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掌握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20年天津地区分离的20个分离株的gB、gCg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2012年后中国变异株相比,3种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gB基因均为99.9%~100%;gC基因为99.7%~100%和99.4%~100%;gE基因为99.7%~100%和99.6%~100%。遗传进化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依据gB、gC、gE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均可将PRV毒株分为GⅠ型和GⅡ型,天津分离株属于GⅡ型;其中19个分离株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亚分支,并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另外1个分离株(TJBD6株)gBgE基因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氨基酸变异位置与PRV变异株一致,但其gC基因与经典株Ea株遗传关系较近,且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上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天津地区流行的PRV毒株存在经典株和变异株2种类型,其中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本次研究初步调查了天津地区PRV分子流行特征,可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近年猪伪狂犬病(PR)流行情况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gBgETK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于2013-2018年采集广西各地区疑似PR发病猪靶组织714份,进行PRV的PCR检测及病毒分离鉴定,并运用DNAStar、MEGA 6.0等生物学软件对分离毒株gBgETK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检测阳性率为24.5%(175/714),共分离获得PRV流行株38株。受检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经典毒株及变异毒株并存,而且以变异毒株为主。广西流行株不同亚群PRV在gBgETK基因上均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特点,与国内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广西流行株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PRV重组毒株,分别为疫苗株gB基因和变异株gE基因重组产生的重组毒株,以及经典株的TK基因被疫苗株(HB98)的TK基因替换而产生的重组毒株。近年广西受检猪场较普遍存在PRV感染,而且PRV流行株以变异毒株为主,可能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重组毒株,猪场需重视及实施针对性PR免疫防控计划。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1株IBV。参照GenBank中IB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M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基因序列全长为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M基因序列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3.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4.4%;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6%~91.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7%~92.9%。在遗传进化树中,本试验分离株Guangxi156株与BJ株和LX4株两个参考株位于同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参考株属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株是一株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某养猪场送检的经检测为猪伪狂犬病(PR)的样品中分离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用细胞接毒试验、理化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分离、鉴定病原,测定病原的毒价后进行动物试验和gDgE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细胞接毒试验成功分离能致Vero细胞产生典型病变的PRV。理化试验表明,该分离毒株对5-碘脱氧尿核苷(idoxuridine,IUDR)和有机溶剂氯仿敏感,不耐酸和热。在透射电镜下可见近圆形、有囊膜、150~160 nm大小的成熟病毒粒子,在胞核中可见衣壳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包涵体,有实心和空心2种形态;动物试验表明,该毒株对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导致接种部位奇痒;核酸鉴定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PRV g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 209 bp,gE基因ORF为1 740 bp。GenBank比对结果显示,gD基因与PRV JS 2012株(登录号:KP257591)、PRV HNB株(登录号:KM189914.3)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8%,与疫苗株Bartha-K61(登录号:JF797217.1)相似性为98.7%;gE基因与PRV JS2012株(登录号:KP257591)、PRV HNB株(登录号:KM189914.3)和PRV Qihe547(登录号:KU056477)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9%。基于gDgE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gD、gE基因与国内变异株均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对gE基因的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符合PRV变异株的变异模式。本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PRV变异株,可为贵州省PRV的流行病学遗传进化分析及免疫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伪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当前伪狂犬病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对2018年1-12月来源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328份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猪的组织样品开展了PRV-gE的检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针对所分离的病毒的gBgC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展开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2份样品为PRV-gE基因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93%。从92份PRV-gE阳性样品分离到13株PRV。分别基于gB基因部分片段、gC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13株PRV与我国2012年以后流行的毒株(如HeN1等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2012年以前所分离的毒株(如Ea等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此外,绝大多数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如NIA-3、Bartha、Kaplan等)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相对于国外分离株及国内早期流行的经典毒株而言,13株PRV分离株的gB、gC和gE蛋白中均存在许多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变异。本研究对于了解我国PRV流行现状及当前流行的PRV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豫南地区猪群中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分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PRV感染猪的组织中扩增其主要毒力基因gB、gE、gC、gDTK,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MegAlign软件进行流行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与已发表的参考序列的相似性、进化树和关键位点氨基酸变异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从5份PRV感染猪组织中扩增出PRV的gB、gE、gC、gDTK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豫南地区的5株PRV流行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在G1群,与G1群国内流行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5%~100%、97.2%~100%、97.5%~100%和98.3%~100%;与G2群亲缘关系较远(以Bartha、Becker、NiA3株为代表的欧美地区流行毒株),与G2群内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6.4%~97.4%、94.6%~95.7%、92.7%~94.0%和96.3%~99.0%。关键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与Bartha株(或Becker和NiA3株等)相比,5株流行毒株的gB氨基酸存在75-77位"PGL"的缺失,94位"G"的插入;gE氨基酸存在48和496位有"D"的插入,gC氨基酸存在57-63位"VSGTTGA"的插入和65-69位"SPEAG"突变为"ASTPA",gD氨基酸存在278-281位"RP"或"RPRP"的插入。此外,流行株的gB、gE、gC、gD和TK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单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因此,豫南地区PRV流行株具有PRV变异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上述结果证实,5株PRV流行毒株均为变异毒株,与疫苗毒株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ORF3及M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从贵州省5个地区采集105份腹泻仔猪的粪便,应用RT-PCR方法进行PEDV检测,从中选择8份PEDV阳性样本,扩增其ORF3及M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05份粪便样本中可检出75份PEDV阳性样本,阳性率为71.43%;8株PEDV贵州株ORF3及M基因序列均无碱基缺失或插入;ORF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5.1%~100.0%与95.1%~99.6%之间,M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4%~100.0%与98.7%~100.0%之间;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5年贵州流行株与近年来中国毒株、韩国毒株及泰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疫苗株Attenuated DR13及CV777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目前贵州省仔猪腹泻病原主要是PEDV,且为PE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演化的情况,本试验对广东佛山疑似暴发伪狂犬病的猪场采集的病料(脑、肺脏、扁桃体、肝脏、脾脏)进行了PCR鉴定,初步鉴定为PRV毒株后,将阳性病料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及小鼠感染试验,证实该病毒为PRV,并命名为PRV FS-2015株;并对该毒株进行细胞病变观察、病毒TCID50测定、毒株gC和TK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RV FS-2015株TCID50为10-7.5/0.1 mL。PRV FS-2015株的gC和TK基因序列与国内外PRV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100.0%和99.4%~10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100.0%和98.7%~10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RV FS-2015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GY、ZJ01、HB1201、HN1201、JS2012、BJ/YT和BP属于同一分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更近;但与PRV经典株Kaplan、Becker、NIA3、Kolchis、Bartha、Yangsan、Min-A、SS和SL株的同源性较低,基因变异较大,表明PRV FS-2015毒株属于近几年流行的变异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参考GenBank中发表PRV OSU毒株VP6序列ORF两端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PRVJS株反转录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获得约1.3 kb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VP6的1 320 bp全基因序列;将其ORF与国内外9株PRV VP6基因的ORF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在77.1%~91.1%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89.7%~99.5%之间;在氨基酸系统发育进化树中,JS毒株与A131、OSU、CN86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为一个进化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毒(PR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将采集自吉林省疑似发生猪伪狂犬病的临床样品,通过细胞传代、PCR检测和测序分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TCID50法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通过家兔感染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家兔的致病性。对TK、gB、gC、gD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经PK15细胞传代后,有3份样品出现细胞病变,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分离获得3株PRV,分别命名为PRV JL03、JL12和JL15株。通过PK15细胞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6.5、106.5和107.5TCID50/mL。6只家兔分别接种3株分离毒株(103.5TCID50/只)后均表现为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奇痒和四肢麻痹等症状,且于病毒接种后3~4 d全部死亡。3株分离病毒TK、gB、gC、gDg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TK基因未发生氨基酸变异;gB、gC、gDgE基因部分位点发生氨基酸缺失、插入或突变,其中gE基因在第48和496位分别存在1个天冬氨酸的插入,与国内报道的流行毒株变异特征一致。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TK、gB、gC、gDgE基因与国内2012年以后分离的参考毒株JS-2012和ZJ01等的上述基因均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说明毒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一分支;与国外分离毒株NIA3和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位于不同的分支;而与国内早期流行的毒株SC和Ea等亲缘关系介于二者之间。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3株PRV变异株,分离毒株对家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该结果为吉林省PR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并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感染情况,并进行强弱毒株的鉴别诊断,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鉴别猪PRV的双重PCR方法。针对PRVgEgB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50~60℃,按照1℃递增)、引物浓度(0.2~1.4μL,依次增加0.2μL)的优化,结果表明,双重PCR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最适引物添加量为1μ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扩增出PRVgE(316bp)和gB(432bp)的目的片段,对PCV2、PTV、CSFV、PPV、PRRSV、大肠杆菌的DNA或cDNA均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PRVgE和gB的最低核酸检出量分别为4.4×103和3.3×103拷贝/μL,与单一PCR方法的敏感性相近。应用该方法对广东、广西地区临床送检的56份组织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强毒感染阳性率为53.6%(30/56),阴性率为46.4%(26/56),未发现有弱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rocine pseudorabies virus (PRV) infection and differentiate virulent and avirulent PRV, a duplex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with two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ed sequences of gE and gB genes of PRV.Optimiz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by adjusting concentration of primers from 0.2 to 1.4 μL, each time adding 0.2 μL and temperature of annealing from 56 to 60 ℃, added 1 ℃ each time,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56 ℃ and the suitable primer dose was 1 μL.Two special fragments of 316 bp (PRV gE) and 432 bp (PRV gB) were amplified by the optimized duplex PCR.The specific tests showed that no PCR products were detected for PCV2, PTV, CSFV, PPV, PRRSV and E.coli.The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DNA used for the duplex PCR might be as low as 4.4×103 copy/μL for PRV gE and 3.3×103 copy/μL for PRV gB.The sensitivity of the duplex PCR was close to the single PCR.Fifty-six clinical samples of sick pigs from different areas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 were detected by the duplex PCR and the virulent detection rate was 53.6% (30/56) for PRV and the negative rate was 46.4%(26/56), and there was no attenuated PR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14-2016年浙江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ORF5基因变异情况,试验通过RT-PCR方法对从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的PRRSV阳性病料进行ORF5基因扩增,应用DNAStar和Mega 5.1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54株2014-2016年浙江分离株ORF5序列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1%~100%和80.6%~100%,与经典株VR233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8%~90.4%和81.6%~90.0%,与高致病PRRSV毒株JXA1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5%~99.5%和83.1%~99.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4个毒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属于Ⅰ、Ⅲ、Ⅳ 3个不同的基因亚型,其中基因亚型Ⅲ和Ⅳ毒株是浙江省近年来新出现的毒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4个毒株在GP5蛋白的信号肽区域、非中和抗体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变异较大,而在中和表位氨基酸序列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PRRSV流行出现了新形势,多种基因亚型共同存在,其中以基因亚型Ⅰ毒株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江西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和进化情况,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CV-2全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得到9条PCV-2全基因序列,并对其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江西地区流行的9株PCV-2中,基因组序列全长分为8株1 767 bp和1株1 768 bp,9株PCV-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7%~99.9%,与GenBank己发表的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同源性介于94.3%~99.8%之间,而9株PCV-2的ORF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100.0%。ORF2和ORF3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部分位点突变。遗传进化树显示为3种基因型:5株PCV-2b、3株PCV-2d、1株PCV-2a。本研究有助于江西地区PCV-2的监测和防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