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重组蛋白对肉鸡肝脏和胸肌脂肪代谢的影响。分体内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2部分进行。体内动物试验选用35日龄健康禁食状态下爱拔益加肉公鸡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对照组翅静脉注射灭菌的生理盐水,试验组分别翅静脉注射20、100、500、2 500、1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均为550μL,试验期30 min。体外细胞试验设3个组,分别是生理盐水组、组氨酸-小分子泛素样修饰蛋白(His-SUMO)标签组和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灭菌的生理盐水、His-SUMO标签蛋白(其含量与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中标签蛋白含量一致)和鸡ANGPTL4重组蛋白(250 pg/mL),添加剂量均为5μL,5%CO2、37℃孵育24 h。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20、100、500、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和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FAS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增加,肝脏FAS mRNA相对表达量和活性均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的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500、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苹果酸酶(ME) mRNA相对表达量和12 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增加,肝脏ACC mRNA相对表达量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的效应(P<0.05)。不同注射剂量的鸡ANGPTL4重组蛋白对肉鸡肝脏ME和ACC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胸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增加(P<0.05)。4)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的成肌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His-SUMO标签组(P<0.05)。综上所述,鸡ANGPTL4重组蛋白具有调控肉鸡肝脏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以及促进肉鸡胸肌脂肪沉积的作用,以500 ng/kg BW注射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钙蛋白酶基因在鸡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钙蛋白酶(calpain,CAPN)基因在鸡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CAPN基因在鸡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CAPN基因表达于优质鸡的10个不同组织中,肝脏和胸肌中的表达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优质鸡胸肌组织中CAP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和宝万斯尼拉蛋鸡品种(P<0.05),优质鸡品种之间以及肉鸡与蛋鸡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证明钙蛋白酶是一种在鸡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CAPN基因在鸡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肉鸡饲养管理方法,使鸡种表现出增重迅速、出栏日龄逐年缩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易造成肉鸡脂肪过度沉积。过多的脂肪沉积降低胴体品质、降低饲料转化率,提高了养殖成本;肉鸡分割和深加工过程中没有商业价值的脂肪组织被剔除,降低了屠体产量;此外,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会引发脂肪肝等代谢疾病,增加肉鸡死淘率;同时,消费者也不愿购买脂肪含量过高的肉制品,这些都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酵棉粕营养价值高,其发酵微生物、发酵产物等可直接降低肉鸡脂肪沉积,也可通过影响肉鸡脂肪代谢相关基因来调控脂肪沉积,除此之外,改变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也是发酵棉粕调控脂肪代谢的一个可能原因。此外,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均能显著影响肉鸡脂肪代谢。文章简述了肉鸡脂肪代谢,并总结了发酵饲料尤其是发酵棉粕对肉鸡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肉鸡健康养殖和饼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4、8、12周龄的大围山微型鸡和科宝肉鸡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免疫球蛋白含量(IgA、IgG、IgM)及胸肌、肝脏、小肠中的CATH-2 mRNA表达量,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围山微型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总体上低于科宝肉鸡,两个鸡种随着日龄的增加IgA、IgG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IgM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且两个试验鸡种在4周龄时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8、12周龄。CATH-2 mRNA表达量在两个鸡种间存在差异,大围山微型鸡胸肌和肝脏中CATH-2 mRNA表达量均低于科宝肉鸡,而小肠中CATH-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科宝肉鸡。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大围山微型鸡免疫机能强于科宝肉鸡,具有潜在的较强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5.
M.  Sato  赖毓妍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156-156
试验通过研究蛋鸡和肉鸡胚胎发育期体增热等的差别,比较蛋鸡和肉鸡胚胎发育期利用脂肪的异同。每鸡种各选50个蛋测定产热量,80个蛋测定0、14、18胚龄和0日龄雏鸡的卵黄囊重,40个蛋测定14和18胚龄时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血浆组分浓度。所有鸡蛋均为新鲜鸡蛋在同一孵化器中孵化,且孵化前单独称重、照蛋剔除裂蛋和破蛋。受精蛋在温度为37.6°C,相对湿度为58%~68%的条件下孵化,每小时翻蛋一次。结果表明,两鸡种的胚胎重随发育阶段逐渐上升,差异极显著,且肉鸡胚胎重大于蛋鸡;胚胎期耗氧量和CO2产生量随发育阶段极显著减少,肉鸡耗氧量显著低于蛋鸡,但肉鸡CO2产生量与蛋鸡无显著差异;肉鸡18胚龄时体增热值大约为0.008 KJ/min,即每只蛋每小时产热0.480 KJ,两鸡种体增热随发育阶段增加而逐渐减小,差异极显著,且有肉鸡低于蛋鸡的趋势,但体增热值必须经代谢胚胎大小校正;肉鸡呼吸熵显著低于蛋鸡。以上各指标不同发育阶段与鸡种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肉鸡与蛋鸡卵黄囊重与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卵黄囊重的减少表现为肉鸡极显著地快于蛋鸡。14和18胚龄肉鸡与蛋鸡间血浆TG浓度在各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但有肉鸡低于蛋鸡的趋势;血浆NEFA的浓度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可知,脂肪代谢不同可能是肉鸡与蛋鸡胚胎期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30~60日龄的云南部分地方鸡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接近的云南茶花鸡、武定鸡、盐津乌鸡为试验对象,以土杂鸡和从肉鸡做对照,各品种鸡9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的蛋白质水平日粮(CP水平分别为17.50%、18.00%和19.50%).试验结果表明:(1)品种对鸡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地方鸡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土杂鸡和AA肉鸡,肌纤维密度则相反.(2)日粮对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不大(P>0.05),但日粮Ⅱ的胸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略高于其他两个日粮.(3)鸡肉胸肌理化特性在不同品种同差异显著(P<0.05),地方鸡尤其是荼花鸡嫩度显著高于土杂鸡和从肉鸡(P<0.05).(4)饲喂高蛋白质水平日粮的鸡肉品质优于低蛋白质水平日粮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地方鸡的肌肉品质优于AA肉鸡和土杂鸡,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肉质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鸡肝脏内脂肪代谢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体内的脂肪代谢包括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肝脏内脂肪的合成、脂解,脂肪由肝脏向肝外组织的转运,肝外组织内脂肪的脂解利用四个主要环节。肝脏是鸡体主要的脂肪代谢场所,承担着鸡体内脂肪的合成、脂解及转运活动。肝脏内的脂肪代谢活动受到酶类及转录因子等各种因子的调控,主要包括脂肪合成因子、脂肪水解因子、脂肪转运因子和激素。本文综述了参与鸡肝脏内脂肪代谢各种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1.大小、用途不同的鸡只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同.雏鸡需要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0%~23%;成年肉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8%~20%,产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大小不同的鸡只混群饲养,不能满足所有鸡只对蛋白质饲料的要求,往往是顾此失彼,降低鸡只饲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鸡是高质量动物蛋白来源,也是肥胖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鸡脂肪沉积机理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GSE3867)表达谱数据,16个样本包括8个低脂肪品系鸡(≤1%)的肝脏样品(LF)和8个高脂肪品系(≥3.2%)肝脏样本(HF),屠宰周龄为8周;鸡基因组注释文件来源于NCBI,韦恩图部分数据来源于NCBI生命科学期刊文献数字化档案库。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高脂组和低脂组鸡肝脏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结果显示:筛选出26个在肝脏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多数显著基因参与脂代谢和糖代谢的调节,其中,关键基因CYP2C45、FASN、SCD和FADS2均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C/EBPα基因与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克隆了朗德鹅C/EBPα基因,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朗德鹅肝脏C/EBPα基因在对照组和填饲、填饲+T3、填饲+T3+甜菜碱、填饲+甜菜碱等4个不同处理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朗德鹅C/EBPα基因序列长为1 401bp,开放阅读框(ORF)为975bp,编码3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侧分别是210bp的5′-UTR和397bp的3′-UTR;预测朗德鹅C/EBPα蛋白位于细胞核中,不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含有bZIP功能结构域;不同填饲处理组肝脏组织中C/EBPα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填饲+T3+甜菜碱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3个填饲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C/EBPα基因在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身猪和大白猪不同组织DECR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DECR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品种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规律,探讨该基因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以山西马身猪与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胃、小肠、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ECR1基因在2个品种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各组织中DECR1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ECR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织之间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DECR1基因在肝脏、皮下脂肪与心脏中为高丰度表达;在不同品种的皮下脂肪组织中,大白猪DECR1的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马身猪(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ECR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皮下脂肪、肝脏与小肠中高表达;不同品种的皮下脂肪组织中,大白猪DECR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马身猪(P<0.05)。猪DECR1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肪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基因在动物机体的糖-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揭示PDK4基因对家禽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影响,以快速生长型肉鸡(隐性白羽洛克鸡)和慢速生长型肉鸡(杏花鸡)为试验对象,采用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克隆鸡PDK4基因并分析其多态位点及在不同生长速度肉鸡组织的表达差异。克隆获得杏花鸡PDK4基因全长3 473 bp序列,并筛查到22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鸡PDK4蛋白与哺乳动物该基因蛋白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高,与爪蟾、斑马鱼的同源性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DK4基因在不同生长速度的肉鸡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从组织表达来看,PDK4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皮脂和腹脂)的表达高于下丘脑和肝脏;从品种来看,PDK4基因在杏花鸡各组织的表达高于隐性白洛克鸡。可见,PDK4基因对家禽的生长和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是影响家禽生长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用平均体重1.2kg 的京黄商品代肉鸡,分5组饲喂1个月,各组鸡饲粮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但脱毒菜籽饼配比不同,分别占5%,15%,25%,30%,0%。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鸡的累积增重和耗料量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鸡的肝脏和甲状腺的重量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脱毒菜籽饼对鸡无不良影响,能代替豆饼大量用于饲养肉鸡。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使用脱毒菜籽饼能使饲粮价格降低,若使用量达到30%,饲料价格可降低18.64%。  相似文献   

14.
试验比较了轻(蛋)、重(肉)型鸡0~10周的生长发育、体成分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同时观察了饲粮能量水平对二类型鸡的影响效应。白来航和白洛克公鸡喂以相同蛋白质水平(19%)而不同能量浓度的三个饲粮(能量浓度分别为2.72,2.95和3.16千卡/克)。 采食同样饲粮的情况下,肉鸡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肉鸡体重在10周末是蛋鸡的2.37倍,采食量是1.76倍)和较高的体脂肪(%)(P<0.01)。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利用效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蛋鸡(P<0.01),而体蛋白(%)低于蛋鸡(P<0.01)。认为肉鸡生长较快不仅与采食量有关,较高的饲料、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也是促进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三个供饲能量水平下,肉鸡受能量浓度的影响较明显,尤其是高能水平的饲粮。低能水平的饲粮仅对蛋鸡采食量(P<0.05)和肉鸡体蛋白(P<0.01)有作用。较高的饲粮能量水平不仅使肉鸡生长速度加快,体脂肪增高,而且明显改进饲粮能量和蛋白质利用效率(P<0.0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大围山微型鸡、武定鸡和艾维茵肉鸡为材料,分别在0、4、8、12周龄时测定3个品种的体重和体尺,并检测肝脏中IGF-1基因m 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大围山微型鸡各周龄体重和体尺最小、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最低,而艾维茵肉鸡的各项指标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IGF-1基因可作为大围山微型鸡的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选择1日龄AA肉鸡(父系)与褐壳蛋鸡商品代(母系)的杂交肉鸡2 400只,采用饲养试验,研究肉鸡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将肉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中蛋白组、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3个处理除蛋白水平不同外,其它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水平显著影响杂交肉鸡的料重比(P〈0.05),本试验条件下杂交肉鸡的适宜蛋白质水平前期(0~3周)约为23.1%,后期(4~6周)约为20.3%。  相似文献   

18.
鹅IDH1基因的分离、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鹅肥肝形成的机制,使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朗德鹅和淑浦鹅在超饲养和正常饲养条件下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基因IDH1被证实在2个品种鹅肝脏中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果,得到了该基因1269 bp的CDS序列,与鸡IDHI有95%的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1个1 248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含4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序列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Icd,与其它物种该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鸡99%、大鼠89%、人90%、猿90%、牛88%、小鼠88%.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鹅IDH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丰富,在脾、肾和肌胃中中等表达,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显示,超饲可以抑制鹅肝脏IDH1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试验比较了蛋(轻)、肉(重)鸡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体重、饲料效率、物质沉积和四项生化指标,试验期为10周。白来航和自洛克公鸡喂以相同蛋白质水平,但不同能量水平(代谢能计算值为2.78、2.93和3.06兆卡/千克)的饲粮。每两周统计平均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抽样屠宰分析沉积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从颈静脉处采血分析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脂和血清胆固醇浓度。 10周龄时,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分别是蛋鸡的1.86及1.62倍。虽然两个品种的采食量和体重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从F值看,能量水平对肉鸡的影响程度大于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饲料/体重)肉鸡(2.48)明显低于蛋鸡(2.86)(P<0.01);蛋鸡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肉鸡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来解释,饲料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屠体的体能值(兆卡/千克)在品种和饲粮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周龄而变化,但来达到显著水平。体蛋白(%)和体脂肪(%)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都随周龄而变化(P<0.01)。体脂肪受饲粮能量水平影响(P<0.01)。三种成分在2— 4周变化最明显。以日沉积量来看三种成分,都随周龄而呈直线变化。除了血清总脂高能饲粮高于中、低能饲粮外(P<0.05),血清总蛋白、血糖及总脂浓度不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二品种血清总脂和肉鸡胆固醇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2~6周下降,6~10周上升,蛋鸡的胆固醇不随周龄而变化。血清总蛋白变化不规律。血糖与采食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肉鸡为0.939(P<0.01)、蛋鸡为0.92(P<0.05)。 10周龄的代谢能利用率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利用率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行不同品种肉鸡免疫器官生长规律的比较与分析,笔者选择200只1日龄AA肉鸡,公母各半,200只1日龄肉杂鸡(科宝1500♂×海赛克斯♀),公母各半进行试验。试验鸡饲喂基础日粮,常规饲养。在7、14、21、28、35、42日龄各随机抽取8只,公母各半,称取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重量,分析相对生长、绝对生长、累积生长,进行AA肉鸡、肉杂鸡免疫器官生长规律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免疫器官的相对生长,14日龄肉杂鸡高于AA肉鸡;21日龄时二者较接近;28~42日龄AA肉鸡高于肉杂鸡。免疫器官的绝对生长,14~28日龄时,二者较为接近;35~42日龄时,总体表现为AA肉鸡高于肉杂鸡的趋势。免疫器官的累积生长,脾脏、胸腺的变化趋势,AA肉鸡和肉杂鸡差异不大;法氏囊的累积生长,28~42日龄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