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肌醇对生长獭兔毛囊密度的影响。选取40日龄断奶小兔1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常规饲养,饲料中分别按0、25、50、75 mg/kg添加肌醇,试验期为3个月。在试验的第30、60、90 d,分别取肩部、腹部、背中部、臀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计数初级和次级毛囊数量并计算S/P值发育。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50 mg/kg肌醇可以显著增加2~4月龄獭兔背中部和臀部次级毛囊密度(P0.05),显著降低2~3月龄背中部和臀部初级毛囊密度(P0.05),对肩部和腹部毛囊密度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饲粮中添加50 mg/kg肌醇能够显著影响2~4月龄獭兔背中部和臀部毛囊密度。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核黄素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肉品质、毛囊发育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3、6和12 mg/kg核黄素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12 mg/kg核黄素显著降低了獭兔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3、6、12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獭兔皮肤中总毛囊密度(P0.05),饲粮中添加3、6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獭兔皮肤中初级毛囊密度(P0.05),饲粮中添加6、12 mg/kg核黄素显著提高了獭兔皮肤中次级毛囊密度(P0.05),饲粮中添加3、6 mg/kg核黄素显著降低了獭兔皮肤中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P0.05)。饲粮中核黄素添加水平对獭兔的胸腺重、胸腺指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2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均随着饲粮中核黄素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6 mg/kg添加组中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中核黄素适宜添加水平为6 mg/kg(实际测定饲粮中核黄素水平为8.35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锰对生长獭兔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40 mg/kg锰(以硫酸锰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2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沉积率(P<0.05),饲粮中添加5~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胃周脂肪沉积率(P<0.05)。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肾周脂肪沉积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肉碱脂酰转移酶2(CPT2)、激素敏感脂酶(HS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0~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40 mg/kg锰显著提高了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20 mg/kg锰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的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锰影响了3~4月龄獭兔的脂肪沉积和脂肪组织脂质代谢,锰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可以有效促进脂肪组织的氧化分解,抑制脂肪组织的合成,并能降低体脂肪的沉积率。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安哥拉兔产毛性能以及毛囊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10月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安哥拉兔公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再添加0.25%、0.35%、0.45%的赖氨酸,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0.25%的赖氨酸显著提高了产毛量、产毛率、饲料转化效率、总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P<0.05)。饲粮添加0.25%的赖氨酸显著增加皮肤中Wnt家族10b蛋白(Wnt10b)、β-连环蛋白(β-catenin)、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0.35%的赖氨酸显著提高了角蛋白相关蛋白(Kap6.1)基因表达量,也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促进长毛兔皮肤毛囊发育,Wnt10b/β-catenin、TGF-β和Ka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此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泛酸对生长獭兔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似的断奶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獭兔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獭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和40 mg/kg泛酸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 mg/kg泛酸显著降低了生长獭兔肩胛、胃周和肾周脂肪沉积率(P0.05);饲粮中添加10~20 mg/kg泛酸显著降低了生长獭兔肝脏中脂滴的含量(P0.05)。饲粮中泛酸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白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泛酸添加水平的升高,生长獭兔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20、40 mg/kg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40 mg/kg泛酸显著升高了生长獭兔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 mg/kg泛酸显著增加了肝脏中激素敏感脂酶(HSL)和骨骼肌中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0~40 mg/kg泛酸显著增加了肝脏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40 mg/kg泛酸显著增加了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和骨骼肌中CPT1基因的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泛酸影响生长獭兔肝脏内脂肪代谢,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可降低肝脏内脂肪的沉积,并能降低机体脂肪沉积率,增加骨骼肌对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2~4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2月龄生长獭兔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 mg/kg肌醇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毛皮面积、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被毛密度、被毛长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被毛长度以Ⅲ组最长,显著长于Ⅰ组(P0.05),但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被毛密度以Ⅳ组最大,极显著大于Ⅰ组和Ⅲ组(P0.01),显著大于Ⅱ组(P0.05)。3)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胸腺指数随着肌醇添加水平的提高呈升高趋势(P0.05)。4)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利用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其中,干物质利用率以Ⅳ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总能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总能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和Ⅳ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综合以上测定指标,在生长獭兔饲粮中适宜的肌醇添加水平为75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皮张质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4、0.8、1.6 mg/kg碘(以碘化钾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在初始体重(IBW)无显著差异(P0.05)的前提下,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终末体重(FBW)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0.8 mg/kg组獭兔的ADG和ADFI最高,F/G最低。2)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后腿肌肉率和红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前腿肌肉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全净膛率、背腰肌肉率和肌肉品质指标[pH、失水率以及肉色(亮度、黄度值)]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面积、毛被白度和撕裂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最大值分别在0.8、0.4和0.4 mg/kg组。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重量和皮板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毛囊密度、毛被光泽度、毛被长度、撕裂断点厚度、抗张强度及规定负荷伸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碘添加水平为0.8 mg/kg(饲粮中碘含量的实测值为0.92 mg/kg)。  相似文献   

8.
β-catenin是Wnt信号途径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对毛囊细胞的生长、分化、运动、凋亡的调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日龄、365日龄、730日龄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日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上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β-连环蛋白在不同年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均有表达。45日龄的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365日龄(1周岁)和730日龄(2周岁)的表达量,而365日龄(周岁)与730日龄(2周岁)间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β-catenin在绒山羊皮肤毛囊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β-catenin和BMP2基因在幼龄水貂皮肤中定量表达的规律及意义。试验选用0~6周龄的幼龄公水貂21只,每周龄各3只,采集背中部的皮肤样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对定量方法, 检测不同周龄的幼龄水貂皮肤中β-catenin和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β-catenin mRNA丰度呈上调趋势,在4周龄时显著增大(P<0.05),5周龄时达最大(P<0.01),6周龄时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与5周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而BMP2 mRNA的表达保持稳定(P>0.05)。β-catenin mRNA的丰度与次级毛囊发育变化趋势一致,与前人相关报道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水貂次级毛囊发育;而BMP2 mRNA的丰度在毛囊发育阶段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獭兔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40、80和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中锌添加水平的升高,生长獭兔肩胛脂肪沉积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肾周脂肪沉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P=0.095 3)。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以及肾周脂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相对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显著提高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激素敏感脂酶(HSL)以及肩胛脂肪中FABP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LPL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上调了生长獭兔脂质分解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进程,从而使脂肪沉积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胆碱添加水平对3~5月龄獭兔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选用200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200、400、600和800 mg/kg的50%氯化胆碱(折算为胆碱的添加水平后分别为0、87、174、261和348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实测胆碱水平分别为812、902、993、1 086和1 17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中胆碱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7、174、261和348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瘦素(LEP)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74和261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生长激素(GH)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61和348 mg/kg的胆碱显著增加血清中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61 mg/kg的胆碱显著提高肝脏中肉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m 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61 mg/kg的胆碱(饲粮实测胆碱水平为1 086 mg/kg)改变了獭兔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促进了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关键基因CPT1的表达,同时加强了肝脏中甘油三酯(TG)的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氮代谢、血液成分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4、0.8、1.6 mg/kg碘(碘的添加形式为碘化钾)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碘水平对獭兔的沉积氮(RN)有显著影响(P < 0.05),并且添加水平为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饲粮碘的添加水平对獭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态的四碘甲腺原氨酸(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有显著的影响(P < 0.05),并分别在添加水平为0.4、0.8、0.8 mg/kg和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另外,饲粮不同碘水平对獭兔的内脏器官发育和脂肪沉积无显著影响(P> 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碘添加水平为0.8 mg/kg(饲粮中碘的实测值为0.92 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毛皮质量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0、120 mg/kg锌(以硫酸锌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末期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全净膛率、背腰肌率以及肌肉品质指标中的pH、肉色的亮度和红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前腿肌率和肌肉黄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后腿肌率和失水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3)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皮张面积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皮板厚度和被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的尿氮(UN)、沉积氮(RN)、氮利用率(NUR)和氮生物学效价(NBV)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锌添加水平为40 mg/kg(饲粮中锌的实测值为49.4 mg/kg)。  相似文献   

14.
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β-catenin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的关系。以成年白色和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β-catenin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皮肤组织的1.662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85 ku与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羊驼皮肤的表皮、毛乳头、毛根鞘和皮脂腺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得出,除皮脂腺之外,在表皮、毛乳头和毛根鞘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β-catenin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定位以及表达的差异,表明β-catenin参与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萨湖F1代羔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月龄左右、健康、体重为20.45±1.52 kg白萨福克×湖羊F1代羔羊36只,随机分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消化能为8.67 MJ/kg (LE)、10.38 MJ/kg(CON)和12.31 MJ/kg(HE),蛋白水平均为14.36%的试验饲粮,预试期8 d,正试期70 d。试验期间测定羔羊生长性能,饲养试验结束后所有羊颈静脉采血,并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羔羊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低饲粮能量水平(8.67 MJ/kg)可显著降低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宰前活重,并显著升高料肉比(P0.05);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HE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和LE组(P0.05)。HE组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和LE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增加会显著提高皮下脂中ACC、HSL,尾脂中ACC、FASN和背最长肌中FABP4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尾脂中HSL和背最长肌中ACC、PPARγ、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饲粮能量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皮下脂和尾脂的FABP4与背最长肌中FASN mRNA的表达,CON组表达水平最高(P0.05)。综合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基因的表达得出,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2.31 MJ/kg时更适用于2~4月龄白萨湖F1代羔羊的生长发育和体脂沉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血脂代谢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 860±144)g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獭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和200 mg/kg烟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毛皮重量、毛皮面积、被毛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毛皮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血浆雌二醇及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烟酸添加水平为100 mg/kg(饲粮烟酸实测含量为111.54 mg/kg)。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半胱氨酸含量对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和SLC1A4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90日龄健康獭兔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半胱氨酸含量为0.25%),试验组饲喂半胱氨酸含量分别为0.60%、0.70%和0.80%的试验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5%、0.45%和0.55%半胱氨酸)。预饲期7d,正饲期40d。试验期间每隔10d,每组随机屠宰4只獭兔,取样测定皮毛品质和SLC1A4基因表达。结果表明:(1)饲粮半胱氨酸水平为0.70%的试验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四个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半胱氨酸水平为0.60%和0.70%的试验组饲喂到130日龄时皮张面积显著增大(P0.05);三个试验组獭兔在100日龄时被毛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半胱氨酸水平为0.70%的试验组被毛密度在130日龄时显著大于其他三个组(P0.05);半胱氨酸对獭兔皮张厚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3)饲粮半胱氨酸含量对獭兔皮肤、肝脏和十二指肠组织中SLC1A4基因的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1)。SLC1A4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饲粮中半胱氨酸水平为0.70%的试验组达到最高值。这一趋势在皮肤组织中、肝脏和十二指肠组织中分别于110日龄和100日龄时表现得较为显著。由此可见,獭兔饲粮中半胱氨酸的最优水平为0.70%,且在110日龄前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RSPO_2和β-catenin对羊驼毛性状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RSPO_2和β-catenin在羊驼背部、腿部和耳部皮肤中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真皮乳头、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均可见RSPO_2的免疫阳性反应,并且主要出现在细胞质中,其中在内根鞘呈现强阳性;β-catenin在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内均出现免疫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RSPO_2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7.633倍(P0.05)和5.602倍(P0.05),β-catenin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3.689倍(P0.05)和2.067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RSPO_2多克隆抗体和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大小分别是26和86ku,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均为背部与耳部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RSPO_2在腿部与耳部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RSPO_2和β-catenin与毛纤维的长度、弯曲度和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钴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皮张质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4、1.6、6.4 mg/kg钴(以硫酸钴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初始体重(IBW)无显著差异(P0.05)的前提下,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终末体重(FBW)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FBW和ADFI均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均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獭兔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及肌肉品质指标[p H、失水率、剪切力以及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面积、皮张重量、皮张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皮张重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胸腺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达到最高。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适宜的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基础饲粮中钴含量为0.27 mg/kg)。  相似文献   

20.
以桑叶作为替代饲料添加至獭兔的基础饲粮中,并通过调节桑叶粉添加量达到改善獭兔生产性能的目的。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 243±102)g的2月龄獭兔40只(雌、雄各1/2),随机分成5组,饲喂添加不同比例桑叶粉的饲粮,至试验第42天对獭兔生产性能指标的调查结果是:桑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15%的饲粮组的獭兔与未添加桑叶粉饲粮组(对照)的獭兔相比较,各项生长性能指标相当,当饲粮中桑叶粉的添加量15%则会减缓獭兔的生长速度;添加10%桑叶粉的饲粮组獭兔的料重比最低(6.22),肌肉中鲜味和甘味氨基酸的比例增加,肉质风味改善;添加15%和20%桑叶粉饲粮组,獭兔的毛皮质量与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0%桑叶粉饲粮组獭兔的半净膛率和全净堂率大于对照和其他饲粮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腿肌指数显著大于添加5%桑叶粉的饲粮组(P0.05),随着饲粮中桑叶粉添加量增加,獭兔的心脏指数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试验结果认为,桑叶可以作为獭兔的部分替代饲料,2~3月龄獭兔饲粮中桑叶粉的添加量≤15%为宜,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可改善兔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