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38,B38)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抑菌性能,以期为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抑菌圈法对48株芽孢杆菌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一株对CP抑菌效果最好的芽孢杆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效价、抑菌产物生成曲线、抑菌谱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抗菌物质进行粗提取。结果表明:B38对CP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可达31.14 mm,其发酵上清液的最小抑菌效价为64 AU/mL,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发挥抑菌作用;B38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在6~<12 h呈指数增长,在12~<24 h保持稳定;B38代谢产物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大于87.78%,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B38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可以被80%硫酸铵完全沉淀,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菌粗品的MIC为6.25 mg/mL。试验通过抑菌圈法筛选得到了一株对CP具有优良抑菌性能的菌株B38,其发酵产物对蛋白酶、温度和pH具有优良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株乳酸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牛津杯法对3株乳酸杆菌菌液、菌体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乳酸杆菌菌液及其代谢产物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菌体没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热稳定性较好,甚至能耐受100℃的高温,但受pH值的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升高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弱酸、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将失去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不受过氧化氢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来源乳酸菌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对从30日龄仔猪粪便、某养鸡场饲养的鸡肠道、阿拉善牧区的酸奶和酸驼乳中共分离到31株乳酸菌,初步筛选出6株乳酸菌进行活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活菌体没有抑菌活性;随着pH值的升高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弱酸和中性条件下失去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本试验中乳酸菌代谢产物可能是类抗生素物质。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大黄发酵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提供参考。试验对益生菌发酵大黄的盐浓度、pH值、接种量、温度和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大黄的发酵条件为MgSO4添加量为6g、pH值7、接种量2%、温度37℃、时间24h,此条件下,发酵大黄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试验分离鉴定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zAH-1,对其产生的抗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机制、耐性、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发酵生产获得了其抗菌代谢物,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通过抑菌试验研究了抗菌代谢物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以及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该抗菌代谢物质热稳定性较好,70℃水浴24 h对其活性无任何影响;对pH 2~11范围内的缓冲液耐受性较高;作为代谢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能够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和死亡率。贝莱斯芽孢杆菌BzAH-1的代谢抗菌物具良好的抗菌活性、耐高温和耐酸碱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纳豆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高抑菌活性菌株,试验以纳豆芽孢杆菌BN-3作为始发菌,通过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得到变异菌株XC-80,并进行营养源优化及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使变异菌达到最高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外线最佳诱变时间为12 s,硫酸二乙酯最佳涂布浓度为0.3%,复合诱变使纳豆芽孢杆菌抑菌活性提高16.9%;经营养源优化,变异菌株XC-8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金属盐为硫酸镁;正交试验得出优化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胰蛋白胨0.5%,硫酸镁0.06%,初始pH值7.2,接种量0.5%,培养温度30℃,转数140 r/min,培养时间72 h,抑菌活性较诱变后菌株再次提高25.2%;最终筛选后菌株较始发菌抑菌活性累计提高46.4%。说明复合诱变及发酵条件优化筛选出了具有高抑菌活性的变异菌株XC-80,优化了发酵条件,显著提高了发酵液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乳酸杆菌(LL)、嗜酸杆菌(LA)、乳酸链球菌(SL)的抑菌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牛津杯法对3株乳酸菌菌液、菌体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3株乳酸菌的菌液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菌体没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热稳定性较好,但受pH影响较大。随着pH升高,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没有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不受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量发酵、摇瓶发酵、大量发酵,研究猪α-IFN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下游工艺,微量细胞板法测猪α-IFN体外抗VSV、PRRSV、TGEV的活性.猪α-IFN抗VSV的活性达到4.04×10~6IU/L,在PK15上抗TGEV的活性为10~7~10~8IU/L,在Mare 145上抗PRRSV的活性为10~6~10~7lU/L.30℃诱导培养96 h、甲醇添加1%、pH值6.0、DO 20%、0.25%~0.4%甲醛灭活,获得高活性的、安全的IFN.仔猪免疫后临床症状正常,未出现病理学变化.猪α-IFN体外抗病毒活性高,发酵后的抗病毒活性未下降,免疫动物未产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药和益生菌,以发酵前后pH值变化和活菌数变化为指标,摸索益生菌发酵中药的影响因素,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并考察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从20味中药和8株乳酸菌中筛选抑菌性能较好的中药和益生菌;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发酵液抑菌活性。结果:6味单味中药和2株益生菌对K88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益生菌发酵中药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乌梅、蒲公英及五倍子按比例配制,接入4%的乳酸菌种子液,初始发酵pH值为5.5,37℃发酵24 h,发酵液抑菌效果优于乳酸菌菌液和中药水提液。结论:所筛选的中药组方配比及发酵工艺为开发防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所致仔猪腹泻生物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新型广谱有效的抑菌蛋白,为全面解析植物乳杆菌抑菌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活性,以低温离心和超滤法初步分离获得胞外蛋白并测定其抑菌活性,对胞外蛋白进行不同温度、pH及蛋白酶处理,研究抑菌蛋白理化特性,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一步分析鉴定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成分。【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发酵上清液在发酵24 h的抑菌能力最强;胞外蛋白的抑菌能力与发酵上清液相近;植物乳杆菌抑菌蛋白具有较好的耐热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在20~80 ℃时抑菌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pH 6.0~8.0时抑菌活性最佳,对蛋白酶敏感;经LC-MS/MS鉴定分析,检测出5种可信度较高且与抑菌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分别是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溶菌素(lysin)、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辅助蛋白(accessory protein)和LysM peptidoglycan-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分子质量分别为5.348、7.348、8.348、6.348和19.662 ku;蛋白质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片球菌素pediocin PA-1与溶菌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效果。LysM peptidoglycan-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可识别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残基的肽聚糖,上调抗菌肽的表达;辅助蛋白主要参与细菌素的合成,聚酮合酶主要参与抗生素的合成,二者通过参与抑菌物质的合成间接发挥抑菌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的5种抑菌蛋白;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中的多种抑菌蛋白协同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保藏的高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UN2-71为生产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此指导新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筛选;同时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白色链霉菌UN2-71的最佳摇瓶装液量30mL、最佳接种量10%、最佳发酵温度30℃、菌丝生长的最佳摇床转速150r/min、最适起始发酵pH值为7.0.经优化后,白色链霉菌UN2-71的ε-聚赖氨酸产量提高至2.37g/L,较优化之前的产量1.64g/L提高了44.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鉴定解淀粉芽孢杆菌SSY2的抗霉菌物质及其理化性质。通过活性组分分析、硫酸铵沉淀、超滤除盐等方法鉴定并提取抗菌物质;通过对抗霉菌物质产生的时间、酶活性、温度、酸碱度(pH)、稳定性及储存温度的检测初步确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组分对霉菌的降解率不同,菌液上清液对霉菌的降解能力最强,菌液发酵液的降解能力次之,胞内液降解能力最差。因此,初步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SSY2的抗菌物质活性成分是一种胞外分泌物,主要存在于菌液上清液;经30%、60%、80%和100%饱和硫酸铵沉淀,确定最佳硫酸铵饱和浓度为60%;超滤纯化后得到分子质量大于3 ku的抗菌活性物质。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能在对数期早期(24 h)开始产生;具有产蛋白酶活性,对胃蛋白酶具有一定抵抗力,但对蛋白酶K、碱性和中性蛋白酶的抵抗力较低;在60~121℃抗菌活性稳定,证明其对热不敏感;耐酸性较强,在pH 6.0~8.0环境中对霉菌的抗菌活性稳定;此外,抗菌物质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在4℃条件下长期保存。本试验结果可为后续研发霉菌生物防控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钰  马曦  赵金标  鲁琳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12-2819
【目的】探究不同培养及发酵条件对地衣芽孢杆菌19148抑菌作用的影响及地衣芽孢杆菌19148的耐药性。【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在不同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条件下培养地衣芽孢杆菌19148菌液,将培养后的菌液离心、过滤制成无菌滤液,并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探究无菌滤液对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2的抑制能力。通过药敏纸片法探究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27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4和75 ℃下生长受到抑制,25、37和45 ℃能正常生长,其中在37 ℃抑菌活性最好。在pH 5.0~9.0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pH为6.0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对铜离子不耐受,但对镁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且不同浓度镁离子处理组间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3%种子液接种量、150 r/min发酵28 h时,体外发酵的抑菌活性最好。耐药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青霉素、四环素、头孢他啶、呋喃唑酮和多黏菌素B 5种抗菌药中介,对头孢哌酮和红霉素等其他22种抗菌药敏感。【结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应用于工业发酵饲料生产,对抗菌药不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培养液,最佳发酵温度为17.8℃,培养基的最佳pH是6.9,150 mL三角瓶的最佳装液量为20 mL,最佳培养方式为暗处理振动培养96 h,经对ZA1进行优化培养,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228 μL/mL,是优化前EC50=4.5888 μL/mL的37倍。ZA1的抑菌粗提物90℃下处理2 h,其相对活性达到76.62%,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对紫外线照射30 min后相对活性差异不明显; pH为3和11时,其相对活性分别为92.87%和85.11%;对蛋白酶和Ag+、Cu2+、Zn2+和Fe3+等金属离子不敏感,经Ag+处理后的相对活性可达到86.93%。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恬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11,37(5):859-865
为开发适合于真丝织物染色的天然染料及其染色工艺,以乌饭树叶色素作为染料,研究其用于真丝织物染色的性能及染色工艺条件。测试结果表明,乌饭树叶色素的提取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30~100℃范围内的色光稳定性均较好;在酸性至弱酸性条件下具有稳定的颜色,而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随pH值变化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液pH 2~6或7~8,染色温度98℃,染色时间60 min,染液质量浓度60~80 g/L,染色次数1次。采用以上工艺以乌饭树叶色素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不需添加其它化学助剂和金属盐,染色方法简单,在染液的2个pH值范围可分别将织物染成固定的颜色,染色后的真丝织物皂洗色牢度均可达到5级,日晒色牢度可达到3~4级,且保持了真丝织物特有的光泽度,因此认为乌饭树叶色素适用于高档真丝内衣的染色。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及减少粪便中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为了获得性能稳定的高活性植酸酶,采用PCR扩增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GenBank登录号:FJ986327)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在37℃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4 h能够获得大量包涵体蛋白,在25℃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6 h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获得。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植酸酶产物,获得的中性植酸酶的部分酶学特性为:耐热性较好,最适反应温度55℃,在70℃处理10 min可保持20%以上的酶活性;耐酸、碱能力较强,最适pH 6.0~7.0,pH 5.5~9.0时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性,pH 5.0~10.0时处理6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性,在pH 2.0~4.0时能保持40%以上的酶活性。利用构建的切除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及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量表达性能稳定的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一株牛瘤胃源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耐酸性和耐胆酸盐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该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活性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耐酸性和耐胆酸盐性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和抑菌活性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生长4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20 h后生长趋于稳定,进入生长稳定期;同时该菌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在pH 3.0~7.0时存活率为23.8%~90.6%;有较好的耐胆酸盐性,在0.1%~0.4%的胆酸盐中存活率为64.2%~83.6%。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和产气杆菌(Aerogenes)等细菌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等霉菌作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抑菌活性,同时其抑菌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好。本试验通过对该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具有耐酸、耐胆酸盐等特性;其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较好,具有耐酸碱及耐高温特性。  相似文献   

19.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