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动植物的致病性,本研究从北美和欧洲共收集到紫花苜蓿种子样品34份,所有样品经室内研磨稀释分离培养,共获得39株种带细菌分离物,结合常规表型特征及16S rDNA鉴定方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在室内采用菌悬液皿内发芽及盆栽接种法和腹腔注射法分别测定了21株代表细菌对供试紫花苜蓿和昆明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39株细菌隶属3门15属,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属地位的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短芽孢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泛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肠杆菌属、假芽孢杆菌属、假节杆菌属、红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土壤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其中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2)红球菌属GCKH菌株仅对紫花苜蓿致病;不动杆菌属ZSR17、埃希氏肠杆菌属ZSR25和马赛菌属R1菌株仅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而欧文氏菌属ZF1和ZS3、泛菌属CQ10和ZS6菌株既可以引起紫花苜蓿致病,又可以引起小白鼠发病,是潜在的植物和动物跨界侵染共致病病原细菌。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欧美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牡丹内生真菌中筛选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采用测量抑菌圈的方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株,筛选一株抑菌活性最强的菌株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各营养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抗菌活性菌株筛选发现,JYH4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6%、蛋白胨6%、磷酸氢二钾0.5%。说明JYH4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更为显著,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8.77 mm。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筛选瘤胃环境中具产酶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为开发功能型饲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采用可培养的方法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芽孢杆菌,并测定其产酶能力及抑菌活性,同时对筛选到的功能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X1-12,其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27.33、137.54 U/mL和1450.53 U/100 mL,同时该菌具广谱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62、23.21 mm和25.97 mm。结合Biolog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从健康高产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枯草芽孢杆菌BX1-12,具有产多种酶活及广谱抑菌的能力,是一株良好的用于奶牛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奶牛瘤胃液|饲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枇杷根际土壤用木霉P3.9菌株孢子悬浮液灌根,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分析引入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Propionibacteriales丙酸杆菌目、Nocardioidaceae类诺卡氏菌科、Aeromicrobium气微菌属。引入木霉P3.9菌株虽然导致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略有下降,但是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未发生变化。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1门;Nitrospira硝化螺菌纲、Phycisphaerae纲2纲;Desulfurellales硫还原菌目、Nitrospirales硝化螺旋菌目、Tepidisphaerales目3目;Desulfurellaceae硫还原菌科、Tepidisphaeraceae科、Rhodothermaceae科3科;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4属;Micromonospora auratinigra、Pseudonocardia khuvsgulenisi、Bacteroides vulgatus、Arabidopsis thaliana 4种急剧增加。Thermoleophilia油菌纲1纲;Corynebacteriales目、Frankiales目、Solirubrobacterales土壤红球菌目、Kineosporiales目、Ktedonobacterales目5目;Nocardiaceae诺卡氏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科、Mycobacteriaceae分枝杆菌科、Hyphomicrobiaceae生丝微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土壤红色杆菌科、Cryptosporangiaceae 科6科;Amycolatopsis拟无枝酸菌属、Smaragdicoccus属、Solirubr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Blastococcus芽球菌属、Azohydromonas嗜血杆菌属、Rhodococcus红球菌属、Bauldia属、Nocardia诺卡氏菌属、Micromonospora小单孢菌属、Parviterribacter帕维特杆菌属、Fodinicola?矿生菌属11属;Rhodococcus wratislaviensis、Nocardia neocaledoniensis、Fordinicola feengrottensis 3种急剧下降。说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际有益细菌增加,致病细菌减少,对连作枇杷根际土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MA139类细菌素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枯草芽孢杆菌MA139产生的类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管碟法对枯草芽孢杆菌MA139产生的类细菌素对多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类细菌素不但对芽孢杆菌属的其他菌种有抗菌活性,对病原菌和霉菌也有拮抗作用;不同指示菌对类细菌素的敏感性不一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最敏感。该类细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头孢喹诺对临床分离菌株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头孢喹诺对上海市养殖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头孢喹诺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上海市养殖场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若干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诺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推算MIC50和MIC90,并绘制头孢喹诺对这4种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63、0.063、0.032、0.125 μg/mL,MIC90分别为0.125、0.125、0.125、0.25 μg/mL;在很小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头孢喹诺能够快速抑菌,在抑菌浓度为1倍或2倍MIC时,24 h内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沙门氏菌。头孢喹诺对上述几种临床分离细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6):174-178
从奶牛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为芽孢杆菌属;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同源性分析结果,证实分离得到的Y4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与GenBank上的枯草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对此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为将来研制益生菌制剂防治奶牛生殖道疾病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筛选产细菌素的粪肠球菌,研究其体外益生特性,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利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孔穴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种进行鉴定,然后测定其体外益生性能。研究发现,从猪粪中筛选出9株菌,经鉴定3株为粪肠球菌,通过抑菌试验,菌株DY-F03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63mm、22.08mm、18.58mm和18.82mm,抑菌性能在各菌株中最强,选取菌株DY-F03进行益生性能评价。通过致病菌共培养、耐酸、耐胆盐及温度耐受试验,发现菌株DY-F03具有较强的益生及抗逆性能,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常山散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营养琼脂稀释法对选用的12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抗菌作用量效关系研究,并通过牛津杯法观察药物抑菌效果。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结果表明,常山散对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强,MIC在15.6~62.5 mg/mL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MIC在250~500 mg/mL之间;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弱,MIC值 > 500 mg/mL,其抑菌强度大小依次为:链球菌属、芽孢杆菌、肠杆菌、真菌。营养琼脂稀释法结果表明,常山散对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约为500 mg/mL,而对其他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及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抑菌效果较弱,MIC值均 > 500 mg/mL。牛津杯法抑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常山散药液(500 mg/mL)对12种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抑菌效果较弱,绝大多数抑菌环直径≤10 mm。牛津杯周围可见明显的药物作用圈,作用圈内细菌数量较其他部位明显减少。综合以上试验结果,中药常山散对常见致病菌均具有一定抑菌效果,但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及有效组分含量较低,其抑菌作用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0.
对牵牛花花蜜中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共获得29株细菌菌株,以传统方法通过形态学、培养性状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9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泛生菌属(Pantoea sp.)、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ter sp.)、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芽孢杆菌分离获得的几率最高。对牵牛花花蜜中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花蜜中细菌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蜜源植物花蜜中细菌对蜜蜂体内细菌结构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地理种群的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2种锦鸡儿不同地理种群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差异及其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关系,为深入理解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2门62纲131目185科304属。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属水平上,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RB41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Chao1、ACE、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无明显差异,但主坐标分析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冗余分析显示株高、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厚度和叶长是驱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构建的主要性状(P<0.05)。综上所述,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到植物性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而拮抗性细菌可以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在对抗耐药性细菌方面具有潜力。本研究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为指示菌,从污水中分离并纯化得到1株拮抗性菌株H223,通过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属于芽孢杆菌属,H223对指示菌USA300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并对葡萄球菌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对H223发挥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确认其存在于培养上清中。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36 h抑菌活性最强,最后结合超滤管和蛋白酶K处理判断H223培养上清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为非蛋白类小分子。综上所述,该研究获得的拮抗性菌株H223培养物具有显著拮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为新型抑菌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双层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到4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其中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命名为JZ4。菌液上清分别经过盐析、透析或与蛋白酶作用后测定其抑菌能力,发现该抑菌物质中含有肽类物质。经16S r DNA序列比对,初步鉴定其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蜂蜜抗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蜜具有的抗菌作用,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天然成熟蜂蜜进行抗菌作用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蜂蜜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产碱杆菌属,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细球菌属,茶瑟氏菌属,变形杆菌属,贺志氏菌属,假单细胞属,沙门氏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中的60多种细菌以及7种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对炭疽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离青海高寒草地针茅根际土壤细菌,以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拮抗功能进行评价,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针茅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3株土壤细菌,17株可转代培养,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介于6.4×10^6~36×10^6cfu·g^-1,其中4T1、5T1、10T1和10T3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7.39%,抑菌率介于46.68%~75.71%;菌株10T1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坏疽病菌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7.14%、68.57%、61.43%和75.71%;23株土壤细菌均呈革兰氏阳性,杆状,大小介于3.79μm×0.85μm^10.50μm×2.37μm。结合培养形状、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17株土壤细菌鉴定为7属12种,其中芽孢杆菌属8株,占鉴定总数的47.05%,为优势属。通过对青海高寒极端生境针茅根际土壤细菌的拮抗功能评价,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两种嵩草属牧草休眠期根和种子中分离到23株内生细菌,测定了其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等生物学功能,并通过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牧草根和种子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线叶嵩草内生细菌的种类比矮生嵩草丰富;矮生嵩草根部内生细菌比种子中丰富,而线叶嵩草种子内生细菌较根部丰富;种子存放时间影响内生细菌数量;20株可继代培养内生细菌中具有抑菌、溶磷、固氮和产IAA生物功能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5%,55%,45%和25%。获得15株内生细菌的16S rDNA 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其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且芽孢杆菌属细菌为其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7.
从24头不同病性的奶牛乳样中分离到多种不同的细菌,其中以微球菌属(53.33%)、棒状杆菌属(50.00%)链球菌属(33.33%)和芽孢杆菌属(33.33%)分离率较高,是乳房炎细菌区系组成的主要类群。79.1%的病例是2~4种细菌混合感染,常见的细菌组合是微球菌+链球菌(或动性菌或奴卡氏菌)或微球菌+捧状杆菌+链球菌(或奴卡氏菌或芽孢杆菌).只有20.9%的病例是一种细菌感染。药敏试验表明,红霉素和氯霉素对乳房炎菌丛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可试用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血根碱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了解血根碱的体外抑菌能力及对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通过管碟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并与国家允许添加的饲用抗生素盐酸金霉素比较;构建3种致病菌的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血根碱对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0.32 g/L的血根碱抑菌效果明显,并且优于盐酸金霉素;采用刚果红平板法及银染法鉴定细菌生物被膜;通过菌落计数发现,0.16 g/L血根碱可以清除细菌生物被膜。血根碱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能力,又能有效清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提醇治法提取黄芪多糖,并应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对几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0 mg/mL的黄芪多糖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11.05 mm±0.31 mm,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8.50 mm±0.71 mm和9.32 mm±0.21 mm。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6 mg/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则为10.0 mg/mL。  相似文献   

20.
相同桑园里,采集青枯病易感和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为样品,基于传统实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个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除涉及氮循环的氨肽酶活性外,涉及土壤碳、磷循环的β-葡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表征土壤肥力高低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指示细菌丰富度的Ace、Chao1指数以及表征多样性的Shannon、Simpson指数,两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门分类水平,Latescibacterota和Nitrospirota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门类;属分类水平,norank_f_norank_o_Actinomarinales、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norank_p_Latescibacterota、norank_Lnorank_o_SBR1031、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JG30-KF-CM66、Pseudolabrys和MND1等优势细菌属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但缺失了norank_f_norank_o_IMCC26256、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norank_f_67-14等优势细菌属.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氮、磷供给不均衡以及诸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有益功能优势菌属缺失、特有菌属数量减少,是导致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微环境中生防能力减弱,呈现青枯病危害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