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万成炎  戴泽贵 《水利渔业》1996,(6):12-15,17
1994-1995年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5批22.7万粒,孵出鱼苗12万尾,平均孵化率53.0%,经暂养成活5.47万尾,平均成活率45.5%,共培育出5-6cm幼鱼3.43万尾,平均成活率62.8%。以第五批幼鱼培育最理想,培育出20cm幼鱼1.64万尾,成活率80%。综合报道了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tigma)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漠斑牙鲆的苗种培育技术,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的初孵仔鱼进行鱼苗培育试验和淡化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2003年引进初孵仔鱼4.0万尾,培育出体长4~5cm的鱼苗2250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5.6%,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9.0%和62.5%。2004年引进初孵仔鱼4.5万尾,经培育共获得体长4~5cm的鱼苗2830尾,培育成活率为6.3%,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11.8%和63.6%。经过逐步淡化的鱼苗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于2006年5月对舟山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人工育苗,获得的60万粒受精卵孵化出仔鱼50万尾,孵化率为83.3%。在育苗海水盐度为28;pH为8.0~8.2;水温为18~22℃条件下经过36d共培育出平均体长3.1cm幼鱼16万尾,成活率为32%。  相似文献   

4.
匙吻鲟小瓜虫病的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隶属于匙吻鲟科Polyodon tidae,主要分布于美洲北部,我国从1990年开始从美国引进。通过10多年的引进与推广,在受精卵孵化、仔鱼培育、苗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少地方已开展了人工养殖。但在匙吻鲟苗种培育过程中,有些地方发生了小瓜虫病,致使苗种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现将我们1998年和2000年进行的小瓜虫病的观察与防治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匙吻鲟苗种系从美国引进受精卵,在实验室内经孵化、仔幼鱼培育而成。养殖容器为长方形(90cm×50cm×70cm)和圆形(直径135c…  相似文献   

5.
引进红鳍东方钝受精卵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先后4次5批从日本引进红鳍东方tun受精卵5.2kg(约302万粒)进行苗种培育试验,其中3次获得成功,引进成功率为755,共培育出体长25-30mm的幼鱼60万尾,受粗卵孵化率分别为50%,0%,70%和40%,经过42-50d的培育,幼鱼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4.7%,0%,43.9%和51.7%,孵化水温为16-18℃,幼鱼培育水温为17-22℃,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红鳍东方tun受精卵进行苗种培育在技术上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及幼鱼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是世界上现存的2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食性与花鲢相同,是1种创汇价值极高的大型淡水养殖新品种,养殖成本低,病害少,捕捞容易,但由于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苗种培育难度大,成活率低,苗种价格十分昂贵,严重影响了匙吻鲟的普及和应  相似文献   

7.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头鲷亲鱼202尾,获受精卵39900万粒,选取产卵盛期受精卵583万粒,孵化初孵仔鱼462万尾,平均孵化率78.2%,培育出3—4cm的幼鱼34.2万尾,平均成活率7.4%,最高达18.4%。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005年-2006年在厦门开展的神仙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结果,阐述了规模化繁育的技术工艺流程,试验共引进神仙鱼亲鱼1 000尾,产出受精卵3.84×104粒,孵化出3.46×104尾仔鱼,累计培育出全长1.5 cm以上幼鱼约2.33×104尾,鱼卵受精率为89.9%,仔鱼孵化率为91.9%,幼鱼成活率为74.7%.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引进全长3-5cm的美国大西洋牙鲆和漠斑牙鲆幼鱼到宁德市飞鸾镇海鑫育苗场,经2年6个月养殖后,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出大西洋牙鲆雄鱼为父本,漠斑牙鲆雌鱼2为母本,在生殖季节通过埋植激素和人工调控环境条件催熟亲鱼,采用人工受精方法,获得杂交受精卵478.6g,受精率为62.9%,孵化率为75.3%,获得初孵仔鱼36万尾。经过65d的培育,育出平均全长4.20cm的杂交鱼苗22万尾,育苗成活率61.1%。鱼苗生长迅速,初步表现出杂交子代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2.
匙吻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的酷渔滥捕 ,鲟鱼资源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运用人工养殖的鲟鱼亲本繁殖制种是保护鲟鱼物种、恢复鲟鱼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2 0 0 1年我们利用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本进行了人工催产与孵化 ,得苗 11 9万尾 ,在国内首次获得匙吻鲟人工繁殖成功。 2 0 0 2年利用上年催产过的亲鱼再次催产并获得成功。1 人工繁殖技术1 1 亲鱼来源 :匙吻鲟亲鱼 ,平均体重 9kg ,共13尾。原种为湖北省水产局从美国引进 ,本公司从 1992年的受精卵中经过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阶段培育后 ,将其中的一部分用池塘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邢台市水产养殖的品种,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邢台市水产站、邢台县水产站组织引进了匙吻鲟。2011年5月22日从湖北省仙桃市引进体长为8-10cm的匙吻鲟鱼种2700尾,投放于野沟门水库的乌仔网箱内进行试养,一个月后体长已达15cm左右,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0,(6):71-71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主持的“美洲鲥人工驯养项目》获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项目研究小组对池养2冬龄美洲鲥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最终以生态调控方式,成功促使池养美洲鲥亲鱼自然产卵,获得美洲鲥受精卵10万余粒,孵化出美洲鲥仔鱼1万余尾。这是继2009年度该项目组在美洲鲥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成绩基础上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7.
漠斑牙鲆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控光+营养”调控法进行漠斑牙鲆苗种工厂化繁育可行并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匙吻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 《重庆水产》2002,(2):35-36
匙吻鲟苗种培育分为仔鱼暂养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三个阶段,根据稚鱼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放养在不同的培育池中,放养密主亦做相应的高速,从而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经过70天的培育鱼全长可达20-30cm,成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泥池静水培育黑龙江鲟鱼苗种,放养密度600尾/m~2,成活率仔鱼阶段、稚鱼阶段、幼鱼阶段分别为85%,71%,92%,最后培育出平均体长93mm,平均体重3200mg的黑龙江鲟幼鱼26800尾。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池静水培育黑龙江鲟鱼苗种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六线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从海区采集和人工催产获得的六线鱼卵块1091g,孵化仔鱼11万尾,平均孵化率为56%,仔鱼经45~60天培育,育成全长2.5~4.0cm,鱼种1.83万尾,平均成活率24.4%,专家验收认为,育苗量,苗种规格及生长速度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对卵块收集,人工孵化,苗种生长,饵料系列,育苗病害,饵料生物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