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酸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0年代中期 ,研制了一种新的免疫防治制剂 -核酸疫苗。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 ,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免疫应答包括了细胞激活、细胞毒淋巴细胞 ( CTL)产生、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特异性抗体形成等。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 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 ,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从而被誉为疫苗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使动物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核酸疫苗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  相似文献   

3.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又称裸DNA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外源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种全新的免疫防治剂,亦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是将含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相应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5.
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序列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到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优势。1核酸疫苗的研究历史核酸疫苗是由基因治疗发展而来的,1990年Wolff等发现,在小鼠肌肉组织内直接注射质粒DNA后,质粒及其携带的外…  相似文献   

6.
核酸疫苗(nucle ic 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或DNA疫苗(DNAbased immunization),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相似文献   

7.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它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DNA疫苗由于不需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A疫苗。同单链RNA相比,双链DNA具结构稳定、操作简单等许多优点,所以DNA疫苗比RNA疫苗更受学者们的青睐。1核酸疫苗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自1990年,Wolff发现DNA能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s)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特点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或RNA)。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崇波 《畜牧与兽医》1998,30(4):179-180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  相似文献   

11.
实验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饲用酸化剂中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柠檬酸含量的方法。采用Grom-Sil org acid柱(250 mm×2.1 mm,5μm)进行分析。流动相为pH值2.5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在此色谱条件下,5种有机酸分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5%,RSD小于10.0%。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叶酸     
叶酸也称为蝶酰谷氨酸,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蝶啶内核,一个对氨基苯甲酸残基,以及一个谷氨酸分子;其生物学活性形式即为叶酸。天然叶酸是一种结合体,存在于每一个活细胞中,并存在于豆类中以及小麦的胚芽中。通常用于商品禽饲料的饲料原料不能提供足够量的叶酸来满足全部的营养需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的耐酸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田雷 《饲料工业》2007,28(4):62-64
<正>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栖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其它器官内。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乳酸菌来发酵动物制品(乳、肉、鱼等)和植物制品(蔬菜、葡萄酒、橄榄等)。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利用乳酸菌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在增长。虽然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含量非常少,但是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质量却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发酵剂菌株的质量功能特性和生长特性对于产品的成功发酵是非常必要的。乳酸菌不但包括在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青贮饲料桑中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色谱柱、流动相、流速及样品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应用HPLC法同时测定青贮饲料桑中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乳酸、乙酸和丙酸在一定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8.35% ~ 104.24%,标准品中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0.58%,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好。3种物质检出限为4.928 ~ 9.489 mg/L,适用于青贮饲料桑中有机酸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青贮饲料桑|乳酸|乙酸|丙酸  相似文献   

17.
18.
19.
烟酸又名尼克酸,包括烟酸(吡啶-3-羧酸)和烟酰胺(动物体内烟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两种物质,均具有烟酸活性。烟酸易变成烟酸酰胺(小肠粘膜上),在组织中与蛋白质结合,变成辅酶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态辅酶。烟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