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计算机软件,在分析比较了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结构蛋白基因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2对VP2和VP3基因PCR引物,经RT-PCR反应条件优化选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方法,用于扩增IBDVVP2和VP3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子杂交鉴定,获得4个IBDV野毒株VP2和VP3基因,为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CDNA序列,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旬。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要BDV经典株为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尖拨天92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蛋白的氨基酸序更,JS3和JS4的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IBDV弱毒疫苗株D78,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电镜下见典型IBDV粒子。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低熔点胶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IBDV典型双节段基因组。根据已发表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的引物。以IBDV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PCR产物适当处理后与经SmaⅠ酶切的pUC19质粒平端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含Amp、Χ-gal和IPTG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产生大量白色菌落。挑取白色菌落,经质粒大小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到一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作PCR检测和部分酶切分析证实,该质粒为含D78IBDVVP2基因的重组pUC19  相似文献   

4.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HZ株VP2基因,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将 VP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相连接。结果克隆到 VP2基因全序列共 1356bp,分析表明HZ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高度相似,同时将VP2基因正向插入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得到了V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IBDV分子流行病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相似文献   

6.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M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M41、H52、D413个IBV毒株的S1基因包含两个HaeⅢ位点,F株与Holte株S1基因包含1个HaeⅢ位点,而SAIB3株S1基因则已丢失HaeⅢ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BV时,由于S1基因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因此S1基因不宜做为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S1基因做为目的基因,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12株以非免疫鸡胚繁殖并通过超速离心浓缩的鸡胚尿囊液中的IBV,所用引物为IBV Beaudet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2kb。结果6株IBV毒株(SAIB3、F、D41、H52、Holte)扩增出了长约1.7kb的S1基因片段,而另6株IBV毒株虽经4次RT-PCR重复后也显阴性。用HaeⅢ内切酶对6个毒株的RT-PCR产物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北京地区3株鸡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中扩增出1054bpS1基因高变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inI和PstⅠ的酶切位点分析图谱进一步证实了RT-nestedPCR的特异性。将3段S1基因分别克隆到PUC19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UCIBVS1-BJ1,PUCIBVS1-BJ2和PUCIBVS1-BJ3。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发表的52/70株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扩增IBDV VP2基因的引物。以陕西地区分离的IBDV野毒XN株,HZ株为材料,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VP2基因克隆于PUC119质粒上,得到重组PUC119质粒。  相似文献   

11.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RT-PCR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228、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和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成功地扩增出600bp的片段。用1.7、0.2、0.6kb3对引物对6个IBV毒株和6个分离株的含毒尿囊液在相同和不同条件下进行RT-PCR,结果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3、5、9株IBV,同时可将不同血清型的12个IBV株分成6种基因型。将IBV分离株HK与标准株M41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酶切、RFLP分析,表明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3株IBV(H120,HK,M41)在鸡胚中繁殖,PCR最早检出的时间为20~24h。RT-PCR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病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将IBD病鸡粪便及饲料经PEG浓缩处理后用RTPCR与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进行IBDV检测。在RTPCR试验中,粪便和饲料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8/8);在夹心ELISA试验中,粪便的阳性检出率为100%(8/8),而在饲料中末检出IBDV(8/8%。试验结果证明,RTPCR是IBDV流行病学特别是传播途径研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NDV和IBV二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根据NDV和IBV的基因文库,设计了两对分别与NDV与IB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NDV和IBVRNA模板进行多重RT-CPR扩增,结果均得到了两条特异性大步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10bp和1720bp多重的RT-CPR扩增带,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技术能同  相似文献   

15.
以IBVBeaudette株S1基因两仙21个碱基的对应序列来合成引物,并在两引物Oligo5′,Oligo3′的5′端分别加有HindⅢBamHI酶切位点,对IBV标准毒株M41,广东地方肾病变形致弱株D41作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得到了1720bp预计大小的DNA片段,又经M41株PCR产物的HaeⅡ酶切分析,表明此DNA片段即为IBVS1基因片段,并用此对引物,以Oligo3′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肾型IBV毒株的基因型及其S1基因的巢式P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本研究建立的IBVS1基因的巢式PCR方法鉴定了国内5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以此5个分离株及3个标准毒株的RT-PCR产物(1749bp,含S1基因)为模板,1对内部引物经巢式PCR都获得1729bp的产物,另1对内部引物的巢式PCR有大小不同的产物(1678bp或0.5、0.6kb)。参照以前的RFLP分析结果,探讨了中国肾型IBV毒株的基因型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迅捷地诊断犬瘟热病毒(CDV)感染,本研究采用及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犬外周血液核细胞(PBMC)中CDV核衣壳蛋白(NP)基因。以两套引物针对CDVOnderstepoort毒株NP基因的两个片段。应用RT-PCR〉以6株CDV毒株感染Vero细胞,用CDV人工感犬染的的PBMC,在这两处细胞的提的RNA中,手增NP基因片段,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32例临床疑为CDV感染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相似文献   

20.
以建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核酸杂交检测方法,检测了细胞培养物、病理组织、粪便和饲料中的IBDV,并与IBDV夹心ELISA、琼脂扩散试验(ID)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了平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RT-PCR和核酸杂交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深入研究IBD流行病学,特别是传播途径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