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合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分子鉴定,对分离自红原县的17份牦牛粪便样中的肠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及PCR扩增,从牦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出8株疑似肠球菌,分离菌的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均产生1 500 bp特异性条带。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8株疑似肠球菌中,6株为粪肠球菌,2株为屎肠球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粪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7%~100.0%,屎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2%~99.2%,说明牦牛源肠球菌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运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受性较高,2株屎肠球菌中,11-1-2菌株表现为5重耐药,且该菌株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主要表现为3重耐药,药敏结果提示牦牛源肠球菌耐药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牛源性肠球菌中6种毒力因子基因(ccf、asa1、ace、esp、cylA、gelE)的分布情况,采集了不同地区382份疑似隐形乳腺炎的奶样,常规分离纯化细菌,采用16SrRNA和16S~23SrRNA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共鉴定出了68株肠球菌并检测了其溶血特性和上述6种毒力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40株(58.82%)表现为α-溶血,10株(14.71%)为β-溶血,18株(26.47%)为γ-不溶血。68株(100%)携带asa1基因,49株(72.06%)携带gelE基因,43株(63.24%)携带ccf基因,12株(17.65%)携带ace基因,10株(14.71%)携带esp基因,6株(8.82%)携带cylA基因。54.41%的分离菌株同时携带gelE、ccf、asa1毒力基因,而青海民和分离株的esp与ace,gelE与ccf同时出现,有一定规律性;但溶血性基因cylA与14株溶血性肠球菌没有相关性。研究牛源肠球菌的溶血特性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对肠球菌性奶牛乳腺炎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动物与人之间病原互相传播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引起猪感染发病的优势肠球菌种,以肠球菌的16 S rRNA基因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利用SodA基因多态性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测定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方法。通过对来源于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进行测定,均能成功扩增出属特异性片段和种特异性片段。经过与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Vitek-32)和16 S rRNA测序方法比较,多重PCR与16 S rRNA测序方法对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的鉴定符合率100%;与Vitek-32鉴定符合率为62.3%,其中,与分离于感染猪的临床菌株符合率仅有46.7%,特别是感染猪的屎肠球菌,符合率仅为22.3%。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19-522
对产后健康奶牛阴道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乳酸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对健康奶牛阴道内乳酸菌进行分离,通过抑菌试验对乳酸菌分离株进行筛选,并研究其产酸性能、抗生素敏感性,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最后获得4株乳酸菌分离株,经鉴定分别为唾液乳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巴黎链球菌。4株菌株均可作为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潜在的益生菌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地区部分奶牛场共分离奶牛乳腺炎病原菌120株,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发现引起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奶牛乳腺炎以细菌混合感染为主,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胞菌属、鲁氏不动杆菌、吉氏库特氏菌和芽孢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的感染最为普遍,检出率最高(33株,27.50%);其次为大肠杆菌(17株,14.17%)、单胞菌属(12株,10%)、鲁氏不动杆菌(11株,9.17%)、吉氏库特氏菌(9株,7.50%)和芽孢杆菌属(9株,7.50%);再次为巨型球菌(6株,5%)、阴沟肠杆菌(6株,5.00%)、产吲哚金黄杆菌(6株,5.00%)和链球菌属(4株,3.33%);最低的是棒杆菌属(3株,2.50%)、粪肠球菌(2株,1.67%)、弗氏志贺菌(1株,0.83%)和普通变形杆菌(1株,0.83%)。本研究为防治奶牛乳腺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11):118-120
对北京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原进行临床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400份样品中,病毒阳性病料87份,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23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6份,猪轮状病毒(RV)58份,分别占样品总数的5.75%(23/400)、1.5%(6/400)、14.5%(58/400)。在3种病毒检测中,RV占阳性病料百分率最高,为66.7%(23/87)。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出132株16种细菌,大肠杆菌占分离菌株最高,为48.5%。占5%以上的菌种为屎肠球菌、猪源绿色气球菌、粪肠球菌、巴黎链球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牛奶中的益生菌种类,给奶牛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菌种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选取体况良好、无乳房炎、产奶性能优良的荷斯坦奶牛和新生犊牛,采集其新鲜奶样和粪样,应用MRS溴甲酚紫选择性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菌株DNA检测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所得菌株中有球菌和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得到的12株菌株分别为约氏乳杆菌2株、布氏乳杆菌4株、粪肠球菌5株和屎肠球菌1株。这些牛源益生菌可用于研制益生菌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8.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肠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肠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肠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9日龄健康肉仔鸡的肠道内容物,利用肠球菌琼脂培养基分离获得12株疑似肠球菌的细菌。通过对12株菌的生态特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筛选3株疑似粪肠球菌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最终获得3株粪肠球菌,命名为HEW-S05、HEW-S09和HEW-S12。为禽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提供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北京地区四个规模化猪场的74头疑似猪链球菌病的仔猪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56株猪源链球菌,并进行了API 20 Strep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6株猪源链球菌分别属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链球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豕链球菌和猪链球菌,其中以兰氏D群粪肠球菌为主(23/56,41.07%),其次为兰氏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14/56,25.00%);对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比例从12.50%至92.86%不等,对红霉素的耐药比例最高(52/56,92.86%),对新霉素的耐药比例最低(7/56,12.50%),且多重耐药性现象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1.
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柞蚕空胴病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将引起柞蚕空胴病的致病菌鉴定为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 sp.nov)。分别提取已分离柞蚕空胴病的5株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关肠球菌、链球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5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5%~99.9%之间,相互之间存在着10个可变位点,推测5株菌株属于同一个菌种;5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较高,在92.4%~99.8%之间,而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相对较低,在87.3%~87.8%之间;5株菌株与肠球菌属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类。基于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柞蚕空胴病的病原菌应归属于肠球菌属。  相似文献   

12.
一株致仔猪关节炎粪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分离自关节炎病仔猪的肠球菌进行鉴定。选用常规方法进行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观察以及药物敏感性和致病试验,然后利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特性鉴定,并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克隆并测序,与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菌株及3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进行16 SrRNA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形态及染色特性与肠球菌一致,对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对临床常用的7种药物产生了耐受性;Vitek-32生化鉴定和16 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比对结果均显示其为粪肠球菌(E.faecalis)。试验证实了粪肠球菌可导致仔猪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通过常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疑似粪肠球菌菌株3株,采用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其可变区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并用CLUSTAL和MEGA软件分析其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此3株菌株通过同源性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粪肠球菌的同源性均大于99.8%,经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均表明为粪肠球菌.肠球菌属细菌有40个种,各种之间的生化生理特性差别甚微,在无法通过生化生理特性准确鉴定到种的情况下,用粪肠球菌的16S rDNA全序列的测定及系统进化树的分析是鉴定该菌的一个科学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源肠球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采集石河子地区乳房炎奶牛奶样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选用19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出10株肠球菌;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保守区PCR扩增后测序确定其中有4株是屎肠球菌,6株是粪肠球菌;分离菌株对杆菌肽、新霉素、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基本全部耐药,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相对敏感,两种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 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  相似文献   

17.
某养殖场羔羊突然死亡,为了查明死亡原因,采集病死羔羊病变肺脏等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链状排列的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通过对该菌的16S r RNA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其与屎肠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应用通用引物对16S~23S rRNA的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生2个条带,分别为522 bp和619 bp。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屎肠球菌,可能性为98%。该菌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为屎肠球菌,且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本实验为兽医临床肠球菌的分离和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警犬基地、犬养殖基地采集宠物(犬和猫)直肠粪样449份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1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共计123株,其中粪肠球菌81株,屎肠球菌42株。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呈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仅部分屎肠球菌对亚胺培南表现耐药。检出aac(6′)/aph(2″)、aph(3′)-Ⅲ、tetM、tetA和optrA耐药基因;其余被检耐药基因未检出。耐药粪肠球菌以同时携带aac(6′)/aph(2″)+aph(3′)-Ⅲ+tetM耐药基因为主;耐药屎肠球菌以携带tetM耐药基因为主。宠物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均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严重、对应耐药基因检出率也最高。建议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加强对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青海省部分地区自然生长植物花朵附着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及鉴定,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0株菌为乳酸菌,再通过16Sr RNA分子技术鉴定,其结果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株,肠球菌(Enterococcus)1株,猪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3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株。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