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武湖翘嘴红鲌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报道了武湖翘嘴红鲌的年龄生长特点.其渔获物中2+和3+龄个体占57.1%,体长以300~600mm为主,体长与鳞长之间呈直线相关L=6.1814+90.4837 R,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2.045 ×10-6L3.2585,3+龄以前生长最快,生长指标高,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其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L1=1 404.9(1-e-0.10(t+0.71)),W1=3.629×14(1-e-0.10(t+0.71))3.2585,捕捞3龄以上个体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网箱养殖的2、3龄鸭绿江斑鳜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和体长、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加速度方程.结果显示:(1)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54L2.9798(82=0.975);(2)网箱养殖斑鳜体长生长拐点为二龄11月份,体重生长拐点为三龄12月份,比体长拐点滞后一整年;(3)网箱养殖的斑鳜极限体重为850.55g,极限体长为33cm,明显小于碧流河水库野生斑鳜的渐近体长和体重.此外,实验结果显示2龄斑鳜网箱养殖的最佳放养密度为28ind/m3.  相似文献   

3.
武湖翘嘴红鱼白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武湖翘嘴红鱼白的年龄生长特点。其渔获物中 2 和 3 龄个体占 5 7 1 % ,体长以 30 0~ 6 0 0mm为主 ,体长与鳞长之间呈直线相关 :L =6 .1 81 4 90 .4837R ,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 :W =2 .0 45×1 0 -6L3 .2 585,3 龄以前生长最快 ,生长指标高 ,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 ,其生长规律符合VonBertalanffy方程 :L1=1 4 0 4.9(1 -e-0 .10 (t 0 .71) ) ,W1=3.6 2 9× 1 4(1 -e-0 .10 (t 0 .71) ) 3 .2 585,捕捞 3龄以上个体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云龙湖水库青梢鲌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和耳石对取自云龙湖水库的青梢鲌(Erythroculter dabryi)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鳞片和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时,二者的吻合率分别为59.57%和90.16%。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所捕获的青梢鲌由1~8龄个体组成,主要是3~5龄个体;个体体长与耳石半径之间呈直线相关:L=9.5632R-0.1595(R2=0.995,n=175),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1.07×10-2L3.3035,其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Lt=20.4741(1-e-0.2531(t+0.8056)),Wt=229.5864(1-e-0.2531(t+0.8056))3.3035;青梢鲌生长拐点年龄为3.92龄,对应的体长为14.28 cm,体重为69.88 g;3.92龄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5.
布氏哲罗鲑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万荣 《水产学报》1987,11(1):37-44
本文根据鳞片生长环纹的计数,并同鳞片、脊椎骨、鳃盖骨等上的年轮相对照,对4龄内的布氏哲罗娃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摘要如下:(1)布氏哲罗鲑鳞片上的环纹随年龄而变化:每月长出二圈生长环线。鳞片上具有明显的“切割”年轮特征;脊椎骨、鳃盖骨上具有明带与暗带(线)形成的年龄特征。(2)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在年龄上的回归方程为L=189.9468t+26.7934(r=0.991,df=35);体重年龄的回归方程为W=6.2451.e~(21219t)(r=0.978,df=35);鳞片半径与年龄的回归方程为R=0.7425t—0.1596(r=0.980,df=35);体重和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6.7717357×10~(-6)L~(3.0740)(r=0.999,df=35);体长与鳞片半径的回归方程为L=251.0540R+71.2288(r=0.991,df=35)。(3)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平均年增长为189.95mm;并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生长常数、生长指标、肥满度系数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3年和2014年采自青岛胶州湾的209尾铠平鲉(Sebastes hubbsi)样本开展了年龄、生长和种群繁殖力研究。耳石轮纹结构的年龄鉴定结果显示,铠平鲉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7~+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77.5%)。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8×10~(-5) L~(2.797)(R~2=0.861)。V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为L_t=131.4×[1-e~(-0.269(t+2.697))],体重生长方程为W_t=63.6×[1-~(e-0.269(t+2.697))]~(2.797)。其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1~+~3~+龄为快速生长期;(2)3~+~6~+龄为成熟稳定期;(3)6~+龄以后为高龄衰老期。所采样本的性比(2.12︰1)明显偏离1︰1(P0.05),雌性个体样本数在各体长段均高于雄性个体。性腺指数(GSI)和肝脏指数(HSI)变化趋势相反,肝脏可能为其性腺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绝对怀卵量波动于482~6166粒,平均值为3266粒;相对体长怀卵量显著低于卵生鱼类,表明卵胎生鱼类体内胚胎发育、孵化的护卵方式可能使其以较少的怀卵量即可维持种的延续。结合拐点年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及50%性成熟体长,建议以体长80 mm、体重20 g作为铠平鲉的开捕标准,以维护青岛胶州湾铠平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大宁河红尾副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龄共5个龄组组成,体重体长关系为W=1.95×10-4L2.309,耳石直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63.24R+9.03,生长方程为Lt=222.708[1-e-0.092(t+2.162)];Wt=51.399[1-e-0.092(t+2.162)]2.309。结果表明:红尾副鳅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6.97龄,7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8.
东海黄姑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04年2~4月在舟山沈家门市场采集的117ind黄姑鱼样品,对黄姑鱼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目前舟山渔场渔获物中黄姑鱼年龄组成主要以1~2龄的低龄组为主,主要体长在161~263mm之间,主要体重在175.3~354.8g之间;②黄姑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633×10-5L3.0357;③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t=529.5[1-e-0.262(t-0.281)]和Wt=2597.4[1-e-0.262(t-0.281)]2.4164;④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138.729e-0.262(t-0.281),体重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1644.4056e-0.262(t-0.281)×[1-e-0.262(t-0.281)]1.4164,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2L/dt2=-36.3470e-0.262(t-0.281)和d2W/dt2=430.8343e-0.262(t-0.281)×[1-e-0.262(t-0.281)]0.4164×[2.4164e-0.262(t-0.281)-1]。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2013年5月和9月在金沙江上游支流赠曲采集的98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渔获物的优势体长组为150~200 mm,占62.38%,优势体重组在14.3~150 g,占87.63%;体长体重关系为W=2×10-5L2.884;以臀鳞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裸腹叶须鱼渔获样本由3~10龄组成,其中3~6龄个体占94.2%;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668.35[1-e~(-0.0662(t+0.83))],Wt=2807.6[1-e~(-0.0662(t+0.83))]~(2.884);生长系数k为0.066 2,说明裸腹叶须鱼为生长缓慢型鱼类;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15.1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436.61 mm和822.35 g。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张家口坝上高背鲫鱼的年龄与生长特征,以鳞片上的年轮为年龄鉴定依据,得出该鱼体长(L)与鳞长(B)呈直线正相关:L=28.647B+12.888(r2=0.968 1);并通过生物学测量得出该鱼体重(W)与体长(L)呈指数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8×10-6 L3.299 2(r2=0.992 6);渔获物年龄组成为Ⅰ龄26.7%,Ⅱ龄26.7%,Ⅲ龄30.0%,Ⅳ龄13.3%,Ⅴ龄3.3%。渔获物体长范围为74.19~194.15mm,体重范围为14.05~306.00g,其中体长120~150mm的个体占多数(53.33%)。除Ⅲ龄鱼外,体长增长是逐渐较小的趋势,体重增长是逐渐较大的趋势。Ⅲ龄鱼体长、体重增长都最慢。  相似文献   

13.
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作业渔获的银头鱼群体由1~6龄11个世代构成,以2、3和4龄占优势;体长优势组为210~270mm,体重优势组为200~400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2.1120×10~(-5)×L~(2.9964)r=0.9970。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3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90mm,在4~8月均有产卵活动;按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参数:L_(∝)=436.21mm,W_(∝)=1715.05g,k=0.2357,t_0=-0.9542,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702龄。  相似文献   

14.
广西龟石水库大眼鳜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广西龟石水库用刺网逐月采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标本688尾,摘取鳞片作为年龄鉴定的主要材料,摘取鳃盖骨和臀鳍第二鳍棘作为年龄鉴定的辅助材料,研究大眼鳜的年龄特征,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了大眼鳜的生长特性,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库区大眼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以鳞片作为大眼鳜年龄的鉴定材料较可靠,年轮特征显示为疏密型和断裂切割型,年轮主要形成时期在4 6月,年轮的形成与繁殖有关;年龄组成为0~4龄,0龄和1龄鱼占标本总数的93.32%;体长(L)与鳞径(R)的回归方程为:L=24.47R+4.021 2(r=0.981 9,n=623);体长(L)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 7×L3.087 6(r=0.979 1,n=688);体长、体质量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9.04[l-e-0.2692(t+0.251 9)],Wt=5 196.88[l-e-0.269 1(t+0.263 8)]3.087 6。分析龟石水库大眼鳜资源现状,认为渔获物中低龄个体占绝对优势与库区无节制捕捞有关。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库区大眼鳜资源,建议将库区大眼鳜的最小捕捞年龄定为3龄,捕捞规格定为990 g以上。  相似文献   

15.
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作业渔获的银方头鱼群体由Ⅰ-Ⅺ龄11个世代构成,以Ⅱ、Ⅲ和Ⅳ龄占优势;体长优势组为210-270mm,体重优势组为200-400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2.1120×10-5×L2.9964,r=0.9970。初次性成熟年龄为Ⅱ-Ⅲ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90mm,在4-8月均有产卵活动;按VonBantanffy方程拟合生长参数L∞=436.21mm,W∞=1715.05g,K=0.2357,t0=-0.9542,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702龄。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后长吻(?)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脊椎骨鉴定年龄.得到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5404×10~(-2)L~2.8164,椎体半径和体长相关式为L=8.2625+8.8414R;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长吻(?)年龄和生长作了研究,得长吻(?)体重生长拐点在5.7465龄,应限制捕捞体重小于365l克,体长小于60厘米的长吻(?)个体.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耳石对2007年3月~2009年5月取自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鱼安鱼康群体由1~5龄组成,以1~2龄鱼为主,捕捞群体呈低龄化;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1.55897×10-5L3.10865,体长与耳石半径关系为L=244.11R-210.6,体长生长方程为Lt=749.9[1-e-0.349(t+0.256)],体重生长方程为Wt=13496.4[1-e-0.349(t+0.256)]3.10865,极限年龄Tmax为8.337龄,生长拐点年龄ti为2.994龄,此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8.8mm和4038.7g。为保护黄鮟鱇资源,应限捕体长在500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 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 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W=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相似文献   

19.
黑尾近红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体长(L)与鳞径(R)呈直线相关L=6.4355R+3.4337(r=0.9983);体重(W)与体长(L)呈指数函数关系 W=0.0093L3.2546(r=0.9921).应用各龄逆算体长、体重均值,求得生长方程Lt=45.9643[1-e-0.3238(1+1.2687)],Wt=2393.2495[1-e-0.3238(1+1.2687)]3.2546.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tt=2.38龄,拐点处的体长为Lt=31.86锄,体重为Wt=726.18g.根据生长指数分析得出1~2龄的黑尾近红鲌体长、体重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0.
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生长特点。以鳞片上的年轮作为年龄鉴定依据。渔获物中1~+龄和2~+龄个体占52%以上,体长以14~26厘米为主。体长与鳞长之间呈直线相关L=0.1116+47.8754R。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 W=0.014L~(3.0?7?)。3~+ 龄以前生长较快,生长指标高,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以后转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规律适合 von Bertalaffy 方程:L_t=38.5[1-e~(-0.328(t+0.446)];W_t=893.6[1-e~(-0.328(t+0.446)]~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 2.93龄的 W_t=0.32W_∞处,为成熟拐点。建议捕捞 3龄以上个体,并作为养殖对象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