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盐浸法提取了I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荚膜,并制成油佐剂疫苗.其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荚膜粗提物免疫雏鸭可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9/10).同时进行了RA荚膜油佐剂疫苗与各常规佐剂疫苗的免疫效力比较,免疫保护效果依次为:荚膜油乳剂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铝胶RA灭活苗、无佐剂RA灭活苗.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荚膜免疫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盐浸法提取了I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荚膜,并制成油佐剂疫苗。其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荚膜粗提物免疫雏鸭可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9/10)。同时进行了RA荚膜油佐剂疫苗与各常规佐剂疫苗的免疫效力比较,免疫保护效果依次为:英膜油乳剂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苗、铝胶RA灭活苗、无佐剂RA灭活苗。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英膜免疫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新支减三联灭活油乳剂疫苗皮下注射健康鸡,免疫3周后,分别用NDVF48E9株、IBVM41株、EDSVHE02株进行攻毒,检验新支减三联灭活油乳剂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结果显示,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为:新城疫100%保护,传染性支气管炎书0%保护,减蛋综合征90%保护;对照组攻毒保护率为:新城疫0%保护,传染性支气管炎2...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制备了3种兔出血症灭活苗,经对试验兔进行免疫对比试验,以1mL为免疫剂量,7d后检测,发现3种疫苗均可产生抗体。组织灭活苗、蜂胶佐剂苗、铝胶佐剂苗7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7.1、27.2、26.5;14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7.9、29.0、28.0;45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6.8、28.5、27.5;85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5.5、27.2、26.2;145d的抗体滴度普遍下降。在免疫攻毒试验中,第7、15、50、90d攻毒时,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对照组全部死亡;150d攻毒时,组织灭活苗、蜂胶佐剂苗、铝胶佐剂苗的保护率分别为25%、75%、50%。以上结果表明,3种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以蜂胶佐剂苗的抗体滴度更高,免疫保护期更长。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的高致病性细菌性传染病。为研制血清10型RA灭活油乳剂疫苗,选取10株血清10型RA分离株进行动物体复壮、分离和鉴定后,分别对部分毒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灭活油乳剂疫苗的研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用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株YXL1和HXb2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8×108 cfu和82 cfu,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很大。用研制的灭活油乳剂疫苗对雏鸭进行2次免疫后,免疫鸭可获得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可抵抗强毒RA的攻击,以HXb2免疫后的攻毒保护性最好。抗体水平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用血清10型RA分离株HXb2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三个血清型的菌株,分别是JYL-1、JYL-2、JYL-7,用两种佐剂,分别是蜂胶和油乳剂共制备了两种多价菌苗,即JYL-1、JYL-2、JYL-7(1、2、7三个血清型)三个RA血清型混合多价蜂胶苗和油乳剂苗。试验结果表明。蜂胶复合佐剂多价苗具有产生免疫保护速度快,免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接种后第3天即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第120天时仍具有完全保护力;油乳剂多价苗产生保护力的速度较慢,接种后第10天时开始表现出部分免疫保护,其完全保护力也可持续到接种后第120天。免疫后13d时,免疫保护率可达90%左右。免疫后16d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d时,两种多价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均可达到100%,免疫后150~180d时,免疫保护率可达800左右。统计学分析证明,菌苗的安全性良好。用3个免疫剂量的菌苗所做的安全试验表明无明显不良反应,菌苗在4℃保存一年,18~22℃室温保存4个月不影响菌苗的免疫效力。田间试验表明,用菌苗免疫鸭群后,可有效地使鸭群抵抗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李振清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80-182
本试验将从山东省临朐、新泰、高唐、微山、禹城、博兴等地的40多个不同鸭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10型LQ09、RA1型YC11和鸭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菌株O78型LQ06、O92型BX02作为菌种,采用液体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后,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该疫苗经无菌和安全检验合格后,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3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70%,17日龄达80%,24日龄至出栏达100%;对7日龄肉鸭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4日龄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80%,21日龄直至出栏达100%;该疫苗经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GN52株为菌种,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和安全检验合格后,进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3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7 d用同源菌株攻击保护率可达70%,14 d达100%,至56 d免疫保护率仍可达80%。于1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二免后3 d免疫保护率达100%。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达2周。疫苗在4-8℃可保存1年,保存6个月和1年的保护率分别达95%和85%。该疫苗经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从武汉地区分离的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别研制了油乳剂、蜂胶及黄芪多糖灭活疫苗,并从安全、效果等方面对这三种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0.3、0.5、0.3mL/只;攻毒平均保护率为92%、84%、96%;免疫后3~21 d,三种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均逐步升高,免疫后10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免疫后7d(P<0.01),并且此时APS苗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蜂胶苗(P<0.05).三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其中黄芪多糖灭活苗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重庆地区分离鉴定的2株鸭疫里氏杆菌培养、灭活、加入佐剂制成蜂胶、氢氧化铝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免疫5日龄雏鸭,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经一次免疫后10天的保护率分别是70%、50%、75%,15天后的免疫保护率分别是80%、75%、100%;经2次免疫后7天的保护率分别是100%、100%、89%,10天后的保护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省内家兔免疫程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区只用了兔瘟巴魏三联苗或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疫苗免疫,免疫程序不够合理。对其存在的问题,笔者作出了原因分析,并根据兔病流行的特点,提供了家兔的基础免疫程序,同时对免疫失败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A型魏氏梭状芽孢杆菌XP5株分离自典型猝死症病猪,将其制成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疫苗0.6ml、2ml和4ml的剂量可以分别保护小鼠、兔和猪抵抗标准A型魏氏梭状芽孢杆菌毒素1MLD的攻击。在两个疫病流行区应用了疫苗,1215头接种疫苗猪中死于猝死症的有12头,死亡率0.99%,8152头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猪中,死于猝死症的有284头,死亡率3.48%,二者显著差异(X2=12.23,P<0.01)。  相似文献   

13.
14.
鸭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巴氏杆菌病发病急、死亡快,用禽霍乱疫苗免疫,效果欠佳,为此,我们从发病鸭中分离一株鸭巴氏杆菌强毒株,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试用100多万羽份,表明对该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菌苗佐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 ,科学工作者对于预防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着荚膜的原因 ,疫苗效果不理想 ,需要佐剂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目前研究的佐剂主要有弗氏佐剂、氢氧化铝、细胞因子、微球、人参提取物及其皂甙Rb1等。其中弗氏佐剂、氢氧化铝容易引起局部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而细胞因子、微球和人参皂甙等佐剂因其效果确实 ,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小鼠的效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BALB/c小鼠,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素I、Ⅱ、Ⅲ的Eu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次免疫2周后用5LDso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7型菌株进行攻毒。结果发现第2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用2种血清型进行攻毒后其保护力分别为83.3%和91.7%,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到了攻毒菌株,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此种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同型和异型的APP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为进一步研制高效的亚单位菌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羊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羊痘病毒能引起山羊痘、绵羊痘和牛的结节性疹块病。羊痘病毒基因组较大,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重组病毒载体是当今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动物病毒为基础设计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主要有取代型的重组病毒载体和重组的病毒-质粒载体。作者综述了羊痘病毒载体构建策略和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细菌性病原,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疫苗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选用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 Mh422株和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PmCQ2株作为疫苗菌株,分别制备了2种菌体浓度的Mh和Pm单价灭活菌苗及3种菌量配比(1∶1、2∶1和3∶1)的Mh-Pm二联灭活苗,以小鼠为模型,皮下多点免疫(0.2 mL),加强免疫2次,免疫剂量均为首免的一半。首免后第7天及其后每隔5 d,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三免后第20天,分别以Mh422或PmCQ2进行腹腔攻毒测定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所有小鼠接种疫苗均无不良反应,二免后第10天抗体达较高水平,三免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5天到达高峰,其后25 d维持高水平,后缓慢下降。Mh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Mh42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0,而Pm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PmCQ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全为100%;Mh和Pm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3种菌量配比的Mh-Pm二联疫苗对Mh422株和PmCQ2株攻毒的各自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71%和100%。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h422单菌苗对同型攻毒无免疫保护作用,在诱导机体抗体产生方面,Mh和Pm间无相互抑制作用,PmCQ2株具有促进Mh422株灭活疫苗对Mh422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为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活菌计数是细菌类活疫苗质量标准中重要的检验参数,与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相关。现行兽用细菌类生物制品检验中的活菌计数方法部分步骤易产生误差,试验成立标准表述笼统,最终影响到细菌活疫苗质量评判。因此,从检验实际需求出发,参照国内外活菌计数相关规程,通过比对试验研究,对“活菌计数法”中平板干湿程度、菌液滴加方法、菌液分散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及验证以标准差(s)衡量结果的有效性并提供参考值。改进后的方法要求更明确,普适性更高,从而减少了操作误差,提升了“活菌计数法”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及检验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30只MG阴性的20周龄的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于21和25周龄、Ⅱ组仍于25周龄时分别颈部皮下接种MG油乳剂灭活苗0.5ml/只,Ⅲ组于攻毒后1周接种1ml/只,另设一组对照,不接种疫苗。各组均在29周龄时用通过SPF鸡两次复壮的MG-BG44T株经左胸气囊和鼻腔攻毒。收集攻毒后1-7周内所产的蛋,用PCR方法检测鸡蛋卵黄膜中的MG。结果在攻毒后7周内各免疫组(Ⅰ、Ⅱ、Ⅲ)的垂直传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26.37%、12.8%、13.64%。攻毒后各免疫组和对照组经4次采样均可从喉头拭子中分离到MG但免疫组的分离率较低。攻毒后第7周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气囊中均可分离到MG,而试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了MG。试验Ⅰ组和对照组鸡的输卵管、心、肝、脾和肾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