、ACTH、Cor、HSP70含量,其中以Ⅲ组效果最佳。GABA具有抑制夏季热应激鸡HPA轴激素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芬  吴东  陈胜  李杨 《中国饲料》2019,(13):114-117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液肝脏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8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日粮,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100、200 μg/kg AFB1,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AFB1,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下降了9.1%(P < 0.01),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9%、3.3%(P < 0.01)。添加AFB1高剂量组血清红细胞(RBC)比对照组提高14.6%(P < 0.05),低、中、高剂量组血红蛋白(HGB)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4%、13.6%、18.7%(P < 0.01);高剂量组白细胞(WBC)比对照组降低了22.9%(P < 0.05),低、中、高剂量组血小板(PLT)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5%、45.0%、51.2%(P < 0.0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提高33.8%、65.5%、93.2%(P < 0.01),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分别提高24.1%(P < 0.05)、137.7%、195.5%(P < 0.01),中、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分别提高25.8%(P < 0.05)、62.2%、131.0%(P < 0.01)。而肝脏中AKP、GOT、GPT活性随AFB1添加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GOT活性分别降低16.9%、23.1%、25.1%(P < 0.01),AKP活性分别降低19.1%(P < 0.05)、42.2%、43.9%(P < 0.01),GPT活性分别降低5.0%、6.8%(P < 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AFB1超标,尤其是含量达到100 μg/kg以上时,肥育猪生长性能下降,并且肥育猪的血液肝脏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4.
对2015-2017年安徽地区送检至安徽省兽医临床诊断中心的365份禽源临床样品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种常用抗生素检测中以2、3种可推荐的抗生素为主,在可推荐抗生素中头孢噻肟比例最高,达到70.14%,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分别为60.27%和49.04%,而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庆大霉素的比例均低于5%;在首选抗生素中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比例分别为38.36%、30.96%和16.36%。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作为可推荐药物的比例逐年升高,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的比例则逐年降低,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分析结果对指导安徽地区禽病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牛Monster(HN)、帕卡Pa Kahuna(PK)、大卡Big Kahuna(DK)和高丹草BJ0603(GDC)4个品种,利用传统法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使用试剂盒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根部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PK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TN)及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变化关系较大。综上,不同品种土壤微生态环境差异显著,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制定引种及管理方案可以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影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CATSPER1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性与产仔数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HhaI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264头定远猪母猪的CATSPER1基因exon 1的c.A779G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CATSPER1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CATSPER1基因c.A779G位点在定远猪中存在多态性,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0.030 3、0.272 7和0.697 0,野生型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166 7,经检验该位点在定远猪群中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GG型个体最低,AA型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1),AA型个体的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5),而AG和GG型个体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A为定远猪优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效应均为正值,因此选择AA型个体留种有利于提高群体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克伦特罗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并利用猪尿液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ELISA反应CLE-OVA包被抗原和CLE单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40 000和1:20 000,间接竞争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6 l^8.520 0 ng/mL。该方法对克伦特罗、溴氯特罗、马布特罗和溴布特罗均有交叉反应。对冷冻储存半年以上的猪尿进行ELISA测定时,发现检测限可达58.848 3 ng/mL,药物添加回收率为85.19%~5 173.25%,变异系数为4.78%~96.79%;而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检测限为0.076 ng/mL,添加回收率在101.21%~119.10%之间,变异系数为6.05%~18.38%。结果表明,SPE净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尿液中的色素、蛋白等基质,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是由能量负平衡引起的,是围产期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外泌体是含有膜蛋白、封闭胞质蛋白和RNA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膜泡,可以传递信息并调节机体细胞的生理状态。本文就循环外泌体对奶牛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α/SIRT1)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作为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紊乱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有助于探究奶牛循环外泌体对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紊乱的修复效果和作用机制,为寻找合适的酮病靶向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暴露对断奶仔猪血清及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30头21日龄临床检查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体质量(6.87±0.41)k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1,2 mg/kg的DON日粮,试验期为60 d。试验结束时,所有仔猪经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检测免疫因子含量;同时每组随机选择5头仔猪进行屠宰,收集免疫器官及各段小肠,用于检测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组织中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处理组仔猪血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及补体4(C4)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组仔猪脾脏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肠各段肠黏膜中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均随DON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DON可降低断奶仔猪的体液免疫及肠道黏膜免疫水平,改变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鸡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的胞质区/跨膜区[Ii(Cyt/Tra)]作为载体是否可携带抗原肽在细胞内结合MHCⅡ类分子和进入转运途径的细胞器(内吞体),构建4个基因目的片段[Ii、Ii(Cyt/Tra)、F2(新城疫病毒F蛋白片段)和Ii(Cyt/Tra)/F2],分别将它们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mCherry-C1/N1中,构建8个重组质粒,再转入工程菌(E.coli)和人肾细胞系(293T),并应用拉下法(pull-down)检测目的蛋白与MHCⅡβ的结合,应用激光共聚焦确定它们在真核细胞与MHCⅡβ的共定位以及在内吞体的定位。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均能相应地原核或真核表达相应目的蛋白;Ii、Ii(Cyt/Tra)和Ii(Cyt/Tra)/F2不仅能够与MHCⅡβ结合,还能进入细胞内吞体;但是F2既不能与MHCⅡβ结合,也不能进入内吞体。Ii活性片段Cyt/Tra不仅本身具有结合MHCⅡβ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携带抗原肽与之结合并一起转入细胞内吞体而进入抗原递呈途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i载体转运抗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