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青藏高原海东鸡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青藏高原海东鸡的屠宰性能、肉质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东鸡活重、屠体率、全半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在两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腿肌率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率母鸡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失水率、胸肌嫩度、熟肉率、屠宰后45min内72-24h后的pH值在公、母鸡不同部位的肌肉间差异不显著(P〉0.05)。鸡肉中初水分、蛋白质含量在两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脂肪含量公鸡明显低于母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麒麟鸡种质资源并探讨其主要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对14周龄麒麟鸡随机选取公母各6只,并测定了其体尺与屠宰性能。结果表明:麒麟鸡公鸡与母鸡在体重、体斜长、胫长、胫围、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腿肌率、腹脂重、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上差异显著(P〈0.05)。体重分别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腹脂重、肌间脂肪宽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均与腹脂重、肌间脂肪宽、皮脂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909-0.323,而与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68-0.872。试验结果对麒麟鸡选育及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肌内脂肪(IMF)双向选择对脂肪性状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北京油鸡肌内脂肪双向选育系和对照系雏鸡,饲养至56和120 d时,每个系分别屠宰30只母鸡,测定胸肌和腿肌IMF含量、腹脂重、腹脂率及LPL、H-FABP和A-FABP基因mRNA表达量,比较双选系各性状差异,分析IMF遗传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上选系肌肉IMF含量和肉色亮度值(L^*)显著大于下选系(P〈0.05),胸肉终pH(pHu)显著低于下选系(P〈0.05)。LPL基因在120日龄上选系腹脂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下选系胸肌中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上选系(P〈0.05)。结果表明IMF的双向选择是有效的,该双选系可以作为未来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效应研究的宝贵资源群体。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麒麟鸡(卷羽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分别测定并比较了在常温(26±2.0℃)和高温(33±2.0℃)环境饲养12周龄的麒麟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①屠宰性能:在常温和高温环境饲养12周龄的麒麟鸡(公母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581.16g和1540.74g,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在高温处理后,其全净膛重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处理下的麒麟鸡的腹脂重、腹脂率和肌间脂肪宽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肉品质:在腿肌方面,12周龄的高温组麒麟公鸡剪切力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母鸡的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鸡(公母平均)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在胸肌方面,12周龄高温组麒麟公鸡剪切力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母鸡的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鸡(公母平均)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的耐热性、较高的屠宰率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种适合热带高温地区饲养的优质肉鸡。  相似文献   

5.
以雪山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皮肤厚度、毛孔密度、直径和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背部与腹部在毛孔密度、直径与皮肤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之间相同部位的毛孔密度、直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鸡和母鸡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母鸡体重和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而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显著低于公鸡(P0.05)。公、母鸡腿肌的剪切力、pH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但同一部位仅有pH在公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但相同部位在公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雪山黄鸡羽毛密度紧凑、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良好,适于冰鲜鸡加工,有利于其在市场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雪峰乌骨鸡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的相关关系。选取同批孵化、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健康雪峰乌骨鸡300羽,126日龄时随机选取60羽(公母各半),测定公母鸡的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126日龄雪峰乌骨鸡公母鸡体重与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公鸡的胸深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体重与各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的体重与腿肌、胸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母鸡的体重仅与腿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胸肌相关性不显著(P0.05);雪峰乌骨鸡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而公鸡的腿肌率、瘦肉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结果显示,可通过胸深这一体尺指标预测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通过体重来选择种公母鸡的效果会不同;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7.
选取相同饲喂条件下,520d拜城油鸡母鸡和520d海兰褐壳蛋鸡各60qg,测定屠宰性状和部分肉品质指标。试验结果如下:拜城油鸡的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高于海兰蛋鸡。520d拜城油鸡肌肉的颜色、pH和520d海兰褐壳蛋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拜城油鸡剪切力、滴水损失低于海兰褐壳蛋鸡(P〈0.05),肌内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比海兰褐壳蛋鸡高(P〈0.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拉萨白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对拉萨白鸡生长状况、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42、120、150、180、210日龄,拉萨白鸡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1)。公鸡、母鸡180日龄的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差异极显著(P0.01),母鸡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比较,母鸡胸肌肉色L值与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胶原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相同性别不同部位比较,公鸡胸肌和腿肌的肉色、p H值、失水率、剪切力均差异极显著(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失水率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和腿肌的胶原蛋白、肌内脂肪、水分、蛋白质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盐津乌骨鸡的肉用性能,探讨盐津乌骨鸡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50日龄盐津乌骨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特性,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盐津乌骨鸡公鸡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腿肌率均高于母鸡,且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相同性别不同部位,公母鸡胸肌pH_(45min)、pH_(24h)、剪切力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母鸡胸肌与腿肌的A值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但公鸡腿肌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鸡腿肌(P0.05)。腿肌重与剪切力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半净膛、全净膛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优质地方鸡种泸宁鸡为素材,分别从不同时期(81、119、154、210日龄)的200只鸡中随机选取8公8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织、日龄、性别肌肉中硫胺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公母鸡腿肌硫胺素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母鸡胸肌、腿肌硫胺素含量均在119日龄达到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胸肌与腿肌硫胺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胸肌硫胺素含量119日龄与81日龄、210日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硫胺素含量各日龄间差异均显著(P0.05)。硫胺素含量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9日龄胸肌硫胺素含量与胸肌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腿肌硫胺素含量与腹脂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腿肌重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卷羽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同时对12周龄F1代杂交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12周龄F1代杂交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2)屠宰性能: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 236.67 g和1 063.00 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91.09%、83.44%、61.58%、15.33%、22.95%、3.71%、7.95 mm、3.96 mm,母鸡分别为89.36%、81.10%、61.75%、13.15%、19.08%、3.94%、7.53 mm、5.66mm,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腿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3)肉品质:在胸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腿肌方面,12周F1代杂交母鸡的肉色L值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但是杂交母鸡的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琅琊鸡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琅琊鸡180只,设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3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于300日龄时分析不同性别琅琊鸡的屠宰性能,并屠宰取胸肌和腿肌分析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及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公鸡、母鸡屠体率均超过87.00%,全净膛率均大于65.00%,公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胸肌(P0.05),母鸡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胸肌(P0.01),公鸡、母鸡胸肌和腿肌pH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公鸡腿肌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P0.01);公鸡腿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腿肌(P0.05),公鸡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母鸡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鸡胸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胸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值最高,分别为39.97%和66.89%。说明琅琊鸡具有屠宰性能良好、肉质细嫩和味鲜、腿肌富含风味前体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不含复合胶原蛋白粉的日粮,试验1用复合胶原蛋白粉替代日粮中一半豆粕,试验2用复合胶原蛋白粉替代日粮中全部豆粕。分析测定试验的生长发育指标屠宰指标及肉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半替代组,肉仔鸡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5.74%(P〈0.01)、2.59%(P〉0.05)、13.90%(P〈0.01),全部替代组三指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以一半替代组为最高;腹脂率以一半替代组为最低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胸肌及腿肌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全部替代组胸肌中蛋白含量比对照组相提高了4.24%(P〈0.05)除外,其它各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用复合胶原蛋白粉替代肉仔鸡日粮中一半豆粕可以提高科技转化率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临武鸭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临武鸭的屠宰率为88.1%,半净膛率为82.07%,全净膛率为72.20%,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分别为9.23%、10.24%、26.53%、0.94%。公母临武鸭之间除腹脂率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临武鸭屠宰后1h、24h胸肌pH分别为5.50、5.87。腿肌肌纤维直径为133.91um。胸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4.17%、60.74%,腿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3.90%、61.88%。  相似文献   

17.
将临武鸭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临武鸭的屠宰率为88.1%,半净膛率为82.07%,全净膛率为72.20%,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分别为9.23%、10.24%、26.53%、0.94%。公母临武鸭之间除腹脂率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临武鸭屠宰后1h、24h胸肌pH分别为5.50、5.87。腿肌肌纤维直径为133.91um。胸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4.17%、60.74%,腿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3.90%、61.88%。  相似文献   

18.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在第8、12、16周分别进行屠宰分析。结果表明,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脂肪合成关键酶FAS和ME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散养鸡的肝脏FASmRNA和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与之相应的是散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会随着增加。母鸡的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从酶活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可以看出,FAS活性与腿肌IMF含量、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腹脂率呈正相关,并且与皮下脂肪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S活性与胸肌IMF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肝脏ME活性与腿肌IMF、胸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皮下脂肪、腹脂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培育适合屠宰加工的早熟、青脚、优质肉鸡新品系,通过比较63日龄ABC、ABD和AEB杂交组合鸡群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初步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ABC组合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P0.05);ABC和ABD组合公母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EB母鸡肌苷酸含量(P0.05);ABC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D母鸡、AEB公鸡(P0.05);3个杂交组合组合间、组合内及公母间屠宰性能(失水率、剪切力和p H)均差异不显著。ABC公母鸡胸肌肉色L值显著高于其他2个杂交组合(P0.05);ABC母鸡肉色a值显著低于AEB(P0.05)。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发现ABC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苷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相对较好,初步确定ABC组合最佳,为下一步优质冷鲜鸡的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大围山微型鸡(公母各半),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15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对肌肉肉质性状和肌苷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大围山微型鸡肌苷酸含量与肉品质常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表明:母鸡腿肌pH_(24 h)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鸡胸肌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a~*值极显著高于母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母鸡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与pH_(45 min)、p_H(24 h)、a~*值、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正相关;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粗灰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