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沙门氏菌毒力基因侵袭蛋白A(invA)的特异性肽核酸(PNA)探针,在前期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并评估了沙门氏菌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Sal-invA探针除对目标菌杂交呈阳性外,与12株常见的非目标菌杂交均为阴性,特异性强;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分离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cfu/mL和10~5cfu/mL,PNA-FISH方法的灵敏度与分离培养方法相近。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生肉制品,增菌培养后经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0cfu/mL。对83份生鲜肉经增菌培养后,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符合率均达到98.8%。表明,增菌培养是提高该PNA-FISH检测方法灵敏性的重要步骤。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的PNA-FISH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用于临床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常规方法、PCR方法和金标试纸条方法,同时对厦门地区饲料厂生产和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和添加剂(200份),展开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从一份乌龟配合饲料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经血清学鉴定为纳米比亚沙门氏菌(S.Namibia,血清型为6,7:c,enx),同时 PCR检出与预计相符合的产物,电泳条带大小为529bp,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检测显示阳性结果。该菌国内至今未见报道。说明厦门地区饲料总体状况良好,沙门氏菌污染轻微,但应不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Ⅰ型菌毛蛋白调控基因fimW设计一对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A群~F群14个血清型40株沙门氏菌和5种12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与预期(477 bp)相符的特异性片段,而非沙门氏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另外,以肠炎沙门氏菌50336株DNA为模板,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扩增体系中1pg DNA染色体和102cfu的沙门氏菌.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简洁、敏感、特异的PCR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LUX^TM荧光标记引物,通过优化反应奈件和参数,建立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LUX^TM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高度敏感,其对纯菌的检测低限达到10^2cfu/mL,经6h增菌培养后检测,对样品液的检测低限达到1cfu/mL;特异性强,测试的全部13株沙门氏菌标准和参考菌株均呈阳性反应,测试的全部27株非目标菌均呈阴性反应;重复性好,定量检测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本方法检测食品样品240份,结果检出阳性4份,与TaqMan荧光PCR和SN标准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在8h内完成对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其检测的快速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与TaqMan荧光PCR技术相当,且检测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沙门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试验参照Gen Bank中已发表的沙门氏菌inv A基因序列,针对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沙门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低可检测到5 cfu/m L浓度的沙门氏菌。采用该方法检测60份冻肉样品,与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相比结果一致。说明研究建立的沙门氏菌荧光PCR方法是快速鉴定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快速检验。方法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验,并与miniVIDAS快速初筛方法和SN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对纯菌的检测灵敏度均低于10CFU/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应用本方法检测36株标准/参考菌株,结果只有9株目的菌标准/参考菌株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余27株非目的菌均呈阴性反应。定量检测重复性试验结果,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本方法检测人工染菌样品,结果与miniVIDAS和SN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比miniVIDAS快了3倍,比SN标准快了10多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8小时内完成样品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快速检测超级细菌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bla_(NDM-1)基因的方法,本研究针根据bla_(NDM-1)及其变异体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MGB探针,以构建的含有bla_(NDM-1)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bla_(NDM-1)基因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bla_(NDM-1)基因重组质粒标准品,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菌株扩增均为阴性;检出下限为2.59拷贝/μL,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组内及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4株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表明所有分离株均未携带bla_(NDM-1)基因。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监测携带bla_(NDM-1)基因及其变异体的超级细菌。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通用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沙门氏菌fimY基因建立了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通用PCR方法。对收集的A-F群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的60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和11种非沙门氏菌进行PCR检测,采用2.0%琼脂糖电泳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526bp的特异性条带,而非沙门氏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通过电泳判定结果,该法可检出扩增体系中93cfu的沙门氏菌,还可检出含3cfu的样品用BP预增菌或MM增菌后的菌液。说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采用直接菌体加入法、热裂解、反复冻融、CTAB碱裂解法和柱式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核酸模板,结果CTAB法效果最好,但操作烦琐,而直接菌体加入法和热裂解法可以达到和柱式试剂盒同样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快速、经济、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10):69-73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以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免疫层析法制备H7N9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通过紫外灯下观察试纸条上的荧光信号来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用制备的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检测多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有H7N9禽流感病毒结果呈阳性,证实该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该荧光试纸条与国家标准禽流感RT-PCR方法同时对200份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达到935%。本试验研制的纳米颗粒荧光试纸条可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现场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阳地区某规模化猪场致腹泻猪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状况和耐药情况,采集腹泻仔猪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腹泻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两株沙门氏菌,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生化试验显示均有沙门氏菌特异性特征;按照4.1×109 cfu/mL剂量给小鼠...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合成的基因探针和引物,对2株阳性标准菌株、2株野生菌株和1个无菌去离子水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整个试验过程在30 h内完成。可见,该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对快速通关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现已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的沙门氏菌,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耐药菌株,使得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本研究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经动物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的致病性沙门氏菌16株、药敏质控菌ATCC25922和沙门氏菌标准株C79-13对进行了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出普遍耐受性,耐药率达100%.其中MIC值>128μg/mL的高耐药菌株13株,高耐药率81.25%;MIC值为32μg/mL的低耐药菌株3株,低耐药率18.75%.设计沙门氏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C的引物,对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的tetC基因做PCR扩增,结果12株菌获得以质粒为模板长约400bp的特异性扩增产物,未能从染色体扩增到产物.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株低耐药菌株(DY1)和1株高耐药菌株(SL1-3)的tet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Y1和SL1-3的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7.7%;菌株DY1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7%;菌株SL1-3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4%,说明对于耐药程度和地方来源各不相同的菌株,在核苷酸序列上同源率很高.本文用PCR技术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监测,克服了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耐药表型的缺点,为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在兽医、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常见细胞污染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支原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6种支原体,并能敏感的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目的基因.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和传统的培养法对23个不同样品(细胞、血清、疫苗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符合度100%.该方法的建立可大大缩短疫苗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检验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4.
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对已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饲料培养物均能检出阳性,说明本方法对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检测伪狂犬病毒gB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MAN软件对GenBank登录的伪狂犬病病毒(PRV)各毒株g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合成特异性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同时利用普通PCR技术扩增获得全长的伪狂犬病毒gB基因,并克隆到pMD20-T载体上作为阳性标准品。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对制备的pMD-gB阳性标准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伪狂犬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最低检测极限可达1.50×102拷贝/反应;同时相比于普通PCR方法其灵敏度高100~1 000倍以上,并且重复性好。在对6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中,荧光定量PCR不仅检出了普通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且检出了2份普通PCR未检出的样品,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快速、灵敏性好,可用于PRV感染的早期快速定量检测和肉类食品进出口检疫。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血浆生化、免疫水平及沙门氏菌定植的影响。将400只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A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C组和D组连续2 d口服1×10~10CFU/m L肠炎沙门氏菌菌液,A组和B组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饲养3周。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升总蛋白、球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P0.05);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IgM、IgG(P0.05);蛋鸡感染沙门氏菌的第14天和第21天及试验全程,添加植物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盲肠食糜中肠炎沙门氏菌拷贝数(P0.05)。综上可知,日粮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改善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的血浆生化指标,缓解炎症损伤,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保障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对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其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了扩增,结果获得以质粒为模板的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用光生物素对PcR产物进行标记,制备核酸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株阳性、3株阴性,杂交结果与PCR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3.75%,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的PCR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为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是一种简便、快速及可使用于现场检测的荧光PCR方法.本研究采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Taq酶等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基于恒温隔绝式荧光PCR的ASFV检测方...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e that PCR is a very useful method to identify Salmonella strain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virulence factors by ampl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genetic markers.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5 strains of Salmonella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pure cultures and 1 Salmonella strain from the mixed culture. Genotypic analysis of 6 examined strains revealed the 163-bp fragment of chromosomal DNA, which is the DNA rep. ori. gene, encoding the particular genus. In all of these strains 215-bp, 203-bp and 204-bp chromosomal DNA fragments were identified as representing the stn, stpA and spaO genes that confirmed their virulence. These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pure and mixed culture from pork. Sensitive and rapid PCR method may be used not only for ide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strains an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ir virulence factors but also for routine microbiological diagnostic of food path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