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Tetherin是新发现的具有限制多种病毒从细胞膜释放功能的细胞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恒河猴巨噬细胞中扩增Tetherin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F4/myc-His B中构建重组质粒pHF-Tetherin。并将其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分析Tet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将pHF-Tetherin分别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或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假病毒粒子感染性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分析Tetherin对EIAV及SIV出芽的限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HF-Tetherin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以检测到Tetherin的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而且该蛋白具有抑制EIAV及SIV从转染细胞中出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上海地区实验用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的情况,用间接ELISA方法对2012—2015年上海各实验用猴生产单位送检的475份猴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IV抗体阳性血清20份,阳性率4.21%;SRV抗体阳性血清1份,阳性率0.21%,阳性率与送检年份和无相关性。本研究为上海地区实验用猴SIV和SRV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套式PCR在检测SHIV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接种恒河猴,进行体内连续传代,从第4次传代接种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的2只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猴全基因组,针对编码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核心蛋白的gag基因进行引物设计,采用套式PCR对提取的全基因组进行检测。套式PCR产物电泳后得到477 bp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猴免疫缺陷病毒mac239的gag序列基本一致,说明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已整合到恒河猴基因组中。与传统病毒分离方法相比较,套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病毒分离方法,尤其在感染初期和感染后期病毒处于潜伏期或病毒载量低的情况下,套式PCR方法的优越性更是传统病毒分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人类爱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动物类爱滋病也日益关注。迄今发现的引致动物类爱滋病的病毒有猿免疫缺陷病毒(SI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及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对BIV研究较少,SIV存在于野生的非洲猿猴如非洲绿猴、黑白脸猴,小长尾猴及狒狒等,终生带毒,除少数例外一般很少发病。猫感染FIV后则会发生类爱滋病,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观正常,这与人感染人免疫缺陷病  相似文献   

5.
<正>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牛免疫缺陷病毒(BI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相似文献   

7.
正动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存在种间差异性。同一种属的不同病毒往往来源于不同的动物。天然免疫如何识别不同病毒并发挥抗病毒机制存在诸多未知。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如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只感染人类,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SIV)只感染猴子,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只能感染马。研究慢病毒与天然免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解释病毒侵染与天然免疫限制、病毒适应于宿主限制等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猪流感病毒(SIV)感染后SIV在体内的分布规律,本研究设计针对SIV NP基因保守区引物,建立了SIV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SIV核酸检测灵敏度为30TCID50,对健康猪肺组织cDNA、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核酸呈阴性反应。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人工感染A/swine/Shanghai/1/2007/H1N2(Sw/SH/1/2007)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猪鼻腔粘膜持续存在至感染后第8d;肛门拭子在感染后2d~8d可持续检测到病毒核酸;喉头、气管在感染后第3d可检到病毒核酸,并持续至第10d;肺部淋巴结、脾脏在感染后5d~7d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其它脏器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从而确定呼吸道系统及脾脏是SIV定殖的主要场所,SIV感染猪后向外排毒周期约为1周。  相似文献   

10.
SIV与PRRSV、CSFV、PCV-2和PRV交叉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方法对37份疑似猪流感病毒(SIV)感染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同时,还运用PCR和RT-PCR方法对SIV阳性病料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扩增出了SIV特异目的基因片段,且4份病料都为混合感染,感染状况分别为SIV/PRRSV/PRV,SIV/CSFV/PRRSV三重感染,SIV/PCV-2和SIV/PRRSV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单克隆抗体(MAb) p27-A5、p27-C7和p27-D2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间接ELISA法相加试验对这3株MAbs结合抗原表位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部分重叠的短肽对MAbs的结合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27-C7和p27-A5的结合抗原表位位于p27蛋白的aa61~aa76(氨基酸序列为61SEGCTPYDINQMLNCV76);p27-D2的结合抗原表位则位于aa191~aa206(氨基酸序列为191EQTDAAVKNWMTQTLL206).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p27的抗原特性和建立该蛋白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SHIV89.6P中扩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基因,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27,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对其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并将纯化定量后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gag基因的p27相应片段为763bp,其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46ku。经镍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p27纯度可达90%以上。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p27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5、1C7、3C2、2D12、3D12。5株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产生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00、1:25600、1:819200、1:51200和1:409600。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入链。Western blot和IFA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均对病原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为进一步开发SW早期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吕慧 《畜牧与兽医》1993,25(5):222-222
<正> B病毒病又称猴疱诊病毒病,是猴类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自然感染率较高,同时该病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导致高度致死性脑炎。为了解金丝猴群中B病毒的感染状况,我们对20只成体及亚成体金丝猴进行了采血检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希望能为今后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反转录病毒.FIV与人的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许多相似性,可作为HIV的研究模型,如测量FIV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曲线,可为了解HIV在人体内的传播细节提供蓝图;利用FIV偏好感染发展中的神经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机理.FIV疫苗的研究获得成功,可为HIV疫苗的研制提供提示.FIV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FIV传递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的cDNA到呼吸系统表皮细胞治疗囊肿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的核心蛋白Gag区域的部分保守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软件设计内、外引物和环引物,借助恒温荧光扩增仪建立SIV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根据有无"S"型扩增曲线判断检测结果。Realamp方法对含有猴免疫缺陷病毒目标片段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300 copies/μL,对猴类的其他常见病原如猴D型逆转录病毒、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猴B病毒等无非特异性扩增。通过33份临床样本的检测,Realamp检出的阳性2例,qPCR检出的阳性率为1例,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本研究建立的Realamp检测技术所需设备简单、反应效率快、检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偏远地区猴养殖单位相关病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与梅迪-维斯纳病毒极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主要侵染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细胞,引起以成年山羊的关节炎以及羔羊的脑炎症状为主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该病潜伏期长,可通过母羊哺乳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广泛传播,又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对其进行防制,使CAE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7.
应用套式PCR方法对采自广西境内13个市122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的126份病料,进行了SIV的检测,并对鉴定为SIV阳性的15份病料,再分别进行PRRSV、CSFV、PCV-2、PRV、HPS的检测,以调查广西猪群中SIV与PRRSV、CSFV、PCV-2、PRV、HPS混合感染的情况。结果发现:猪群中SIV感染率为11.9%(15/126),而在所检测的15份阳性病料中,SIV混合感染十分严重,感染率为73.3%(11/15)。混合感染病毒种类最多达四重感染(SIV+PRRSV+CSFV+PCV-2),占6.67%(1/15);三重感染(SIV+PRRSV+PCV 2、SIV+PRRSV+CSFV) 占40%(6/15);二重感染(SIV+PRRSV,SIV+PCV-2)占26.6%(4/15)。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发病猪群中SIV与PRRSV、CSFV、PCV-2混合感染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由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到胞外的小囊泡,直径大小约为30 nm^150 nm。它凭借自身能在细胞间传递蛋白、核糖核酸、脂类等小分子物质而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关于外泌体与病毒感染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人类病毒,尤其是外泌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The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中生物功能的研究。然而,禽类病毒外泌体的相关报道较为鲜见。  相似文献   

19.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引起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发病原之一,常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此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目前,SIV已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是规模化养猪场普遍存在且难以根除的群发性疾病。而最近发生的以墨西哥和美国为中心的SIV全球暴发事件,更加拉响了人类对SIV的警钟。文章对SIV的理化性质、流行病学、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STLV)是非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重要的逆转录病毒,其潜伏期较长,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了这一病毒在很长时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STLV已经遍布全球的非人灵长类,并可分为3种类型。研究证明STLV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T淋巴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有关,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血液传播。作者主要介绍了STLV的病毒学特点、流行及检测方法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