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床微生物接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接种菌剂对猪粪的原位降解效果,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以锯木屑与稻壳为垫料,用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作为接种剂,研究了垫料中pH值、无机氮、部分酶活性变化、有机物降解率(COD去除率)及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剂能降低垫料环境pH值;能加快有机物的降解,其中B组菌剂COD的去除效率最高,发酵25 d,COD的去除率达(79.5±3.1)%;垫料氨态氮含量在第5 d降到最低值,但整个发酵过程中,接种菌剂氨态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接种菌剂有效地提高了发酵过程各类的酶活性与峰值,酶活性大小因酶种类与发酵时间的不同而各异;接种菌剂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夏季不同发酵床猪舍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等体重仔猪9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石棉瓦组和湿帘组,分别饲养于常规水泥地面猪舍,石棉瓦屋顶、后窗密闭的发酵床猪舍和砖瓦-泥-苇箔屋顶及安装湿帘风机的发酵床猪舍.试验测定猪的生产性能指标及猪舍内外的环境温度.试验结果为夏季石棉瓦组猪生产性能最低,湿帘组最高;石棉瓦组室内环境温度最高,湿帘组最低.建议夏季发酵床养猪时修建适宜的猪舍.  相似文献   

3.
在用木屑、米糠及谷壳等制成的相同垫料配比及堆积方式下,分别拌混益加益、农富康及EM三种不同复合菌群,进行鸭舍发酵床试验。结果表明EM复合菌在除臭、降低发酵床氨气和硫化氢的产生及扩散作用上效果较理想,为生物发酵床养鸭生产的商业化菌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监测高架发酵床模式下封闭育肥猪舍的热环境和空气环境特征,试验测定了育肥猪舍的进风口、猪舍层、发酵床层和风机口的温度、湿度、PM_(2.5)、PM_(10)、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浓度,为规模化养殖场的高架发酵床模式畜舍的环境调控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各采样点间的温度、湿度、PM_(2.5)、PM_(10)均无显著差异(P0.05);进风口、猪舍层、发酵床层和风机口的NH_3、H_2S平均浓度分别为8.64±0.25 mg/m~3、8.99±0.57 mg/m~3、10.92±1.77 mg/m~3、9.05±0.81 mg/m~3和17.13±5.90μg/m~3、21.04±2.16μg/m~3、22.18±1.69μg/m~3、22.25±3.35μg/m~3;发酵床层的NH_3和H_2S浓度均略高于猪舍层,但无显著差异。该试验各采样点的NH_3与H_2S平均浓度均符合GBT17824.3-2008《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且高架发酵床模式下发酵床层并未影响猪舍层的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南方夏季高温条件下应用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效果,试验选择体重16~24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60头,随机分成5组,进行为期12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猪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3组发病率分别为16.7%、16.7%、25.0%,与对照组(25.0%)基本一致;试验1,2,3组死亡率为零,低于对照组的8.3%;生物发酵床养猪舍氨气浓度为(1.10±1.09)mg/kg,水泥地面猪舍氨气浓度为(2.58±1.02)mg/kg,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发酵床养猪经济效益优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51.3元/头)。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发酵床猪舍采用水帘降温系统的可行性。试验在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同时进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试验期63d,监测两栋猪舍内3个区域(A区靠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靠近风机端)的温湿度分布特点、舍内空气微生物数量和氨气浓度。结果表明,采取水帘降温系统后,发酵床舍温度降低1.79℃~4.23℃,两栋猪舍3个区域温度分布特点相同,即靠近水帘端最低,发酵床猪舍中央比水帘端高0.58℃~1.04℃,风机端比水帘端高1.51℃。2.49℃。发酵床舍内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P〈0.05)。发酵床舍与传统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6.56±0.32)mg/m3,(8.55±0.82)mg/m3,差异显著(P〈0.05)。南方夏季发酵床猪舍采取水帘降温后,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温度和氨气浓度,但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尤其是靠近风机端。  相似文献   

7.
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用复合益生菌处理猪粪可明显减少臭气的产生,甚至有淡香味。在高架床养猪中使用微生态发酵床处理猪粪的试验表明,微生态发酵床具有快速分解猪粪,改善猪舍环境的作用。上层氨气浓度为0ppm,下层平均氨气浓度为5.9ppm,可在20~66℃下正常运转,猪的出栏率达到98.3%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将16~26 kg左右的40头三元杂交皮梅猪[(梅山×皮特兰)×大约克夏]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水泥地面),研究沿江沿海地区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猪肉平均pH值、猪肉平均滴水损失、猪肉平均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养猪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异位发酵床(舍外)养猪粪污处理系统是福建省自主研发的一种集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和末端资源化为一体的治理猪场粪污的集成创新技术,也是福建省治理猪场粪污的3种主要模式之一。异位发酵床(舍外)养猪粪污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是,将养猪粪(便)污(水)引到猪舍外的集污池喷淋于发酵槽内与垫料(谷壳、木屑和秸秆等)、耐高温发酵菌剂混合后,通过翻抛机进行连续性有氧发酵,最后将腐熟后的固态腐殖质加工成为配方有机肥。异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效除臭菌株,试验在大庆地区不同猪场采集猪粪、土壤和淤泥样本,通过感官初筛试验及定性复筛试验筛选除臭菌株。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株除臭菌株,X-3菌株的氨气与硫化氢去除率为46.6%、6.8%;X-5菌株的氨气与硫化氢去除率为5.6%、54.5%;经染色镜检与生化鉴定,X-3菌株为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X-5菌株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生物除臭菌剂的除臭效果,推广微生物除臭技术,在湖南省长沙市某规模猪场2条生产线中各选择2栋保育舍进行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应用评估试验。试验舍利用背负式喷雾器对地面、墙壁、空气进行手动喷雾,每天喷雾1次,喷雾时间为每天下午17时30分,试验周期为30天;对照舍常规饲养。结果表明,2条生产线中,试验舍的氨气浓度和舍内温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舍,湿度高于对照舍。  相似文献   

12.
<正> 东沙鸡埸是一个总饲养量达20万只蛋鸡的大型鸡场。它采用高床密闭式鸡舍,额定饲养密度为15.3只/米~2,由于密度较大,故夏季舍内温度偏高(最高可达36℃)。去年夏季,鸡场安装了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为了比较密闭式蛋鸡舍安装湿帘降温装置前后的舍内空气状况及生产状况,我们监测了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及鸡群的存活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几种商用益生菌产品对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益科乐活力菌、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3种益生菌产品作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试验组1(添加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试验组2(添加益科乐活力菌)、试验组3(添加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试验为期70天,每10天检测氨气浓度和添加菌种各1次,检测同一位点处15 cm、30 cm、150 cm高度的氨气浓度。结果显示:(1)同一时间不同高度检测的氨气浓度变化趋势相同,第20和30天时,试验组3的氨气浓度显著低于试验组1、2(P<0.05),第40和50天时,试验组1、3的氨气浓度显著性低于试验组2,且试验组1最低,第60和70天时,各组之间氨气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同一位点不同高度的氨气浓度比较:150 cm>30 cm>15 cm;(3)益生菌在5 cm和10 cm厚度垫料使用对鸡舍的氨气去除效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3种益生菌产品去除氨气的效果为: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益科乐活力菌。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模式.其关键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面改换成具有发酵功能的发醇床。这种发醇床由添加了专用发酵菌剂的垫料铺成,发酵菌以猪粪尿为主要营养生长繁殖。根据开始进猪时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和是否提前发酵.发酵床技术分为湿发酵和干撒式两种.湿发酵是将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加适量水.提前发酵一定时间.再铺进猪圈养猪的方法。目前使用的发酵床多数属于这种:干撒式发酵床是将干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不加水.也不提前发酵,直接铺进猪圈,当即可以进猪饲养的方法。现笔者主要介绍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测量发酵床垫料中有机酸及猪舍空气中PM10和氨气浓度,剖析其发酵类型。结果显示,垫料中丙酸含量甚微,乙酸、丁酸未测出。PM10浓度为0.3924±0.0204mg/m3,氨气浓度为0.8925±0.0852mg/m3,均低于农业部标准。发酵床的发酵类型以好氧发酵为主。  相似文献   

16.
高温季节“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湿帘-风机"系统对妊娠猪舍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高温季节不同降温模式对妊娠猪舍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舍外热空气经湿帘后,温度可降低7.06℃,湿度上升37.20个百分点。当湿帘与风机距离相同时,风机安装于横墙或纵墙不影响降温效果。距离湿帘越远,舍内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机口与湿帘处的温湿度差分别达1.88℃、8.66个百分点。连续监测该猪舍环境参数,舍内温度均在25.33~29.17℃范围之间,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均在各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改善妊娠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嗜热除臭型发酵菌剂筛选及其在鸡粪堆肥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鲜鸡粪中分离出48株发酵菌,筛选获得嗜热性较强、感官除臭力较好的芽孢杆菌Y1株、酵母菌J2株和放线菌F1株。通过实验室除臭试验验证,这3株单菌均能耐55℃的高温,且对氨气和硫化氢有明显的抑制释放能力,3株菌按1∶1∶1体积复合,0.1%的剂量添加,效果更显著。利用以上筛选获得的复合发酵菌剂进一步开展对鸡粪的堆肥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加复合菌的堆肥温度上升较快,至第9天可上升至65℃,且55℃以上高温可维持近1周。堆肥21 d结束,物料呈暗褐色、粉状,含水率由原来的85%下降至20%,总氮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也明显高于不接菌对照组。结果表明,获得的复合发酵菌剂具有较好的嗜热除臭和固氮性能,可作为规模化鸡场的鸡粪堆肥发酵助剂。  相似文献   

18.
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粪恶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舍蓄粪池臭气,研究除臭可行性。通过生物滤池填料的筛选、填料层高度和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不同通气量和气体浓度等受控条件的研究,明确最佳除臭条件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气体氨气(NH3)浓度≤32.7 g/m3、甲烷(CH4)≤12.5 g/m3时,以腐殖土/蛭石(1∶1)为填料、填料层高度为60 cm、填料初始含水率为50%,控制通气量在1.7 m3/h时装置去除臭气效果最佳。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对一定浓度的蓄粪池臭气具有较好的除臭效果,适用于新农村的中小型家庭猪舍蓄粪池臭气处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夏季热应激严重以及冬季通风不足的问题,试验在发酵床猪舍改造安装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研究其对冬夏季节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舍外日平均温度33.7℃时,与对照舍相比,妊娠试验舍和育肥试验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低3.0℃和2.8℃(P0.05),有效环境温度(EET)分别低10.0℃和9.8℃(P0.01),猪只处于舒适区域而对照舍猪只处于热应激水平;在高温时刻14:00,妊娠试验舍内发酵床表面温度、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比妊娠对照舍分别低2.9℃、17.2次/min和1.6℃(P0.05)。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小风量风机短时间通风期间,试验舍内温度降低0.4~1.3℃,NH_3和CO_2浓度及细菌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58.1%~71.2%、49.6%~53.5%和21.9%~36.0%;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后舍内PM_(2.5)和PM_(10)降低幅度分别为12.3%~20.0%和11.3%~24.9%,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会增加舍内的粉尘浓度。因此,发酵床猪舍使用湿帘-风机系统既能满足夏季降温通风的需要,还能在冬季潮湿环境中改善空气质量,但冬季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应控制较小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从西宁市清真屠宰场采集牛羊肚粪、屠宰产生的污样本,从中分离纯化菌种,对菌种通过感官试验、菌种的初筛及复筛试验筛选除臭菌株。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株除臭菌,菌株M3.7与菌株R3.8,菌株M3.7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分别为12.03%和55.04%;菌株R3.8氨气和硫化氢去除率分别为43.82%、13.86%。经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M3.7菌株为短状杆菌属,R3.8菌株为副球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