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两类遗传标记方法分析湖羊和同羊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抽取湖羊 6 3只、同羊 6 5只分别进行 14个结构基因座和 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 ,比较由两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 (H)、多态信息含量 (PIC)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 (Ne)。结果表明 :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由结构基因座获得的 ,且在两群体中变化趋势一致。提示 :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是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靠遗传标记 ,而微卫星标记揭示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 ;两绵羊群体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个层次上具相当的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可有效用于近缘群体间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个微卫星位点对伊犁马进行了遗传检测 ,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扩增产物.统计该群体的等位基因的组成、等位基因数.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及其平均值.结果表明四个微卫星位点在伊犁马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97 3,属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伊犁马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昌鸡群体内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7个微卫星位点对海南文昌鸡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2个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2个位点处于极不平衡状态。文昌鸡群体内平均杂合度(H)为0.760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0254,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相对较高,说明文昌鸡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4.
圈养猎豹的微卫星基因座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9个微卫星基因座对52只圈养猎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计算了19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显示,19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2~11个,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基因杂合度在0.500~0.904 0之间,平均为0.741 6;多态信息含量在0.375 0~0.895 8之间,平均为0.699 7;有效等位基因数处于2.000~10.440 2之间,平均为4.724 6.结果表明:所选19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研究样本中均为中高度多态性基因座,具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变异,显示出群体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固始白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固始白鹅进行遗传检测,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这11个微卫星位点在固始白鹅中的遗传变异,计算了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8个位点在固始白鹅上有较好的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检测到4.25(3~6)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597(0.273~0.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5(0.530~0.76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47(2.3830-4.9840)。[结论]为固始白鹅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及其杂交后代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以期找到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羊与德国美利奴羊的杂交后代、中国美利奴羊与萨福克羊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Popgene( Versionl.32)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P)、基因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用PIC - CALC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共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384 8、5.4520、5.006 8,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771 3、0.812 2、0.799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42 2、0.785 3、0.770 6.[结论]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可以用作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可望作为生长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枫泾猪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AG/FAO联合推荐的30个猪微卫星标记,以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固定指数等遗传参数为指标,评估了枫泾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3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266 7±1.3374和3.012 9±0.875 5;平均观察杂合度(H.)、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Nei期望杂合度(Nei)分别为0.839 5±0.2829、0.635 6±0.1573、0.6291±0.1557;各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200~0.7674之间,平均PIC为0.5684±0.1618;30个微卫星座位中,仅座位S0355和S0068处于统计学意义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1.0000、P=0.2945),其他座位均处于不平衡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为枫泾猪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76个微卫星标记分析滇南小耳猪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南小耳猪是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其数量大,分布广。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情况,以对其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分布在家猪19条染色体上的76个微卫星标记对该猪群体54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检测。共检测到33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2~8个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956 0~5.714 3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447 4±1.204 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509 1±0.919 7)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1 7±0.097 9和0.638 8±0.114 2。研究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4个陕南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陕南水牛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采用PCR扩增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2头陕南水牛(分别采自城固、南郑、宁强和汉滨4个群体,每群体48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杂合度(H)、各群体间的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及多态信息含量(PIC),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4个陕南水牛群体在10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04个等位基因,其中有8个特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052~0.3490,总群体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0174~13.1469;10个微卫星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07~0.8932,均为高度多态;平均杂合度为0.7550~0.928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固群体与南郑群体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同宁强、汉滨水牛群体聚在一起。【结论】10对微卫星标记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陕南水牛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陕南水牛群体变异程度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符合陕南水牛的地理分布格局和产区的自然环境,4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一致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某保种场采用小群体保种法保种的四川白鹅3个世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3个世代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差异比较;同时对3个世代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遗传距离及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世代在所选取的7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74 1,0.486 6,0.471 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8 7,0.551 1,0.529 5,这3个群体间在优势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期望杂合度(He)上差异不显著;3个世代间相似性最小为0.970 4,最大遗传距离为0.030 1,表明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没有分化,保种效果良好。但经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表明,群体的遗传结构处于一个逐渐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 b(mtDNA Cytb)基因为标记,从分子水平探讨中国5个矮马136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为中国矮马的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矮马样本mtDNA 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检测到27个单倍型,40个多态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51%。云南矮马具有最高的单倍型多样度(Hd)(0.869),最低的为四川矮马(0.740),核苷酸多样度(Pi)最高的为贵州矮马(0.00435),最低的为宁强矮马(0.00227),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差不大。系统发育树和NETwork图中每一分支均含有5个矮马群体的信息。【结论】5个矮马群体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云南、贵州及德保矮马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四川和宁强矮马相对较低;系统发生关系分析说明中国5个矮马群体存在基因交流,具有多重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2.
宁强矮马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涛  路宏朝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8):1587-1594
【目的】研究宁强矮马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进化,为其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12匹宁强矮马mtDNA D-loop区的600 bp核酸序列,并基于mtDNA D-loop区序列将宁强矮马和NCBI公布的其它马种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宁强矮马群体存在9种单倍型,检测到34处SNP位点,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5.67%,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35,单倍型多样性为0.978±0.054,核苷酸多性为0.01988±0.00818。聚类分析表明宁强矮马分布在4个支系中,与胡克尔马、设特兰马、德保马、蒙古马和车巨马亲缘关系较近,与纯血马、云南马和韩国济州岛本土马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宁强矮马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其它马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两个西南马种GHR基因第10外显子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SSCP检测10匹宁强矮马和12匹贵州马G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宁强矮马和贵州马GHR基因外显子10的第2和第4区域的保守性较高,基因多样性相对较低,第1和第3区的遗传变异较大,基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析比较发现宁强矮马GHR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比贵州马稍高,首次表明宁强矮马在GHR10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及铁壳麦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选用20对SSR引物对37份云南铁壳麦和35份云南地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54个等位变异,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1~5个,平均2.7个。综合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两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根据SSR标记数据计算云南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其结果表明云南地方小麦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从UPGMA法可将72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方的品种没有整齐地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宁强矮马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12匹宁强矮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态性,COR059有8个等位基因,ICA40有5个等位基因,AHT040有8个等位基因,UM016有9个等住基因,UM002有6个等位基因,TKY21有5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住基因数4.93、平均多肽信息含量为0.743、平均杂合度0.78,数据表明宁强矮马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基因库,对宁强矮马这一濒危物种进行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if,0用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Waxy maize landraces are abundant inYunnan and Guizhou of China. Genetic diversity of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and Guizhou were analyzed using SSR markers. We screened 38 landraces with 50 primers that generated 3 to 6 polymorphic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4.13 bands.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ices for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1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varied from 4.9571 to 42.1138 and averaged 26.5252;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ices for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2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Guizhou varied from 22.0066 to 40.6320 and averaged 32.3156. For the 1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the within-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45.40% and the among-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54.60%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observed. For the 24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Guizhou, the within-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50.76% and the among-landrace genetic diversity accounted for 49.24% of the total observed. Some individual landraces possessed as much as 96.86%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occurring among landraces within origin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 origins accounted for only 3.14% of the total genetic diversity. Both Yunnan and Guizhou would be the diversity centers and the original centers of waxy maize.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是世界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之一。针对目前水稻种质资源严重流失的现状,选择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地区进行村寨调查。通过34项调查指标和4项水稻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回归分析,发现自留种的比例与水稻遗传多样性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ISSRs可用于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5~15条DNA带。供试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09%,不同寄主来源亚种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347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24,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518,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63,不同寄主亚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6.4044;不同地理来源白僵菌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44,Shannon 指数I为0.5152;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473,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131,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62。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复杂、遗传异质性明显,从寄主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从地理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大,居群内表现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赵月梅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4-21015,21036
[目的]研究9个云南老虎须居群的亲缘关系,为该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的9个老虎须居群共118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9个老虎须居群的样品的ITS序列被分成了2个大组,滇南4个居群聚为一组,滇东南的5个居群聚为另一组。9个居群共6个单倍型,两组之间无重合单倍型。[结论]老虎须的遗传多样性很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这可能是因为云南分布的老虎须是以自交为主的植物,因此对老虎须进行迁地保护时应该是尽量引种多个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