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牙鲆♀×大西洋牙鲆♂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杂交育种的可行性,通过繁殖调控使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同步性成熟,采取正反交试验,获得了褐牙鲆(♀)×大西洋牙鲆(♂)杂交F1代——花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P.dentatus♂)。花美牙鲆受精卵卵径平均1.01mm;孵化适宜温度15~21℃,盐度25~35,孵化率平均71.3%,初孵仔鱼全长2.5~2.7mm;仔鱼在16~20℃下36d后伏底变态,变态个体全长平均11mm,育成率32.5%;反交受精率和孵化率极低,未获得杂交后代。简述了其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探讨温度、盐度对花美牙鲆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影响,比较亲本与杂交鱼早期生长特征,初步分析反交不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牙鲆无水保活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2龄人工养殖牙鲆,采用生态冰温学原理,研究了牙鲆的临界温度、无水保活技术工艺、影响无水保活时间的因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牙鲆的临界温度为-0.7~0℃;温度、暂养时间、梯度降温速率、氧气的供应是影响牙鲆无水保活时间的主要因子;采用低温法,牙鲆无水保活52h,成活率100%;60h,成活率90%;低温法明显优于TMS麻醉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杂交育种的可行性,通过繁殖调控使褐牙鲆和大西洋牙鲆同步性成熟,采取正反交试验,获得了褐牙鲆(♀)×大西洋牙鲆(♂)杂交F1代——花关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早×Pdentatus6)。花关牙鲆受精卵卵径平均1.01mm;孵化适宜温度15—21℃,盐度25~35,孵化率平均71.3%,初孵仔鱼全长2.5~2.7mm;仔鱼在16—20℃下36d后伏底变态,变态个体全长平均11mm,育成率32.5%;反交受精率和孵化率极低,未获得杂交后代。简述了其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探讨温度、盐度对花关牙鲆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影响,比较亲本与杂交鱼早期生长特征,初步分析反交不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牙鲜幼鱼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牙鲆在盐度为30、25、20和15的水中,平均代谢率分别为3.08、3.07、3.87和3.28J/g·h,说明牙鲆幼鱼适盐较广,在本实验盐度阈值内,对鱼体代谢基本没影响。  相似文献   

5.
Kisspeptin是调控脊椎动物生殖的重要神经内分泌因子,本实验室先前已鉴定了褐牙鲆kiss2及其受体gpr54-2基因,二者在褐牙鲆脑和性腺中具有较高表达,但其在褐牙鲆早期性腺分化中的作用以及温度、外源激素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设置高温(28℃)、雌激素(10μg/L)、雄激素(10μg/L)处理组和常温(20℃)对照组培育性腺分化早期的褐牙鲆幼鱼(45日龄、55日龄和65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高温和性激素诱导对褐牙鲆早期性腺分化过程中kiss2及其受体gpr54-2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温和雌激素处理可以促进褐牙鲆脑中kiss2和性腺中gpr54-2的表达,却下调了褐牙鲆性腺中kiss2的表达;而雄激素处理则使褐牙鲆脑和性腺中kiss2和gpr54-2的表达几乎都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述kiss2和gpr54-2基因在褐牙鲆早期性腺分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牙鲆属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介绍了世界牙鲆属鱼类的主要特征及种类,主要介绍了养殖品种褐牙鲆、犬齿牙鲆、漠斑牙鲆以及实验研究品种北美牙鲆、多耙牙鲆、小眼牙鲆、黑斑牙鲆、巴南牙鲆和巴塔戈尼牙鲆的生物学及养殖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热带牙鲆、四斑牙鲆、河口牙鲆和伍氏牙鲆等生物学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mtDNA 和微卫星标记在放流牙鲆和非放流牙鲆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mtDNA控制区特异性引物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放流牙鲆和回捕牙鲆的DNA进行扩增,获得了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母本55尾具有26种单倍型,作为其子代的预备放流牙鲆129尾具有5种单倍型,与亲本的单倍型全部一致,验证了mtDNA方法鉴定子代的准确性。回捕牙鲆435尾具有70种单倍型,其中330尾具有17种单倍型,与母本的单倍型相一致,为疑似放流牙鲆;另外105尾具有53种单倍型,与母本的单倍型不一致,为野生牙鲆或非北戴河站母本后代放流牙鲆。利用4个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30尾疑似放流牙鲆做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330尾检测个体中有310尾等位基因与候选亲本等位基因全部对应,可确认其为放流牙鲆;另外20尾等位基因与候选亲本不对应,可确认其为非放流牙鲆。结合mtDNA和微卫星标记鉴定的结果,可以确认2013年的435尾回捕牙鲆中有310尾放流牙鲆,占71.26%;另外125尾为非放流牙鲆,占28.74%。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t DNA标记可快速排除回捕鱼中的非放流牙鲆,利用微卫星标记作进一步鉴定,可以排除疑似放流牙鲆中的非放流牙鲆,是区分放流牙鲆与非放流牙鲆,准确评价放流效果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 igma),又称美国漠斑牙鲆、南方鲆、太平洋漠斑牙鲆,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漠斑牙鲆属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大西洋沿海地区和墨西哥湾。漠斑牙鲆肉质细嫩鲜美,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温、广盐等优良生物学特性,适合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在肉质和生长速度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褐牙鲆,被公认为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牙鲆为黄渤海本地种,是我国重要的增殖放流和养殖对象,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牙鲆雌雄异体,由于其雌性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因此,进行牙鲆的雌性化改良可以有效提升其生产性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近几年对于牙鲆全雌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开发出了全雌牙鲆"北鲆一号"和"北鲆二号",目前正在面向广大养殖户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了短期内不同氨氮(NH4-N)浓度(1~4 mg.L-1)暴露对牙鲆幼鱼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及实验时间范围内,牙鲆肝组织中SOD活性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NH4-N对牙鲆肝组织中MDA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PCR技术,从牙鲆(Paralichtys olvaceus)总RNA中克隆了牙鲆Dicer基因序列,该序列全长6 585bp,包括5 69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 896个氨基酸。在多个物种间的蛋白序列对比中,牙鲆Dicer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平均高达78%,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源性最高达到89%;在进化树分析中,牙鲆Dicer与其它鱼类Dicer聚集一支。荧光定量PCR显示,牙鲆Dicer基因在牙鲆大脑里的表达最高。同样的,在牙鲆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里也发现了相对高水平的Dicer mRNA表达。在用甲状腺激素(TH)处理过程中发现,牙鲆Dicer基因在用TH处理后17 dph的表达最高。本研究预测了牙鲆Dicer在牙鲆发育和变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进一步阐明Dicer在牙鲆变态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牙鲆仔鱼的24 h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78×10-6、1.382×10-6和0.281×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55×10-6、1.789×10-6和0.263×10-6;甲醛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21×10-6、10.671×10-6和0.547×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33.959×10-6、17.046×10-6和1.288×10-6;聚维酮碘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5.744×10-6、8.163×10-6和0.658×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02×10-6、21.286×10-6和4.346×10-6。牙鲆仔稚鱼对3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并且牙鲆仔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均大于牙鲆稚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最后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伊犁河生态渔业中心漠斑牙鲆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实验平台,在生产规模上研究了闭合循环淡水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和个体大小对漠斑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池底覆盖率低于34%时,养殖密度对漠斑牙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个体大小的分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加强养殖管理可以降低该影响;漠斑牙鲆全长120mm时,性别分化基本完成,雄鱼规格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雌鱼。  相似文献   

14.
花鲈冷冻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雌核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紫外线(UV)对冻存的花鲈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作为异源精子诱导源,与漠斑牙鲆卵子进行“授精”,可以诱导漠斑牙鲆卵进行雌核发育。结合静水压处理,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漠斑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均可在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诱导漠斑牙鲆卵雌核发育,经实验筛选出异源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冻存精子采用80 mJ/cm2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漠斑牙鲆卵子进行授精,培育水温18 ℃条件下,受精后4~5 min,施以65 MPa的静水压休克处理6 min,可有效诱导漠斑牙鲆卵的雌核发育。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本文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漠斑牙鲆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漠斑牙鲆仔鱼、稚鱼和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和漠斑牙鲆的淡水驯化技术。初孵仔鱼在盐度为5的水中最多存活5d,5d以后全部死亡。30日龄稚鱼在4h10min淡水组全部死亡,对淡水的耐受力较低,而盐度为5~25的各组72h的存活率都在95.00%以上。90日龄幼鱼经缓慢淡水驯化9d后存活率可达98%以上,对漠斑牙鲆幼鱼进行淡水驯化的最佳年龄为90日龄。淡水驯化影响幼鱼初期的摄食,以后则逐渐趋于正常;急性淡水驯化对幼鱼的伤害比缓慢淡水驯化大;漠斑牙鲆对低盐的耐受力随生长和发育逐渐增加,年龄是影响幼鱼对低盐度耐受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口冰鲜牙鲆行情看好。至7月中旬,日本筑地市场上市的牙鲆,主要来自中国大连,自7月下旬以来数量迅速减少,所以造成市场缺货。8月上旬,进入该市场的牙鲆有来自中国大连、美国波斯顿、纽约、北朝鲜及南美的厄瓜多尔,由于受台风等气候多变和鱼群开始分散等影响,来自中国和北朝鲜的牙鲆数量趋于下降。由于来自大连牙鲆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河北渔业》2011,(6):F0003-F0003
<正>"牙鲆疾病流行病学及重大疾病病原与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对河北省养殖牙鲆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系统研究,首次发现贪食迈阿密纤虫和水滴伪康虫纤虫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理生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研制了牙鲆淋巴囊肿病灭活疫苗,同时进行了免疫试验;首次证实冰冻杂鱼为牙鲆腹水病原爱德华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对河北省牙鲆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促进和完善全国养殖生物重大疾病控制、预警、控制网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两年的试验,经济效益可达亿元,另外,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牙鲆苗种进行小规模苗种养殖试验,1998年又对其养成技术进行了试验均获得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锦州地区的气候环境较适宜牙鲆的育苗和养殖,需要进一步成规模地开发和养殖这一品种。 1 牙鲆的养殖评价 1.1 我省及山东、河北、天津的近海水域适宜牙鲆鱼繁殖生长。 1.2 牙鲆生长快,刚孵出的仔鱼体长2~3mm,人工养殖一年半可达到800~1000g以上,性成熟后仍能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大西洋牙鲆学名犬齿牙鲆,俗称夏季鲆、巨齿牙鲆,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营养丰  相似文献   

20.
于广宝  李刚 《中国水产》2016,(7):102-105
正本文总结了多年牙鲆鱼苗培育和增殖放流经验,开展了牙鲆生态标记放流试验,旨在通过对牙鲆鱼苗变态前后的摄入营养进行人为干预,使放流牙鲆鱼苗在无眼侧出现黑色素沉积斑以此和野生牙鲆无眼纯白形成鲜明对比,达到标记的目的,用以评价牙鲆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