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体金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体金是氯金酸在还原剂作用下聚合成的金颗粒,其特点是:根据需要可制备大小不同的金颗粒(直径在1~150nm之间)。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1962年Feldherr第一次介绍了胶体金可作为一种电子显微镜水平的示踪标记物。Faulk(1971)把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这一年被公认是免疫胶体金技术诞生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3.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没有潜在致癌物质的酶显色底物。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是将斑点酶标与免疫胶体金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将被检抗体(血清或血纸浸出液)直接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滴加胶体金标记的血吸虫抗原,特异性抗原与抗体很快结合,在反应处发生金颗粒聚集,1min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4.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没有潜在致癌物质的酶显色底物。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是将斑点酶标与免疫胶体金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该测定方法是将被检抗体(血清或血纸浸出液)直接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滴加胶体金标记的血吸虫抗原,特异性抗原与抗体很快结合,在反应处发生金颗粒聚集,1min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判定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在玻璃纤维膜上包被胶体金标记PCV-2抗原(cap蛋白),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PCV-2抗原(cap蛋白)和PCV-2单抗,制成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与猪圆环2型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对比,符合率为94.7%,整个实验过程只需15 min,与ELISA试剂盒比较,具有操作方便、快速、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今日畜牧兽医》2009,(11):67-67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以用于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本研究运用间接反应一步法原理.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以标记抗犬IgG抗体形成金一抗犬IgG抗体复合物,制成金标结合垫,加上包被有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硝酸纤维膜,即制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样品中狂犬病毒抗体与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硝酸纤维素膜移动,  相似文献   

7.
免疫胶体金技术即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technique)。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2年Feldberr等报道了用胶体金标记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的研究。1971年,Faulk和Tayl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首次用免疫金标记技术研究沙门菌壁细胞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8.
半定量检测新城疫抗体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半定量快速检测新城疫抗体方法,本研究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形成胶体金颗粒,应用直径20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新城疫抗原,制作了半定量快速测定新城疫抗体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用试纸条检测60份样品,检测结果与血凝抑制试验(HI)法测得结果的符合率为93.8%,最小检测HI滴度为410g2,与其他病毒的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且室温下有效保存期为3个月。试纸条应用方便、快速,适合临床推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感染BHK—21细胞的鹿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了形态学定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囊膜表面的圆端和侧面以及核衣壳均被免疫金颗粒所标记,囊膜平齐端无免疫金颗粒附着.病毒感染细胞时,以其圆端和侧面吸附于宿主细胞膜.据此从形态学角度证明,成熟病毒粒子抗原存在于核衣壳以及囊膜的圆端和侧表面,囊膜平齐端无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制备了20nm胶体金颗粒,以此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单抗4G6,喷于玻璃纤维上,AFBl蛋白偶联物和羊抗鼠IgG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本垫、胶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成胶体金试纸条。结果:组装的试纸条特异性好,与AF类似物无交叉反应,对AFBl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3μg/L,检测时间约为10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操作简便,成本很低,适于AFBl的现场快速检测。在制备了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l)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莱克多巴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一种快速、简便的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试纸条,快速检测猪尿中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药物残留),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并喷于玻璃纤维上制备胶金垫,RAC-BSA偶联抗原和羊抗鼠IgG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组装并切割成莱克多巴胺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5 ng/mL,可在8~10 min内完成测试,肉眼即可判断,无需其他检测设备。该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达到临床使用要求,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20nm粒径的胶体金,颗粒均匀,在检测时颜色清晰,易于辨析。胶体金标记牛标准IgG的最适稳定量为22ug/mL。标记后免疫胶体金用含有1%BSA和0.02%叠氮钠的0.01mol/L的PBS作为稳定剂,可使制备的免疫胶体金在4℃条件下保存3个月以上。制作的检测膜片可以在15min内显示结果,且结果可长期保存。用本方法和琼脂免疫单扩散法对10份牛初乳样品和6份牛初乳制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初乳及初乳制品稀释倍数与检测膜片显色同免疫单扩散法测定的结果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但灵敏度比琼脂免疫单扩散法低。本法不仅操作过程更为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而且检测试剂的制备简单,稳定性高,更适合于作现场实验,因此本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以用于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本研究运用间接反应一步法原理,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以标记抗犬IgG抗体形成金-抗犬IgG抗体复合物,制成金标结合垫,加上包被有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硝酸纤维膜,即制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样品中狂犬病?  毒抗体与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试验结果显示,GICA试纸条与抗狂犬病毒抗体有特异性反应,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等的抗体无交叉反应;GICA与标准ELISA法比较的总符合率为99.4%.结果表明,GICA试纸条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特异性强、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需任何仪器,特别适用于野外以及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20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NDV抗体,并且用直接电镜、免疫电镜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新城疫病毒。证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作为检测NDV的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20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NDV抗体,并且用直接电镜、免疫电镜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新城疫病毒。证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作为检测NDV的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是以胶体金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体外诊断技术,具有反应迅速、操作简单、成本低、便携等优点。目前,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实验室、野外及公共场所的现场诊断。该文介绍了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并整理讨论了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两种主要方法——免疫层析法和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国内外动物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简易、快速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旋毛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本研究选用旋毛虫53 ku ES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利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和亲和层析柱联合法纯化MAb及兔抗旋毛虫53 ku ES多克隆抗体,利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标记MAb,制备免疫金标试纸条.结果表明,获得的2株IgG1型杂交瘤细胞系4D10和5A2能够稳定分泌抗体,且效价高;胶体金标记MAb 4D10所制备的试纸条具有重复性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该试纸条4℃条件下可密封保存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保证人犬健康,我们采用胶体金技术对某基地180头犬进行狂犬病的普查。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  相似文献   

19.
胶体金技术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诊断弓形虫病的方法有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其中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学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不仅具有敏感、特异、便捷等特点,而且适合基层和现场使用,成为当今快速检测病原体及临床快速诊断疾病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生物医学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医学检验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论文对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100只3早日龄雏鸡用人工口服感染Ⅷ型腺病毒建立了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ytitis-IBH)模型后以免疫金银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对鸡的肝脏、胸腺、法氏囊、脾脏、小肠、肾脏、胰腺等脏器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等均具有亲嗜性,以肝脏、法氏囊、肾脏最为明显。此外,多数组织在接种12h-2d及9d-11d细胞核内两次出现胶体金颗粒,其形态表现为粗大颗粒及微细颗粒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