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对实验感染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的绵羊抗体应答反应进行了研究,用两种方法都可在接毒绵羊的血清中检测到CAEV的抗体。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最早可于接毒后的第7周时检测到抗体,免疫印迹试验最早可于接毒后的第6周时检测到抗CAEV的gp125、gp44、p35、p28和p14的抗体,这说明免疫印迹试验更为敏感一些。本实验的结果表明CAEV可在绵羊体内诱生明显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因此用CAEV通过绵羊体传代的方法可能会得到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的CAEV毒株,这对于人工培养CAEV强毒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本实验还为CAEV通过绵羊体传代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用绵羊进行肺炎病毒接种4只山羊3-4个月后,可观察到接毒山羊都出现了发育迟缓和消瘦现象,并有1只山羊山现了明显的临床病症。而未接毒的对照山羊则发育正常。接毒28d后,可以从接毒山羊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到病毒。病理剖检发现4只接毒山羊中有1只山羊的多种器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变,组织学检查则可看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中度的脑炎和较为严重的脾炎的症变。以上的结果表明OPPV可以感染山羊,并对山羊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3.
用云南绵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吞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4.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决定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生物素-亲和素(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T)和免疫印迹试验(IBA)对实验感染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的山羊血清与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抗原以及实验感染CAEV的绵羊血清与OPPV抗原的交叉反应进行了研究。4只接种OPPV的山羊中有一只山羊的血清可与CAEV琼扩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并在免疫印迹试验中可识别CAEV的gp44、p35和p28。2只接种CAEV的绵羊中有一只绵羊的血清可与OPPV琼扩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并在免疫印迹试验中可识别OPPV的gp44和p28。以上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OPPV与CAEV的抗原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这对于OPPV通过山羊和CAEV通过绵羊的传代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对将来的免疫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接种绵羊进行性肺炎产山羊血清中可测到OPPV抗体。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是接毒后的第15d,且4只接毒山羊都呈阳性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PPV可在山羊体内诱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8.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35只1日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7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性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在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淋巴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9.
用云南绵羊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越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蚕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胞浆有病毒抗原.且在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观察到荧光强度不一、均质、多形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在接毒后6~9天受损较重,T细胞数减少.B细胞中成熟型和衰竭型浆细胞大量增加.有分泌抗体能力的未成熟型浆细胞不能形成增殖高峰,12天后,T、B细胞增殖均形成高峰.本文就上述观察结果与动物发病、耐过等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日龄SPF来航鸡经口双重感染鸡贫血病病毒(CAV)Cux-1株及鸡呼肠病毒(REOV)S1133或Uchida株。于接种后第14天,检查血细胞压积(PCV)、称体重、观察骨髓、胸腺及法氏囊病变。结果,双重感染CAV及S1133株REOV的雏鸡与感染其中之一病毒的雏鸡相比,其体重增重少,病变重,而且比仅感染CAV的雏鸡在平均PCV上也明显低。双重感染CAV及Uchida株REOV的雏鸡,不加重发病  相似文献   

12.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35只1日龄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月7个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成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质淋巴细胞发生转化,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在肝、心、肾、脾、腺胃等器官中形成成淋巴细胞性肿瘤结节。据此,可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2a,后2株属于IgG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  相似文献   

14.
用龚地弓形体S48速殖体个活苗免疫绵羊,可预防弓形体性流产,本研究了绵羊接种S48活苗后18个月的免疫力,将73只绵羊分成3组,第1组27只为接种组,接种后18个月(妊娠90天),口服攻击龚地弓形体卵囊,该组明显地比第2组(未接苗对照)的34只绵羊妊娠期长,产活羔数多,胎盘损伤及初生羔羊所携带的抗弓形体抗体比第2组的少,第3组12只母羊为未接种,款攻毒对照,S48速殖体接种后18个月所产生的保护作  相似文献   

15.
犬场蚊子与犬细小病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0年4月,应用套式PCR技术从犬场蚊子的血液样品检测出犬细小病毒。将分离到的犬细小病毒VP2-Y34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全,其病毒基因组CPV-PV2-Y34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作者在GENEBANK发表的肺病变犬细小病毒CPV-HN-1株有99%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3对猪瘟病毒E2基因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明系小白鼠为试验动物,观察了白细胞介素-3(IL-3)对猪瘟病毒E2囊膜糖蛋白(HCV E2)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用DNA重组技术将HCV E2基因和白小鼠IL-3基因克隆到pIRES1neo质粒,因在两者之间有脑心肌炎病毒(EMCV)的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片段,可得到HCV E2抗体效价。结果显示,IL-3能显著提高HCV E2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表明IL-3可作为HCV E2  相似文献   

17.
将每组8只1日龄白洛克鸡的几个组,分别以新城疫病毒(NDV0B-1和VG/GGA珠点眼免疫;部分鸡到17日龄时进行二免。对免疫过1次或2次的8组鸡,到30日龄时以速发型嗜内脏型新城疫强毒(vvNDV)Calif-1083株进行肌注或点眼攻毒。一组未免疫的对照组进行点眼攻毒。攻毒结果:8只未免疫的对照鸡全死亡;经B-1株免疫的16只鸡中有2只死亡;而经VA/GGA株免疫的16只鸡中却无一死亡。攻毒前  相似文献   

18.
5株已适应鸡胚细胞的AVAV在Vero细胞上传2~5代后各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CPE和较高的病毒滴度,而2株非鸡胚细胞适应株(分别为鸡胚毒和野外组织毒)在Vero细胞上盲传7代,仍无明显的CPE出现。这一结果初步表明Vero细胞能用于已适应鸡胚细胞的毒株的增殖。而不能用于病毒的分离。吸附时间与冻融次数明显影响病毒的适应进程,以吸附1小时、冻融2次以上为佳。AVAVJN-1株能在Vero细胞上产生蚀斑,大小为2.7~4.4mm,出斑时间为接种后4~5天,Vero细胞用于中和试验,测得S(1133)株免疫鸡血清的小和效价为1:80。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中和活性的减蛋综合征病毒单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减蛋综合征病毒毒株WPDV205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PEG-4000的作用下融合。用间接ELISA初步筛选出阳性克隆10株(4B1、1D4、2D6、3D6、3A5、2A1、3C6、3C1、1B3和2C5)。这些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和再次检测后生产腹水,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筛选出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抗隆体4株(4B1、3C1、3C6和2C5),其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0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