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狂犬病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伪狂犬病弱毒株,定名为F971株。分离病毒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59TCID50/ml,通过细胞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也有效地被猪伪狂犬病毒闽A株阳性血清中和。病毒在电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囊膜及外周纤突。分离株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日龄乳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的剂量10^0、10^-1、10^-2肌肉注射3日龄乳猪后14天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得到保护。用分离株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御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用ELISA普查试剂盒测定免疫猪抗体,结果均为阳性,而用g^1-ELISA试剂盒测定抗体时,结果均为阴性。证明分离株具有缺损g^1糖蛋白的特性。综合上述特性,确定F971为1株g^1糖蛋白缺损的猪伪狂犬病弱毒株。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LY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辽阳某猪场的10日龄仔猪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29TCID50/mL.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及外周纤突.所分离的病毒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 30 min可以灭活.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 240 bp的gD基因.分离病毒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5日龄仔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肌肉注射于3~5日龄仔猪,14 d后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可得到有效保护.用分离毒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抗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试验的结果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 LY株),并可能是一株弱毒株,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以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为亲本毒株构建的TK和gG双基因缺失突变株(PrV HB-98株)的增殖能力、安全性、毒力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rV HB-98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滴度为10^7.0 TCID50/0.1mL以上,与亲本毒株相当,但高于Bartha株;与PrV鄂A株相比,病毒量为10^7.0TCID50的PrV HB-98株不引起BALB/c小鼠的死亡,毒力也低于Bartha株;将PrV HB-98株在PK-15细胞连续培养25代和在猪体内上连续继代5次,各代次突变株TK基因和LacZ基因能被稳定扩增,未出现毒力回复现象.表明该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10^5.0、10^6.0、10^7.0TCID50等3个不同剂量的PrV HB-98株接种于妊娠50~60d母猪和1日龄仔猪,母猪均能正常产仔.仔猪也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证明该毒株有较好的安全性。另外,以10^5.0TCID50的PrV HB-98株接种于妊娠50~60d母猪和1日龄仔猪,分别于接种后28d和20d,用10^7.0TCID50 PrV鄂A强毒进行攻击.结果免疫猪都能抵抗强毒的攻击.获得保护,表明该毒株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综合上述结果表明,PrV HB-98株可以作为候选毒株.用于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弱毒株命名为LY株。应用蚀斑筛选方法对其进行了蚀斑克隆纯化 ,将克隆后的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LY -C6株。克隆株除对家兔有一定致病力外、对 5日龄乳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该克隆株对新生乳猪、断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的最小免疫量分别为 1 0 2 80 、 2× 1 0 2 80 、 4× 1 0 2 80 TCID50 ,抗体中和指数达到 3 1 6可获得攻毒保护 ,对新生乳猪、断乳仔猪的免疫持续期为 2 40天 ,免疫妊娠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 ,至少可使 2 8日龄的仔猪能抵御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下半年,福建某免疫接种过猪伪狂犬病疫苗(Bartha)的规模化猪场大批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新生仔猪发生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疑似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发病症状,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猪场疑似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仔猪脑、肝脏和肺脏中分离到一株未知病毒,PCR检测及测序比对鉴定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分离的病毒命名为NP株。用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的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9.13/0.1mL,动物攻毒试验出现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猪伪狂犬病病毒毒株,为研究福建省猪群伪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进行了检测;同时将4批疫苗用于免疫23个猪场的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疫苗经上述两种途径接种对不同阶段猪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10^5.0 TCID50;10倍免疫剂量的疫苗对初生仔猪、15日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安全的,免疫猪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疫苗在4℃和-20℃下分别可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对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的70日龄商品猪和种猪的免疫期为6个月。田间试验表明,4批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有效,并可用于仔猪发病时的紧急接种。为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PrV Ea 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该基因缺失疫苗10^5.0TCID50和10^6.0TCID50病毒剂量对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均是安全的,并可保护妊娠母猪抵抗10^7.1 TCID50强毒的攻击。新生仔猪免疫30d后,gE鉴刖ELISA试验表明,PrV Ea TK^-/gE^-/gI^-免疫猪不产生针对gE的抗体。育肥猪在二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以10^5.0 TCID50和10^6.0 TCID50疫苗病毒接种家兔、猫和奶山羊等非靶动物,结果非靶动物未出现精神异常或死亡现象,说明该基因缺失疫苗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杜喜忠  杨民  楼芳芳  孔旭东 《养猪》2012,(2):108-109
试验采用伪狂犬病gB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3日龄和1、2、3、4、5、6、7、8、9、10周龄未免疫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和相应日龄免疫后3周的伪狂犬病gB抗体,以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分析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和最佳首免时间。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所产仔猪能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能维持到10周龄。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母源抗体干扰主动免疫,5周龄后免疫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该场仔猪伪狂犬病最佳首免时间为35~42日龄。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广东某规模化猪场怀孕母猪30头及其所产仔猪30头用进口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B苗)和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A苗)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母猪产前10 天免疫接种后20~30 d的母猪抗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峰值,其所产仔猪10~60 d获得的母体抗体恰巧达到最佳.根据母猪产仔时抗体水平及其后代母源抗体维持时间的关系,建议母猪产前20~30 d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的适宜时间,仔猪60日龄为适宜的首免时间;使用B苗和A苗免疫对母猪产前免疫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带毒母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排放,降低感染其他猪只的机会,提高仔猪保护率.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对3批疫苗分别进行免疫产生期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免疫产生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仔猪,在免疫后2、3、4、5、6 d连同对照组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后5 d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中将3批疫苗以单剂量免疫母猪,免疫后12、14个月连同对照猪分别攻击伪狂犬病强毒,结果显示免疫母猪及其所产仔猪均健康存活,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的免疫持续期可长达14个月。  相似文献   

11.
呼肠孤病毒弱毒S1133株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呼肠孤病毒S1133株细胞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良好,每0.1mL病毒液可达10^6.5~10^7.5TCID50。以10^4.5TCID50/只接种3周龄SPF雏鸡无致病性。免疫雏鸡可抵抗强毒足垫攻击,未免疫对照鸡则不能抗强毒攻击。表明该毒株安全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二联疫苗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猪流行性腹泻(PED)弱毒疫苗株PEDV-G1P83和猪传染性胃肠炎(GE)弱毒疫苗株TGEV-AG1制成PED和TGE弱毒二联疫苗,并进行了保存期试验、安全效力、免疫期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疫苗在-20℃保存4个月,经4月保存的疫苗免疫效力未见下降。4℃保存48h对疫苗病毒的毒价没有明显影响。用该毒二联疫苗按程序免疫妊娠母猪,对妊娠母猪安全,其仔猪获得了良好的被动免疫。其对PEDV强毒、TGEV强毒和该二种强毒混合功击的免疫效力分别达90.48%、93.75%和87.5%。用二联弱毒疫苗免疫8-10日龄的哺乳仔猪证明安全,28日龄时(25日龄断奶)分别用PEDV、TGEV和两种强毒混合攻毒免疫效力分别为100%、90.9%和100%。8-10日龄免疫仔猪生长到4月龄时用TGEV和PEDV强毒攻击,免疫效力分别为100%和73.3%。结果表明,该弱毒二联疫苗能够安全地对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进行免疫,免疫后能有效地保护初生仔猪、断奶猪和肥育猪抵抗TGEV和PEDV强毒的攻击。该弱毒二联疫苗在区域试验中能显著降低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674-1683
2013-2016年期间,从云南陆良、富源、寻甸及西双版纳规模猪场经Bartha-K61疫苗免疫猪群中发生流产的胎儿内脏组织病料中成功分离获得4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FY-YN-2014、LL-YN-2014、XSBN-YN-2015和XD-YN-2014株。经TCID_(50)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免疫保护试验及gE、gD、gC、TK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TCID_(50)分别为10~(-6.083)/100μL、10~(-5.75)/100μL、10~(-6.583)/100μL、10~(-6.5)/100μL。采用Bartha-K61疫苗免疫过的经产母猪血清样品对XSBN-YN-2015分离毒株进行微量病毒中和试验,其结果显示gB抗体阳性、gE抗体阴性的血清样品的中和效价在1∶16~1∶32之间,用gB、gE抗体均为阳性的血清样品时,其中和效价在1∶64~1∶128之间。4株分离毒株接种昆明小白鼠、家兔2~5 d后,均出现奇痒的典型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对健康非免疫断奶仔猪进行攻毒,同样出现伪狂犬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且能从脑及内脏组织中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并成功回收分离到病毒株。在昆明小白鼠上的LD_(50)分别是10~(2.625) TCID_(50)、10~(2.875) TCID_(50)、10~(2.625) TCID_(50)、10~(2.5) TCID_(50)。XSBN-YN-2015株在非免疫断奶仔猪(伪狂犬病病毒gE、gB抗体阴性)测得的LD_(50)=10~(5.33) TCID_(50)。XSBN分离毒株对免疫2次Bartha-K61疫苗的断奶仔猪的攻击试验结果显示,被攻击仔猪均出现高热、精神萎顿、厌食等临床表现,但1周后均能耐过并逐渐康复,提示Bartha-K61疫苗株免疫猪只对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云南变异毒株的攻击基本能够提供100%保护。4株伪狂犬病病毒云南流行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报道的TJ、HeN1、NH1201等变异毒株的gE、gC、gD及TK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一致,同源性高达99%~100%,均分属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不过与早期的国内毒株SC、GDSH株,国外毒株Becker、Nia-1、CL15、Kaplan、Kolchis、Hercules、NIA3及疫苗株Bartha相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也未分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因此,4株伪狂犬病病毒云南流行毒株也属于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的最小免疫剂量,本研究将3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分别稀释成10TCID_(50)/mL、102.0TCID_(50)/mL、103.0TCID_(50)/mL,每批疫苗各个稀释度分别免疫仔猪1.0 mL/头,并设攻毒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免后10 d连同攻毒对照组用伪狂犬病病毒GD1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阴性对照组不攻毒。结果表明,10TCID_(50)/头和102.0TCID_(50)/头的免疫剂量在免疫后10 d依然无法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保护率为20%~80%(1/5~4/5);103.0TCID_(50)/头的免疫剂量能够保护仔猪抵抗PRV强毒的攻击,保护率为100%(5/5);攻毒对照组发病率为100%(5/5),死亡率为80%(4/5);阴性对照组全部健活。由此确定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最小免疫剂量为103.0TCID_(50)/头。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某些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对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分离毒株在兔肾原代细胞(RK)上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传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再接种于RK-13细胞、BHK-21细胞、Vero细胞、PK15细胞和143TK细胞,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RK-13细胞上的TCID50为10^-0.52/0.1mL;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对氯仿、乙醚敏感,56℃30min灭活;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与病变;提取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中272~534nt之间262bp长的特异性片段。上述结果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  相似文献   

16.
猪瘟伪狂犬病重组病毒SA215(A)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酸钙转染系统,将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株DNA与PP63LacZE2 DNA共转染Vero细胞,获得SA215(A)1、SA215(A)2和SA215(A)3等12个重组病毒株。以光生物素标记的HCV E2基因为探针进行初步鉴定后,挑选SA215(A)1株作BamHI酶切和southern转印杂交鉴定,结果表明构建是成功的,将其命名为SA215(A)。直接荧光抗体检测、SDS-PAGE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HCV E2基因在重组病毒内获得表达,产生大小约51 ku的囊膜糖蛋白。对SA215(A)株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培养特性观察试验表明该毒株可适应Vero、BHK21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但对不同细胞系表现有一定的差异。SA215(A)株10^5 PFU/mL接种21日龄健康仔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检测阴性),接种后28d用10^6 PFU的PRV Fa强毒株滴鼻攻毒,42d用猪瘟SM株血毒1mL(10^5 MLD/mL)肌肉注射攻击,结果表明接种猪能抵御2次病毒攻击,表明SA215(A)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是一株优秀的猪瘟、伪狂犬病二价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发病死亡,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生长发育缓慢,经济损失惨重。为净化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试验采用综合性的净化措施,除淘汰病猪及抗体检测阳性猪、加强饲养管理等技术措施外,采用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结果母猪一次免疫合格率为90.74%,仔猪二免后的免疫合格率为94.44%。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黑龙江大庆某猪场采集流产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病料组织接种BHK-21细胞,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检测、直接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和试验,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伪狂犬病毒,命名为PRV DQ株,该病毒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8.36TCID50/ml,对热、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敏感,15日龄哺乳仔猪接种该分离株后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国产与进口猪伪狂犬病娅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笔者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3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40头母猪和1200头仔猪进行免疫试验。试验期间,定时随机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母猪和仔猪无论免疫国产或进口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均良好。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免疫猪群在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维持猪体免疫力,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首免后,在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