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本试验致力于评价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马立克氏病抗性遗传性状的相关性。MDV-1分别感染7日龄普通品系和抗性品系的霞烟鸡,攻毒后第4、7、10、14、21、28、35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8转录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霞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具有相对高水平的IL-18mRNA,而马立克氏病抗性霞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则具有相对低水平的IL-18mRNA。结果显示,鸡IL-18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马立克氏病(MD)抗性遗传性状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MHC-B单倍型在武定鸡的分布情况与促进抗马立克病(MD)品系的选育,采用对血细胞DNA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对20个武定鸡试验鸡群进行分型,并对雏鸡进行马立克病毒(MDV)京-1株攻毒试验。结果发现,鸡群中B11单倍型出现频率最高(约为37%),同时发现了B21单倍型纯合子(约为4%);攻毒试验表明,B5/B5、B15/B15、B11/B11、B14/B14和B21/B21对MD易感性依次降低。本研究初步鉴定了武定鸡群中各MHC-B单倍型分布情况,并建立了筛选武定鸡抗MD品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不同的G2系和G5系鸡在感染马立克氏病毒(MDV)后立即早期病毒复制及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本实验对14日龄G2和G5系SPF鸡滴鼻接种超强毒(vv MDV)Md5株,以28S r RNA基因为内参,利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dq RT-PCR)方法对接种后4 h、24 h、48 h和96 h肺淋巴细胞、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MDV meq、IFN-γ、IL-18、IL-4和IL-10的m 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96 h仅在两品系感染鸡的肺淋巴细胞和脾脏中检测到了meq m RNA,G2系鸡群肺淋巴细胞中病毒m RNA含量高于G5系,但脾脏中较低。96 h肺淋巴细胞和脾脏中IFN-γ、IL-4和IL-10转录水平大幅上调,并且G2系鸡群均略高于G5。本研究结果提示G2系对MDV的抵抗能力强于G5,这两种品系鸡感染MDV后可能主要启动以Th2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为研究MDV对不同MHC单倍型鸡的致病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含量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18、IFN-γ、TNF-α基因mRNA相对转录时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PF鸡感染ARV后7d和14d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7d,CD8+T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1、21、28、35d感染组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1d后CD4+、CD8+T细胞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是ARV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β、IL-6(除7d外)、IL-18(除14d外)和TNF-α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IL-17和IFN-γ除感染1d外,均表达下调,说明IL-1β、IL-6、IL-17、IL-18、IFN-γ和TNF-α均参与了ARV的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感染SPF鸡对IFN-γ、IL-2、IL-4和IL-10共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4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其中IFN-γ质量浓度A组于第7、14天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于第7天显著高于C组(P〈0.05);IL-2质量浓度各组于第3、5、7天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以此为:A、B和C组;A组与B组IL-4和IL-10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IL-4质量浓度于第5、7、14天显著高于C组(P〈0.05);且2组IL-10质量浓度于第5、7、14、21天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IFN-γ、IL-2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和IL-4、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的细胞免疫作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将10日龄的SPF鸡和15、28日龄的商品鸡分别随机分组,同时免疫不同剂量的rFPV-HN(表达NDV HN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和表达不同细胞因子(IL-1β、IL-2、IFN-γ、MGF)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s)。在免疫后不同时间,通过检测血液中抗NDV的HN蛋白抗体、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及攻毒保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IL-1β或IFN-γ在免疫后期能促进抗HN间接ELISA抗体的滴度上升,而且产生抗体的整齐度好;IL-1β或IL-2可以显著增加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含量;IL-1β、IL-2或IFN-γ同样可以提高商品鸡攻毒后的存活率。IL-2和IFN-γ在增加脾脏中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及攻毒保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茶花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抗性MHC单倍型,本实验对293只脱温茶花鸡先后两次接种同一HPAI灭活疫苗(0.4 m L/只),二次免疫前、后采集抗凝外周血,分别应用病毒血凝抑制(HI)试验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特异性抗体效价和IFN-γ水平;通过PCR扩增分析微卫星LEI0258和MCW0371,根据扩增产物的长度多态性确定个体MHC单倍型及基因型。选取频数不少于5的MHC单倍型或基因型,对其与抗体效价和IFN-γ水平的关联性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应用PCR扩增LEI0258获得50种长度多态性片段,包括已有命名的20种和新发现的30种;二免后茶花鸡实验群体特异性抗体效价和IFN-γ水平均极显著高于二次免疫前(p0.01); 249 bp、307 bp、319 bp携带组和B17单倍型纯合子组二次免疫后抗体效价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实验初步判定249 bp、307 bp、319 bp携带者和B17单倍型纯合子具有较高的HPAI免疫应答水平,提示其可以作为进一步鉴定HPAI抗性的候选MHC单倍型,有望为建立HPAI控制新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76-280
选取120只1日龄的SPF雏鸡,随机分为低硒饲料组和正常饲料组。分别在试验期7,14,21,28d对雏鸡进行剖杀并取其空肠与回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2、IL-4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以明确硒缺乏对雏鸡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空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基因转录结果显著降低(P0.05),IFN-γ基因转录结果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回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2、IL-4、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硒对雏鸡肠黏膜部分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硒调控肠黏膜免疫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兰鸡IL-18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8是一种能诱导产生IFN-γ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调节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L-18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60日龄海兰鸡的脾淋巴细胞后,提取其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了T-A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全序列,其大小为597 bp,与GenBank中查得的鸡IL-18基因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与Schneider报道的鸡IL-18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研究鸡IL-18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5日龄SPF鸡后,取21日龄和35日龄鸡的淋巴细胞,运用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对ConA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rChIL-18)的反应,并用MTT法检测NK细胞和CTL对MD肿瘤细胞系CU147的杀伤活性及rChIL-18和IFN-γ对它们的作用。结果显示,SPF鸡感染MDV后淋转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CTL杀伤活性在感染后21日龄时升高,而在35日龄时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下降。rChIL-18对对照组和感染组SPF鸡的淋转水平和杀伤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同样IFN-γ也具有提高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后,对其细胞因子IL-17、IL-18和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禽呼肠孤病毒感染机制和宿主之间的作用关系。本试验将ARV-S1133感染CEF细胞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ARV结构蛋白σC和CEF细胞的IL-17、IL-18及IFN-γ的mRNA动态转录水平。结果表明,ARV-S1133感染CEF细胞10h后病毒结构蛋白σ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开始迅速上升,在48h达到最高峰(13 162.73倍);ARV-S1133感染后引起CEF细胞中的IL-17、IL-18和IFN-γmRNA表达量发生变化,IL-17和IFN-γ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迅速上调,感染后6h达到第一个峰值,分别上调8.77倍和11.17倍,随后下降,在感染36、48、60h后大幅度上升,且在48h达到峰值,表达量分别为97.19倍和111.58倍。IL-18mRNA转录水平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量较低,在感染6h后微量上调(1.39倍),在感染中后期,其表达量呈下调趋势,感染48h时,IL-18mRNA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下调0.19倍;5个不同滴度的ARV病毒感染CEF细胞24h后,3个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与病毒滴度线性相关,IL-17和IFN-γmRNA转录水平与病毒滴度正相关,IL-18mRNA转录水平与病毒滴度负相关。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诱导CEF分泌IL-17、IL-18、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说明IL-17、IL-18、IFN-γ可能与禽呼肠孤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海兰鸡白细胞介素-18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能诱导产生IFN-γ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调节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L-18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60日龄海兰鸡的脾淋巴细胞后,提取其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了T-A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全序列,其大小为597bp,与在GenBank中查得的鸡IL-18基因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与Schneider报道的鸡IL-18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研究鸡IL-18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马立克病(MD)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和抗性选育对鸡马立克病毒(MDV-1)攻毒后羽囊中病毒载量的影响,选择普通霞烟鸡及其MD抗性品系,利用MDV-1攻毒后第7、14、21、28和35天(DPI)五次采集并分离的全部试验鸡的羽囊为材料,采用Real-time FQ-PCR技术对这些材料中meq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病毒载量,用来分析比较MDV-1在MD抗性/普通鸡及HVT疫苗免疫/HVT疫苗未免疫鸡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1)从MD抗性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一方面,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21DPI时显著(P0.05)高于MD抗性非免疫攻毒组(T组);另一方面,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的MDV-1含量总体上却和普通免疫攻毒组(G组)相当。2)从HVT疫苗免疫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一方面,MD抗性非免疫攻毒组(T组)的MDV-1含量于28DPI时显著(P0.05)高于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另一方面,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21DPI时显著(P0.05)高于普通免疫攻毒组(G组)。3)从MD抗性协同HVT疫苗免疫对病毒载量的影响看,普通非免疫攻毒组(F组)的MDV-1含量于14(P0.05)、28(P0.01)、35(P0.05)DPI时显著高于MD抗性免疫攻毒组(R组)。结果表明,鸡MD抗性选育协同HVT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鸡羽囊的病毒载量,这将会降低MDV-1传播风险,并提高鸡的存活机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4种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MD)单价弱毒疫苗及其与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混合多价疫苗在安全性及效力方面的差异。以0 2ml的剂量皮下接种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的雏鸡。接种后5天 ,所有的疫苗接种鸡及对照鸡都用MD强毒株—Md 5或RB1/B株攻毒。血清Ⅰ型单价疫苗的保护指数由56至80以上不等。Ⅰ型毒 +HVT(Ⅲ型)疫苗的保护指数亦有很大的提高。用HVT +SB -1或HVT +301B/1与Ⅰ型毒组成的三价疫苗 ,其保护指数特别高。实验结果表明 ,三价疫苗用于因MD造成的高死亡率鸡群或被MD超强毒污染的鸡群会大有裨益。马立克氏病会引起感染鸡群的严重死亡和污染。MD可通过使用MD单价或含双价、三价的多价疫苗而得到控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几种MDⅠ型不同毒株单价疫苗及多价疫苗对母源抗体阳性雏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猪IL-2、IL-4和IFN-γ的基因结构、作为免疫佐剂和作为构建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研究进展,以了解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细胞因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B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病毒毒力的增强,其症状已由原来神经麻痹型为主渐变为内脏肿瘤型为主。本文统计了两批肉种鸡发生MD的临床病变数据,以期为免疫、病理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一、发病前情况见表1。表1鸡群发病前情况二、发病情况A群于106日龄首先出现一只典型神经麻痹型马立克氏病病鸡。随后,鸡群食欲减退,鸡只逐渐消瘦,舍内地面散落羽毛增加;B群相继发病,情况见表2。表2两群鸡发病情况自第一例MD病鸡出现后,即实施诊断跟踪检测。对死亡鸡只和疑为MD的鸡只…  相似文献   

19.
黏膜免疫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 R)能够介导黏膜抗体的转运和分泌,而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浸泡和腹腔注射两种免疫方式皆可诱导3种基因发生显著上调表达;3种基因的上调表达在96 h内先上升,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其中IL-1β和IFN-γ的上调幅度高于TNF-α,免疫后在牙鲆组织内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0倍和6~30倍,而TNF-α仅比对照组高2~4倍;不同免疫方式诱导的牙鲆各组织中3种基因的应答表达存在差异,浸泡免疫对黏膜免疫组织皮肤和鳃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显著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短且峰值高,而注射免疫对系统免疫组织脾、头肾以及肝脏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其中在脾和头肾中注射免疫引起的IL-1β和IFN-γ的变化分别比对照组高50~60倍和30倍,浸泡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5倍和10倍;前肠、中肠和后肠中,两种免疫方式诱导的3种细胞因子的上调表达量相近或浸泡组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的表达调节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用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Ⅰ型疫苗株CVI988/Rispens 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和鸡痘病毒(FPV)疫苗株282E4 免疫1 日龄不同品种的鸡,来评价2 种病毒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性。试验结果表明,rFPV gB/R和FPV 282E4 免疫鸡后对FPV 强毒攻击均可提供100% 的保护,对有FPV母源抗体的商品蛋鸡安全无毒性,而对无母源抗体的SPF鸡的毒性则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 杂交证实,rFPV-gB/R 中无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