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影响生长猪氨基酸利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养猪生产中有关氨基酸营养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测定体沉积蛋白质(PD)中氨基酸的沉积、生理氨基酸损失(主要是皮肤和毛发、肠道内源氨基酸损失)与不可避免的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来估测氨基酸的需要量,估测氨基酸需要量的数据必须建立在蛋白质沉积、活体量、饲喂水平、饲料原料组成和饲料原料的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上。既然PD是氨基酸需要量的决定因素,在建立日粮最佳氨基酸水平时,必须认真考虑活体重或动物间的差异对PD的影响。因此,饲料组成与机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变化对用于蛋白质沉积需要的可利用氨基酸利用的影响必须进行更精确的定量。  相似文献   

2.
4家禽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由于饲料原料的消化率能显著影响家禽对某种氨基酸需要量的估计值,所以在相同的基础上表述推荐量就显得很重要。估测氨基酸需要量有两种方法:稀释法:利用限制性氨基酸已知的蛋白源,用低蛋白日粮逐步稀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供许多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信息,然而饲料组成变化很大,或许会改变能量含量。对于非常规饲料原料,在使用水平高的情况下,一些氨基酸可能不能被利用。低蛋白日粮法:利用只有一种氨基酸不足的基础日粮。逐量添加这种合成的氨基酸,就可能研究出能改进动物生产性能的某一添加水平。这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估测肉鹅的氨基酸需要量.利用析因法将肉鹅的氨基酸需要量剖分为生长和维持2部分.试验1:设计无氮和低氮2种饲粮,研究维持状态下肉鹅蛋白质需要量.试验2:利用屠宰试验,分析肉鹅沉积于羽毛、胴体和内脏中的蛋白质量,研究肉鹅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肉鹅由皮肤脱落损失的蛋白质量为6.52 g/d,肌酐代谢排出的蛋白质量为1.26 g/d,内源损失的蛋白质量为3.48 g/d,由此得出肉鹅维持每千克代谢体重的蛋白质需要量为5.37 g/d;单位体增重中沉积于羽毛和体组织(胴体和内脏)中的蛋白质量分别为0.045 1和0.141 8 g/d.由上述结果估测肉鹅氨基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为:AA=5.37W2/3×MAA+0.045 1ΔW×FAA+0.141 8ΔW×CAA.式中:AA为氨基酸需要量(g/d);W2/3为代谢体重(kg);ΔW为日增重(g);MAA、FAA、CAA分别为维持、羽毛、胴体生长的氨基酸模式.利用此模型对肉鹅0~9周龄的氨基酸需要量进行动态估测,多数氨基酸的需要量高于前苏联畜牧科学研究所(1985)的建议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许多国家建立了猪的生长模型以估测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氨基酸需要量 ,这对于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NRC(1 998)生长育肥猪氨基酸需要模型是专门用于估测生长育肥猪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 ,它采用析因法估测 ,把氨基酸需要量分为维持需要和蛋白质沉积需要两部分 ,先确定蛋白质沉积速度 ,再根据蛋白质日沉积量和每沉积 1g蛋白质所需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量确定赖氨酸需要量 ,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按理想蛋白质模式确定 ,蛋白质的沉积速度由胴体无脂瘦肉沉积模型确…  相似文献   

5.
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营养吸收与饲料的利用效率,目前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多采用生物价法,利用蛋白质评分法的研究则很少。因此,作者对现今国际上通用的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进行概述,并以50~75 kg生长猪营养需要量(NRC,2012)为参考蛋白,运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和模糊评分法(FCM)作为评价标准,对9种常用饲料原料(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鱼粉、乳清粉)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进而得到6种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分析中的应用结果。经综合分析探讨,EAARR与FCM对饲料原料蛋白质的评价较其他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可为生长猪饲料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饲料是家禽所需能量和蛋白质的物质基础,饲粮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经生物氧化供能,而家禽所需的蛋白质实际上是饲料中的各种氨基酸。准确测定家禽饲料原料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是确定家禽营养需要量及优化饲粮配方的关键。在家禽营养研究中,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及方法对准确测定饲料原料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至关重要。然而,家禽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动物因素、评定体系及方法、饲料及原料因素、饲料加工工艺和饲料添加剂等。为此,本文就家禽饲料原料有效能和氨基酸消化率评定体系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且就近3年来本课题组开展的有关肉仔鸡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日粮中蛋白质过量会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蛋白质水平与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量或利用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蛋白质水平太高时,在家禽中不仅造成尿酸盐沉积,同时对氨基酸的利用也有负面的作用。Morris等研究表明在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水平一定情况下,过高蛋白质水平使得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2种数学模型估测了3-6周龄雌性肉仔鸡不同衡量指标下的赖氨酸需要量。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组成,含代谢能(MEn)12.73MJ/kg,粗蛋白18.8%,蛋氨酸0.44%,赖氨酸0.7%。试验日粮赖所酸设5个处理水平(0.7%,0.85%,1.0%,1.15%,1.30%)。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试验末分别检测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生化指标并采用折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估测满足不同生产目标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赖氨酸水平对3-6周雌性肉仔鸡日增重(ADWG),饲料转化效率(FCR),全净膛率(CYR),胸肌率(BMR),腹脂率(AFR)有显著影响(P<0.05)。按不同徇指标得出赖氨酸需要量估测值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满足最大ADWG需要<满足最大BMR需要<满足最大CYR需要<满足最佳FCR需要<满足最低AFR需要。按折线模型估测,满足ADWG、BMR、CYR、FCR和AFR的总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8%,1.01%,0.99%,0.91%,1.05%;按指数模型估测则分别为0.96%,1.15%,1.17%,1.05%,1.33%。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理想蛋白质 ,是指日粮中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 ;理想的氨基酸模式 ,意指理想蛋白质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相对于Lys的比例。在 1 998年 ,NRC根据以往的研究 ,总结并出版了各种状况下的肥育猪理想的氨基酸比例 (表 1 )。NRC(1 998)虽然首次系统给出了不同体重和生产水平的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 ,但不是实测值 ,而是根据动物的生长模型 ,按照理想蛋白质的原理 ,运用维持加体蛋白沉积的析因法推算而得。在猪的实用日粮中 ,Lys是必需氨基酸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模型首先对其需要量进行了估测。每日Ly…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人们常通过基因选择和营养调控来最大化地提高猪的瘦肉率。一般地,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适宜的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可提高猪的瘦肉率。氨基酸需要量可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性别和猪的瘦肉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首先要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以理想蛋白质理论为基础,去考虑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从而得出平衡蛋白质日粮。因此,平衡蛋白质日粮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保持较适宜的水平,以满足动物机体的生理需要,和减少氨基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理想蛋白质在肉鸡饲料上的应用■许振忠(台湾省台中市中兴大学畜产学系一.前言所谓理想蛋白质(Idealprotein)是指各种氨基酸间具有适当的比例,使之达到动物需要的组成。诸多因素会影响肉鸡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包括日粮因素(如蛋白质及能量含量、饲料采食...  相似文献   

13.
一、可消化氨基酸配方的理论基础蛋白质原料是饲料原料中最贵重的物质之一,蛋白质的开销是饲料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节约蛋白资源,利用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进行饲料日粮配方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配合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平衡程度是影响饲料品质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准确地测定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及动物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是配制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日粮的技术关键。动物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是源于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所谓理想蛋白质就是能够被特定动物完全  相似文献   

14.
生长猪氨基酸需要量与“理想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猪氨基酸需要量与“理想蛋白质”李同洲(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1)李德发(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猪的维持和生长需要蛋白质,确切地说是需要氨基酸。其需要量除决定于猪的遗传型、性别、年龄、饲粮营养水平、环境等因素外,...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中不同支链氨基酸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0头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标准蛋白质水平(16.0%)不添加支链氨基酸的日粮,A组饲喂低蛋白质水平(14.0%)不添加支链氨基酸日粮,B、C、D组在A组日粮基础上添加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添加比例分别为0.6∶0.5∶1、0.7∶0.6∶1、0.8∶0.7∶1,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B、C组日平均增重、末重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 <0.05),且B组料重比最低;(2)血清生化指标:添加支链氨基酸的各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P <0.05);B、C组葡萄糖(GLU)、尿素氮(UN)、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D组(P <0.05)。综合认为,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未显著影响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血清学指标,低蛋白质日粮补充支链氨基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大,在不改变其他营养成分水平的基础上,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配制满足家禽营养需要的日粮配方和将排泄到环境中的过多养分降到最低,已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蛋白质饲料原料,多通过表观回肠消化率反映其利用率。以表观回肠消化率值为基础配制日粮,低估了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导致排泄物中养分含量增加。通过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校正表观回肠消化率所得的标准回肠消化率,能克服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局限性。作者讨论了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的估测方法,并对其在肉鸡饲料原料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就是指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参与机体蛋白质代谢的氨基酸。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蛋鸡日粮,就是在测知了饲料原料氨基酸含量及利用率和畜禽氨基酸需要量的基础上,采用电子计算机优选,配制成满足家禽生长、产蛋需要的可利用氨基酸平衡日粮。用此技术配制的日粮更接近家禽实际需要,并可合理利用售价低廉的棉、菜籽饼粕,充分发挥家禽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多安酸主要是利用多安酸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的有机结合,来开发现在利用率低的一些常规和非常规饲料,如合有饲料抗营养因子、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的纤维饲料(包括酒糟、秸秆、豆粕等),变为新型氨基酸活性饲料原料或有机肥料,提高其利用率,通过多安酸发明专利技术将原料中必需的氨基酸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  相似文献   

19.
降低养禽业中氮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原料种类多,原料中的有机氮和氨基酸含量、质量和利用率差异也很大。家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应用饲料营养科学和先进技术,进行系统试验,科学确定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家禽对各种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及家禽需要量,制订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操作性强的氨基酸需要量标准或计算公式,使配方设计简单,设计的配方经济、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20.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粗蛋白质的需要是在一定饲粮条件下为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可随饲粮氨基酸可利用性(可消化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营养学的发展,猪禽已开始采用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反刍动物则多为瘤胃降解与未降解蛋白质体系,因此,确定动物维持加生长(或产奶、产蛋)的净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以及氨基酸模式比确定粗蛋白质需要更重要。蛋白质的需要可采用综合法,通过生长实验确定,也可用析因法测定维持和生长(蛋白质沉积)蛋白质的需要。动物年龄愈小,肌肉组织相对发育愈早,瘦肉率越高,所需粗蛋白质与氨基酸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