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布鲁菌种属鉴定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CSP31作为布鲁菌属特异性基因,以IS711基因拷贝数差异作为布鲁菌种间特异性标志,建立了布鲁菌种属特异性的多重PCR鉴定方法.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1株(牛种A19,A544,A387;羊种M111,M28,M16;犬种RM6/66;绵羊种63/290;猪种S2,rS2,S1330)不同种来源的布鲁菌菌体和基因组进行鉴定,结果牛种菌能扩增大小分别为494,223,178 bp 3条带,羊种菌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733,223,178 bp 3条带,犬种菌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23,178 bp 2条带,绵羊种菌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976,223,178 bp 3条带,猪种菌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85,223,178 bp 3条带.均与预期一致;而作为对照的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产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均未扩增出任何务带.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不同种源的布鲁菌,可用于布鲁菌种属的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多重PCR方法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ri作为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以IS711基因拷贝数差异作为布鲁氏菌种间特异性标志,建立了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多重PCR方法。结果: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扩增出大小为494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羊种布鲁氏菌M28株扩增出大小为733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猪种布鲁氏菌S1330株扩增出大小为285 bp和178 bp的两条带,均与预期吻合;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大肠杆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硫化氢和血清学试验结果也符合相应种布鲁氏菌的特点。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
鉴别牛羊布鲁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检测布鲁菌、羊种布鲁菌、牛种布鲁菌的方法。[方法]以BCSP31作为布鲁菌菌属特异性基因,以IS711插入元件作为布鲁菌菌种特异性标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分别构建标准阳性质粒模板,将其10倍倍比稀释作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评价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结果]建立了鉴别牛种、羊种布鲁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论]所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牛种和羊种布鲁菌。  相似文献   

4.
根据布鲁菌属特异性基因BCSP31和布鲁菌种间特异性标志IS711插入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以牛种布鲁菌544A、104M和羊种布鲁菌16M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布鲁菌属、牛种布鲁菌和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牛种布鲁菌可扩增出301和114 bp 2条带,羊种布鲁菌可扩增出301和253 bp 2条带,该方法对牛种布鲁菌544A和羊种布鲁菌16M混合DNA模板的最小检出量为100 pg,对大肠杆菌O157∶H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15种参照菌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吉林省某牛场的106份粪便进行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作对照,结果PCR检测9份为阳性,且全为牛种布鲁菌阳性,对应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也为阳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布鲁菌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分子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构建一种以不同分支杆菌特异片段为目的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采用GenBank公布的结核分支杆菌RD10序列、牛分支杆菌moaB3序列、鸟分支杆菌16-23SrDNA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条带分别为954bp、297bp、119bp。结果显示,三段目的基因都有很高的特异性,对比菌株均无扩增产物出现。对倍比稀释的模板质粒进行检测,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3 copies/μL的DNA模板,该方法特异、敏感、重复性好。首次应用的moaB3基因所得扩增效果良好,成功区分出牛分支杆菌。此多重PCR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鸟分支杆菌的鉴别和牛结核病的快速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致猪水肿病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分别针对大肠埃希菌16S rDNA、志贺毒素Stx2e A亚基和菌毛F18ab A亚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对照菌株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1 062、733和313 bp.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与肠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猪链球菌等猪常见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菌体直接扩增法最低检出量为1 875 CFU.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分离收集的12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得到36株致猪水肿病大肠埃希菌,其中30株既有菌毛F18ab又产志贺毒素Stx2e,另外6株仅产志贺毒素Stx2e.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致猪水肿病大肠埃希菌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牛种布鲁杆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  王瑞  申之义 《中国兽医学报》2011,31(8):1128-1132
为了弥补血清学和微生物学方法检测和诊断布鲁菌病的种种不足,建立用布鲁菌BCSP31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布鲁菌病原的方法。根据编码牛种布鲁菌31 000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预期350bp的基因片段。结果,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DNA最低检测量为0.42pg。结果表明,布鲁菌病原...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可准确、快速鉴定畜禽临床病例中3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大肠埃希菌23S rRNA基因、巴氏杆菌KMT基因和沙门氏菌invA基因分别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可同时快速鉴别大肠埃希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方法性能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引物浓度分别为1.0、1.5和1.0 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 ℃。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中对沙门氏菌检测敏感性最高,为1.44 pg/μL。对70株革兰氏阴性临床分离细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3种临床分离细菌的快速准确鉴定。本方法的建立为相关临床病例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了鉴定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型的多重PCR方法,并对鲁西地区流行的APP血清型进行了鉴定.根据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外膜脂蛋白(OmlA)基因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并且根据血清1型、5型、7型荚膜多(cps)基因设计型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血清1型、5型、7型的PCR方法.运用多重PCR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APP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可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布鲁菌Cycling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布鲁菌BCSP31基因序列设计布鲁菌通用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布鲁菌Cycling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构建的含BCSP31基因的质粒标准品10倍递进稀释为模板检测其敏感性,结果显示,本方法能检测约10个拷贝的阳性质粒,且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用本方法检测5株不同种的布鲁菌以及猪大肠杆菌K99、巴氏杆菌C48-1、猪链球菌ST171、绿脓杆菌等4株对照菌。结果显示,5株不同种的布鲁菌均出现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4株对照菌40个循环内均无CT值出现。用本方法和B4/B5-PCR方法对来自布鲁菌病流行地区3个不同牛场的40份血样、奶样和血清样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和B4/B5-PCR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80.0%。B4/B5-PCR检测为阳性的27份样品经本方法检测均为阳性;B4/B5-PCR检测为阴性的13份样本,经本方法检测,其中8份呈阳性,5份为阴性。本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B4/B5-PCR方法。试验表明,所建立的Cycling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稳定等特点,可用于布鲁菌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哺乳动物嵌合体制作及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合体技术对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发育,探索细胞分化规律,掌握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建立遗传疾病动物模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就近几年来嵌合体动物的制作方法及分析手段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精氨酸营养生理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氨酸作为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而且在生理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近来年有关精氨酸营养生理功能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精氨酸在促进孕期及新生期胎儿生长、特异性减少脂肪含量、调控肿瘤细胞生长、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调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过量添加精氨酸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促进精氨酸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了解猪MEF2a基阒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RT-PCR的方法,克隆了猪的MEF2a基因,获得了它的2个变异体序列.结果表明,猪MEF2a variant 1基因cDNA长1 524 bp(EF576923),编码50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4.481 ku;variant 2基因cDNA长1 416 bp(EF576922),编码47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0.846 ku.MEF2a两个变异体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79%,第1aa~77aa和第132aa~470aa完全一致,第78aa~131aa是高变区,variant2与variant1相比,在第224aa~258aa处存在34个氨基酸(102 bp)的,缺失.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MEF2a的表达.结果表明,MEF2a mRNA是一个广谱表达基因,在心、肝、胃、脾、肾、肺、大肠、小肠、背肌和腿肌中都能检测到,在腿肌中优势表达.MEF2a variant1与马和家鼠构成一个小类群,而variant 2与牛和人构成了另外一个小类群,推测MEF2a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lactoferrin (LF) in cows selected for once a day (OAD) milking compared to twice a day (TAD) milking.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ssey University TAD and OAD herds. Milk traits and expression of LF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were analyzed with a general linear model that included the fixed effects of milking frequency, lactation number, interaction between milking frequency and lactation number, and as covariates proportion of F, heterosis F × J and deviation from the herd median calving date. Cows milked OAD produced milk with higher (p < .01)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 and lactose than TAD milked cows. Compared to TAD cows, cows milked OAD had higher expression of the LF gene (1.40 vs. 1.29 folds, p = .03) and the IGF‐1 gene (1.69 vs. 1.48 folds, p = .007).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LF gen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LF in milk was strong (r = .66 p < .001), b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he IGF‐1 gene and LF concentration was stronger (r = .94, p <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lking frequency affects the milk compo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ilk composition genes at early lactation.  相似文献   

16.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 can cause diarrhoea and severe diseases in humans, such as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STEC virulence is considered to correlate with the amount of Shiga toxins (Stx) produced, especially Stx2, whose subtype Stx2a is most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 virulence. Stx are encoded in prophage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EC pathogene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stx2a expression levels and Stx2a phage production using qPCR and the double‐agar‐layer method in 29 STEC strains, corresponding to serotypes O26:H11 (6), O91:H21 (1), O145:H‐ (11) and O157:H7 (11), isolated from cattle and humans. Results were then tested for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serotype, origin or some genetic features. We observed heterogeneous levels of stx2a expression and Stx2a phage production. However,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identified a higher stx2a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mitomycin C in strains isolated from cattle than in those from human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to stx2a/stx2c strains, stx2a strains showed a higher increase in phage production under induced conditions. Notably, most of the strains studied, regardless of serotype and origin, carried inducible Stx2a phages and evidenced expression of stx2a that increased along with phage production levels under induc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益生素具有无污染、无毒副、无药残等特点,是抗生素的良好替代品。但益生素作用效果还存在许多争议,加强其作用效果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高效菌株的选育、复合益生素的开发与益生素有协同作用的饲料添加剂研究来提高益生素的功效。寻求与益生素有协同作用的饲料添加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A型流感病毒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型流感病毒是致人和禽类感染、致病的重要病原体 ,病毒能否感染宿主和致病 ,其毒力是由多因子决定 ,并由基因组编码的 1 1种功能蛋白分工协作完成。流感病毒可通过表面抗原的变异逃避宿主保护性免疫 ;HA是毒力的主要决定因子 ,NA、PB2、NS1和新发现的 PB1 -F2等蛋白质从不同的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中国11个省(市)部分猪场收集的812份病料,应用ORF2-PCR进行检测,发现有235份为PCV2阳性病料.利用鉴别PCR方法从235份阳性病料中,检出10份PCV2a基因型和133份PCV2b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4.2%、56.6%.进一步对ORF2-PCR检测阳性的部分模板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对插入质粒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利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同GenBank参考毒株绘制系统发育树,从系统发育树中也可分出PCV2a、PCV2b 2种基因型.鉴别PCR和测序结果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猪圆环病毒2型以PCV2b基因型为主,少数为PCV2a基因型,也有既非PCV2a又非PCV2b的基因型(PCV2c?).  相似文献   

20.
国外犬精液冷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犬的冷冻精液成功受孕产仔以来,犬精液冷冻研究已成为犬繁殖技术的一部分,国外已经详细建立了采精、稀释、冷冻、解冻及精液品质评价的有关参数,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最高受胎率可达90%。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就国外的犬精液冷冻研究进行详细综述,以给我国养犬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