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泌乳天数分为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牛舍温湿指数(THI)变化情况,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增加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THI与各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呼吸频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及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呼吸频率,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泌乳前期奶牛的影响趋于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探讨了三种热应激程度对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热应激、重度热应激与无热应激相比,泌乳牛呼吸频率、心率、直肠温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泌乳牛体温(直肠温度)变化的差异性相对于呼吸频率、心率更为显著;THI与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直肠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对上海地区奶牛生理指数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牛舍室内外温湿度、泌乳牛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以及牛产奶量,分析热应激与奶牛生理指数和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温湿指数(THI)与心跳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r0.01,27),THI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r0.01,27),THI与体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8〉r0.01,27),THI与奶产量呈弱的负相关(r=-0.2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试验旨在揭示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鼓膜温度的群体特征及其随昼夜和环境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规律,探究中度热应激下泌乳牛鼓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直肠温度的关系。【方法】 2021年8月对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638头荷斯坦泌乳牛的鼓膜温度、直肠温度及环境温湿度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161头荷斯坦泌乳牛6 h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THI、测定时间、胎次、泌乳阶段和繁殖状态等因素对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影响。【结果】 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夏季鼓膜平均温度为(39.01±0.40)℃;测定时间内THI为76.11~83.18,此时泌乳牛处于中度热应激。泌乳牛鼓膜温度昼夜变化较大,昼夜节律表现为上午低、下午和傍晚均较高且在早晨和下午出现不正常峰值,鼓膜温度的变化滞后于THI变化。鼓膜温度与直肠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35),且两种体温均随着THI的升高而升高,回归系数分别为0.09(P<0.05,R2=0.09)和0.10(P<0.05,R2=0.08)。测定时间和胎次对泌乳牛鼓膜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阶段对泌乳牛直肠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THI对两部位温度的回归均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奶牛体温的节律变化和影响因素,鼓膜温度可有效反映奶牛实时体温,可为精细化管理牛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评价冀中平原地区四季奶牛舍的温热环境,并分析温热参数与奶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选择3栋不同建筑结构的奶牛舍,对各舍温湿度和奶牛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奶牛舍四季环境温湿度和温湿指数(THI)变化显著(P<0.05),其中夏季日均温最高,为28.59 ℃;冬季日均温最低,为1.55 ℃。奶牛夏季每天平均15.5 h遭受轻度热应激,6.0 h遭受中度热应激;冬季每天平均12.0 h遭受轻度冷应激。除冬季外,各季节不同牛舍的温度和THI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比带矮墙或卷帘的棚舍,仅设顶子的棚舍夏季平均温度要高0.80~1.27 ℃,冬季低1.36~1.84 ℃。另外,夏季奶牛各项生理指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且夏季不同舍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体表温度各季节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从环境温湿参数与奶牛生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各项生理参数(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与THI、环境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湿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可为奶牛舍环境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环境温热参数的检测推断奶牛生理状况,为应激的发生及预警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根据胎次、平均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泌乳前期(产后15~100 d)组、泌乳中期(产后112~175 d)组、泌乳后期(产后200~230 d)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实测的牛场温湿指数(THI)变化,采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组奶牛瘤胃液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中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泌乳中、后期组的总细菌数量、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后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整个热应激期THI与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总细菌数量(P<0.01)、厌氧真菌数量(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P<0.01)和黄化瘤胃球菌数量(P<0.05)有较强的相关性,而THI与泌乳中、后期组奶牛的这些指标相关性较差。综上所述:1)泌乳前期组奶牛热应激期的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但对泌乳中、后期组的各类微生物数量影响无规律性。2)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对热应激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重庆地区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不同胎次高产泌乳牛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选择第1胎次(体重559.6 kg,体况2.8,产犊天数189 d)、第2胎次(体重646.2 kg,体况2.7,产犊天数164 d)和第3胎次(体重664.4 kg,体况2.95,产犊天数129.8 d)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各5头,于2015年7—8月采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及奶牛呼吸率、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乳房温度等生理指标,利用固定模型分析胎次和温湿指数(THI)对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牛舍日均THI均超过72;试验中高产泌乳牛的呼吸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随THI增加而增加(P<0.01),最高值出现在14:00(THI=84);在不同THI下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奶牛呼吸率变化范围在50~90次/min,第3胎次>第1胎次>第2胎次;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在38.5~39.5℃,3个胎次间差异不显著;皮肤温度第3胎次奶牛>第1、2胎次牛;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随THI升高,奶牛生理反应加剧,第3胎次奶牛生理指标值最高但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2胎次奶牛生理反应缓和且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1胎次奶牛生理反应剧烈且随THI升高波动剧烈。综上,不同胎次高产泌乳奶牛受热应激生理反应剧烈程度为第1胎次<第3胎次<第2胎次。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某牧场处于热应激环境中的10头荷斯坦奶牛,对其常规生理指标中的直肠温度、呼吸数进行测量,并同时监测牛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牛舍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与THI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牛舍温度、温湿度指数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升高,但相关性并不显著;牛舍湿度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的下降,但相关性不显著;奶牛直肠温度与吸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直肠温度=呼吸频率×0.086+34.66。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生理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数(THI)的升高,奶牛的采食时间和伏卧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比例降低;反刍持续时间延长和每次反刍咀嚼次数增加;奶牛夏季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与THI呈高度的正相关(r=0.964),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升高。热应激能够显著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且对高产奶牛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中低产奶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抗暑一号"对热应激奶牛部分生理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5头,分3个阶段(阴性对照阶段、阳性对照阶段和热应激用药治疗阶段)进行试验,其中热应激用药治疗阶段奶牛灌服1∶1的"抗暑一号"煎剂,400 g/d,连续灌服1周,分别测定各阶段奶牛的呼吸、体温、日单产奶量及牛奶成分。结果表明:热应激阶段奶牛的平均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均较阳性对照阶段极显著升高(P0.01),而平均日单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却极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奶牛平均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比阳性对照阶段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单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回升(P0.01)。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耐热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评定热应激条件下奶牛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将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划分为热应激耐受组(2 271头)和热应激易感组(2 024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考虑场、胎次和泌乳阶段等因素,比较热应激期奶牛直肠温度差异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热应激耐受组奶牛直肠温度显著低于热应激易感组(P0.05);在非热应激期(5月),热应激耐受奶牛与热应激易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接近,热应激耐受奶牛的较低(低0.68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7~8月),两组奶牛产奶量均有下降,热应激耐受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下降幅度(与5月相比)低于热应激易感组,尤其是在热应激最严重的8月(下降幅度分别为18.06%与23.0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环境下通过呼吸评分与流涎指数可有效判断奶牛的耐热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热应激反应评价及奶牛养殖过程中通过量化奶牛热应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热应激的损失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四川省甘孜地区夏季热应激对伊拉兔所造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健康成年伊拉兔母兔6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伊拉兔所处环境的温显度指数(THI)范围为25.97~30.45℃,对照组伊拉兔处于甘孜地区自然气候下,THI为22.75~25.67℃。试验为期15 d,期间每天记录每只伊拉兔的心率、呼吸频率及直肠温度等数据。结果发现:试验组伊拉兔处于中等热应激状态,对照组处于无热应激状态。试验组伊拉兔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热应激对伊拉兔的呼吸频率、心率、直肠温度等生理指标有直接影响,且热应激指数越大,影响越严重。本试验结果为今后甘孜地区夏季合理预防家兔热应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4头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全混合日粮进行饲喂,研究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奶牛体温、呼吸频率与环境温湿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奶牛体温、呼吸频率与环境温湿指数呈正相关,环境温湿指数对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的影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胎次、泌乳阶段、挤奶等因素对奶牛热应激反应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不同胎次、不同泌乳阶段的荷斯坦泌乳母牛59头,于夏季热应激期对奶牛进行直肠温度测定,收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下,不同胎次奶牛直肠温度、皮质醇(COR)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COR水平差异显著(P0.05);奶牛挤奶前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差异显著(P0.05)。由于胎次、泌乳阶段、挤奶等因素对奶牛在热应激情况下的直肠温度和血清生化指标ACTH、COR水平会造成影响,因此在奶牛热应激相关研究中,应尽可能保证所选研究对象生理阶段等因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以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等。传统的评判热应激的标准是温湿度指数(THI),当THI大于72即可认为奶牛处于热应激。2013年的美国西部奶牛管理会议上将奶牛热应激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热应激门槛降低为68,因为在THI达到68时即可观察到奶牛呼吸频率达到60次/分钟,产量开始降低,对繁殖影响明显,直肠温度超过38.5℃。在湿度50%的情况下,22℃的外界温度即可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