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峰驼精清蛋白图谱及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了双峰驼精清及其对照组牛,羊,猪精清电泳蛋白图谱,测定了各蛋白组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双峰驼精清在分子量72390-12831D间形成17条蛋白区带,在72390-43177D间,与牛,羊,猪精清蛋白图谱相似;但在较小分子量中,在分子量为40685,20844-43177D间,与牛,羊,猪精清蛋白图谱相似;但在较小分子量中,在分子量为40685,20844及156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10峰公驼采精158次,研究了双峰驼精液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双峰驼的射精量为4.35±1.86毫升,采精后精子活力为0.78±0.19,精子浓度为5.59±1.20亿/毫升,精液的pH为7.37±0.06。此外还对精清中的葡萄糖、乳酸、磷、钙、钾、钠、氯、镁及总氮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双峰驼CYP2D6酶体外活性,建立双峰驼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并对孵育体系中探针底物浓度、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和孵育时间等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改良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BCA法测定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浓度、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CYP总酶含量,然后采用HPLC法跟踪检测孵育体系中CYP2D6酶特异性底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含量进而优化孵育条件。结果表明,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5.565 0mg/mL±0.519 7mg/mL,CYP总酶含量为0.177 7nmol/mg±0.050 3nmol/mg;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的最适底物浓度为250μg/mL,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5.565 0mg/mL,最适孵育时间为40min。所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各项指标和优化后的肝微粒体孵育条件均能满足后续对双峰驼CYP2D6酶体外活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苦菜中的硒蛋白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因素添加量对硒蛋白提取的影响,单因素分别为:NaOH浓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苦菜硒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0.2 mol/L,料液比1∶25 g/mL,超声波功率78 W,超声波时间14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得到苦菜硒蛋白提取量为2.595 mg/g。通过对苦菜硒蛋白抗氧化性分析得知,在浓度为0.1 mg/mL时,其苦菜硒蛋白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到63.2%,苦菜硒蛋白的总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双峰驼Toll样受体3(TLR3)的抗体,分析其在肾脏中的表达特征。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方式,分析、表达和纯化了双峰驼TLR3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利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LR3在双峰驼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得到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测结果相符,为74 ku, 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2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6 h,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抗体效价达1∶64 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TLR3蛋白和双峰驼肾脏组织中表达的TLR3蛋白均能被该抗体特异性识别,TLR3在双峰驼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双峰驼TLR3在肾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双峰驼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讨PGP9.5和神经肽Y在双峰驼正常睾丸和隐睾的表达及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制。采集性成熟未交配2~3岁成年双峰驼正常睾丸及隐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GP9.5和神经肽Y在睾丸的定位,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GP9.5在正常睾丸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和动静脉血管都有高密度阳性反应;神经肽Y在支持细胞呈中等阳性,各级生精细胞和动静脉血管呈弱阳性,隐睾组中PGP9.5和神经肽Y表达位置相似于正常组,但表达量显著降低。PGP9.5和神经肽Y在正常组和隐睾组Leydig细胞表达无差异,均为强阳性。可见PGP9.5及神经肽Y参与了双峰驼正常睾丸和隐睾生精功能的调节,二者通过支持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对于隐睾生精微环境的调控能力降低,但隐睾内间质细胞的分泌并未受明显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睾丸神经递质变化与隐睾症发生关系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双峰驼NGB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同时探讨双峰驼NGB的生理功能。在血样中提取双峰驼全基因组,采用分段TA克隆法获得NGB基因,运用多种软件对其基因序列及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双峰驼NGB基因序列全长5 210 bp,存在4个外显子(长度为89 bp、112 bp、120 bp、135 bp)、3个内含子(长度为1 505 bp、618 bp、1 437 bp)以及1个长度为257 bp的CpG岛。对双峰驼NGB肽链分析结果显示,包含所有基本氨基酸,各氨基酸数目相差较大,其中亮氨酸(L)占整个氨基酸组成的13.91%,天冬酰胺(N)占1.32%。双峰驼NGB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76.62,pI值5.39,半衰期30 h,不稳定系数56.50;蛋白整体呈现亲水性(-0.108),是可溶性蛋白。双峰驼NGB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α-螺旋所占比例76.16%,β-折叠所占比例0%,属于全α类蛋白质。双峰驼NGB在细胞骨架中占33.3%,在细胞质中占33.3%,在细胞核中占22.2%,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占11.1%。双峰驼NGB与人亲缘关系最近(98.01%),与其他哺乳动物亲缘关系也较高(97.35%~94.03%),与斑马鱼亲缘关系较低(55.62%),说明NGB在哺乳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趋于保守。双峰驼NGB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双峰驼应对极端环境过程中NGB基因可能发挥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钼诱导双峰驼继发性铜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双峰驼高钼诱导的继发性铜缺乏症。对甘肃河西地区双峰驼的血,毛及生存环境微量元素和血液指标的研究发现,该地双峰驼发生的以异嗜,运动障碍和容易骨折等为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土壤,牧草中含钼较高,诱导双峰驼体内铜缺乏所致。血液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双峰驼CYP2J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首先通过RACE和RT-PCR技术,扩增得到双峰驼CYP2J基因cDNA全长。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MEGA 6软件构建双峰驼CYP2J蛋白与相关物种CYP2J蛋白的进化树。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YP2J基因在双峰驼各组织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双峰驼CYP2J基因cDNA全长为1 770bp,其中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1 509bp,共编码50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ORF编码的蛋白为一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不具有信号肽识别功能,但有一个跨膜区域(12~35位氨基酸残基),主要定位在内质网上。该蛋白一些重要的理化特性如分子式、等电点(pI)、相对分子质量、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Arg+Lys)和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Asp+Glu)分别为C_(2645)H_(4099)N_(713)O_(726)S_(15)、8.45、57 983、59、56。其二级结构主要由46.41%的α-螺旋、13.15%的延伸链和40.44%的无规则卷曲组成。进一步进化树分析表明,双峰驼CYP2J蛋白与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CYP2J基因在所检测的双峰驼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肝和胰腺的表达量高,其次是肾、肺、心、小肠和血管,而在脾和大肠的表达量较低。因此,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双峰驼CYP2J基因cDNA的全序列及其开放阅读框(ORF)所编码蛋白的生物学信息,为下一步双峰驼CYP2J蛋白和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抗双峰驼IgA的抗体,将双峰驼IgA重链恒定区基因克隆至pET-28a(+)上,构建重组蛋白质粒pET-28a-IgA-H,再进行IPTG诱导表达、分析和纯化,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用以获得的目的蛋白制备兔抗双峰驼IgA多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9ku,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 23.83μg/mL、诱导时间6 h,且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达1∶32 000,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的pET-28a-IgA-H蛋白,并能有效地将双峰驼IgA与IgG区别开来,表明成功获得了双峰驼IgA重链恒定区的重组蛋白及特异性良好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双峰驼细胞色素氧化酶1A(CYP1A)的体外活性,首先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并用BCA法测定其蛋白浓度;然后采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分别测定CYP总酶含量和细胞色素b5含量;最后通过CYP1A酶对7-乙氧基香豆素的脱羟基作用评价其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悬液蛋白浓度为1.652mg/g±0.341mg/g,CYP总酶含量为0.08nmol/mg±0.014nmol/mg,细胞色素b5(Cybts)含量为0.113nmol/mg±0.036nmol/mg,且CYP1A酶具有降解其特异性底物-7-乙氧基香豆素的活性。说明所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悬液蛋白浓度、CYP总酶和Cytb5含量以及CYP1A酶活性等基本参数均能满足后续的双峰驼CYP1A酶体外活性研究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CYP3A亚酶参与45%~60%常用药物的生物转化,在机体处置外源性物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双峰驼肝脏CYP3A亚酶活性,采用改进的钙离子沉淀法制备肝微粒悬液,并借助生物化学方法对双峰驼CYP3A亚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沉淀法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为(1.541±0.264)mg/mL,CYP总酶含量为(0.412±0.063)nmol/mg,红霉素-N-脱甲基酶的活性为(1.159±0.001)nmol/(mg·min)。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借助探针药物检测双峰驼CYP3A亚酶的体外代谢活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酵母单细胞蛋白和甲烷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应用广泛,解决了我国饲料应用不足的问题。单细胞蛋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核酸含量过高,影响动物的健康,需要将其去除。去除单细胞蛋白有多种方法,文章介绍和归纳目前文献报道中从单细胞蛋白中除去和提取核酸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法、菌体自溶法、浓盐法、浓盐与超声波破碎结合法、高压脉冲电场破壁法。前人使用方法的核酸提取量分别为46.47%、50.20%、78.90%、45.19%、25.40%。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估,希望对去除单细胞蛋白中核酸的研究有所帮助,为单细胞蛋白在我国饲料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峰驼朊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4峰双峰驼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的引物扩增了细胞型朊蛋白(PrP)基因,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4个双峰驼PrP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768、768、792和795 bp,包含了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为包含在单一外显子内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均与国外报道的同属单峰驼PrP序列基本相同.4个双峰驼PrP基因含5个或6个短而富含G-C的元件,可编码5个或6个八肽(九肽)重复序列Pro-His-Gly-Gly-Gly-Trp-Gly-Gln或Pro-Gln/His-Gly-Gly-Gly-Gly-Trp-Gly-Gln,其氨基酸序列含有24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和22个氨基酸(除LT200302为23个氨基酸外)的C-端信号肽.4个双峰驼PrP基因之间相比较,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0%~100.0%和94.2%~100.0%.共发生133个碱基替换,其中107个为同义码替换,26个为异义突变.  相似文献   

17.
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ferus)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骆驼科的真驼属野生种,是家养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的祖先。由于数千年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野双峰驼变成了与家养双峰驼不同的两个物种,并成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同时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起源、基因、生态、习性等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阐述两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野双峰驼与家养双峰驼之间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兔抗双峰驼Toll样受体2(TLR2)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活性,试验选择双峰驼TLR2基因序列,选取编码区,经软件分析预测该区域编码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抗原位,选择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合成,构建双峰驼TLR2重组质粒(pET28a-TLR2);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诱导pET28a-TLR2表达,并优化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表达条件;表达的蛋白溶解变性后,与Ni-NTA镍柱填料结合,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SDS-PAGE鉴定蛋白表达和纯化情况,间接ELISA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及免疫组化验证并评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与反应性。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双峰驼TLR2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4 kDa,最佳诱导表达条件:IPTG浓度为0.4 mol/L、诱导时间为5 h,蛋白质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抗体效价为1∶256 000,能特异性识别目的蛋白;在双峰驼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双峰驼TLR2阳性细胞,细胞类型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具有良好的特异反应性。说明成功制备的兔抗双峰驼TLR2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双峰驼的起源与进化有助于了解双峰驼起源和品种形成过程,对于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方法、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在双峰驼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得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双峰驼线粒体遗传标记、Y-染色体遗传标记、核基因组遗传标记和二代测序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骆驼起源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物CYP酶是代谢药物、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内源性化合物的超家族酶系,其中CYP2D6亚酶虽然只占动物肝CYP酶系的2%,却承担着约20%左右的药物代谢。作者旨在较为系统地研究双峰驼CYP2D6酶的体外活性及其对特异性抑制剂的敏感性。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借助BCA法和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和CYP总酶含量。并在优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及建立CYP2D6酶的特异性底物氢溴酸右美沙芬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研究双峰驼CYP2D6酶的动力学特征、底物代谢率及特异性抑制剂奎尼丁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双峰驼肝微粒体蛋白浓度、CYP总酶含量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建立的测定酶底物和产物的HPLC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各成分分离完全、峰形良好、无干扰。双峰驼CYP2D6酶的Vmax值为(0.141 6±0.052 7)nmol·(min·mg)-1,Km值为(12.986 0±0.357 2)μmol·L-1。奎尼丁对双峰驼CYP2D6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779 0±0.063 9)μmol·L-1。因此,该试验不仅为深入研究双峰驼CYP2D6酶体外活性成功建立并优化了反应体系,而且得出了双峰驼CYP2D6酶动力学参数和特异性抑制剂的IC50值,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