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介绍了链置换扩增技术、转录介导扩增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技术、滚环扩增等六种恒温扩增核酸的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应用概况,并对恒温扩增技术的前景予以展望,以期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恒温扩增技术是继PCR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目前主要的恒温扩增技术有:滚环核酸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链替代扩增、依赖核酸序列扩增和解链酶扩增。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恒温、高效、特异、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本文就现阶段恒温扩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由于采用4个引物,与传统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比,它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为此,对近几年应用LAMP技术诊断禽流感、禽腺病毒感染、鸭疫、鹅细小病毒病等7种禽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才兴起的生物芯片、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ASBA)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受中外学者的青睐。但仍有好多初学者对这方法的知识了解甚少,本文就生物芯片、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及荧光定量PCR的定义、原理、检测中的应用和各自的优点做一简单的综述,以便相互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才兴起的生物芯片、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ASBA)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受中外学者的青睐。但仍有好多初学者对这方法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从生物芯片、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及荧光定量PCR的定义、原理、检测中的应用和各自的优点做一简单的综述,以便相互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等于2000年开发的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快速、高特异、高灵敏地扩增靶序列。1技术特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特点是针对靶序列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30~60分钟,不需要PCR仪即可实现核酸的大量扩增,并且伴有肉眼可见的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酶沉淀产生。LAMP的扩增效率是目前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的路线主要包括核酸样本制备、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而核酸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低浓度样本的扩增,其中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SISPA)法因其经济高效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文章就兽医领域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相关SISPA方法进行概述,包括核酸样本的预处理及扩增方案等,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和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了一种针对猪瘟病毒的,快速、灵敏、特异的两步法检测技术。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反转录巢式PCR(RT-NestPCR)相当,最低能检测出46 pg/μL的病毒RNA。该方法的建立为猪瘟病毒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是由1对带有T7启动子序列的引物引导的连续、等温、基于酶反应的核酸扩增技术,特别适合扩增RNA.NASBA反应需要在反转录酶、噬菌体T7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酶H和2条特别设计的寡核苷酸引物共同协作下完成.反应在41℃进行,可在2 h内将模板RNA扩增109倍,比常规PCR法高103倍,不需特殊仪器,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扩增技术.文章就NASBA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对靶基因片段的6个区域设计3对引物,实现对靶基因片段地快速、高效扩增。该技术目前已广泛的运用于一些领域。通过简述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在一些领域的运用,总结该技术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改进措施,分析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期为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快速检测等优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文章对LAMP的反应原理、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是依赖于靶目标上6个区域的4条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Bst的作用,在60 ℃~65 ℃恒温条件下1 h之内即可完成的基因扩增技术.该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论文从技术原理、引物设计、反应机制和特点等方面了介绍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动物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PCR定量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nl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PCR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不仅是一种检测核酸分子的定性方法,而且也是一个能对核酸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由于核酸检测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基于RNA的核酸检测技术,如RT-PCR扩增(Mulder,1994)、核酸依赖的序列扩增(NASBA)  相似文献   

16.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具有通量高、损耗低的优势,在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等。由于检测原理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概述基于PCR/RT-PCR、LAMP/RT-LAMP、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建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全面分析其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中的特点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进病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动物疫病诊断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2000年由日本的荣研株式会的Notomi T等人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LAMP法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的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恒温条件保温几十分钟,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具有高特异性和等温快速扩增的特点,可以在1小时之内,将靶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扩增108~109倍。在DNA延伸合成时,从脱氧核酸三磷酸基质(dNTPS)中析出的焦磷酸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镁离子结合,会产生一种焦磷酸镁的衍生物,而高效扩增的LAMP法生成大量这样的衍生物,并呈现白色沉淀。可以把浑浊度作为鉴定指标,仅凭肉眼观察白色混浊沉淀,就能鉴定扩增与否,而不需要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等过程。且该方法不需要任何贵重的仪器和试剂,在水浴锅中即可完成反应,特别适合在野外现场和基层部门应用。迄今已建立了针对多种病原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LAMP检测方法。下面就目前LAMP技术在禽病毒检测中的进展情况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8.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自建立以来,该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文章将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不但造成养禽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检测禽流感病毒是诊断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较常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通过对核酸杂交技术、常规RT-PCR技术、实时RT-PCR技术、PCR-ELISA技术、核酸依赖的扩增技术(NASBA)、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及基因芯片等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优点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禽流感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子检测技术是进行病原检测、鉴定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主要在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和链置换DNA聚合酶3种酶的作用下等温扩增DNA或RNA,具有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反应迅速等优点,可实现对疾病的现场诊断。作者简述了RPA技术的反应体系组成、反应原理、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等,介绍了RPA技术在动物重要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