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临武鸭PRL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获得临武鸭PRL基因全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临武鸭PRL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 390 bp(GenBank序列号为JQ677091),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229个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临武鸭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与鹅、鸡、鹌鹑等次之,与鱼类亲缘关系最远.这些研究结果提示,PRL基因全序列适合于动物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的分类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PRL基因的特性、物种演化、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羽色是半番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l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根据鸡、鹌鹑、雪雁、孔雀等MC1R基因同源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以半番鸭、北京鸭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获得了2个长度为900bp的基因片段,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77265和EU877264.经比对,发现北京鸭与半番鸭核苷酸序列存在8个变异位点,其中位于184bp(T/A)、229bp(G/A)、364bp(A/G)、385bp(G/A)处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序列分别在第62位(c/s)、77位(E/K)、122位(T/A)和129位(v/i)发生突变.为进一步研究半番鸭羽色MC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奠定了基础;通过BLAST进行相似性搜索,结果表明,鸭与黑雁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4%,与其他家禽的同源性也保持在92.8%~98.2%之间.可见禽类的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番鸭、北京鸭与雪雁、黑雁、皇雁亲缘关系相近,从分子角度验证了它们在动物学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番鸭不同就巢群体(就巢1月群、就巢2月群、就巢3月群)、番鸭非就巢群和白改鸭5个群体250个个体PRL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就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4编码区内发现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的3 777 bp (T/C)和3 785 bp(A/C)处.基因型与就巢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番鸭非就巢群体与各就巢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番鸭与白改鸭差异显著(P<0.05),推测PRL基因与就巢性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方法,从北京鸭组织中扩增维甲酸诱导基因I(rerinot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用DNA Star等生物软件分析其所含的生物信息,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扩增出的北京鸭RIG-I基因(Gen Bank登录号:KM455977)全长2 802 bp,编码933个氨基酸。RIG-I具有RLR家族的典型特征,即N端含两个半胱天冬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C端包括RNA解旋酶,ATP结合结构域,RNA结合结构域和抑制结构域,RIG-I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RIG-I的序列在同种之间比较保守,与已报道的鸭RIG-I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但与鹅RIG-I同源性稍低,为95.9%;与人、鼠、草鱼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62.3%,61.5%,61.2%;与猪的同源性最低,仅为54.4%。成功克隆了鸭的RIG-I基因,可为今后开展鸭的天然免疫研究及研发新型疫苗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京鸭MC4R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4,MC4R)是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5个亚型(MCR1-5)之一,在控制食欲、体质量、能量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北京鸭脑组织中克隆出鸭MC4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进行组织差异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鸭MC4R基因编码区全长99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包括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AG;与鹅、鸡、小鼠、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7%、95%、78%、8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鸭MC4R蛋白具有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结构域;实时定量结果表明,MC4R基因在北京鸭各组织相对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脑组织中表达最高,脾脏、心脏、腿肌、腹脂、肾脏次之,而在肝脏和肺脏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鸭MC4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京鸭血管活性肠肽基因cDNA片断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从北京鸭胃肠道中扩增血管活性肠肽(VIP)基因,根据鸡VIP基因(GenBank登录号X80906),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从北京鸭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将从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扩增出的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结果与鸡和鹅(GenBank登录号为DQ023161)的VI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本试验扩增到的VIP基因与已知的鸡和鹅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4.61%和94.4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75%和95.71%。本试验首次成功从北京鸭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扩增到长度为240 bp、编码VIP的基因片断(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DQ200173)。  相似文献   

7.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获得长顺绿壳蛋鸡PRL基因,将其克隆至p GM-T载体,并对该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顺绿壳蛋鸡PRL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90 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229个氨基酸。将长顺绿壳蛋鸡PRL基因与Gen Bank已公布的鸡、鸭、鹅、鱼等动物的PRL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亲缘关系越远则同源性越低。  相似文献   

8.
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浙东白鹅PRL基因789 bp的cDNA序列,包括了690 bp的编码区,编码229个氨基酸。并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序列与其他鹅 PRL序列相比发生了A170G、T315C、C316A、C318T、T516C、G617A突变;其中A170G发生了氨基酸H→R的变化,C318T处发生了氨基酸H→N 的变化,G617A发生了氨基酸R→H的变化。与禽类PRL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2.9%以上,与人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51.8%~77.2%之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鹅产蛋期到就巢期PRL基因在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在产蛋期和就巢期,垂体中PR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下丘脑、卵巢、输卵管3个组织之间PRL基因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就巢期组织中 PR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产蛋期同一组织中mRNA 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新型鹅黄病毒JS804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4月至11月,江苏等地鸭、鹅发生了一种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发病鹅进行剖检观察,鸭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发病鹅病料分离病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对健康鹅接种分离病毒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在病毒核酸背景未知的情况下,应用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法结合DNA酶处理(DNase-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 amplificmion,DNase-SISPA)对病原基因进行扩增,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进行PCR扩增.剖检结果发现病鹅的脑膜、肺脏、肝脏、心脏、卵巢等多器官出血,脾脏肿大坏死.含毒鸭胚尿囊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直径为50~60 nm.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病毒.应用DNase-SISPA方法发现了3个病毒相关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与黄病毒属(Flavivirus)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88%、93%.据此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一段985 bp基因片段,该片段与黄病毒属坦布苏病毒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分离的鹅黄病毒毒株命名为Goose/Jiangsu/804/2010(简称JS804).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鸭、鹅新发疫病的病原为一种新的黄病毒.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收录的I型鸭肝炎病毒(DHV-I)的VPI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DHV-I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对DHV-I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鸭病病原如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鹅副粘病毒均未成功扩增;对DHV-I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DHV-I的RT-PCR技术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分析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方法]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鸭IL-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ConA刺激的四川白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鹅IL-2基因,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四川白鹅IL-2基因全长468 bp,含1个4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6个氨基酸。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4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鸡和火鸡IL-2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分别为92.2%、77.5%、78.2%和85.8%、65.5%、64.1%,而与其他种属的哺乳动物及啮齿类动物(如人、猴、大鼠、牛、马、猪、猫、小鼠、兔和鹿)的IL-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分别低于45%和28%。[结论]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和鸡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lone interleukin-2(IL-2) gene from Sichuan white goose. [Method] Based on the IL-2 gene of duck accessed in GenBank,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for cloning IL-2 gene from total RNA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Sichuan white goose stimulated by ConA via RT-PCR technology. The yielded fragment was sequenced for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sult] The full length of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is 468 bp that contains a 441 bp open reading frame(ORF), encoding 146 amino acid residue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contains four phosphorylation sites, a glycosylation site and a signal peptide with 21 amino acid residues. Homologies of IL-2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between Sichuan white goose and duck, chicken, turkey are 92.7%, 77.5%, 78.2% and 85.8%, 65.5%, 64.1%,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IL-2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between Sichuan white goose and mammalian and rodents such as human, monkey, rat, bovine, horse, pig, cat, mouse, rabbit and deer, are all less than 45% and 2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has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of chicken and duck.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克隆番鸭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并探讨该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以及填饲对其表达的影响。试验以番鸭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从番鸭肝脏中扩增出SCD1基因完整CDS区域,并采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所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CD1基因在番鸭12种组织以及填饲不同阶段肝脏和脂肪组织中mRNA表达丰度。结果表明,所扩增的SCD1基因编码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83bp,共编码360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禽类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1%~97%之间,与哺乳类动物同源性在80%~90%之间,与鱼类同源性在68%~75%之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D1基因在肝脏和腹脂中表达最高,在其他组织中少量表达或未检测到表达。填饲使得番鸭肝脏组织中SCD1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脂肪组织中SCD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揭示SCD1基因可能在番鸭肥肝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8~2009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S1和S4基因的功能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为819bp,S4基因目的片段为992 bp.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S1和S4基因序列,构建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国内各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为92.2%~96.7%,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88.5%~92.8%,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76%~78%.国内各分离株S4基因同源性为95.2%~99.3%,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92.3%~94.5%,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21.2%~21.5%.通过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到MDRV与同属的ARV序列形成了2个大分支,而MDRV序列分为2个小分支:一支为10株分离株和国内分离株,说明国内分离株没有明显差异;一支为国外分离株89026株,这说明国内分离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ebank上登录的鸡的myosta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以及成熟肽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分别在两引物前设计两个酶切位点EcoRⅠ和KpnⅠ,克隆岭南黄鸡肌肉生长抑制激素的成熟肽蛋白编码基因,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经酶切、PCR鉴定后,构建了岭南黄鸡真核单纯表达载体pPICZαA-MSTN-m,经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myosta-tin成熟肽基因与Genebank上发表的鸡(AF019621)、猪(AY208121)和家鹅(AF440862)的MSTN-m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可达到99%、92%、86%,但翻译后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与鸡、猪和家鹅的同源性可以分别达到100%、99.1%及9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深入研究鸭IL-18的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分子佐剂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中香港鸭IL-18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广东水鸭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广东水鸭IL-18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广东水鸭的IL-18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03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2 kD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广东水鸭IL-18基因与GenBank中香港鸭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它与鸡和火鸡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1%,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7.0%。[结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鸭IL-18基因与鸡和火鸡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σ非结构基因(σ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σNS全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PCR鉴定和测序;YJL株σNS的编码基因位于S4节段,基因全长1192 bp,其5′端和3′端序列分别为5′-GCTTTT和3′-TATTCATC,具有典型的禽正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碱基序列;σNS基因只有一个有效阅读框(24-1127 bp),编码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的σNS蛋白;σN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0.57 ku,等电点(PI)为7.875.YJL株与法国MDRV-89026株σNS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7.8%,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0.2%;与ARV-S1133株σNS基因的同源性为99.4%,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YJL株σNS基因和蛋白与S1133株的亲缘关系更近,处在ARV分支上.可见,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属于ARV,同时也表明我国发病番鸭群中存在不同基因群的呼肠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禽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S3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但不同病毒株间存在中和抗原位点的不对称性;血清学相关性与S3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σB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一致,表明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不止σB蛋白一个,σ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血清学相关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9.
Myostatin(MSTN)是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该基因在广东地方鹅种狮头鹅和乌鬃鹅中序列和表达的差异.研究使用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两鹅种MSTN基因的ORF、5′和3′UTR序列,对序列进行生信分析,并对MSTN在两鹅种不同组织,及胚胎15、23 d和1 日龄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两鹅种MSTN基因的ORF区和3′UTR区DNA序列差异较小,5′UTR区差异较大,狮头鹅该区域存在35 bp DNA片段缺失. 两鹅种MSTN ORF区DNA和氨基酸序列与浙东白鹅、绿头野鸭和鸡一致性最高,DNA序列一致性在94.77%以上,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98.40%以上. MSTN在两鹅种1日龄的腿肌中特异高表达,在心、肝、脾、肺、肾和小肠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胚胎15 d到1日龄的腿肌中表达逐渐升高,自胚胎期23 d起,MSTN在乌鬃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狮头鹅.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STN在两鹅种胚胎肌肉发育时期可能发挥的不同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H9N2亚型鸭流感病毒NS1基因克隆和功能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病毒(AIV)在高免疫压力情况下会发生变异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其NS1蛋白共有230个氨基酸,其中前73个氨基酸残基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包含了所有RNA的结合活性。NS1的氨基端1—73位是mRNA的结合区,氨基端1—100位是双股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结合区。PKR抗病毒作用机制如下: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在宿主干扰素的诱导下,双股RNA与PKR结合,同时真核翻译启动子α亚单位发生磷酸化,导致PKR的激活。激活的PKR能同时抑制宿主细胞和病毒mRNA的翻译,从而最终抑制入侵病毒在细胞中的有效繁殖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