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γ-干扰素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T—PCR方法从长白猪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猪γ-干扰素(IFN-γ)基因,经克隆测序表明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IFN-γ-pcDNA。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IFN-γ活性,结果表明转染上清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照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代表株VR2332 GP5和M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PRRSV野毒株GP5和M蛋白基因603,525bp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GP5和M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成功构建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EGP5-C1和pEM-C1。小鼠免疫试验证实,这些基因疫苗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在二免后1周开始检测到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猪囊尾蚴膜联蛋白B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猪囊尾蚴中扩增出膜联蛋白B2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表明,目的基因AnnexinB2已正确地整合至表达质粒中,成功构建了膜联蛋白B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将表达完整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和融合表达泛素与GP5成熟肽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I—GP5和pcDNA—U—GP5)分别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GP5的抗体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LDH释放试验检测脾N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发现,2种DNA重组质粒免疫后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免后第5周,pCI—GP5质粒免疫组诱导产生的抗GP5抗体水平及NK活性明显高于pcDNA—U—GP5质粒免疫组;而pcDNA—U—GP5免疫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及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pCI—GP5组。表明,GP5基因可诱导产生较高的免疫反应,泛素与GP5的融合表达可增强PRRSVGP5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小鼠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干涉序列,根据GenBank中小鼠的MSTN基因序列,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MSTN基因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根据MST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种MSTN基因干涉序列(M1、M2、M3),并构建相应的RNA干涉载体pRNAT-M1、pRNAT-M2、pRNAT-M3。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单独或分别与3种干涉载体共转染293GP细胞,检测干涉载体对MSTN基因的干涉效率。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得到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99.91%的小鼠MSTN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与转染pcDNA 3.1(+)-MSTN后的293GP细胞中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000)相比,转染pRNAT-M1、pRNAT-M2、pRNAT-M3后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RNAT-M1的干涉效率最高。说明研究成功获得对MSTN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干涉作用的干涉序列。  相似文献   

6.
用RT PCR 方法扩增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并克隆到pgem t easy 载体中,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 VP1。根据获得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合成免疫串联片段F,F含有VP1 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141 位~160 位及200 位~213位的氨基酸序列,将F 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 F。在脂质体介导下,重组质粒pcD NA VP1和pcDNA F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P1 基因和F 基因均在Vero细胞中成功进行了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FMD基因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的IgG Fc段基因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猪肝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猪IgG Fc基因,以舍全长IBV M41 S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出IBV S1基因,分别克隆至T裁体.DNA测序表明,所获得的IBV S1基因大小为1.5 kb,lgG Fc大小为1 kb,序列正确.将IBVS1与IgG Fc基因串连,插入舍有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分泌信号肽序列(tP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上,在HeLa细胞上进行瞬时融合表迭.经免疫光和斑点杂交检测,表达产物同时具有IBV S1蛋白和IgG Fe活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重组猪SLA-DRB蛋白。根据基因库猪SLA-DR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引物两端分别加上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提取长白猪肠系淋巴结RNA,用RT-PCR的方法扩增猪SLA-DRB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后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克隆到pET-32a( )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DRB;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宿主菌Rosseta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猪SLA-DRB基因cD-NA,经DNA序列测定,所得基因与国外报道的序列99.9%相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DRB;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6×His-DRB融合蛋白,对表达的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析,得到了约50kDa左右蛋白,与预期大小相符,表明猪SLA-DR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的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9.
从大肠杆菌AcrA的编码序列中设计引物,以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AcrA基因中约691bp的cDNA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中,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其质粒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HindⅢ和BamHI酶解,回收691bp的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提取质粒,再次转化到BL21(DE3)中,成功地筛选出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阳性菌,通过SDS—PAGE检测出AcrA部分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核衣壳蛋白基因(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构建了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N。将pETN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后,对插入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序列与PRRSV美洲型ATCC VR2332株的ORF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9%,与分离毒株的同源性达99.0%。  相似文献   

11.
从pMDChIL-18克隆质粒扩增获得了ChIL-18全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质粒PCR鉴定和基因测序,鸡IL-18全基因被正确重组到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上;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ChIL-18转染COS-7细胞,转染细胞中含ChIL-18基因的mRNA。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是与ChIL-18相符的约23ku的蛋白条带。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表达产物对鸡淋巴细胞具有明显诱导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链球菌GapC基因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cDNA3.1-GapC转染Vero细胞,观察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免疫小鼠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效果,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GapC经PCR和双酶切后,均可得到与预期大小(1011 bp和5...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Ⅲ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参考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出apx ,ⅢA基因3.1kb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不同血清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11A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6%以上。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的BamHⅠ/Sal Ⅰ位点,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apx Ⅲ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获得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40Ku,与预测相符,Western blot证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该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型国内分离株72—1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ApxⅣA基因2.5kb特异片段,将其克隆于pMD 18-T中,经酶切鉴定筛选重组质粒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血清1型ApxⅣA(AⅪ302405)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9.5%。将该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的EfoRⅠ/SalⅠ位点,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apxⅣA,并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l,获得了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17ku,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技术从黑龙江省猪源旋毛虫获得了Ts43基因,并克隆入pcDNA3.1-CT—GFP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用该重组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VeroE6细胞,GFP标签证明质粒DNA成功转染到细胞中并得以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细胞裂解液样品中有1条约66ku的条带,可被小鼠旋毛虫阳性血清所识别,与预计大小一致,说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P中的Ts43基因在VeroE6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从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cDNA序列中设计引物。以pMD18-T-MST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猪MSTN成熟蛋白编码序列,该片段全长1095bp。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T—mpMSTN,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双酶切重组质粒pMT—mpMSTN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目的片段与载体pcDNA3.1,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酶切、PCR及测序分析,表明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pMSTN。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昆明鼠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质粒pHN为模板,Li-15和Li-2为上、下游引物扩增出TGEVTH98/N基因。将N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BamHⅠ、Xho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N。将昆明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N和pcDNA3.1( ),每只鼠100μg,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后第0、14、21、28、35、39、47和54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注射pcDNA—N组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39d检测到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猪ASC及Ub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小体不仅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同时还参与机体抗病毒等多种宿主防御反应。在多种疾病相关信号通路反应中都伴随着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NOD样受体(NLRs)介导的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中,凋亡相关点状样蛋白(ASC)是关键的接头蛋白。为了解猪瘟病毒(CSFV)感染对ASC泛素化水平的影响,通过RT-PCR从猪血管内皮细胞(ECs)中扩增获得ASC和泛素(Ub)的全长cDNA双链片段,连接至克隆载体pMD-18T,获得重组克隆质粒pMD-ASC和pMD-Ub。双酶切pMD-ASC获得ASC目的序列,连接至pcDNA3.1-Flag,双酶切pMD-Ub获得Ub目的序列,连接至pcDNA3.0-H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lag-ASC和pcDNA3.0-HA-Ub。将pcDNA3.1-Flag-ASC和pcDNA3.0-HA-Ub转染ECs,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ASC和Ub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带有Flag标签的ASC真核表达质粒和带有HA标签的Ub真核表达质粒,且在ECs中获得高效表达,为进一步体外研究CSFV调控猪血管内皮细胞ASC泛素化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的方法从猪脾脏组织中扩增猪CXCL12、CXCR4基因的cDNA,对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将扩增产物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再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A,构建了pcDNA3.1-CXCL12和pcDNA3.1 -CXCR4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T-PCR分别获得获得长度为386bp、1019bp的阳性产物,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证实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XCL12和pcDNA3.1-CXCR4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猪CXCL12、CXCR4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Sj314C10基因的获得及其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cDNA末端扩增(RACE)技术结合“电子cDNA文库”筛选法,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期特异表达基因EST片段的全长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一含完整开放性阅读框(ORF)的基因序列(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847290)。经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其为日本血吸虫的一新基因,命名为Sj314C10。将该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把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培养;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鉴定,经分析表明与预期的结果一致。成功地构建了该基因的DNA疫苗,为该基因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