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S-222对日本对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0℃条件下研究了麻醉剂MS-222对日本对虾的麻醉效果,探索了日本对虾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离水操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日本对虾表现出达到麻醉状态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而复苏时间逐渐增加的趋势。MS-222的理想麻醉浓度为6 g/L,到达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9.0、104.8、159.6和221.6 s,复苏后24 h内的存活率均达到100%,对日本对虾的麻醉效果较好。经理想浓度6 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离水操作时间应小于4 min。综上所述,MS-222是日本对虾有效、安全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6±0.5℃下,研究以20~100mg/L之间5个浓度梯度的MS-222(tricaine methane sulfonate)对体质量255.87±30.31g野生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20mg/L的MS-222下,长薄鳅的活动量明显下降,保持镇静,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3h后,在清水中几分钟内便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40~80mg/L的MS-222对长薄鳅的麻醉作用较强,适合于短时间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体外标记、形态学测量等;当MS-222的浓度达到100mg/L时,短时间内长薄鳅便进入深度麻醉甚至休克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复苏,鱼易死亡。实验证明,用MS-222麻醉长薄鳅较快、复苏时间短、安全性能高,是较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6℃±1℃条件下,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不同麻醉时间对半滑舌鳎的复苏时间、复苏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在麻醉剂浓度为60 mg/L的海水中浸浴4 h后的药物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MS-222浓度在60~120 mg/L时,试验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变化较大,浓度由60 mg/L增加至120 mg/L,麻醉时间由280 s缩短至90 s;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麻醉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稳。试验鱼在浓度为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浴0.5、1.0、2.0、3.0、4.0 h,其复苏率及24 h存活率均达100%;持续麻醉时间在3 h内,随着浸浴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复苏时间由115 s延长至155 s,超过3 h后,复苏时间趋于稳定。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60 mg/L。MS-222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消除数据结果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4.2 h,消除速率方程为C=7550.5e~(-0.205t)+791.8e~(-0.016t)-8342.3e-0.081e~(0.106t),相关系数为1.0。以水产品中麻醉剂定量限2.0μg/kg为残留限量,通过WT 1.4分析,以半滑舌鳎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 d。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酚这2种麻醉剂对其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Oxygen-nitrogen ratio, O/N)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1)的MS-222或24 mg·L~(-1)的丁香酚可显著降低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MS-222浓度升高而降低,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这2种麻醉剂胁迫下,当水温为14~26℃时,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O/N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O/N为8.0-19.4,不同温度组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MS-222质量浓度为1.5 mg·L~(-1)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可使四川华吸鳅进入麻醉剂Ⅱ期(镇静期),可推荐为活鱼运输麻醉剂量,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7.
丁香油对鲤鱼和罗非鱼的麻醉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将丁香油按体积比加入水中制备成不同浓度梯度的麻醉剂,分别在不同水温下对两种大小规格的鲤鱼和罗非鱼进行麻醉试验.28℃水温时,随着丁香油浓度由0.05 mL·L-1到0.1mL·L-1、0.15mL·L-1增加,鲤鱼和罗非鱼麻醉时间均缩短.鲤鱼恢复时间增长,罗非鱼则缩短.在0.1mL·L-1浓度下,随着水温从21℃到24℃、26℃、28℃升高,鲤鱼和罗非鱼麻醉作用时间缩短.鲤鱼恢复时间增长而罗非鱼则缩短.28℃水温0.1mL·L-1浓度下,小鲤鱼麻醉时间比小罗非鱼短,而恢复时间比小罗非鱼长.结果显示,丁香油是一种高效、廉价的鱼类麻醉剂.  相似文献   

8.
MS-222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3±0.2)℃海水温度下,测定了MS-222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成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用半滑舌鳎成鱼体长25~40 cm,体质量300~1500 g.实验设计的MS-22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0 mg/L和90~240 mg/L.结果显示,鱼体在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增加,最终麻醉程度达到4期以上呼吸频率开始下降.MS-222麻醉半滑舌鳎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10 mg/L.在此浓度范围内,鱼体能够在3 min之内达到4期麻醉状态,5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MS-222溶液中浸浴15min后成活率为100%.鱼体在180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21 min内,复苏时间相差不大,为100 s左右.5尾半滑舌鳎在18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然后在空气中暴露3 min,连续麻醉6次,每次间隔24 h,复苏时间差异不显著.实验证明,MS-222麻醉半滑舌鳎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反复麻醉没有明显的耐受性,是一种理想的水产用麻醉剂.文中还对MS-222用于半滑舌鳎麻醉运输及人工授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研究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tus)的早期牛活史及其发育生物学.运用解剖镜观察、记录、测量、描述、绘图等方法,连续规察了6个批次斑点叉尾鮰的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在水温23~25℃时,斑点叉尾鮰胚胎期约需186 h,有效积温4 490~4 6lO qC·h;水温24~27℃时,班点叉尾鮰卵黄囊期约需6 d,有效积温3 620~3 710℃·h.(2)斑点叉尾鮰胚胎在出膜之前可见血液循环、胸鳍突起、眼球色素、直肠和肛门,卵黄囊耗尽期时各鳍鳍条明显且尾鳍已分叉.(3)斑点义尾鮰胚胎发育的温度上限是28~29℃.  相似文献   

10.
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50mg/L。实验表明,将麻醉剂浓度从50mg/L提高到200mg/L,供试鱼被麻醉的时间由288s缩短至50s,复苏时间由94s延长至106s;用60、100和200mg/L的麻醉液持续麻醉后,可获得100%复苏率的最长麻醉时间分别为64、32和32min,牙鲆经MS-222麻醉后抗露干时间延长。牙鲆麻醉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旦复苏,牙鲆24h内的存活率可达100%。实验表明,MS-222的合理麻醉浓度为60mg/L,此浓度下最长麻醉时间为64min,麻醉露干时间应低于60min。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生产中因需要转塘或鱼价高时难免在高温时需要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高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在现实生产中养殖者也出现偶有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死亡的情况,甚至在冬季低温时也会出现。笔者在6月8日30℃以上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获得成功,并且鱼还正常养殖成功。现将30℃高水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技术的原理与要点介绍如下。一、水温对斑点叉尾鮰的生理影响温度是随着时间与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因子,它不仅影响水体的许多理化因子,而且直接影响斑点叉尾鮰本身的生理活动,受水温的制约与影响,斑点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斑点叉尾的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描述,研究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斑点叉尾受精卵在水温24±1℃时,出膜时间(胚胎期)约为147h 30min。水温25±1℃时,斑点叉尾鮰卵黄囊期约为134h。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水温(18 ± 1) ℃和(28 ± 1) ℃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 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 ± 1) ℃和(28 ± 1) ℃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 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0℃~26℃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用食盐、二溴海因、高锰酸钾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高锰酸钾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6.36mg/l,48h半致死浓度是5.00mg/l,安全浓度是0.93mg/l;二溴海因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2.7mg/l,48h半致死浓度是1.01mg/l,安全浓度是0.04mg/l;食盐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4689mg/l,48h半致死浓度是45237mg/l,安全浓度为12577mg/l。  相似文献   

15.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鰤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鰤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2种麻醉剂对黄条 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鰤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 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 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 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鰤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鰤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鰤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鰤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国鲥鱼的麻醉运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的 Sedate及 MS-222、丁香酚等三种不同的药物作麻醉剂,分别配制成不同的梯度质量分数,采用充氧密闭药液浸泡法,进行美国鲥鱼的活体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 200mg/L的美国 Sedate,质量分数为 20~25mg/L的 MS-222以及质量分数为 12mg/L的丁香酚作麻醉剂,运输时间 3 h,美国鲥鱼的运输成活率均可达到 100%。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18.
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0~100 mg/L的MS-222(Tricaine M ethanesu lphonate)在水温15~25℃条件下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和施氏鲟(A.schrenckii)的麻醉效果进行试验,中华鲟或施氏鲟分别达到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甚至出现死亡。30~40 mg/L的MS-222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鱼的活动量明显下降,可保持镇静并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48 h后,在清水中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50~100 mg/L的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适合于进行短时间的操作,如捉拿、称重、测量、外科手术、体外标记等。中华鲟和施氏鲟在高剂量MS-222的作用下,在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前,存在一个临床死亡阶段,这个阶段长达1h左右,在这个阶段,对它们进行“人工呼吸”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在实验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适合的麻醉方式与麻醉剂量,研究比较了7种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 (40 mg·L~(–1)、50 mg·L~(–1)、60 mg·L~(–1)、70 mg·L~(–1)、80 mg·L~(–1)、90 mg·L~(–1)、100 mg·L~(–1))和丁香酚(8 mg·L~(–1)、10 mg·L~(–1)、12 mg·L~(–1)、14 mg·L~(–1)、16 mg·L~(–1)、18 mg·L~(–1)、20 mg·L~(–1)) 2种常见渔用麻醉剂对体质量为(13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的静水麻醉效应。静水麻醉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2种麻醉剂浓度升高,幼鱼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2)在实验条件下,MS-222与丁香酚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70 mg·L~(–1)和16 mg·L~(–1),最适运输质量浓度分别为50 mg·L~(–1)和10 mg·L~(–1)。使用最适运输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对幼鱼进行10 h模拟运输,观察麻醉效应和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发现:1)麻醉组运输成活率和复苏后24 h成活率均为100%,显著高于无麻醉运输组的80%和60%(P0.05);2)较之无麻醉运输组和静水对照组,麻醉运输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麻醉运输组中,MS-222麻醉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丁香酚麻醉组(P0.0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 ℃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 %;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 %;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 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 %,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