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含量,了解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采集黑龙江、吉林地区玉米(60份)、DDGS(12份)、玉米蛋白粉(10份)、玉米胚芽粕(8份)、玉米蛋白饲料(11份)、饼粕类(15份)等饲料原料共116份,进行6种霉菌毒素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6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普遍,特别是玉米副产品(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含量高,超标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饲用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高温养殖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将320只28日龄AA肉公鸡分为阳性对照组[即常温组,normal temperature,NT,(22±1)℃]、阴性对照组[即高温组,high temperature,HT,(34±1)℃]和3个试验组。NT和HT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在HT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107、1.0×107和5.0×107 CFU/g凝结芽孢杆菌,分别记为HT-BC0.2、HTBC1.0和HT-BC5.0组。【结果】与NT组肉鸡相比,HT组肉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食糜乳酸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和空肠食糜大肠杆菌数显著增加(P<0.05)。与HT组肉鸡相比,HT-BC1.0和HT-BC5.0组肉鸡的平均日增质...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不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含量,了解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采集黑龙江、吉林地区玉米(60份)、DDGS(12份)、玉米蛋白粉(10份)、玉米胚芽粕(8份)、玉米蛋白饲料(11份)、饼粕类(15份)等饲料原料共116份,进行6种霉菌毒素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6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普遍,特别是玉米副产品(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含量高,超标率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采集四川省饲料原料120个,采用酶联试剂盒和液质联用仪两种方法,测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程度相对较重,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超标率为0。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安地区羊奶的成分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集了西安市70批次生鲜羊奶样品和30批次羊奶粉样品,利用Milkscan乳成分测定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羊奶的质量指标(蛋白、脂肪和体细胞数)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表明:1)生鲜羊奶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体细胞数平均为3.6%、4.1%和116.9万cells/mL;2)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生鲜羊奶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98.1%和12.4 ng/kg、80%和96.6 ng/kg、77.1%和74.5 ng/kg、80.0%和36.2 ng/kg,在羊奶粉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100%和57.3 ng/kg、37.0%和37.1 ng/kg、60.0%和59.8 ng/kg、100%和97.1 ng/kg,所有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都处于痕量水平,远低于黄曲霉毒素M1的国家限量(500 ng/kg);3)黄曲霉毒素M1显著影响乳蛋白含量(P<0.01),α-玉米赤霉烯醇也显著影响体细胞数(P<0.001),玉米赤霉烯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乳蛋白与乳脂肪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果显示,目前西安地区羊奶质量在安全范围,但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还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养猪场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情况,笔者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从天津市9个区县及周边的河北部分地区采集265份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23.77%~96.98%,且96.98%的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4种霉菌毒素中,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29.81%;其次为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为2.26%;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超标率仅1.13%;样品中未检出T-2毒素超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检测奶牛全日粮中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的含量和添加普乐宝后脱毒的效果。结果证明,霉菌毒素在奶牛全日粮中普遍存在,普乐宝-10000对奶牛全日粮中霉菌毒素的清除效果明显,可提高奶牛抵抗力,增加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降低奶牛发病机率。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对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饲料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霉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B_1)。文章对6种霉菌毒素的特征及对猪的危害作以详细阐述,并对霉菌毒素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中,对各阶段猪群造成严重危害,是当前猪场养殖中首先预防工作之一。对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ZON)、 T-2毒素、烟曲霉毒素(FB1)、赭曲霉毒素(OTA)等。本文对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霉菌毒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霉菌中毒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多由饲喂受霉菌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临床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及赭曲毒素等,可对全身组织器官造成破坏;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料管理,科学使用脱霉剂和解霉剂,建立霉菌防控体系;治疗本病首选葡萄糖氧化酶,有细菌混感的还需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试剂盒法对酿造酱油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霉素(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ZEA)4种霉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霉变程度的原料对酿造酱油食品安全的危害.结果表明:即使添加较低比例的霉变粮食,对生产也有明显影响.产品中黄曲霉素B1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且其他3种毒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齐娟  朱风华  陈甫  苏强  张娇娇  朱连勤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17-218,224
比较了不同方法合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烟曲霉毒素B1(FB1)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磷酸化EGM 1号对AFB1、DON、ZEN、FB1的吸附力分别为400.30、182.64、398.19、356.45 μg/g,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1).磷酸化EGM 1号吸附霉菌毒素的效果优于进口产品霉可吸,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菌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和伏马毒素B_1的吸附作用主要受菌浓度的影响(P0.05),温度和时间对吸附强度无显著影响。浓度为1×10~9CFU/m L时,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8.02%)显著高于纳豆芽孢杆菌(13.88%)(P0.05),对伏马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3.45%)显著低于纳豆芽孢杆菌(17.62%)(P0.05)。建议提高菌群数量及种类以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杨继建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32-132,141
霉菌毒素可以侵害各种畜禽,尤以猪只最为严重,严重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还造成猪只较高的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对养猪业有重要影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等。分析了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养猪业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目前,饲料中检测到的霉菌毒素已超过350种,生猪养殖过程中对其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下面就几种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治作一浅析。一、几种主要霉菌毒素及危害(一)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  相似文献   

17.
虾源蜡样芽孢杆菌D7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的生态安全性,分别测定了蜡样芽孢杆菌D7对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浓度的影响,以及对小球藻、大型蚤、斑马鱼、凡纳滨对虾和草鱼等水生动植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1×107 cfu·mL-1时,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1×106 cfu·mL-1时,对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影响。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在104~108 cfu·mL-1时,水中磷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小球藻含量与菌体浓度呈正相关。处理96 h,对大型蚤、斑马鱼和凡纳滨对虾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以不同细菌剂量(108~1012 cfu·mL-1)灌胃草鱼,处理96 h后,未出现草鱼死亡现象。表明虾源蜡样芽孢杆菌D7生态安全性较好,对水体及养殖动物无明显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含有抗生素的肉鸡饲粮基础上,额外添加饲用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研究凝结芽孢杆菌与抗生素组合使用对1~21日龄AA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98只1日龄AA肉鸡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添加抗生素(50 mg/kg金霉素、60 mg/kg盐霉素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添加3×10~6 cfu/g (全价配合饲料)凝结芽孢杆菌。试验周期21 d,至肉鸡21日龄,屠宰试验鸡,重点分析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试验组肉鸡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约4.54%和4.84%,但差异不显著(P0.05)。1~21日龄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肉鸡的料重比基本一致(P0.05);然而,试验组肉鸡腹泻率约8.2%,低于对照组14.3%。21日龄试验组肉鸡血清的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等免疫器官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含抗生素的肉鸡饲粮基础上额外增加3×10~6 cfu/g凝结芽孢杆菌饲用益生菌,进一步提高了幼龄(1~21日龄) AA肉鸡的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腹泻率、平均日增重的改善作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也显示:凝结芽孢杆菌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与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有关。研究结果对促进凝结芽孢杆菌饲用益生菌产品在肉鸡实际养殖及饲料配方中的应用具有科学价值与生产指导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芳樟195#一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正交回旋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枝精油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显著提高,樟脑、1,8-桉叶油素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14(固氮菌=40×10~8 CFU/盆、巨大芽孢杆菌=40×10~8 CFU/盆、胶冻样芽孢杆菌=60×10~8 CFU/盆、枯草芽孢杆菌=40×10~8 CFU/盆)的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最高(87.09%),高出对照组7.80%。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2010年采自亚洲-大洋洲地区的1468个饲料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测定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伏马菌素B1、B2,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呕吐毒素。试验测定的样本具有多样性,包括谷物、玉米、小麦和大米加工副产物、豆粕、玉米蛋白粉、干酒糟可溶物、秸秆、青贮饲料以及饲料成品。试验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和伏马菌素B1、B2的检出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相关性以及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的相关性较低。单个毒素之间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本身。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一种霉菌毒素污染饲料比较罕见,一般是多种毒素同时污染饲料并给家畜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